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陵位于湖南东部,与长沙相邻,盛产陶瓷、花炮,为釉下五彩瓷的原产地、中国红官窑的所在地、花炮祖师李畋故里,被评为“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花炮之都”。醴陵历史悠久,风俗淳朴,人杰地灵,有风景名胜一百一十五处。
醴陵焙肉
湘东一带雨水丰沛,气候潮湿,佳餚不便于保存,一旦食用不完,就容易发霉变质;立冬之后,空气变得寒冷乾燥,民间开始製作乾菜,醴陵最有特色的焙肉才出现在厨房,成为家庭主妇们为其奋斗的珍藏美味。
焙肉对醴陵人来说,如影随形,它挂在醴陵人家的厨房里,收藏在醴陵人家的瓷坛里,还装在醴陵人的行囊里。醴陵人即使背井离乡、远走他乡,甚至是流浪天涯,他们都思念家乡的焙肉味道,他们不愿意忘记那咸香的味道,时刻飘盪在口腔里,留在记忆里。如果有机会回到故里,再次远行,他们会想方设法切一块焙肉放入行囊,身边保留家乡的味道,让自己身边充满家乡的气息。醴陵人喜欢把焙肉和醴陵三辣(醴陵辣椒、醴陵大蒜、醴陵生薑)做一道菜,就是大蒜辣椒炒焙肉,有辣椒、有薑、有红衣大蒜等做配料,这四样辛辣咸香的美味炒到一起,诱惑醴陵人的食欲,一块焙肉可以吃下三碗米饭,那咸咸的味道划过舌尖,就催动自己不停的往嘴里送饭。
色泽极好
每年立冬开始,醴陵的家家户户就开始製作自家的焙肉,主妇们开始忙碌起来,把大块的猪肉用盐腌好,滴乾盐水,挂到柴火灶上让烟火慢慢地燻焙,时间一久,肉的外表就会变黑,像一根根木炭悬挂在梁上。
醴陵焙肉又称醴陵腊肉,并非醴陵一地出产,醴陵周边都有,并以焙肉命名。醴陵燻製的焙肉色泽亮黄,盐味浸润,肉香内敛,格外香醇。做醴陵风味的焙肉,最主要的技术还是要个好屠夫。最正宗焙肉产地官庄山区,他们杀年猪的屠夫非常敬业,技术高超,手艺熟稔,猪杀翻后,开肠破肚,取出内脏,屠夫不急?翻肠子,处理猪肚子等内脏,而是及时把猪身肢解,特别是腰板上的肋肉,切成三五斤一块,趁着体温还没有冷却,用海盐粗颗粒擦遍肉块的表面,放在瓦缸里腌製三天,猪肉转色之后,上链条挂起来,滴乾盐水和水分,用茶种壳、花生壳等急火不间断焙三天,再文火焙一天,一周之内就生产出地道的焙肉,肉香醇厚,色泽金黄,猪皮极其松脆。
立春之后,醴陵再也没有人家去製作焙肉,而是开始享受焙肉的滋味和咸香。乡下人家有客人登门,他们必须以焙肉待客。焙肉的炒法比较单一,洗净切片翻炒即可,可以根据不同的口味加不同的调料。焙肉要切成大片大片的,我见过最大的有一指多厚,巴掌大小,夹一块足有二三两重,这样吃起来,醴陵人才说过瘾。
令人垂涎
品质好的醴陵焙肉,最好不要爆炒,有种吃法叫清蒸,切成片的焙肉放甑里蒸,清香诱人,别有风味,瘦肉绛红,肥肉通明,肉皮微黑带黄;也可以放在饭坯上蒸熟,蒸到焙肉的肥肉变成浸润的半透明状态,趁热切成一指宽的厚片,下锅稍稍一爆,普通的放辣椒粉一拌即出锅,讲究的加大蒜、萝卜乾、蕻菜苔乾或者冬笋片等,最忌带汤水。焙肉切得薄而小,就像是做配菜的香料,口感不好。
焙肉放到餐桌上,香气四溢,席间有喝酒的客人,总会挑带着宽宽的肉皮给自己吃,把脆而不腻的肥肉给孩子,鲜红透香的精肉给女人,他们吃着剩下的那层黝黑的猪皮,一咬就断,又有韧劲,久嚼生粉。下酒最好的是焙肉骨头,香味和盐味早已浸入骨质中间,骨头疏松,慢慢的嚼,小骨头都会咬碎,那吸出来的咸香味极其迷人。
作者:巴陵;编辑:徐无鬼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热门信息
阅读 ()
1 注册微信号怎么注册第二个阅读 ()
2 怎么把照片变成卡通头像阅读 ()
3 手机越充越少电怎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