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港式鸳鸯奶茶咖啡含量

上世纪尚未填海造地的五、六十年代,上环永乐街、干诺道西与德辅道西之间的三角地段,如今老辈人口中的“三角码头”或叫“永乐街码头”,是当时散装货运的集散地,香港重要的商贸区。

除了有船员客商的往来,更有许多码头工人每天跑生计。码头上的生意由此被带旺,在一众为船员们提供服务的“行船馆”之间,开起了各式杂货店和咖啡室。

据说,“鸳鸯”便在此地诞生。

港式鸳鸯_Image via kumory

港式“鸳鸯”的故事

“鸳鸯”的身世,似乎并不像“丝袜奶茶”那般说法统一。其中一个流传较广的说法,是与码头工人们有关。

有传当时码头工人们每天做工很辛苦,需要一杯可以补充体力又提神的饮品。有人就把味苦又刺激的咖啡,加入到丝袜奶茶中,一试便发现解渴又提神,很快也就成为广受欢迎的平民化饮品。

在三角码头做工的工人们_Image via Weshare

不过,有“奶茶之父”之称的金百加集团主席兼香港餐饮联业协会会长黄家和,则给出了另一个“与中医观点有关”的有趣说法。

1952年,黄家和的父亲黄桥在三角码头边上开了一间咖啡室,定名“海安”,寓意“希望船员们出海都能平安归来”的美好愿望。

在日复一日提供奶茶和咖啡的营生中,时间来到了1955年。当时有食客反映奶茶削胃,但咖啡又燥热,于是海安咖啡冰室的师傅取两者之平衡,就调制出鸳鸯。

取名“鸳鸯”,有传源于“阴阳”学说,也有说是奶茶和咖啡的颜色一深一浅,明明是两种不同的饮品,却能很好地调和在一起,因而得名“鸳鸯”。

1952年8月开业的海安于今年10月30日结业

左上为50年代的干诺道西,左下为海安

Image via Facebook @海安咖啡室

如何做好一杯鸳鸯?

要做好一杯鸳鸯,先要懂得如何做好它的两种基础饮品,即丝袜奶茶和港式咖啡。它们的制作方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经由融会中西而发展成香港本土茶餐厅的独有浪漫。

首先是茶叶和咖啡粉的选取与拼配。茶汤通常用西冷红茶制作。粗中幼三种茶叶要混合拼配,取粗茶的浓香和回甘,中茶的深红茶色,以及幼茶的醇厚茶味。

拼配比例是各家茶餐厅的独门秘方,都力求冲出一壶既有自家风格又色香味俱全的琥珀茶汤。

咖啡粉也一样需要拼配。曾获香港咖啡红茶协会举办的「全港首届港式咖啡大赛」冠军的朱元秀透露,比例可以用一份哥伦比亚粗磨咖啡粉,混合三份巴西幼磨咖啡粉。

“巴西咖啡醇香,磨成幼粉味道更出众;哥伦比亚咖啡味道较酸,磨成较粗粒,酸味自然较低调。”

拉茶_Image via kknews

制作的要诀凝作九字真言

「一冲、二焗、三撞、四回温」

将拼配好的茶叶装入滤袋,拉高冲入滚水。“水滚茶靓”,是每位冲茶师傅都牢记在心的法门。

待焗出味后,便要“拉茶”,即用两个锑壶将茶汤来回拉高冲泡,混入空气以使口感顺滑。最后令茶壶坐于炉上,小火保温,使茶色更明亮。

港式咖啡亦是几乎一致的做法。将咖啡液在两个锑壶之间来回冲泡的步骤,称为“撞啡”。入行逾四十年的李兆成师傅透露,他冲泡咖啡,要撞啡五次,再焗五分钟,做到真正「啡香味浓」。

“冲泡功夫富挑战性”兼且“够浓味够提神”,是李师傅认为港式咖啡的魅力所在。

他也透露自己品尝咖啡的方法:“先含在口中,再慢慢流入喉咙,感觉甘味、浓味,色泽标准,有香味,便算好咖啡。”

制作港式奶茶_Image via Foodie Hong Kong

做好了港式奶茶和咖啡,距离做好一杯鸳鸯,却还有几年功夫要捱。

据黄家和介绍,旧时茶餐厅的奶茶师傅要开始冲奶茶,起码要先学师三年;而要能够做一杯以奶茶为基底的鸳鸯,大概得有五、六年经验才能胜任。

一杯好的鸳鸯,要求“啡三茶七适量奶“,用三份咖啡和七份茶汤,加入适量淡奶,做出来既要保留奶茶的顺滑,又要有咖啡的香气。

但更重要的,是要喝起来“又不是奶茶,又不是咖啡,两种味道都没有,就是一杯好的鸳鸯”。

Image via panhouse coffee

茶餐厅的点单暗语

茶餐厅不仅饮食出品自成一派,连点单都有自己一套逗趣又形象的暗语。

看到记单伙计写“央”,即指热鸳鸯,“冬央”则为冻鸳鸯。水吧师傅的制作出品亦会有所不同:热鸳鸯加白砂糖冲制,冻鸳鸯中则加入糖浆。

如若客人不喜甜,可要“少甜”或“走甜”。如若点单“汪阿姐”,亦即热咖啡,还可以“飞砂走奶”,意即不要砂糖不要奶,等同于要“斋啡”。

又或是来一杯“鸯走”,类似丝袜奶茶的“茶走”、港式咖啡的“啡走”或阿华田的“华田走”,都表示要将淡奶和砂糖用炼奶替代。

这种情况下水吧师傅会在出品时将匙羹放入杯中,而常规出品则会将匙羹放于杯碟上,方便伙计分辨。

另外,由于鸳鸯里的茶和咖啡都含有大量咖啡因,是大人们的提神利器,如若小孩子要喝,茶餐厅则会用阿华田和好立克调制无因“儿童鸳鸯”,让孩子们也能享受到仿佛大人的快乐。

茶餐厅点单术语_Image via sohu

用什么杯子来喝鸳鸯更好?

茶餐厅的杯子样式颇多,厚身双红线瓦杯、坑纹玻璃杯、高身胶杯等等,这些固定用以供应某款饮品的杯子,都成了港人们,乃至茶餐厅文化爱好者们的集体回忆。

香港一对双胞胎兄弟Haze和阿朗在他们的Facebook账户「奶茶通俗學Milktealogy」中,曾开设专题研究那些用以承载经典港式饮品的杯子。

他们认为:“奶茶杯的厚薄和物料对本身的味道虽然没有直接的影响,但对奶茶入口的温度则有莫大关系,而这往往决定饮用时的口感。”

承载经典港饮的杯子也成了集体回忆的一部分

_Image via Facebook @奶茶通俗學Milktealogy

厚身双红线瓦杯,是大众记忆里最经典的港式奶茶、咖啡和鸳鸯的出品杯。作家李碧华对此有个颇为“肉感”的描述——「用厚瓷杯喝奶茶,如同吻上一个厚嘴唇。男人和女人的厚嘴唇,向来是比较性感的。」

这种“厚嘴唇”似的肥厚杯边和阔口,令其成为水吧师傅认为的最理想杯型:“因保温力强,饮用时不怕烫伤嘴唇,且阔口能让香气散发。”双胞胎弟弟阿朗亦最爱这种厚身杯:“杯身厚度令嘴唇和茶杯有更大的接触面,令奶茶入口时,口感更为充实。”

哥哥Haze则偏爱同样经典的坑纹玻璃杯。即使满杯热饮很难即刻拿起,需耐心等降温后才能享用,也更有烫到手或嘴的风险。

但据说相比瓦杯,用玻璃杯更能尝到港饮的纯味:“因为玻璃的密度高而表面平滑,所以较瓷瓦更易于清洁,这减低了奶茶因杯内的残留物质而改变味道的机会。”

(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

_Image via Facebook @奶茶通俗學Milktealogy

“以前10个茶餐厅食客中,饮奶茶的占4个,咖啡2至3个,其余就是鸳鸯。”在黄家和的回忆里,这三款饮品在早期香港茶餐厅里的点单率不相上下。

但,“过去十多年我们非常积极推广港式奶茶,愈来愈多人喝奶茶,结果便少了人喝港式鸳鸯。”

据说香港人每天要喝掉250万杯奶茶,而港式咖啡的点单率只相当于奶茶的三分之一。至于鸳鸯,在2019年“十大最常叫的港式饮品”的调查中,仅以13%的点单率位列第九,远低于占比55%的港式奶茶。

在黄家和的推动下,港式奶茶制作技艺已于2014年正式成为一项“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他表示,下一步,亦将努力推动承载着香港独有饮食文化的港式鸳鸯进驻非遗名录。

END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