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伤寒论方剂煎服法

《伤寒论》《金匮要略》所载方分别为112方、179方(除去重复),以汤剂居多。仲景在每首方后面,总是不厌其烦地写明煮法与服法,是因为不仅关系到进入人体的药量,而且直接关系到药效。

一、一般煮法

1. 口父 咀。即将药碎成小块,有利于煮出药味,更有效地发挥药物的作用。这只在桂枝汤条下注明,其他方条下则省去,这只是省文,并不是说其他方不必 口父 咀。唯大乌头煎一方注明“不必咀”。

2. 水若干升,煮取若干升,去渣。用水量大致以药味药量的多少而定,如桂枝汤是水七升,煮取三升;黄芩汤用水一斗,煮取三升。用多少水,煮取多少,即寓煮药的时间在内,如小半夏汤,仲景取半夏皆用生半夏,久煮则去其毒而不致戟人咽喉,此方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则煎煮时间一个小时以上。煮药用火,有微火、急火、中火之分,凡未写明微火、急火煮者,皆为中火。半夏汤以水一升,煎七沸即是急火。桂枝汤即明白告知用“微火煮”。

3. 仲景用汤剂,率皆每剂只煮一次。推究其道理,一是药味无多,少则一二味,最多也不超过十二味;二是“口父 咀”之后,药物成分易于析出;三是煎煮时间较长;四是有的方用酒煎或酒水各半煎,酒助药力,又是极好的溶媒。

4. 仲景药方多用诸药同煮的方法。

二、特殊煮法

1. 先煮

需先煮的药,取义不尽相同。如麻黄汤、大小青龙汤、麻杏石甘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等,凡用麻黄的药方,都明确注明:麻黄先煮去上沫,因为不先煮去沫,服后会有引起心烦的副作用。而大承气汤,先煮枳实、厚朴,水一斗煮取五升,然后再下大黄,煮至二升,再入芒硝,更上微火一二沸就可以了。其意是取枳朴行气散满在先,黄、硝荡实润燥居后,秩序井然。

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的石膏,仲景并不先煎,而是与其它药同煎,米熟汤成。四逆汤类方中的附子,亦不先煎,如四逆汤用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真武汤用水八升,煮取三升,推测其煎煮时间当在40分钟至90分钟,不致有中毒之虞。

茵陈蒿汤先煮茵陈,然后才入大黄、栀子,徐灵胎说先煮茵陈,是仲景的秘法。方后注亦谓服后“小便当利,尿如皂角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病从小便去也”。

葛根汤先煮葛根,是因表邪下陷,故先煮之意在引下陷之邪出表。而桂枝人参汤则先煮参、朮、姜、草,后入桂枝,是因为里证十之七八,表证十之一二,故在急当救里药中,用桂枝越出于表,以散表邪。

酸枣仁汤先煮酸枣仁,则无疑是为了突出主药补肝宁心的作用。小陷胸汤先煮栝蒌,也是突出主药栝蒌泻下痰热的作用,“下黄涎,便安也”,即主要是栝蒌的药效。

2. 后下

有先煎即有后下。此外,还有后下者如小建中汤之饴糖,黄连阿胶鸡子黄汤之鸡子黄,大承气汤之芒硝,桃花汤之赤石脂末,白通加猪胆汁汤之猪胆汁、人尿,皆属后下之列。

3. 汤泡

大黄黄连泻心汤用麻沸汤(滚开水)二升浸泡,须臾,绞去渣,分温再服。徐灵胎称此法为“法之奇者”。他认为是欲其轻扬清淡,以涤上焦之邪,味厚则入中焦矣。此固一说也。但用此法通便,其效最迅捷,得利即不再服,此张介宾说的“欲其速下,汤泡便吞也”。柯韵伯也说过“生者锐而先行”。

4. 再煮

即将方中某味药煮好,再下另一味药或几味药置汤中再煮。这种方法目的在于使药性较为峻烈的药得以缓和,毋使伤正。如葶苈大枣泻肺汤,先把葶苈子熬令黄色,捣丸(比不加工的易于发挥药效),水三升,然后煮枣,去枣,入葶苈,煮取一升,顿服。葶苈子味辛寒,性滑利,《本经》说它“主癥瘕积聚、结气,破坚逐邪,通利水道”。黄宫绣说它“性急不减硝黄”,黄树曾说它“寓巴豆、大黄两物之性,故极速降”,所以仲景将它与大枣相配,加上这样的煮法,更可以有效地缓和峻烈。

三、煮药用水

一般情况下,仲景只说用水多少,没有特别注明用什么水,则其所用者多为日用食水而已。但也有偶用其它水煮。

1. 潦水

见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徐注为“无根之水”,李铁君注谓“地面积水”,实即雨水。或有取于轻清洁净乎?

2. 浆水

见蜀漆散等方。浆水,即淘米水发酵后的水,或煮粟米令熟,投于水中浸五六日制成。其意或为养护胃气,盖蜀漆气味俱劣也。

3. 泉水

见百合病诸方。泉水寒洌,有利于除心肺邪热。井华水近之。

4. 甘澜水

见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后注造甘澜水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内,以杓扬之,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也。徐灵胎恐怕不大懂甘澜水的意义,他说大约是取动极思静的意思。尤怡说“扬之令轻,使不益肾邪也”,倒有点意思。

5. 东流水

见泽漆汤,大约取其急流荡涤之意。

此外,还有:

酒水各半煎

仲景用酒,皆取其辛热善行以助药力,此外也有利于药物的有效成分的析出,如炙甘草汤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合为一斗五升,煮至三升(久煎可知),温服一升,日三服。此证为气阴两虚而脉道不适,故重用大枣、生地、炙甘草配合人参、麦冬、阿胶、麻仁,复以清酒助桂枝、生姜通脉。

酒煎

栝蒌薤白白酒汤用白酒七升,栝蒌薤白半夏汤用白酒一斗煎药,不加水。则是因心气痹阻,胸痹疼痛非酒性慓悍不足以开之。红蓝花酒亦只用酒煎。

水醋煎

方如芪芍桂酒汤,方中苦酒即醋,用醋一升,水七升相合,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治黄汗,用茋、桂、芍调畅营卫,更以苦酒入煎,则气益和而行益周,盖苦酒有行有收,能助桂芍之力也。

蜜煎

大乌头汤,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渣,再纳蜜二升,煎令水气尽,取二升。强人服七合,弱人五合,一天只服一次,不差明日更服。蜜煎既缓乌头之毒,又可缓急止痛。

四、服法

1. 常规服法

多数处方系常规服法,即一剂煮取三升,去渣,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或日三服;或煮取二升,分温再服。如小青龙汤、旋覆代赭石汤,黄芩汤、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白虎汤等名方,都见采用这种常规服法。常规服法中,还有日三夜一,即一日四次的,须注意。

2. 桂枝汤服法

此为仲景用心最精细者。桂枝汤服法:水七升,微火煮至三升,适寒温,先服一升;然后啜热粥一升,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取微汗,病即愈,余约二升就毋须再服。若不汗,则依前法再服;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即缩短服药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中病即止。如果还没有好,可以依法服到二、三剂。

3. 大承气汤服法

水一斗,煮取二升后,服一升。这一升服下去即利,就无须再服。即所谓“止后服”,“得下余勿服”。大承气汤也是服后得利则止;不得利,则将一升二合之半尽饮之。已经很明白了,最后还又郑重地补上一句:“若更衣者,勿服之”。

仲景用汗法、下法,都极为勇敢果断而又特别谨慎小心。勇敢果断,是当用必用,不容瞻前顾后,即使少阴病,阳邪入阴,肾水欲涸,也必须急下以存阴,原文中一连三个“急下之”,可见其坚决;谨慎小心,则中病即止,最大限度地减轻攻邪药对正气的损伤。哪像我们今天,解表攻下药一开就是几剂!

4. 小柴胡汤服法

小柴胡汤水一斗二升,煎取六升(一半),去渣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再煎目的是去掉一部分水分,使之浓厚而已。徐灵胎说少阳介于两阳之间,此和解之剂,再煎则药性和合,能使经气相融,不复往来出入。这种说法有点似是而非。大柴胡汤亦用去渣再煎法。

5. 顿服

即一剂为一服(一剂只煎一次喝一次),如桂枝甘草汤,治发汗过多,伤及心阳,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故急用此方扶阳补中。葶苈大枣泻肺汤也用顿服,则是取直捣黄龙,一战成功,毋使频频进药伤正的意思。

6. 含咽

苦酒汤治少阴病咽中生疮,不能言语,声不出者。用此方敛火降气,是内服外治相结合的方法。

本文摘自《绍奇谈医》,中国中医药报。作者/何绍奇

煎药则例

凡煎汤剂,必先以主治之为君药,先煮数沸,然后下余药,文火缓缓熬之得所,勿揭盖,连罐取起坐凉水中,候温热服之,庶气味不泄。若据乘热揭封倾出,则气泄而性不全矣。煎时不宜烈火,其汤腾沸,耗蚀而速涸,药性未尽出,而气味不纯。人家多有此病,而反责药不效,咎将谁归?

发汗药,先煎麻黄二三沸,后入余药同煎。

止汗药,先煎桂枝二三沸,后下众药同煎。

和解药,先煎柴胡,后下众药。至于温药先煎干姜,行血药先煎桃仁,利水药先煎猪苓,止泻药先煎白术、茯苓,止渴药先煎天花粉、干葛,去湿药先煎苍术、防己,去黄药先煎茵陈,呕吐药先煎半夏、生姜,风药先煎防风、羌活,暑药先煎香薷,热药先煎黄连。凡诸治剂,必有主治为君之药,俱宜先煎,则效自奏也。

凡汤中用麻黄,先另煮二三沸,掠去上沫,更益水如本数,乃内余剂;不尔,令人烦。

凡用大黄,不须细锉,先以酒浸令淹浃,密覆一宿,明日煮汤,临熟乃内汤中,煮二三沸便起,则势力猛,易得快利。丸药中微蒸之,恐寒伤胃也。

凡汤中用阿胶、饴糖、芒硝,皆须待汤熟,起去渣,只内净汁中煮二三沸,熔化尽,仍倾盏内服。

凡汤中用完物,如干枣、莲子、乌梅仁、决明子、青葙、蔓荆、萝卜、芥、苏、韭等子,皆劈破研碎入煎,方得味出;若不碎,如米之在谷,虽煮之终日,米岂能出哉?至若桃、杏等仁,皆用汤泡去皮尖及双仁者,或捣如泥,或炒黄色用,或生用,俱可。

凡用砂仁、豆蔻、丁香之类,皆须打碎,迟后入药,煎数沸却起;不尔,久久煎之,其香气消散也,是以效少。

凡汤中用犀角、羚羊角,一概末如粉,临服内汤中,后入药。一法:生磨入药,亦通。

凡用沉香、木香、乳、没一切香末药味,须研极细,待汤熟,先倾汁小盏调香末,服旋,然后尽饮汤药。

凡煎汤药,初欲微火令小沸,其水数依方多少。大略药二十两,用水一斗,煮四升,以此为准。然利汤欲生,少水而多取汁;补汤欲熟,多水而少取汁。服汤宜小沸,热则易下,冷则呕涌。

凡汤液,一切宜用山泉之甘洌者,次则长流河水,井水不用。

服药次序

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后服药。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药而后食。病在四肢血脉及下部者,宜空腹而在旦。在头目骨髓者,宜饱满而在夜。虽食前、食后,亦停少顷,然后服药,食不宜与药并行,则药力稍为混滞故也。《汤液》云:药气与食气不欲相逢,食气稍消则服药,药气稍消则进食,所谓食先食后,盖有义在其中也。又有酒服者,饮服者,冷服者,暖服者。服汤有疏有数者,煮汤有生有熟者,各有次第,并宜详审而勿略焉!清热汤宜凉服,如三黄汤之类。消暑药宜冷服,如香薷饮之类。散寒药宜热服,如麻黄汤之类。温中药宜熟而热,补中药皆然。利下药宜生而温,如承气汤之类。

病在上者,不厌频而少。病在下者,不厌顿而多。少服则滋荣于上,多服则峻补于下。

凡云分再服、三服者,要令势力相及,并视人之强弱羸瘦,病之轻重,为之进退增减,不必局于方说,则活泼泼地也。又云晬时,周时也,从今旦至明旦。亦有止一宿者。

服药禁忌

服柴胡,忌牛肉。服茯苓,忌醋。服黄连、桔梗,忌猪肉。

服乳石,忌参、术。犯者死。服丹石,不可食蛤蜊,腹中结痛。

服大黄、巴豆同剂,反不泻人。服皂矾,忌荞麦面。服天门冬,忌鲤鱼。

服牡丹皮,忌胡荽。服常山,忌葱。服半夏、菖蒲,忌饴糖、羊肉。

服白术、苍术,忌雀、蛤肉、青鱼、鲊、胡荽、大蒜、桃、李。

服鳖甲,忌苋菜,马齿苋尤甚。服商陆,忌犬肉。服地黄,忌萝卜。

服细辛,忌生菜。服甘草,忌菘菜。服粟壳,忌醋。

服芫花、甘遂,忌盐,忌甘草。服荆芥,忌驴马肉、黄颡鱼。

服柿蒂,忌蟹。犯者,木香汤能解。服巴豆,忌芦笋。

服牛膝,忌牛肉、牛乳。服蜜及蜜煎果食,忌鱼鲊。服藜芦,忌狐狸肉。

若疮毒未愈,不可食生姜、鸡子。犯之则肉长突出作块而白。

凡服药,不可杂食肥猪、犬肉、油腻、羹脍、腥臊、陈臭诸物。

凡服药,不可多食生蒜、胡荽、生葱、诸果、诸滑滞之物。

凡服药,不可见死尸、产妇、淹秽等事。

本文摘自《先醒斋医学广笔记》,中国古籍出版社出版,作者/缪希雍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