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秋节的美食,都与当地的收成、特产或者历史故事相关。在珠三角,为什么人们在中秋有一道必吃名菜是炒田螺?中秋食田螺,则在清咸丰年间的《顺德县志》有记:“八月望日,尚芋食螺。”更说小孩子中秋吃田螺,会明目。炒田螺前,田螺底部会弄掉,吃的时候,先把田螺盖拿走,把螺肉吃掉。那么,在月光之下吃田螺,田螺壳从头到尾都通了。且田螺盖与眼睛相似,因而吃田螺寓意“明目”。
据资料记载,中秋吮石螺习俗源于古代一个穷秀才,因没钱买肉过中秋,便摸些田螺、石螺回来煮,边赏月边吃,田螺俗称攀桂,后来秀才中举,于是,每逢中秋吮石螺便成为风俗。中秋前后,本来就是田螺和石螺当道的季节,八月十五吃田螺,更是流行多年的风俗。“中秋佳节近如何,饼饵家家馈赠多;拜罢嫦娥斟月下,芋头啖过又香螺。”
民间早有田螺可以明目的说法,顾名思义是因为螺肉营养丰富,而所含的维生素A又是眼睛视色素的重要物质。那么为什么一定要在中秋节前后食之呢。因为这时候,是田螺空怀的时候,腹内无小螺,因此,肉质特别肥美。是吃田螺的最佳时节。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美食就是来自大自然。记得小时候,经常和小伙伴们到田埂捉田螺。在春夏交际,是田螺怀孕期,这个时候的田螺会有螺仔,不是捉田螺的最佳时期。待中秋节前后,田螺的产仔期过去,正是田螺最肥满之时,便会和小伙伴们一起去捉田螺。小编想起小时候,吃田螺(石螺)都是自己去河边或鱼塘摸,那时候的河水还不深,河水也很干净。小伙伴们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抓回来的田螺,要放在清水里活三天,期间要勤换水,至少每天两次,待排除掉螺体内的泥沙,就可以食用了。抓回来的田螺,要放在清水里活三天,期间要勤换水,至少每天两次,待排除掉螺体内的泥沙,就可以食用了。在烹调之前,会用工具打破螺的尾巴,这样酱汁才会充分渗透田螺内部。记得爷爷炒的田螺味道棒极了,香辣可口,不仅不会有田螺的泥腥味,还十分鲜美。
拑螺尾:在这里,向大家介绍一种土制的斩螺工具,简单非常:用一块260mm×80mm的结实木板,钉上一块1.5mm厚的曲尺形铁板,铁板的一端高度280mm,分别钻上三个18、16、14mm的孔,另一端80mm固定在木板上,那么可根据螺体的大小,把螺尾放进孔内,突出来螺尾尖部位手起刀落。方便、快捷,很快地,数斤螺就“搞掂”。
炒田螺的做法:1、准备好一家洗干净的田螺。
炒田螺的做法:2、把豆豉、蒜头、紫苏叶一起捣成茸;3、旺火烧热炒锅,下油,加入豆豉、蒜、紫苏茸爆香,盛起;4、洗净炒锅,旺火烧热,下油,倒入田螺,然后将精盐用清水搅匀,淋入锅内炒匀,加盖约3 分钟,放豆豉、蒜、紫苏茸透炒一次,再加盖约3分钟,再炒,直至透熟。烹饪技巧:1、嗜辣者可放辣椒少许,味更佳;2、可用海鲜酱、柱侯酱代替豆豉。
温馨提示:紫苏叶是一种紫色植物的叶子,有特殊的香味。我们那里以前在菜地里都种,作香料。我认为它有很好的去腥效果。炒田螺不能少的香料。最关键的是要掌握好火候。火候不到,螺肉不熟不进味;火候太过,螺肉又很难吸出来。
其实吃田螺也是一门技术活。用两只手指拈起田螺,另一只手拿牙签,稍稍用力地对着螺肉扎进去,左右手相反方向轻轻地旋转,取出一圈完整的螺肉,卡掉那黑色的小尾巴,就可以开吃。当然,肺活量好的,嘴巴麻利的,也可以直接吸出整个螺肉吃。饮食禁忌:田螺:螺肉不宜与中药蛤蚧、西药土霉素同服;不宜与牛肉、羊肉、蚕豆、猪肉、蛤、面、玉米、冬瓜、香瓜、木耳及糖类同食;吃螺不可饮用冰水,否则会导致腹泻。
记得奶奶炒的田螺味道棒极了,香辣可口,不仅不会有田螺的泥腥味,还十分鲜美。记得当时奶奶和我说过,就两点:第一点是在田螺下锅前先用油捞一下;第二点是要放些紫苏叶炒。可惜,奶奶已经仙逝,再也吃不到吃到她炒的田螺。所以,每次吃上炒田螺的时候,我都会想起奶奶。
生活有时太忙,忙到与家人唠嗑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今年的中秋节,打算一家人聚在一起,吃着田螺、看着月亮、聊聊家常,感受久违而熟悉的味道,让精神有个归宿,有个放松的地方,让心感受久违的温暖。中秋吃炒田螺,吃的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情怀!还记得小时候在天台(阳台)上,一家大小,一边吃月饼、一边啜炒螺,一边赏月的情形吗?当年妈妈告诉我,一边啜炒螺一边看月光,眼睛会特别明亮,可惜后来我还是近视了。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热门信息
阅读 ()
1 注册微信号怎么注册第二个阅读 ()
2 怎么把照片变成卡通头像阅读 ()
3 手机越充越少电怎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