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贵州刺梨产业郑鲁平

你很少听说有哪一支合唱团特别牛,确切讲,是没有一个独立的观众市场会专门去给哪一支合唱团长期买单的。

值得一提的是,乐队在本质上也只能算“独唱”,因它的整体性终究还是独立的音乐产品品牌。

贵州刺梨产业的发展亦复如此,最终的担当还得靠企业来完成“独唱”。

因规模而成就“贵州刺梨”

刺梨,这种“摸起来扎人,吃起来养人”的玩意儿,几乎填满了我童年的记忆。放牛、砍柴、摘刺梨的儿时画面,等同于今日孩童们的移动电子场景。

之后才知道,原来这种野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刺梨黄酮、刺梨多糖、刺梨三萜、氨基酸及微量元素。它有一个带有营养科技色彩的名号:维C之王。

这是一种生长在中国云贵高原及四川西部高原的野生性植物,以贵州、湖南为主,云南次之,四川凉山、川北及重庆略有分布。

截止目前,刺梨在贵州的野生及种植面积最大。记住,是最大!首先是规模化,然后才是特色化。不似“离开茅台镇就生产不出茅台酒”的排他玩法。

类同于此的,诚如宁夏之枸杞、广西之蔗糖、内蒙之乳业。换言之,并非枸杞乃宁夏之独有,蔗糖亦非广西之独霸。只是说,“这些地方的这种东西最多”的另解罢了。

刺梨之于贵州,道理也是一样。独有、特有、最多,不同概念自有不同的套路。

公共品牌的名与实

“统一公共品牌,统一标准体系,统一功效说法”,一句话,整齐划一,是典型的合唱。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一是整体性推出,便利于招商引资;二是配合精准扶贫的以点带面;三是构建规模化的比较优势,构建本土农特产品的话语权。

最终解决一个消费导向:贵州刺梨=贵州刺梨多且好。

“贵州刺梨多且好”的结果又是什么呢?或想来投资或想来消费。那么问题来了,“究竟消费谁家的呢?”

产业的顶层设计与区域的形象定位是迥异的,“百分之百纯净新西兰”,这是典型的国家定位。通过“纯净”的片面性深刻诉求,顺带推出乳业、水业、果业。

纵使若“法国香水”,也是先有香奈儿、迪奥、兰蔻之后,才“约定俗成”的法国香水是“一流”的共识吧?

现代政治经济体较为复合型的区域或国家,其产业之发展,往往始于民间意愿,终于政府调控并交由市场配置,即“民间自觉——政府引导——市场配置”的模式,并如此往返循环。

以茶为例,譬如福建的铁观音及大红袍,云南的普洱,浙江的龙井系列,湖南的安化黑茶等等。无独有偶,这些区域的茶产业发展的成功,往往都是始于点而终于面,即由小区域品牌上升为全省层面的品牌,并最终形成核心竞争力。

贵州茅台之于贵州白酒,贵州老干妈之于贵州辣椒产业,同样遵循这一次第和逻辑。

闭上眼睛勾勒一副画面,公共品牌若庙宇、产品品牌似高僧、价值主张如经书。那么香客可能更在意的,恐怕是高僧与经书吧。

庙宇固然也很重要,但我要强调的,是凡事都得讲个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

把一家公司当做一款产品

企业不盈利,就是犯罪。这话不是我说的,但的确直击要害。因一家企业所拥有与整合的资源体量远比任何一个自然人都多得多,本利都倒挂了,不是犯罪又是什么?

产品力不及,一切都是废话。

目下贵州新增刺梨种植24.6万亩,全省种植面积200万亩,连接专业合作社308个,以订单关联的基地种植140万亩,共计35家企业,加工能力破万吨的有7家。

倘若有谁要问“贵州酱酒”谁最强?茅台当仁不让,而后我们的脑海里自然会闪现出普茅的视觉,及至喝茅台的场景。

贵州刺梨的确不错,但那是哪家的哪款产品呢?想象力即刻中断。

我甚至还看见某刺梨公司花重金在高速公路及市区LED上打着“贵州刺梨,维C之王”的广告,而落款处才羞羞答答地藏着它的产品品牌名称。哥们儿,这可是官员的口气呀,跟你的企业何干?

抽象、大话、雷同、随流、形式,是本土刺梨企业的共性。

品种与品类自是政府及各大行业协会来担纲,但品质与品牌就应当是企业分内之事呀。“铁路警察,各管一段”,没事凑什么热闹呢!

你的产品究竟是哪一款?

刺梨品牌,不可求全责备

宁夏红,是宁夏枸杞堆里走出来的一款果酒品牌。

贵州刺梨产业,会否也如此呢?这前提,当然是先要学会讲好贵州故事。

不错,财大气粗的王老吉的确在贵州灌了款“刺柠吉”饮品,但那卖的终究还是“王老吉”品牌;娃哈哈生产的“刺梨C”,同样也是给娃哈哈品牌做加持。

全国人民跑到四川做贴牌酒,那背后最直接的原因,还是因为它有“六朵金花”之故。

“我就只想把产能做大后卖原料”多数的本土企业家如是说。

不过这也无可厚非,在商言商嘛。我要说的是,如果我们真要从贵州出发,并想真正打造出如大家常说的“继茅台与老干妈后的第三大本土品牌”。

既是产品经济,自然先从产品入手,在锁定品类后,就务求在一个点上将之打透打穿——刺梨原汁?口服液?刺梨干?刺梨含片?刺梨精粉?

借鉴一下广西经验吧,在“广西蔗糖”的宏大叙事下,诞生了金嗓子喉片。就是说,不是一上来就非要弄出个“刺梨产品全家福”。

同时,也不是每一款产品品牌的名字都非要蹭上“刺”或“梨”字。可口可乐,也并没有时时刻刻都把“碳酸”这俩字带在身边。

《圣经》上说:“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

品牌的密码,正是“把简单做到极致”的游戏。

企业的套路是把资产做大,产品的玩法是把品牌做强。长远而计,没有品牌,企业就是个会所。要紧的是,企业资产与品牌资产是两种不同的做法,前者做加法,后者做减法。

求全责备的开头,往往是以委曲求全来结尾的。

消费行为都是粗暴的

“这是大健康时代”,这是我们当下的口头禅。换言之,以前不健康,或者说以前我们不怎么注意健康,更或者说我们现在的健康能力越来越强大了?

坦白讲,大健康只是个社会学概念,商业层面也只是资本的新说辞。再则,当人人都言必谈大健康之际,作为市场营销层面又有什么新花样可谈的呢?

消费者只喜欢“善意的粗暴”,消费领域没有“研究”这个词,那是投资层面。除非消费者自身“需要知道”,否则没有必要像个传教士一样逢人就扯刺梨的健康科技知识。

食品这东西,功能第一、属地第二、工艺第三。

如果再讲究一点的,可以把“场景、故事、实物、价值”系统化输出,但要极简,这年头大家都忙着玩手机,根本没有时间听你扯淡。

红牛饮料健康吗?红牛又由什么稀奇的原料做成的呢?不管,渴了累了就想它。一个最直接的场景,就是开车在高速公路上的成堆的司机们。

王老吉呢?一样,怕上火就喝。如果喝了还上火怎么办?继续喝。

病了上医院,没病瞎折腾。这就是众生相,你怎么对他们的“无知”表示慈悲都没用。至于说“治未病”,要么是针对有闲阶层而言的,要么是你在玩情怀。

较为另类的植物里,只要是可食用的,大多都“有益于人体之所需”。但市场乐听的是故事而非说教,甚至于讲得越多越讨嫌。

倘若只是定位为送礼,道理说多一点也无妨。但我想,若没有大面积的社会消费而只是一味的“听说如此”,我想这送礼空间也不会太大。

给谁食饮?他们为什么要食饮?食饮后他们还会否悄悄续用?

是给刺梨做广告,还是给产品品牌做广告?一直是当前刺梨产业“合唱”成员们最闹混淆的一个梗。

也因此,目下本土刺梨产业发展的独唱部分,就显得特别的含混与呢喃。(来源:猫论财经/龙河闻)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