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凉水井冰粉

凉粉和饸饹都是大家更熟悉的街市小吃。 “宝井三绝”这三种特色小吃,只有凉粉饸饹发扬光大,走出了宝井,普及了县城。凉粉县城原来就有,各地更普遍。随着宝井荣河人广泛聚居县城,县城吃饸饹做买卖也逐渐流行起来。当然,这是特指黑黝黝的凉拌的荞麦饸饹。所以,凉粉饸饹我们就不只局限于宝井,广而说之。

01 凉粉

小时候在我们在家吃的凉粉多是用红薯粉面做的。按一定比例把粉面芡汁倒入开水锅里快速搅拌,等到变成发白的浆糊状咕嘟咕嘟冒泡,继续搅拌直到半透明褐色熟透,舀入盆中放凉变成透明胶质,这叫发凉粉。或者用开水边泼边搅拌盆中的粉面芡汁,然后放入锅里蒸半小时,晾凉,这叫蒸凉粉。小时候奶奶常蒸凉粉,爸爸叔叔都很爱吃。这种凉粉黑亮黑亮的,软糯没有筋性,只能用刀切成粗条块,或凉拌,捣蒜泥放辣椒芥末调料,热油一泼,淋上柿子醋,加点酱油盐,酸爽香辣,哧溜滑口;或热炒,放上辣椒葱花,酱油调料,最后淋上蒜泥水,咸香齁辣,馋涎美味。空嘴净吃都很过瘾,就上镆馍饼子那才叫一个爽歪歪。

凉粉摊一直是晋南集市上必不可少的传统特色,特别是在万荣、荣河、宝井街上,更是名头响当当。街上卖的凉粉大多是土豆粉面做的,和红薯粉做法相同,一盆一坨,但却白白净净的 ,筋实扣弹。听人说专业高手跟豆子做豆腐脑比例一样,用一斤粉面可以做出十斤凉粉。凉吃用挠挠挠成筷子般粗细均匀的长条,抓在碗里调上各种调料卖。一盆凉粉可以抓出三十来碗。热吃也是切成小块炒。特别的还可以浇肉汤浇臊子吃或和牛肉一起调着吃。一般凉粉摊和饼子摊组合相邻为伴,相互配合支持买卖。

馋嘴婆娘老头老太太赶集逛街一趟,必然犒劳一下平日里俭省平淡的口腹。油糕、凉粉、饸饹、饼子、澄沙糕、醪糟......特别是凉粉就饼子,经济实惠又美味顶饱。哧溜一声,没牙的唇舌嗫嚅抖索,咘喃咘喃不急不缓,有牙的呼噜呼噜腮帮子鼓鼓囊囊,边吃边看边聊,闲缓自在,沉浸在美好的精神享受之中,砸吧砸吧嘴,辣汁醋水也要喝光。直到现在,凉粉摊也绝对还是人们日常吃够了大鱼大肉油腻之后,集市上最实惠美味最热闹火爆的去处之一。万荣笑话里还有一个“中共万荣凉粉摊”的笑话。

凉粉摊开始都是亲力亲为自己做,后来嫌麻烦都进现成的一盆一盆别人发好的凉粉。摊上当年只捎带卖豌豆粉,后来又有粉皮、米皮、面皮、饸饹,忙做不过来,都是批发现成的,配上调料抓碗碗卖。

由于简单省事便宜实惠,又能批量快速,现在,凉粉和凉拌饸饹不但成了万荣集市摊点、超市的日常供应,甚至也成了酒席宴上必不可少的一道压轴下酒凉“菜”。 凉粉炒馍更是成了某些饭店里上档次的一道特色热菜。凉粉饸饹加上浓浓的油泼红辣椒、醋水芥末,放在酒席宴上,人一看就馋嘴,一时,圆桌周围一圈的筷子都会忍不住先伸向它。

02 饸饹

说起饸饹,只记得小时候没上学前,妈妈带着我们去邻村做过一次玉米面饸饹。用大杠窝子把玉米面压到锅里,煮熟过凉水捞出来金黄金黄的一大铝盆,拌上熟油。我们在回来的路上,就急不可耐地拈上一条,放进嘴里哧溜哧溜吸,结实坚韧,我们叫它“钢丝面”。 到家必须在锅里再蒸一会儿,才能甜甜糯糯筋筋道道爽爽滑滑,啥也不调就非常可口,像调凉粉一样美美的吃了一顿。

作为华夏农耕文明的源头,山陕豫一直以面食为主。一年四季,除了馒头、包子和饺子等一些面点以外,山西成系列的传统面条堪称一大特色,除了饸饹面,还有剔尖、扯面、拉面、揪面片、擦圪斗、莜面栲栳、麻什、耳朵、手擀面、刀削面、大刀面等十多个品种。农忙季节间隙或阴雨天气,人们赋闲无事,便挖空心思不厌其烦地想方设法,发挥聪明才智做好吃的,犒劳男人孩子们的口胃,丰富生活内涵。粗粮种类掺比不同、水多水少水温不同、工具手法形状不同,就形成了各种面食习惯和花样。

宝井的饸饹和山西晋中晋北的莜面栲栳、豆面擦圪斗一样,是山陕两省中原农耕和北方游牧民族生活交汇,粗粮细吃饮食文化的融合。 因为地理物产和历史原因,西北华北内蒙非主棉粮产区,气候干旱,粗粮杂粮较多,细粮稀缺。一来粗粮细吃,杂粮主食,口感味道独特,口味丰富,是一种补充丰富和改善;二来粗粮面粗粘糟糯,筋弹性差,难以像面粉一样在案板上揉擀拉切成形,只能徒手直接拨搓擦压,或用模具挤压成形,像漏粉条舂糌粑压米粉一样,虽费力气,但工艺简单,方便快捷;三来这样能快速大量出锅,又便于存放,灵活方便,适合人多聚餐。它就像米粉米线一样的做法吃法,在北方也像米粉米线在江南一带那么广泛流行受欢迎。

宝井地处山陕东西南北交界,饸饹因为食材不同原来常见的有四个种类:小麦面的叫白面饸饹,高粱面的叫红面饸饹,荞麦面的叫黑面饸饹,玉米面的叫黄面饸饹。如今,市面上只剩下白面饸饹和黑面饸饹两种了。晋南是小麦的产地,一般都是用麦粉压制饸饹,特别是曲沃、晋城。而渭南、韩城、晋中、雁北地区则多用荞麦粉制作。“荞麦饸饹黑是黑,筋韧爽口能待客”。现在宝井街面上卖的主要是荞麦饸饹,作历史悠久,素负盛名。 荞麦饸饹的特点是色黑条细,筋韧爽滑,清香利口,别有特色。荞麦饸饹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及多种微量元素,有降脂降糖、软化血管、健胃消暑的功效。

饸饹面有两种基本的吃法,凉吃和热吃。所谓凉吃,就是集中做好的荞麦饸饹拌油晾凉放在筛子或大盘里,吃一碗抓一碗,像凉粉一样调上辣子油芥末、油盐酱醋,方便简单,酸辣爽口。现多在凉粉饸饹摊上抓碗卖凉调吃。热吃又分为汤吃和干吃。所谓汤吃,就是下好的饸饹浇上臊子汤。荞麦饸饹一般浇加上红油辣子的羊肉汤和肉,称为羊肉饸饹,跟羊肉面一样。白面饸饹就像压的圆面条一样,多为现压现吃,可以吃酸汤、炸酱、大盘鸡。一般吃酸辣清汤,跟酸汤面一样。都酣畅淋漓,解馋顶饱。所谓干吃,就是饸饹拌上干臊子,有点像今天的干拌面。臊子内容很丰富,有肉的,有素的,味道浓郁。街市上都有专卖的摊点或店面卖热吃的饸饹。不同地域吃法不同,不同吃法讲究也不同。

凉拌饸饹和热汤羊肉饸饹是宝井的两种特色吃法,宝井凉粉饸饹摊和宝井大刀羊肉面店就分别有卖。制作方法都以荞麦为主,加上红油辣子的羊肉汤和肉,吃起来软而不黏,脆中有韧,刚中带柔,嚼着有劲,回味悠长,是宝井极为特色的美食。很多在外的朋友,回家都会去吃上一碗香喷喷的凉拌饸饹羊肉饸饹,这是一种乡情的慰藉。

饸饹是压出来的。制作饸饹的工具叫饸饹床子。传统的饸饹床子都是坚硬的木制品,床身用小腿般粗壮弯曲的木料或铁制成,前后双腿,横跨锅上,像一条长凳。中间挖一个四五寸深的圆洞,下面镶上一块布满小孔的铁皮,叫床子眼。与床身平行加一木棍或铁棍,当中对准圆洞放一木芯或铁芯,使之可以像活塞似的上下运动。凭借床子上下前端一个铁扣和铁钩将分离的两件勾连为一体,像一个巨型杠杆和手钳子一样。

饸饹床子架在锅台上,待水烧沸时,将豌豆面、莜麦面、荞麦面、高粱面、玉米面或其他杂粮豆面和小麦面按一定比例掺好(现多用小麦面、荞麦面3:1),和成面团。塞入饸饹床子带许多漏孔眼儿的空腔圆洞里,人侧倚在或骑坐在饸饹床子的粗木杠杆上使劲压,借助杠杆原理,把面团挤轧成长圆条(面条状),压入烧沸的锅内。等水烧滚了,一边用筷子搅,一边加入少许冷水,滚过两次,就可以煮熟捞出来。捞出来的饸饹冷水里过一下。可以直接浇上事先做好的“臊子”或汤料吃。也可以拌上熟油防粘连,晾凉后像调凉粉一样调上醋酱油辣椒芥末蒜吃。

一些大床子费力,一个人是压不动的,往往需要两个人。或者还要在床子上件的后面挂一个绳套子,紧抱床子的同时一只脚还要蹬着绳子使力气。而且,压一次饸饹面必须最少要两个人紧密配合才能完成,一个人抱着床子压,另一个人一边填面团一边看着锅里。饸饹面的工艺有点像制作粉条,那个铁筛片的眼儿有粗有细,根据各自的喜好制作而成。饸饹面或长或短,除了各自的爱好,其取决于和面的功夫、压面人的力量是否均衡和填面团的人是否能把面团及时续上。

一般来说,饸饹面只有人多了才能吃,一两个人是吃不起来的,主要是太麻烦,费力气,耗功夫,人多了才值得支楞家伙什一弄。

县城街上卖的饸饹,一般都是事先压好了饸饹,应该是有专门压饸饹的人。卖饸饹的摊主,从专门压饸饹的人那里进来现成的饸饹,而且有麦面和荞麦面两种供食客选择。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发明了机械饸饹床,现在做饸饹简单省力了。

03 宝井凉粉饸饹

宝井街上有家远近闻名的老字号凉粉饸饹摊,在潘师羊肉大刀面店斜对面。老板名叫丁振义,是一个六十来岁圆圆胖胖的老头,满脸喜性,诙谐稳重。

老丁的小摊和逢集的其他小摊一样,三张黑红漆老旧木质长方盘并排摆开:右手一个上面放满盆盆罐罐,装着油盐酱醋芥末辣椒油等调料;中间一张方盘上放一坨凉粉,一小盆水,一个挠挠;左面方盘上堆放一堆黑黝黝的荞麦饸饹。老丁就身襟一褂蓝围裙,坐一个带靠背的交椅,像大将军稳坐中军帐一样威风,不论后靠歇息还是前倾干活,都很方便。方盘前左右各放一条长几和小凳,方便顾客们坐下来吃。

早上人少,丁师傅悠悠闲闲一碗一碗地抓调。中午饭点人多了,他就一手掐两三只碗同时调。凉粉用挠挠一踅两踅多半圈,左手拿碗,右手往粉坨上浇点水,顺手一搂一抓,提起来往碗里一盘一放,刚刚好一碗。要是饸饹,老丁就在左边方盘里用右手一撮一提,一把饸饹就提得老高,习惯性抖两抖往碗里折曲堆叠,右手再顺着碗边一抹一按,饸饹就断了。要是两掺,就一样抓一半,然后转向右边调料。

老丁的调料家什也与众不同,极具特色。调盐的不是个小勺子,而是一根筷子头上穿一个麻钱,在盐罐里左右一摆,提上来在碗上面一倾斜一抖,盐就洒落而下,量也刚刚好;辣椒油也是一根筷子上卷一个薄铁皮小勺子,调味时在辣椒油葫芦里一搅往下一按,提起来,碗伸到下边,勺子一倾斜,一提一顿,一缕红油辣子流淌而下,好似一绺红绸飘荡,煞是好看;还有醋,酱油,芥末,都放在敞口盆里,每个盆里一个长把小勺子,闪电般快速地每样浇两勺,抽一副筷子一斜插,就捧到你眼前了……老丁多年的功夫,手法娴熟,动作潇洒,连贯迅速,富有节律,看着就有一种艺术美感……

一碗凉粉饸饹这就调好了,一切都恰到好处。这里面全凭这地道的风味米醋,加了各种调料芝麻的秘制辣椒油,刺辣齁鼻的芥末汁。筷子翻搅拨拉,满碗红白黑黄立刻激发醋香辣味,加上饸饹的荞麦清香,叫人闻着都直流口水……哧溜吃上一口,凉粉饸饹的甜糯爽口,调料醋汁的鲜香酸辣,立刻沁人心脾,渗入肺腑,忍不住继续吃起来,香气扑鼻,劲道有力,舒爽弥漫,快意过瘾……

旁边一位卷发老太太闲坐在台阶上唠嗑,一会儿过来收拾碗筷,一会儿过来抹抹桌几,一会儿又到后面洗洗涮涮,那就是内当家的老丁太太。逢集人多,老丁忙不过来,老太太就会和孙女儿一起在边上帮忙服务,把饸饹一碗一碗抓好,递给老丁调味,然后再打包递给客人。

好多客人都会端了凉粉饸饹,到隔壁对面拿上一个热乎乎香喷喷的油酥火烧,或者到斜对面潘氏大刀羊肉面店里坐下来,再弄一碗羊肉面去吃,这样宝井街上的小吃三绝就都品味到了。

老丁今年66岁,龙井人。19岁便开始跟着老父亲做卖凉粉饸饹。从老父亲那一辈开始就做这个,到现在传给儿子,也是祖传三代了,是个世家。老夫妻俩和蔼健谈,老丁诚恳腼腆,老太太善良朴素,拉起家常如沐春风。老太太自嘲道,“跟着他,操了一辈子心,下了一辈子苦,”内心和言语间却是满心情愿,没有一丝埋怨。说来也是老丁的福气,老丁在家排行老五,最小,最孝顺,老太太伺候父母伺候得好,跟老父母一起生活了一辈子。“谁家没有老人,人都要老哩。走样学样。”老太太说,满脸的平和欣慰、自豪和满足。

“干这个得有耐心。”老太太说。七十年代中期,饸饹凉粉才卖一毛多钱一碗,这里人少,要量大实在才有回头客。他们天天压,天天卖新的,卖完算了,要是剩下的就送 人不卖了。

他们到现在都保持着自己磨面自己做,不放心外面进的面或成品。荞麦面易发,天热时一天都放不到底。这饸饹面里要搅加一种叫沙蒿的辅料,特别贵,一百斤要5200多元。他们掺的荞麦比例也高,保持了荞麦面和白面1:1的比例。很多为了降低成本不掺少掺,或掺了其他食物胶防腐剂,失去了原始风味。“不能胡掺,得有良心。挣不哈钱是挣不哈钱,见利薄,赔不了。”老丁歪着头,抿着嘴,慢慢地说,为自己坚守底线颇为得意自豪。

这里是单边地(靠黄河),本分(下苦)人少,原来街上有四家,都嫌辛苦赚钱少不干了。老太太谦虚地说,这是下苦活,没一些,也不赚钱,只能顶个小工。现在岁数大了,也干不了别的。你说学下这手艺了,不干这干啥。再说了,人都要吃哩。。。薄艺在身,不愁吃穿,还能满足市场需求,也是成就感。

坐在旁边的一位老伙计说“掌柜有诀窍哩,烧辣椒油,用米醋,泼芥末,是一绝。”这烧辣椒油确实有火候精妙,辣椒里混合什么芝麻香料,那是秘诀,辣椒烧制的火候时间,香而不焦,红而不辣,那都是长年累月的经验。一方水土一方物,这附近产的本地米醋,也是绵香酸爽,独有风味,不是别处能比的。泼芥末的原料和水温更是难掌握。

老人指着那副挑担盘给我们说,这都四五十年的家伙什了,从老人手里传下来的。外表古朴,内里包了一层不锈钢,干净卫生。他们家里还有以前木质的老饸饹床子......

现在,他们卖凉粉饸饹已经是个生活习惯和辅助乐趣了。儿子在运城专门做生产批发饸饹供应大超市。他们在家做后盾,在家磨面供应原料,来保证真材实料原滋原味。

伺候了老人,坚守了本分,传承了生意。这是两位老手艺生意人引以为豪的。总体来说,要“诚实””。老丁说:是啊,老人家道出了真谛。诚实劳动,诚信生意,诚恳做人做事。

“民以食为天”这句老话,的确是天地之间一句关于生存的箴言。虽然都是一坨面,作为粮食的精华,不同的面食都有其品质性格和精神。我一直觉得,宝井的面食文化,尤其是“饸饹精神”, 充分体现了宝井人民的勤劳智慧,包容合作的精神,以苦为乐,乐观积极的心态,这与其身下那一块黄河冲积、黄土积淀而成的土地,有着千丝万缕内在的必然关联。

作者简介

王祯祥,1974年10月,山西万荣人。曾就读于万荣县城镇中学、运城康杰中学,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万荣职教中心(万荣高级技工学校)教师。爱好摄影、写作、音乐、美食。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