窝牛号

今天没年货

还记得,童年时的年味吗?

过年,少不了年货的身影。可以说,从置办年货开始,年味儿也才随之而来。对南方人来说,腊肠腊肉、年糕等是年货必备,北方则更爱囤牛羊肉、花馒头等,东北偏爱酸菜。细分到各地,大家钟情的年货又各具特色。

“煎堆碌碌,金银满屋。油角弯弯,家财百万。”对广州人来说,油角、蛋散、煎堆是家家户户必备的传统年货。以往,每逢过年前,大家都会在家里自制油角、蛋散,如今物质生活丰富了,年轻人的口味也随之改变,对此类年货的需求量也随之减少。因此,多数家庭选择在饼店买来应节,也有部分家庭甚至认为这些传统年货已经变得可有可无,其中以90后居多。

这不禁让人深思:假以时日,油角、蛋散、煎堆这些代表广州年味儿的传统年货是否会沦落为时代的产物,逐渐消失呢?

的确,作为新时期的消费主力,90后年轻人正从父母的手中接过新春年货的采买权,他们也更乐于置办新奇有趣好玩好吃的年货,也赋予了“年货”新的定义。

快手2021年年货节数据显示,去年年货节成交客单价明显提升,重金购年货现象的背后,是人们对商品品质要求的进一步提高。可以看出,如今消费者的年货消费观念正逐渐从“功能消费”转向“品质消费”。此外,年货产品的健康属性也逐渐成为消费者的关注点。疫情影响之下,消费者年货购物清单的健康类产品占比持续走高。

自制年货成过往

在外购买更实惠

“麻花状的蛋散、金碌碌的煎堆‘滋啦啦’的在油锅中翻滚,炸至色泽金黄,伴着薄薄的油烟窜满房屋……”曾经,每逢过年前,这一幕幕情景都会在每个广州人的家里火热上演。如今,这种场景已几乎难以觅得。

易上火、不健康、怕浪费

土生土长的90后广州人阿山已经有长达10年的时间不曾在家里自制年货了。自从家里唯一会做油角、蛋散等年货的奶奶的身体不再硬朗后,他们就在饼店置办年货,但也仅仅是买来应节。

“老人家觉得过年不能缺这些东西,我们就在外面买一点,有个好意头。”对于阿山而言,传统年货只是为了图个好意头,很少会吃,如果不是家里人的坚持,他不曾想过在过年时购买这些“可有可无的东西”。阿山指出,油角、蛋散都是油炸的,太容易上火了,不健康, “其实家里人现在也不怎么爱吃了,买来大多也是浪费。”

易上火、不健康、怕浪费,这些都成为当代年轻人不爱购买油角、蛋散、煎堆的理由。在倡导健康饮食理念的影响下,多油煎炸的食品,确实会让许多消费者望而退却。也许也只剩下情怀能支撑这些与时代格格不入的传统美食。

靠情怀在支撑

“以前准备年货的时候,都会喊上亲戚一起做,每年我也盼望着年前去亲戚家帮忙,就是凑个热闹,但还是觉得很开心,因为这意味着年越来越近了。”回忆起小时候的年味,家住白云区的85后孔女士滔滔不绝。大家欢聚一起炸油角、炸蛋散、炸煎堆,这一节前必备动作就这样深深地烙印在孔女士心中。

赞记主理人谢颖春正在和面粉。

如今,她已是一个12岁孩子的母亲,每逢年前,还是会和婆婆一起自制年货,但主力仍是婆婆,因为仅凭一己之力,孔女士仍难以胜任这一重任。“老人家坚持要自己做,有时候我也觉得麻烦,不过吃的时候还是会想到做这些年货时的热闹和快乐,这样年味也就更浓了些。”孔女士表示,自制年货是当下为数不多的能代表年味的事情,只是现在鲜少有家庭会自制了,在外面买更方便些,也经济实惠。

饼店购买更方便实惠

记者采访发现,现在自制年货的家庭是一年比一年少了,乃至有些老年人也热衷于在外面购买,他们一致认为这样省心省力省事,也更省钱。

70岁的李奶奶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制年货是很辛苦的一件事情,做了一辈子,现在不想折腾了。她说:“年轻人也不爱吃,没啥动力去做,买点就算了。”除此以外,她觉得每年所需的量不多,所以在饼店购买会更划算些。

老字号推陈出新

在坚守中寻突破

从每家每户坚持自制年货到选择在饼店买年货来应节,不变的是油角、蛋散、煎堆的味道,变的是传统手艺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似乎越来越不重要,甚至有可能会消失殆尽。

但,仍有许多传统小店在坚守,尽力留住这些代表广州春节的味道。

坚守太辛苦,想过放弃

开业近30年的美励包德店出品的酥角,远近闻名。过年前,排队购买的食客总能绕上两三圈,远在海外的游子也时常念叨着这一口。

美姐(左)正在教一航(右)做酥角。

今年58岁的美姐是美励包德的主理人,每年春节前一个月,是她一年里最忙的时候,油角、蛋散、豆沙角,一单接一单,让她应接不暇。如今,她慢慢将这一棒交给儿子一航。1993年出生的一航大学毕业后,也选择回到这间小店,将这一极具广州春节特色的味道继续传承下去,让更多人品尝到传统手工酥角。

提起这门传统手艺的传承发展,一航有些迷茫,在他心中,仍有坚守传承这门手艺的情怀在,但面对赤裸裸的现实,他也有些举棋不定。

按照最近的工作节奏,他每天工作时间长达10个小时以上,尽管加班加点,仍有很多酥角做不出来,他直言:“太累了。”他认为这赚的都是辛苦钱,“很多熟客都是上了年纪的叔叔阿姨,卖的价格也不能太贵,只是赚个手工费,所以钱赚的也不多。”

幸好,每次都能从熟客那里得到认可和鼓励,这对一航来说,是一种比金钱来得更实在的回报。“每次听到叔叔阿姨们说又吃到这个味道了,总是比较开心的,又有坚持下去的理由了。”他如是说。

一航也知道,靠情怀是无法生存的,他也不断地在做出一些改变。不惜花大价格,选用最好的原材料,让酥角在品质上得到提升。对于工艺方面,他也有自己的坚持,“传统的东西就该坚持传统的做法。”

一航时常会想,年轻人都比较喜欢网红类的事物,以后还会有人吃这些传统小吃吗?

与时俱进,迎合年轻人

比起一航的犹豫不决,拥有百年历史的赞记龙凤礼饼店(以下简称“赞记”)走得更果断些。

赞记的主理人谢颖春介绍道,近年来,为了让消费者方便携带食用,他们推出了独立小包装产品,更受到年轻消费者的喜爱。

近年来,赞记推出独立小包装产品,更具人性化。

分量大、吃不完,是大多数年轻人对传统美食的刻板印象。谢颖春抓住消费者的需求,顺势推出各式各样的独立小包装传统美食,“拆一包吃一包,也不用担心受潮影响口感”。

记者在现场看到,各式各样的传统美食都用独立小包装的形式整齐摆放在装柜里,消费者正挑选着自己的心头好。“赞记这种小包装的设计,又方便又卫生,也不用担心吃不完浪费。”“以前看到大包装的蛋散,直接把我给劝退了,我只是想试试,吃不了多少。”消费者十分认同赞记推出的小包装设计。

进店消费的年轻群体占比并不少。

记者还发现,进店消费的年轻群体占比并不少, 00后学生小张说:“买点给外地的同学试试,这里的包装也很时尚,满满的国潮风,和传统的饼店截然不同。”

除了包装上的创新,近期,赞记与中山纪念堂联手打造开发文创美食,内有鸡仔饼、杏仁饼等,谢颖春告诉记者,将传统美食用时尚潮流的方式表达出来,是为了让更多年轻人了解传统美食文化,爱上广府文化。为抓住更多年轻人的胃,赞记推陈出新,衍生出契合他们口味的馅料,如香芋、凤梨、蔓越莓、肉松、流心等,从而拉近他们与传统文化的距离,也让这间百年老店不断地绽放出新活力。

获得渠道不同

但传统年货仍受热捧

鲜少有家庭自制传统年货,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广府文化专家饶原生认为这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与年轻人不爱吃有很大的关系,毕竟现在好吃的东西有很多。

其次,他指出这种现象也与过年仪式感的缺失相关。“以前广州人过年都要开油镬炸煎堆、蛋散这些年货,吃这些带油的东西才有‘家肥屋润’的象征意义,但现在‘家肥屋润’的表现形式有很多种,不再局限于开油镬。”他解释道。

针对广州这一传统年货是否会消失的问题,饶原生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他表示,今后在春节时购买传统年货,可能会成为一种小众的事情,但不会消失。从家家开油镬到集中去饼店购买,饼店满足了大家对传统年货的需求,这一传统年货也将在手艺人的坚守下慢慢传承下来。

谢颖春正在制作炸蛋散。

询问起近两年的销售业绩,一航直言:“一年比一年好,越来越多食客吃过后,又推荐给亲戚朋友。”靠着这种口口相传的好口碑,美励包德的酥角每年都是传统年货中的佼佼者。谢颖春也透露这几年饼店的生意还可以,尤其是蛋散,每年春节期间都是爆品,最高峰一天要炸1500公斤。

传统美食何去何从

无可否认,在物质生活有了基本的保障后,大家对于食品的选择更加挑剔。原本在以前只是解决人们温饱或解馋的传统美食,在这个倡导健康饮食理念的时代,却成为了弱者。它们难以抵挡潮流,不上镜、太油腻、很麻烦,所以渐渐被遗忘,直到消失不见。

开油镬炸年货,本是广州人农历新年时必不可少的“仪式感”,也被大家所简化,到饼店购买现成品。油角、蛋散、煎堆,本是春节时不可或缺之物,也逐渐被时代所淘汰,成为年轻人口中“可有可无”的东西。

美励包德的员工抓紧制作酥角中。

若非老字号的坚守与传承,这些传统美食的消失速度只会更快。不过,在风雨中屹立不倒的老字号,也面临着被年轻消费者选择的困境,他们也在试着改变,以此谋求新的机遇和突破。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