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武汉小吃油墩子怎么做

据说不少外地人来武汉,惦记要去的第一个景点不是黄鹤楼,而是归元寺。其实武汉人每年春节期间,也会亲朋好友相约着来归元寺......不过烧完头香,拜完菩萨,他们晓得从归元寺正门往下走一点,去吃一个过瘾的东东——“石头饼”!

这个石头饼有多出名?全武汉的班子都晓得这家。

它还上过各大电视台的综艺旅游节目,已经开了快20年了,近些年还有了几家连锁,生意都是常年如一日的好。

即使老板一次只能做一张饼,吃客们很耐心,队伍排成了长龙,因为大家说:“味道对得起排队的时间”!

看老板做饼子的过程也蛮拐,反复翻炒锅里的石头,加热到几百度,要烫到人手不能触碰为止,摸了那是要掉层皮的伙计。

用铲子把上面的石头拨去一层,檊好的饼子赶紧放到滚烫的石头上。

再码上一层石头,几分钟后,拨去石头,用夹子取出,一张万众瞩目的石头饼就出锅了。

做好的饼子色泽金黄,饼子受石头的挤压变得凹凸不平。石头饼掰开后,能清楚地看见里面的一层层酥,五六层之多。刚刚出锅的最好吃,焦香酥薄。

十几年前的石头饼是五毛钱一个,现在涨价到四五块钱一个。做饼的老板也是蛮搞笑,说吃了他家的石头饼,打牌“胡金顶”,真接武汉滴地气啊。

这段时间归元寺边上在修路,整条街都被封了起来,一不留神就会错过,不过只要能你遇上,肯定会是排队的长龙!

除了石头饼,你有没有发现,我们小时候吃到的过早小吃很多都吃不到了。

武汉的过早小吃其实有几百种,数量及其丰富,武汉人也是蛮享口福滴。

但是很多因为材料多、制作耗时长、成本比较高,要么不太符合现代人的健康标准,逐渐慢慢退出了我们的视线,

今天,壹周君就来聊一聊那些快要消失的武汉“过早”小吃。

油墩

油墩就是中式甜甜圈有木有。色泽金黄,口感外酥内软,有嚼劲。以前油炸摊点都有这个卖,现在基本上买不到了。

这个名字很有趣,据说老早以前在油墩儿上面放上一股棉线并点燃,就真的可以当“油灯儿”照明用呢!

油墩儿基本难觅踪迹,一是因为油炸食物不太健康,二是费工费时成本高,早餐师傅们渐渐放弃了这门传统手艺……

油香

武汉人喜爱的早点,以油香扑鼻得名。

将稀软的面团一只只压扁,再包上一大陀猪油糖馅,顺着锅沿一只只溜进温油锅里。待油香炸得两面金黄,中间微微凸起,就可捞出。

这时候的油香,黄灿灿、圆鼓鼓的,拿着烫手,吃着烫嘴。表皮又酥又脆,内囊既糯又软。轻轻一挤,里面滚烫的糖汁便溢出来,满口都是甜津津的。

味道有包红糖,包的芝麻糖,包红豆沙的。

前几年汉口天声街有家在卖,可惜年前也关门了,壹周君也寻不到卖油香的小摊了。

欢喜坨

外形最讨人喜欢的大圆子,在武汉已有百余年历史了。

它是糯米粉滚成圆团,再裹上一层芝麻,炸熟后色泽金黄,外酥内空,咬一口,一声脆响后甜香四溢,满嘴芝麻香。

它有个更雅的名字“大麻元”。为啥改名?

因为两年前,它就是以这个名称入选“中国名点”。

虽然众多老武汉对欢喜坨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结,但随着人们饮食口味上对油重、量大食品的冷落,欢喜坨正在退出武汉“主流早点”行列。

剁馍

剁馍,正确的做法是在锅里半烧半蒸。

将发酵的面团和好做成饼形后,放入一个特制的平底锅中。平底锅的锅盖很保温,事先用火将锅盖加热了,即时盖在平底锅上。灶内加火烤“剁馍”底,锅盖散发热气烤“剁馍”面。

烤熟后“剁馍”面红底黄,既有烧饼的锅巴又有馒头的柔软,要吃多少就剁多少下来。

现在武汉街头蛮多剁馍都是电烤出来滴,外表看起来跟以前一个样,一吃到口里立马就发现不是以前那个味了,以前的是柴火烤出来滴。

酥饺

酥(武汉话sou,二声)饺,糯米做的甜食,白似雪花,形如纽丝,外皮酥脆,内里糍糯粘牙,是武汉民间特色小吃。

酥饺好吃在那个白末末,酥饺炸熟后必须在糖粉里盆子里来回拨弄,滚几哈。

好吃的酥饺无论是炸的火候还是糯米的粘牙程度都值得称赞。

酥饺是武汉人小时候经常吃的早点,唉,现在只有在老城区才能偶尔窥见它的影子。

油糍粑

武汉人有个俏皮话:“狗子吃糍粑,连搭直搭。”热糍粑烫嘴巴,又舍不得吐。所以形容有的人是“咵咵”,像狗子吃糍粑那样。

油糍粑里最受女孩子欢迎的是糖油糍粑,待粑粑两面都油炸的呈浅金黄色,将调好的红糖汁倒入。糖水和油迅速融合,冒泡。这一过程要 反复翻拌,让每个粑粑都均匀沾到糖汁。粑粑渐渐变软,着色,油光发亮,看看差不多了,起锅盛盘。

糍粑只有趁热吃,是软和的,才好吃。

米粑粑

这个很多城市都有的。

做米粑粑的大米是碎米,烧的柴也是成本最低的,用别人打家俱剩下的刨花或锯末子,当然米粑粑也是在武汉过早的食品中价钱蛮低的,以前是五毛钱一对,两对米粑粑就是男将也能对付过个早。

将米浆舀入烧烫的平底锅中自己匀开,盖上锅盖后,水汽滋滋作响作响,略带发酵的香味,微微的酸,让人口吃生津。吃米粑就讲究“一对”的,两块粑合在一起,外脆里嫩,喷喷香啊!

碎米碎柴赚点碎银子,这就是武汉的米粑粑。

顶顶糕

以前的武汉小巷子里经常有卖顶糕的,顶顶糕以大米粉、糯米粉、红糖粉为原料,放入特制的小木格内,加上一点红糖桂花,放在滚水的瓶口利用那浓浓的蒸汽,只需两三分钟,一块块圆圆的小白糕就做成了。

神奇的顶糕冒着气,做顶糕的老师傅像变魔术似得一下就顶出来一个,大米粉中间夹着红糖,小小一个微甜的刚好。

现在武汉街头还是有卖的,但是少。有的直接切成方块块一起蒸着卖,比不上小木格里蒸着的感觉。

看着这些逐渐消失的过早小吃,想想我们这一代还是挺幸运的!

很多95后、00后都还没来得及吃,以后可能再也吃不到了!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