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家乡的味道

提到临沂最有名的美食不得不提到-糁

。啥?这个字念啥?这又是啥?

糁(Sá-临沂方言)。字典里两个读音,一个是“Sǎn”,一个是“Shēn”。

一日之计在于晨,清晨,人们的脚步总是匆匆,或是赶去上班,或是忙于上学。然而,出门之前,一份简单而又营养丰富的早餐是必不可少的。从天津的煎饼果子,到武汉的热干面,从北京的豆浆油条,到广州的肠粉,从南到北,从西到东,每个地方有多样而独特的早点文化。

临沂,这块几千年前曾经绚丽多彩的土地,用她独有的糁汤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名人将相!

关于糁的传说很多,一个是乾隆的,相传,乾隆皇帝于大明湖畔会完夏雨荸�南部,因临近沂河而得名,面临沂河,背靠蒙山。这里的人们除了爱吃山东大煎饼外,更喜爱另一种早点:糁。尤其在寒冬腊月,滴水成冰,人们笼着袖子,跺着脚,咒骂着鬼天气贼冷的时候,一碗热气腾腾的糁下肚,一团热气周身游走,管叫你通体�后 继续南下江南时,路过临沂用早膳,想尝尝当地的名吃,地方官员就把这种味道独特的早餐献了上来,乾隆一尝,怎么从来没喝过如此可口的粥,随口问了一句:“这是啥?”官员没听清楚,也随声问:“啥?”乾隆听为“糁Sá”。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就这样传开了。另一个是王羲之的,东晋时,一对穷困潦倒的外地夫妇逃荒来到临沂,当时的大书法家王羲之看到他们非常可怜,就经常接济他们,夫妇二人非常感动,无以为报。有一次,王羲之病了,二人觉得报恩的机会来了,就把家中留着下蛋的惟一一只母鸡杀了做汤,并在汤里加了一些普通的驱寒中草药。本想把鸡煮得烂一些,可看火的丈夫睡着了,不想汤就煮了一整夜。第二天,看着煮得黑糊糊的鸡汤,妻子很生气,可家里又没有其它东西,只好把煮“糊”的鸡汤送给了王羲之。再说王羲之本来卧病在床,吃了中药病也略有起色,但口干舌苦,没有食欲,看着送来的鸡汤,又不好意思拂了人家的一番好意,就盛上一碗尝了尝,没想到这一喝,登时神情气爽,病好了大半,一时兴起,随手提笔写下“米参”二字,到了后来,后人就把它称做糁。

说的有点玄,怎么做的呢? 春秋时代的名著《墨子非儒下》载:“孔子穷于陈蔡,藜羹不糁”。《礼记·内则》称:“糁,取牛、羊之肉,三如一,小切之。与稻米二,肉一,合以为饵,煎之。”和今天的做法很类似。简单的说就是肉熬成的粥。糁的用肉,古代仅用牛、羊肉,传入内地后兼用鸡、鸭肉,后来汉族人又制作了猪肉糁。其中以鸡肉糁味道最佳。糁不仅味美可口,营养丰富,而且有祛风驱寒、开胃、利尿、止呕等效能。制糁工艺 一般经选料、制汤、成糁三步。主要用料以肉、麦米、葱、姜、五香粉、盐、面粉等。以鸡糁为例,通常以300碗糁为一制作单位,需用母鸡10只,麦米250克,葱750克,姜1500克,五香粉150克,盐750克,酱油1000克,胡椒粉150克,面粉5000克,味精120克,水及点碗用的香油、醋适量。制作时,将火攻至发响,加入鸡和麦米,熬煮3至4小时,到鸡煮熟时捞出,把葱、姜、盐、胡椒粉、五香、酱油放入盆碗中搅拌均匀,投入甑中,开锅后,将面粉加水调成糊状,入甑。再开锅,即成。饮用时,将味精放入搅拌。在碗中放熟鸡肉丝,用糁汤浇上,点上少许酱油和醋,便成了汤薄味浓的鸡肉糁。有的还加进砂仁、公丁香、陈皮、肉桂、紫豆(去皮)、八角茴、小茴、玉果、广桂、白芷、良姜、花椒等药料,以增加温脾健胃功能。(此法源自百度,本人未实验)。

小时家贫,总是拆东墙补西墙,借了新债还旧债,日子过的很窘迫。盼着过年,因为只有过年才能有些好吃的好玩的。腊月二十八是我们那的最热闹的年集,我们家总是去的很早,大概四五点就去了。去这么早当然不是为了热闹,是因为只有先把自家种的大豆花生卖掉才有钱买年货。那时街上还很冷,得不停的走来走去手脚才不会被冻僵。看着过往的每个行人都希望他们是善心的买主。希望总是一个一个的来,又一个一个的破灭,像那吹起的五彩的泡泡……。最后,终于有人买了我家的东西,小小的我总会欢呼雀跃起来。然后,我们去吃早饭。那时,一碗两毛钱的味于我而言是天底下最美最美的美味……

流走的是岁月,不变的是传承;脚步匆匆,离乡再远,再久,忘不掉的还是故乡的味道……

随着人民生活的提高,糁的口味也越来越丰富,有经典牛肉糁,鸡肉糁,羊肉糁等等,身在异地游子的你心中家乡糁的味道是什么样的呢?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