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寻味潮州 潮汕美食

据不完全统计,潮州小吃有230多种。美味难以复制,打开美食的最佳方式,便是到美食的来源地去,追寻最正宗的味道。

粿汁

第一次听见“粿汁”的人都会误以为是“果汁”,no no no,两者全然不同。潮州人说的粿汁是在潮汕地区非常大众化的一种民间小吃。粿汁的主要原料是粿汁皮,一般呈菱形小块的形状,它是由米浆放在锅上煎熟烤干形成的。食用时放进沸水之中,调入精盐、糯米粉浆煮熟。简单来说,煮熟的粿汁皮看起来就像河粉,但尝起来比河粉更加有弹性,更加细腻爽滑。

在潮州街上,随处可见卖粿汁的小食摊。热腾腾好像粿条般滑口的粿片,淋上浅棕色的卤汁,再点些卤猪肠、卤肉、卤蛋、豆干或菜尾等,一碗爽口美味的粿汁便大功告成了。

来历:60年代的粿汁,是很经济的传统小食之一,当时一名普通工人的薪水,平均在200元上下,粿汁摊的各种猪杂,两、三角钱一小件,粿片每碗一、两角,所以只要花上数角钱,就可饱餐一顿,吃个痛快。今天,潮州粿汁仍深受人们欢迎,价钱也不贵。有些粿汁摊除了保留传统作法,还在用料和酱料方面,做了改善,使这道潮州小吃,更加美味,更具特色。

特点:具有香馥的稻米香味,吃起来柔韧适度,不油不腻,给人一种清香隽郁的感觉。

吃货建议:趁热吃;配料中的葱和香菜是必备。

肠粉

说起肠粉,想必每个广东人都不陌生。据说潮州的肠粉是十几年前从广州这边传过去的,但尝过的人便知道,虽然潮州肠粉与广州地区的肠粉制作方式相同,但是由于配料不同,因而口味也有较大差异。潮州肠粉摒弃广州肠粉下料单一的特点,把几种有潮汕特色的吃料放到了一起,淋上潮汕饮食最有特色的酱料(例如卤汁),因此口味上自成一派。一张面粉皮,打上一个蛋,加猪肉碎,加萝卜丁,加香菇丝,加切碎的白菜片或豆芽或笋丁,然后上面浇一层芝麻浆和卤汤,那味道实在让人怀念。一样的肠粉,不一样的口味。

来历:据说肠粉起源于广州,早在清代末期,广州街头上就已经听到卖肠粉的叫卖声。由于味道鲜美,价钱便宜,所以在广州十分畅销,成为一道大众化的小食。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广州经商的潮汕商人见到广州肠粉的吃风甚好,于是善于做生意的潮汕人便将肠粉的做法移植到潮汕来。特点:潮汕饮食文化酱料是一大特色。潮汕肠粉在用主料上基本大同小异,米浆的粉皮、馅料差别不大,最大的不同在于酱料。酱料种类繁杂,而且基本都不是市场上单一的工业成品,而是多种酱料经过调制而成。比如比较常见的卤汤,就是用做潮汕卤肉的熬下来的汤加上八角胡椒花生末等香料制成。此外,酱料还有稀稠之分。鸭母捻

鸭母捻?第一次听这名字估计大多数人都不知所云,其实简单说来就是一种类似元宵的小吃。鸭母捻是一道有名的汉族名小吃,一种有馅的糯米粉制汤圆,取其形似母鸭在水上游荡浮沉而撰名。主要有绿沙、红豆沙、芋泥和芝麻糖四种馅。

来历:鸭母捻首创于清代初年,原名为糯米汤圆,现以潮州市太平路尾传统名店胡荣泉制作的鸭母捻最为正宗。据传,宋代已有元宵节家家吃汤圆的习俗,取其平安吉利,合家团圆之意。清代水粉汤圆用水粉作汤丸,滑腻异常,中用松核桃、猪油、糖作馅,或嫩肉去筋丝捶烂,加葱末秋油亦可。

特点:形状洁白如去皮荔枝,清甜而带有香味,软滑顺喉,刚煮熟或煮得过熟都好吃,各有特色。

猪肠胀糯米

猪肠胀糯米,顾名思义,就是用糯米和各种馅料塞入猪肠制作而成(“胀”在潮汕方言中有把东西装入容器中的意思)。皮薄,馅饱,圆鼓鼓的。

特点:取材考究,制法别致。其一般制法是取猪大肠中段,用食盐、纯碱或淀粉反复搓洗至无异味,将糯米先浸软,与猪肉、香菇、虾、莲子等辅料拌匀,调入食盐、味精、胡椒粉等调味品,然后填装入洗好的猪肠中,大约八成满即可,因为糯米熟了还会膨胀(如果糯米太多会导致猪肠胀裂,太少又会显得不饱满),因此“胀”糯米的时候,分量掌握十分重要。手打牛肉丸

还记得周星驰与莫文蔚在电影《食神》中用来当做乒乓球打的“爆浆濑尿牛丸”吗?潮州的正宗手打牛肉丸就与濑尿牛丸非常相似。传统牛肉丸的制法,是选用新鲜的牛腿肉作为材料,去掉筋后切成块,放在大砧板上,用特制的方形锤刀,均匀用力的把牛腿肉槌成肉酱,加入少量雪粉、精盐、上等鱼露和味精,再槌至配料入味,随后用大钵盛装,加入方鱼末、白肉粒和味精,拌匀,然后用手抓肉浆,握紧拳挤成丸,用羹匙掏进温水盆里,再用慢火煮熟一次即算完成。

特点:正因为手打牛肉丸的特别制法,所以潮州牛肉丸与其他地方的牛肉丸的最大区别在于,能够使肉浆保持较长的肌肉纤维,从而在成丸后产生强韧的弹性。

吃货建议:食用牛肉丸时,要用原汤和牛肉丸下锅煮至初沸,然后加入适量味精、芝麻油、胡椒粉和芹菜粒,配上沙茶酱或者辣椒酱佐食,蘸潮州本地特产沙茶酱最为地道。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