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冬至节苏州人都喜欢吃什么

孔子在《论语·乡党第十》中说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下一句还有“不时不食”。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都明白是什么意思,而“不时不食”就是要遵循自然食物生长的规律。

按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要可持续发展。

即吃东西要根据季节、时令、规律,到了什么盛产时候就吃什么东西,比如“冬鲫夏鲤,秋鲈霜蟹”。

而在这一方面,苏州人奉若圣旨,一丝不苟地执行。

立夏这天,江浙一带,有“立夏尝鲜”的说法,苏州自然有“立夏见三鲜”的谚语。

转眼便是将满未满的小满,荔枝、酸梅到此刻,品尝一番才算得上圆满。

梅雨季的夏天,便是三虾面的一期一会。

等到端午打络子,吃五黄宴。

盛夏的苏式绿豆汤,小暑爆鳝鱼,入伏有羊肉汤,饭后来碗薄荷凉爽消热,夏末再来碗鸡头米。

这些夏日美食,全是苏州人的心头好。

小暑刚过,现在正是吃鳝鱼的季节

鳝鱼四季常有,但在深谙时令美食的苏州人眼里,小暑前后一个月的鳝鱼口感最为圆润肥美,“小暑里格黄鳝赛人参”这句谚语便能证实。

关于鳝鱼的苏州菜,最出名的莫过于响油鳝糊。

把新鲜鳝鱼处理成鳝丝,配上笋丝和金华火腿丝,炒到色泽金黄,再勾芡盛盘。

浓稠黏糯的酱汁是这道菜的灵魂之一,要不然怎么是鳝糊呢。

再根据口味洒上足够分量的香菜、葱蒜和胡椒粉。

最后泼上热油,响声不绝于耳,这份鳝鱼才算得上圆满,热油浇鳝糊也是“响油鳝糊”的另一个精髓了。

而对于热爱吃面的苏州来说,拿肥美的鳝鱼来当浇头再好不过。

肉质弹嫩、口感鲜美的鳝鱼,挂着明亮的酱汁,同面条一起入口。脂肪、蛋白质和碳水的结合,永远是完美搭配。

马上入伏,你需要一碗羊肉汤。

《本草纲目》记载:

“羊肉暖中补虚,开胃健力,益肾气;养肝明目,健脾健胃,补肺助气,豁止喘。”

这里有“一碗羊汤赛药方”的说法,堪称养生达人的苏州人自然不会错过“吃伏羊”。

位于苏州城西的藏书镇,在一百多年前就诞生了知名的羊肉店,这里的羊肉有个与众不同的做法,就是把羊肉放在木桶锅里烧煮。

木渎当地把杉木外层、内里大过的木桶来称作“盆堂”,把选好的羊腿肉和肋排沿着桶壁码放,并且把中间留出空隙,方便倒入羊汤。

用盆堂煮羊肉堪称是“原汤化原食”,一点香料都不需要放。

这样炖出的羊汤清香浓郁,羊肉醇香嫩滑。

传统的藏书羊肉,最具特色、最能把杉木盆堂发挥到极致的当属“藏书羊糕”。

羊肉抽骨刮油去筋,羊骨和羊油等制成羊汤,再把羊肉码好、倒入羊汤,等待自然冷却。改刀切成厚片,一道清淡醇香、寓意“高升”的藏书羊糕就做好了。

酷暑炎热,怎能没有薄荷?

苏州人对小吃、糕点的热情,则是从童年一直延续整个生命的过程。

小小的一片薄荷,在苏州的夏天,就有四种不同的吃法。

夏天必不可少的绿豆汤,在苏州,摇身一变成了薄荷绿豆汤。

绿豆做底、加上一勺雪白的糯米饭,又依次码上蜜枣、金桔、青红丝、冬瓜糖等,再加上沁凉冰爽的薄荷水,这在以前可是大户人家才有的待遇。

苏州人吃糕也有说法,“冬春玫瑰,夏秋薄荷”。

夏天的薄荷糕,外观洁白如雪,上面点缀着星星点点的绿色。绿豆和薄荷的绝妙搭配,颜色淡雅。吃起来口感清甜凉爽,还有一股清新的留香。

吃了薄荷糕,还有薄荷大方糕。

外皮米香阵阵,清软糯香。内馅里的薄荷糖浆嵌着一颗颗松子,看着就好吃。

咀嚼间米香四溢,内馅松香酥脆,却不油腻。

夏天要是免不了来顿烧烤、麻辣烫,更不能忘了薄荷粥。

《本草纲目》言:

薄荷 ,辛能发散,凉能清利,专于清风散热。.故头痛、头风、眼目、 咽喉 、口齿诸病为要药。

薄荷粥里薄荷的清香、混着浓浓的米香,开胃消暑。

就算夏天嗜辣如命,也能得薄荷粥救命。

而盛夏结束,苏州人的餐桌上又会出现鸡头米、大闸蟹、鲃鱼等等“时鲜”,到时候咱们再来分享。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