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地处甘肃南部。这里江河溪流纵横密布,是甘肃唯一的长江流域地区。
境内既多山,又多水,崇山峻岭间,处处溪水跌宕,飞瀑流泉。
因其拥有甘肃唯一的长江流域,且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被冠有“陇上江南”的称号。
虽然这里依山傍水,气候温和,但这里的吃食却很接地气。毕竟地属西北,豪迈与奔忙从一而终地贯穿着。
洋芋搅团、玉米面面鱼、面皮、酸菜面片、豆花子酸菜面、荞粉、鸡蛋面茶、炕包子、荞面叶子、地软耳包子......这都是陇南日常的吃食。
然而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洋芋搅团。洋芋是甘肃人最常吃的菜品之一。
甘肃作为土豆之乡,是我国土豆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之一。土豆会以各种形式出现在甘肃人一年四季的餐桌上。
土豆焖面、洋芋茕茕、洋芋搅团,蒸炸煎煮,样样都不会落下。各地都有自己独特并引以为傲的做法。
而在陇上江南代代相传的洋芋吃食,便是洋芋搅团。
在陇南街头,常能听到制作搅团的师傅,用木槌击打洋芋而发出“嘭、嘭”的响声,像是这座小城传输的独特信号,又好似在给这个小城里的人加油鼓劲。
洋芋搅团听起来似乎很简单,就是用洋芋做成面糊般的吃食。但实则不然,甘肃人在吃上永不马虎,即使是用最简单的材料,也要精心做出令人满意的美味。
洋芋搅团要经过洗、煮、剥、凉、打、调等六七道工序。
采用当地新鲜出土的土豆,一个个清洗干净后,一股脑都倒进锅里煮。煮洋芋看似简单,但并非只是煮熟而已,煮的过程会直接影响搅团的口感。
煮洋芋的水要适中,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水太少,洋芋会焦;水太多,洋芋会被煮成“面包子”而缺少面气。
火候的控制也极其重要,最开始要使用大火蒸煮,等煮至六七成熟后,转为文火慢煮。
煮好的洋芋,要趁热剥皮,置于木槽中,快凉未凉之际,也就是尚有余温时,用木锤反复敲打,捶打呈泥状。
打洋芋时需要两个人去操作,一个人把凉好的洋芋往木槽里放,另一个人手执木锤反复击打。
打洋芋可是个力气活,一窝搅团打好,往往需要几个人轮换着来,但都需要懂得轻重缓急之别。
一锤一锤下去,洋芋慢慢变成泥状,直至粘稠,从行家的角度去看,一提木锤,不占木槽,这搅团就算打好了。
最后一步便是调了,而这一步可没有固定的讲究,各家有各家的口味。主要是分为凉吃和热吃。
凉吃就是配以酸汤食用。用葱花和蒜苗炝少量酸汤,在汤中加入盐巴、蒜泥、油泼辣子和切碎好的青菜,搅拌均匀,蘸料便好了。
将搅团切成核桃大小的小块,再蘸上蘸料便可食用了,香辣爽口,回味悠长。
热吃便是将搅团放入各家自制的浆水中煮开食用。搅团配浆水,这是很具乡俗风味的美食。
浆水的腌制也十分有趣,面浆在锅中煮沸,再加入苦苣、萝卜等蔬菜,等断生后倒入提前准备好的瓦罐。
浆水成功的最后一步是要倒入之前的旧浆水,这可是最好的“引子”,旧浆水中的酵母菌与淀粉相结合,在时间与温度的双重作用下,慢慢发酵。
腌制好的浆水可搭配葱花在油锅中“炝”一下,稍稍滚开,便可将搅团倒入锅中,煮上一会儿,便可食用。
酸爽的浆水搭配粘稠的搅团,在炎热的夏天来上一碗,清爽解腻。
搅团在老人的年代,是为了解决贫困时代填饱肚子的需求,而产生的吃食。若向老人提起搅团,怕是有好多都已经吃腻了。
然而在现在,洋芋搅团已成为登上大雅之堂的经典风味。
或许在现在不了解它的人眼中,只是一个味道可口的小吃;然而在大多数陇南人心中,它是记录老一辈艰苦年代的载体,亦是无数远在他乡陇南人回忆的乡愁。
微信公众号:奔跑舌头
奔跑舌头——寻找民间好味道。我们希望带着奔跑的精神,把那些散落各地的好味道收集起来,传递给需要它们的人;也乐于以互联网的思维和不断创新的形式,去传播这些美食背后的饮食文化宝藏。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热门信息
阅读 ()
1 注册微信号怎么注册第二个阅读 ()
2 怎么把照片变成卡通头像阅读 ()
3 手机越充越少电怎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