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舌尖上的中国莆田炝肉

中国的烹饪饮食文化博大而又精深,看似简单的烹饪方法,却是有着不同的讲究。

炝,在百度百科上的解释是:

而在新华字典是的解释是:

炝肉,是福建莆田民间特有一道特色传统名肴,也是莆田街头巷尾最常见的莆田美食。

莆田炝肉

炝肉品牌店之一

炝肉品牌店之二

莆田炝肉主要有两个品牌:一个是“天九湾炝肉”,另一个是“黑8炝肉”。在莆田,满大街随处可见这两个品牌的饮食店。可见,炝肉在莆田是遍受广大民众的喜爱的。

莆田作为中国的南方城市,主要以米饭为主食。在上世纪70、80年代,莆田农村的生活非常清苦。那时候,平常农村家庭一日三餐,主要以稀饭为主(往往还是加入地瓜的地瓜粥,可不是为了营养搭配,是因为那时物资匮乏,米太贵,买不起)。

那时候,只有家里盖房或农忙等需要乡亲好友们过来搭手帮忙的日子,主人才会豪气的煮上干饭,另外再煮上一锅鲜美可口的肉片汤来招待帮工的乡亲好友。米饭 肉片汤,这个现在看起来有点寒碜的一饭一汤的低配。在当时对大多数家庭来说,能够偶尔吃上一餐,便是多么的奢侈啊!

当时,经济刚刚起步,看莆仙戏可以说是民间最主要的娱乐生活。每当重大节日或宫庙祭祀活动时,都会请戏帮子过来唱莆仙戏。演戏的前一两天开始搭戏台(莆田话“搭细把”),等正式开始演戏时,就有很多肩挑商贩,围着戏台周边摆着诸多美食摊位,招揽来自四面八方来看戏的父老乡亲光顾。这个在莆田称为“戏麻捞美食文化”。而莆田炝肉历来就是戏麻捞美食文化的主角之一。

其实,“戏麻捞”是被硬拗出来的叫法,其真正的叫法应该是“戏把兜”,意指戏台周边。

莆田炝肉,其实就是莆田民间肉片汤的升级版,也是饭店的叫法。莆田炝肉用料简单,主角就是“里脊肉及豆丸”,配以蔬菜(或豆芽菜,或大白菜,或芥蓝菜等)。

莆田炝肉的做法:

1.制作豆丸:豆丸是将卤水豆腐捏碎捏细后加入肉末、虾肉、花生末、葱花、芹菜、香菜、食盐等和为泥状,捏成圆丸,外面滚沾淀粉后,放入高汤中煮熟。

豆丸

2.腌制肉片:选用质地柔嫩的猪里脊肉,再用木槌打烂肉块,切成薄厚均匀的肉片,放入盐、糖、味精、酱油以及淀粉进行腌制。

3.煮制:在锅里倒入开水煮沸,加入豆丸后再次烧开,然后将肉一块块地下到到锅里,煮5分钟左右,再加入蔬菜(花菜或黄豆芽或包菜或者大白菜等),还有韭菜或者蒜叶,香菜等基本调味菜,最后加调味料,便可出锅。

莆田炝肉,肉质细腻,味道鲜美,炝肉里加入特制的豆腐丸,出锅后,炝肉爽滑美味,豆腐丸吸收了汤汁的精华,芳香鲜美。这道肉片与豆丸完美搭配的美食吸引了众多喜爱美食的食客。

而莆田炝肉,为何称其为“炝肉”呢?其实,莆田炝肉从其烹饪方式上来说,完全跟“炝”这种烹饪方式沾不上边。

再次去请教原来介绍“滚肉”名称由来的老师傅。他说,莆田炝肉完全是被叫错的一个称呼,只是最早有人这样叫了,并被注册了商标,变成对外的一个一致说法。

老师傅说,真正莆田炝肉应该叫“莆田插肉”才对。

第一,他匹配了真正的莆田话;

第二,之所以说要称为“插肉”,取自肉片下锅时的形态似乎一片片肉片插入锅中。

老厨师说,莆田还有“插蛏”、“插蚮”、“插粉”。应该说“插”是莆田的一种具有地方传统特色的烹饪方式。

对老厨师的说法,我由衷信服。但是“炝”的称呼,已经被大众所习惯了,我们也只好随大流吧。

如果你有机会来到莆田,建议你去尝一碗“莆田炝肉”,虽然这道美食名称被叫错了,但是它令人难以忘怀的独特的鲜美味道是错不了的!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