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宋代宫廷生活

我国古代传统文化博大而精深,至今有很多古代的技艺失传,有的即使流传下来,由于没有图解及方式,认人难懂。现在有人认为古人很落后,其实古人在吃穿用等物品上,比现在人要聪明的多。

宫廷菜谱

宋朝皇宫内管理皇家膳食的宫人名叫“司膳内人”,这一称呼也是自宋朝以后对这一人员一个统称。“内人”就是指的宫人。

宋朝由司膳食内人记载的一篇《玉食批》再现了宋朝皇宫里的美食。这里所说的“玉食”就是珍美的食品,而“玉食批”是指皇宫里的菜单,“批”是古代公文一种。可见宋朝时皇宫里就有专门用公文形成的菜单。

且看原文:“偶败箧中得上每日赐太子玉食批数纸,司膳内人所书也。如酒醋三腰子、三鲜笋、炒鹌子、烙润鸠子、熸石首鱼、土步辣羹、海盐蛇鲊、熓湖鱼、糊炒田鸡、鸡人字焙腰子、糊燠鲇鱼、蝤蛑签、麂膊、浮助酒蟹、江䖴、青虾辣羹、燕鱼干鱼酒醋蹄酥片,生豆腐百宜羹、燥子炸白腰子、酒煎羊,二牲醋脑子、清汁欧胡鱼、肚儿辣羹、酒炊淮白鱼。”

宋朝皇宫司膳内人积累记载的《玉食批》,共记载了24道菜,能看出宋朝皇宫里种类繁多的饮食。其中有一道菜品,由于菜品太奇怪,至今学者不知其做法(有心人或许已经找到)。这道菜品叫“糊燠鲇鱼”。

字面意思

“糊燠鲇鱼”咱们可以先从字面意思,一一进行解释。首先所谓的“鲇鱼”是指鲶鱼。这个好理解。而“糊”的字义也不难理解,在我国“糊”是指“粥样”的食物,或者指糊状物。

但“燠(yu)”的字义很多。汉语字典是指“暖,热” ,比如燠热,是指闷热的意思。另外,“燠”也指一种腌藏食品的一种方法,将肉类在油中熬熟,拌以盐、酒和佐料,再用油渍在瓮中,然后作为食品取用。

但“燠”字也作为动词所用,也可理解为“使物品加热、温暖”。 清·朝龚自珍在《凉燠》写道“吾言如治疾…凉疾至,燠之。”

关于“燠”字,多指热,与其组成的词汇中,如:燠疾,是指热症,燠暑,是指炎热的天气,燠蒸,指闷热如蒸,而燠热也不难理解,指炎热;闷热。

古籍解释

宋代宫廷“糊燠鲇鱼”,菜品中的“燠”字难解,而关于“燠”字,康熙字典中解释较多,《说文》解释为“热在中也”,是热在其中的意思。而《尔雅·释言》解释,“燠”是指煖也。《书·洪范》所指的“燠”是指寒的意思。《前汉·王褒传》解释为“不苦盛暑之郁燠”。

康熙字典中“燠”又通作奥。比如《诗·唐风》有一句:“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比如《小雅》中的“日月方奥”中的“奥”与“燠”相同。《礼·内则》解释“问衣燠寒”。这里的燠通奥。

《汉书五行志李寻王莽传》,燠皆同奥,又与“隩”相同。《书·尧典》厥民隩。《史记·尧本纪》作其民燠。《左传·昭三年》“民人痛疾,而或燠休之”。“ 燠休”指痛念之声。

探寻技艺

刚才详细找到了“燠”字的一些字面意思,但“糊”与“燠”再结合在一起,这就组成了做鲶鱼的一种做法,但这种做法,现在依然没找到其具体做法。

把“糊”与“燠”的字义结合起来,可以理解为把鲶鱼做成一种糊状并加热的宫廷菜。但为什么把鲶鱼做成“糊状”?高级厨师不理解,鲶鱼好吃的做法很多,何必做成糊状。

而如果利用“燠”作为腌藏食品的一种方法来看,可以理解把鲶鱼腌制,然后做成糊状。但这种做法,应该是一种腌制鲶鱼后调制糊状的宫廷菜。但如果单纯把“糊”理解为“糊状物”,我们在还原这道宋代宫廷菜,就会在“粥”状物中徘徊,如果把“糊”解释为“煎”,那么这道宫廷菜或许又是另一种做法。

欢迎各位看官批评指正,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