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变资源为资产

大路下村小组通过近年的建设,从贫困村蝶变成“特色村”。

碧桂园集团将全力帮助鱼咀村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碧桂园集团启动古城文旅项目,挖掘弘扬鱼咀古街传统文化。

徐家庄旅游度假区通过激活农村“三变”,带动乡村发展。

走进浛洸镇,宽敞整洁的街道,葱葱郁郁的树木,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现代化小城镇初具雏形。近日,《中国中小城市绿皮书2018》出炉,公布了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等榜单,清远市英德市浛洸镇成功跻身其中。

未有英德,先有浛洸。浛洸镇拥有1500多年的县级建制史,是一个历史积淀浓郁、文化底蕴深厚、物质资源丰富的千年古邑。

近年来,该镇围绕英德市副中心城市、历史文化美丽小镇和英西经济文化商贸中心的发展定位,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和特色化发展,引导村民建设美丽新乡村,实施“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农民变股民”模式,让这座沉寂在历史长河的千年古镇重新焕发出新的活力。

●文/图 南方日报记者 陈咏怀 通讯员 曾慧芳

▶▷产业兴旺

乡村生态游激活农村“三变”

10月的粤北,天气已微微转凉,而在浛洸镇白米庄村的徐家庄生态旅游度假区内却还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一群村民正忙碌着在山上栽种映山红、紫薇花等花卉。

漫山的花海,让这座原本寂静的村庄重新热闹起来。

“在我儿时的记忆里,这里就是一片空山和荒地,难以想象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风景优美的旅游景区。”白米庄党总支部书记杨嘉勇是去年新上任的90后,据他介绍,白米庄村位于浛洸镇东部,距离镇区不到5公里,由于地理条件优越,该村村民大多搬迁至浛洸镇区或英德市区居住,村中空心化现象已持续近10年。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而近年来,浛洸镇重点围绕乡村生态游做文章,大力推进乡村旅游项目落地发展,通过旅游项目来激活农村“三变”。

2017年,浛洸镇引进徐家庄旅游度假区项目,白米庄村整合约4000亩土地和山林入股到景区,通过股份分红、参与项目建设来获取收益。成功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农村“三变”。此外,景区还采取“党建 扶贫”、“公司 合作社 农户”的模式,发挥“两新”组织优势,成立了公司的扶贫办公室,以深化旅游休闲项目发展,探索“三变”模式带动贫困户脱贫就业,目前景区共吸纳了80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务工,月薪在每月2500元以上。

而在不远处的三村村,同时上演着农村“三变”的模式。该村通过农综改整合了1800亩的土地,由广州白云区同和街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浛洸镇扶贫办引进英德安美公司,规划打造集种植、休闲、旅游于一身的生态农业产业观光园,结合党建扶贫、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等创新帮扶模式,使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促进贫困户增收,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除了发展生态旅游产业以外,该镇注重巩固传统优势产业的主导地位。浛洸镇是“中国蚕桑之乡”、粤北糖业原材料的主产区,到2017年,蚕桑、甘蔗的种植面积持续扩大,其中蚕桑面积3.5万亩,年产值2.8亿元,蔗糖产量突破8万吨,年产值3.6亿元。

▶▷生态宜居

贫困村蝶变“特色村”

最近,浛洸镇先锋村委大路下村小组又接待了一批来自清城区到此参观美丽乡村建设的外地人员。“我们村时常会有外地的人来参观学习,有时候虽然会挺累,但每次他们到来,我们都心感自豪。”对于到访的人,大路下村小组小组长张福源总是乐此不疲地向他们介绍自己村里的建设经历。

张福源回忆,上世纪90年代初,大路下村小组还是浛洸有名的贫困村,因土地零散、产值低,大部分村民弃耕外出务工。留守村民居住条件简陋,以泥砖房为主,且乱搭乱建现象严重,全村建筑杂乱无章、污水横流、破旧不堪。随着人口急剧增加与住房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村民为了宅基地建房,邻里纷争不断,一度成为当时远近闻名的矛盾村、上访村。

为了改善居住条件和改变村民贫困的生活面貌,大路下村重新成立了13人的理事会,将全村5个生产队的宅基地集中回收,由村统一管理支配。实行“一户一宅”政策,每宅按80平方米的标准安排宅基地。“对于不愿意拆除旧房的村民,除了理事会成员上门软磨硬泡,发动亲友劝导,还出动村里的老师做思想工作。”张福源说,当老师的村民见识较广,在村里颇有地位。若是老师出马还不行,就会拿出村规民约来“论处”:他家有红白喜事,都不帮忙。这在乡村是“杀手锏”,谁也不敢冒犯。

思想工作解决后,大路下美丽乡村建设进入了“快车道”,村里先后投资200多万元,将村中街巷水泥硬底化、改造地下排水排污管道、安装了自来水等;2014年以来,村党支部和村理事会又积极发动村民筹资投劳建设美丽家园,建成了村前绿化带、游泳池、村文化广场、生态公园和修缮祠堂;投入150多万元建设1000多平方米的村文化驿站。大路下村先后被评为英德市示范村、清远市特色村。

事实上,大路下村只是浛洸镇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浛洸镇以农综改为抓手,通过整合涉农资金以及多方面筹集资金,分散村建“一村一点”、重点村建“美丽乡村示范村”的做法,点面结合,涌现出先锋大路下、洋坑水口、张陂新屋等一批美丽乡村建设典型。

今年,该镇重点以农村环境和村容村貌整治为突破口,省定贫困村169条20户以上自然村已全面完成了“三清三拆”,有68条自然村完成了雨污分流和巷道硬底化;分散村有19条已完成了美丽宜居建设等待验收。

▶▷乡风文明

保护传统文化培育文明新风

“未有英德,先有浛洸”这句话还有前文:先有鱼咀,后有浛洸。鱼咀村地处浛洸镇小北江边,因地貌形如红鲤跃江张口猎物而得名。数百年前的鱼咀街曾是商贸古镇,至今,保存有完好的古城墙、古码头、古井、古树、古碑和古铺。

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该村受山洪及河水上涨影响,大片耕地连年遭水浸,村民有种无收,一批又一批的青壮劳力外出务工,剩余老幼病残及儿童留守在家,鱼咀村逐渐破败。

2016年4月,广东省广物控股集团对口帮扶鱼咀村;今年初,碧桂园驻村人员也随后进驻,全力帮助鱼咀村打造特色文化品牌,为乡村振兴战略注入新的文化元素。对此,碧桂园集团启动了鱼咀古城文旅项目,打造鱼咀古街传统文化精品与挖掘民宿旅游,目前已投入超过1300万元成了排水排污、沿河景观带、门楼等景观建设工作,规划打造的60间特色民宿已完成数套,力争今年10月底首批试营业。

与此同时,浛洸镇中有着“小西关”之称的广州会馆已启动修复工作。临江而建的广州会馆已有150多年历史,至今保存较为完好。老街里各种清末时期的旧商铺、老宅以及中西合璧的骑楼,让人仿佛回到了百年前的广州。

在着力保护传统文化的同时,浛洸镇还注重文化新风的培育。去年以来,该镇成立了创文机构,组织干部职工、志愿服务者600多人次向群众集中派发创文资料,组织城监等部门实行每周开展镇区“六乱”治理常态化。此外,利用党建微信群、农家书屋、远教平台等载体,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活动,建立农村核心价值观宣传栏100多块。

▶▷前进步伐

新城镇发展吸引群众回流

在农村不断升级变化的同时,浛洸镇圩镇的发展也跟上了步伐。

本着“镇当城建”的理念,2013年以来,浛洸镇先后聘请了武汉规划设计院、华南理工城市建设研究院对全镇的总体规划进行了修编,在原有新区的基础上,在镇区东部征地150亩推进新区建设,投入近亿元,建设完成了新区3纵3横路网,改造了衡州大道、浛洸大道绿化400多米;投入40多万元对全镇的路灯进行了节能改造、新建设亮化街道3000米,推进了镇区1000多米的污水管网改造。

为了营造干净整洁的镇区形象,该镇村两级还专门配备专业化的环卫队伍和器械,建立了全域生活垃圾“村集、镇运、县处理”的长效机制,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观。随着浛洸镇小城镇建设工作的推进,浛洸镇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和创业机会,越来越多的群众选择回乡发展。

■微访谈

英德市浛洸镇党委书记肖贞响:

以农综改为突破口 打造特色品牌农业

南方日报:浛洸镇如何推进乡村振兴?制约着乡村振兴发展的问题是什么?

肖贞响:目前制约着浛洸镇乡村振兴的一大难题是农业产业相对低端,大多数农民还是以种植甘蔗、水稻等传统农业为主,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产业规模较小,农业产业竞争力不强,农业经济效益低下。此外,第三产业仍没有得到有效发展。尽管近年来浛洸镇有不少生态旅游项目落地,但第三产业的占比仍不够高,还没真正营造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格局。

而最关键的一点,则是农村难以留住人才。农村里有文化有能力的人才大多外出务工或经商,农村老龄化、“空心村”等现象严重。而有部分留守在农村的农民观念仍比较保守落后,“等靠要”思想严重,制约着浛洸镇乡村振兴发展。

南方日报:今年浛洸镇再度入选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说明浛洸在探索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那么下一步浛洸还将在哪些方面进行探索,进一步激发乡村发展潜力,推进乡村振兴发展?

肖贞响:乡村振兴首先要实现产业兴旺。下一步,浛洸镇将注重打造和扶持一批龙头农业产业,以农村综合改革、土地经营权确权颁证和土地整合为契机,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将在巩固甘蔗、水稻和蚕桑等传统农业的基础上,以农综改为突破口,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打造特色品牌农业。如帮助粤北糖厂实现创新改造,带动蔗农的种植积极性,提升糖厂的产出率和产值;深入推进徐家庄生态旅游度假区、鱼咀古街旅游项目和安美生态园的开发建设,整合乡村资源,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而在新农村建设方面,浛洸镇将针对村空心化、组织难问题,协助村小组完善村理事会组织机构,借助电视、短信、微信、标语等载体大力宣传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相关政策,动员更多外出村民参与创建工作;结合普法宣传、联系群众等工作,定期组织干部深入宣传、讲解政策,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克服等靠要思想。与此同时,浛洸镇也将整合乡村资源,为有旅游基础的美丽乡村吸引其他社会资金投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