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榆林 新房

抚顺的榆林工人新村始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与有名的东大院以电车道划分,是位于铁道以北的抚挖职工住宅区。

工人新村简称新村,大部分是苏式楼房,只有一片平房,也是建于五十年代。

榆林卫星地图

据抚挖厂史记载,厂里在1953年为职工建了一批新房,有楼房也有平房,工人新村应该就是这个时期建的。

新村这片平房,当时建的是简易平房,使用寿命最多15年,结果超期服役四十多年,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才动迁。

过去的人们都把平房叫小房。当然,低矮窄小的平房和旁边高大宽敞的苏联楼比起来只能算小房,城市里这样的平房后来统称为棚户区。

上世纪七十年代榆林地图(来自瑞雪烹梅)

新村平房住的是抚顺挖掘机厂职工及家属,西面是二宿舍和三宿舍,东面是苏联楼群,南面是新村锅炉房,北面是矿务局技校。

周边还有老头合社,粮站、浴池和理发店、公汽车场以及街道委员会等。

抚顺棚户区旧照(来自瑞雪烹梅)

东西走向的平房有三排,每排六七栋不等,应该是二十栋平房,每栋是十间房子,也就是说这片平房有二百户人家。

那时候家庭人口多,按最低一家五口人计算的话,居民也得有一千多人。

平房北面的后大道和技校

新村平房最早没有上下水,接水要到南边一个大井用水桶拎,后来接上自来水解决了吃水的问题。下水无法处理,每家都要备一个水桶,把脏水倒在房头水井旁的水沟里。

老头合社

平房没有暖气没有煤气,取暖做饭都要点炉子,点炉子就要烧煤,烟熏火燎,又累又脏。前后趟房距离太近,通风不好,墙壁又薄,夏天闷热冬天寒冷。平房的居住条件确实很差,在城市里很少有人愿意住平房。

当然,住平房也不是一无是处。至少能有个自己家的小院。虽然小院里有个叫煤棚的小仓房要占去很多空间,但毕竟可以接地气,算是平房一大福利。

新村锅炉房

平房另一大福利是火炕,体质虚弱、腰酸腿疼还是住火炕舒服,老年人都喜欢火炕。家里地位最高的才有资格冬天睡炕头夏天睡炕梢。

平房火炕(来源网络)

住平房最大的好处就是邻里关系非常亲密,谁家有个大事小情的邻居都会帮忙。远亲不如近邻说的就是当年那种状态,住上楼房后各走各门就疏远了。

平房南面的大道

对我们这些平房的孩子来说,每天都是开开心心的。男孩子打啪(pià)几,弹玻璃球;女孩子跳皮筋,欻(chuā)嘎拉哈。平房还有专属游戏叫攻山头,一伙儿孩子站在煤面堆上,另一伙儿孩子往上冲,谁能占住谁胜利。

抚顺棚户区旧照(来自瑞雪烹梅)

大人的苦累孩子们体会不到,等孩子们体会到苦累的时候自己也快老了。

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搬迁后的抚挖每况愈下,企业开始不景气。新村平房也因为年久失修而日趋破败,夏天漏雨冬天透风,烟囱摇摇欲坠,居住条件越来越差。

眼看着东大院的住户陆续搬到施家沟新厂住宅,新村平房的居民也想早日住上楼房。

新村平房原址建楼

盼望了十几年,新村平房终于在新世纪来临之前动迁,原地建起了十几栋五层砖混楼。上楼本来是件好事儿,可邻居们高兴劲儿还没过去,有的楼就出现裂缝,而且越来越严重,一楼某户的窗户都已变形。

榆林处于采煤沉陷区,在新村能否盖楼的问题上有争议,是迟迟没有动迁的主要原因之一。原预计到2015年老虎台矿的采煤才可能有影响,谁也没料到会提速。

关于新村平房新楼的报道

《辽沈晚报》等媒体对此给予了关注,在各方面协调下,情况最严重的5号楼提前避险搬迁到城东新区,后来别的楼也陆续搬走。

不过十年的光景,新村平房原址上新建的楼房就消失了。如今这一带已是体育健身场所,再也找不到原来的痕迹。

逝去的年代(来源网络)

新村平房没了,连个瓦片都没留下。人就是怪,现在住房条件比那时强太多,为什么老房子时常在梦中出现,醒来眼里还噙满泪水?

(本文为穿越老抚顺原创,文中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抚顺棚户区老照片和榆林老地图来自@瑞雪烹梅1120 ,特别致谢)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