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关中流水席介绍

朱立挺

陕西各地,尤其是关中的东府和西府都有水席。本人2015年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介绍过陕西的水席,包括东府和西府的水席。陕西的水席很早就有了,陕西的历史有多长,陕西的水席就有多久。而东府的水席是陕西水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次着重介绍一下东府的水席。

东府,即渭南,是一个很厚重的地方,这里是陕西东出和东部西进的门户,是西安的东大门。和平时期,文化经济无不深受长安的影响,也造就了璀璨的饮食文化。同时在渭南发生过的战争带来的不仅仅是战乱,也带来了民族融合、文化的融合,也包括饮食文化的融合。因此,东府的饮食文化不仅仅是厚重,还有融合。它有少数民族和汉族的融合,也有东部文化和西部文化的融合,因此它的饮食特征是非常独特的。不要认为东府人不会吃,或者只知道东府人只对面上心,只会吃面的话,那这是一个很片面的观点。渭南的宴席也是非常有特色的,也是非常有历史的,当然其中也包括水席。

说到水席,大部分中国人第一个想到的是洛阳水席,可见起的早不一定身体好,还可见宣传的力量是无穷的。洛阳的水席,高端的我尝过,大众化的我也吃过。说到底最本质的洛阳水席的主料就是萝卜,将萝卜用各种技巧做成各色各样的造型,然后配上高汤,做成一桌子菜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也是洛阳历史文化的体现。但究其源头,与陕西水席也是同源于关中。传说洛阳水席是武则天定的名,是她从长安带到洛阳的。可见秦、豫水席是一家子。但陕西的水席应该是更有讲究的。

陕西人性子硬,渭南人的性子更硬,所以当地的菜也很硬。但渭南的菜有个特色就是硬中也有软,水席就是这种“软硬兼有”的代表。

东府地区非常流行水席,一方面菜中有汤,以汤菜居多。一方面逢年过节,婚丧嫁娶主家要摆流水席。这个传统延续至今。东府的水席流行吃“九碗”,亦叫“换吃”。先上一凉盘(内装豆芽等菜,上浇肉臊子),摆在中间。四角摆四个小碟子,内盛麻叶。四面还可摆四小碟五香豆或四个小凉盘,这些菜是下酒菜。酒喝完后,开始连续上品种花样不同的菜,一般为“七换”、“十换”,最多有“十三换”的。“换吃”时一般不喝酒,大多数人只是品尝佳肴,“换吃”中间上“八宝饭”。“换吃”后大家离坐稍事休息。主人端走残菜,擦净桌子,然后又端上“九碗”,如“带把肘子”、“黄焖鸡”、“条子肉”、“粉蒸肉”等"硬菜"和“没棱馍”,客人吃完“九碗”就散席了。

东府最有名的水席是大荔的"九品十三花"。

类似的还有九品十三香,十三花和十三香是一样的,为13道凉菜拼成特殊的图形,品和碗却有不同。碗是以蒸菜为主,荤素搭配的饭菜;品是比碗大,比汤盆小的容器,用于盛汤菜,大荔的九品也称作大荔水席,或清汤、或白汤、或酸辣汤,配以各类肉蔬,媲美洛阳水席。目前的九碗十三花是在大荔传统基础上进行了改良,十三花摆成方形,四角为水菜,意味着四季发财,而中心四荤四素中,包含了水磨丝等大荔名菜。在行菜部分,选择了清汤烩鱿鱼和酸辣烩吊子这两道具有代表性的汤菜。还有大荔带把肘子等特色菜品,穿插着泡泡油糕等小吃主食。荤素搭配,最后以素菜收尾,完成整道宴席,行成一套行菜布菜具有严格体系、饱含历史故事与保留民间传统特色的宴席。

东府还有一处水席不得不提,那就是潼关。潼关水席也是自古就有,“七碟子八碗”是潼关宴席招牌菜! 陕西潼关八大碗(四荤四素):烧肉片(块)、糖醋里脊、黄焖鸡、酥肉、烩三鲜、拔丝红薯(土豆)、粳糕、红烧豆腐。宴客一般是先上八个菜喝酒,后上八个菜吃饭,因“前八”、“后八”,故称“八八到底”席。潼关地处洛阳和西安的中间,所以这里的八大碗吸取了两地的精华,不似西安八大碗那么干干的都是硬货。在做法上和口感上,洛阳水席与它比较接近,都是高汤煮一些不同食材,入口更软滑。

在外地人眼中,关中就是黄土高原,就是窑洞,就是端着老碗,蹲着吃饭,这样想,就太搞笑了,而且是非常不负责任的搞笑,那是战乱和贫困年代的事情了,现在早已翻篇了。其实这种场景在全国各地,在历史上也都经历过,只是他们先富起来了,就自以为得意了。忘记了关中曾是1300多年的首善之区、京都之地,文化和经济一直是世界第一,饮食文化更是全世界华人饮食的发源地之一,所以,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故事:陕西的菜肴、小吃、宴席样样不缺,样样都是珍品。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