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三伏,天气溽热,草木正生长得茂盛,昆虫也处在最活跃的阶段。散步时随手拍到几种昆虫,虽然有的并不为人熟知,有的没有黄县话土名,但它们毕竟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生物,远亲不如近邻,多些了解总是好的。
香水牛
路边的杨树上,有一只水牛(黄县话管天牛叫“水牛”)趴在上面,黄褐色的,我们叫“香水牛”,学名叫中华裸角天牛,属鞘翅目天牛科,与之对应的是黑地儿白点的星天牛,我们称之为“臭水牛”。
裸角天牛
香水牛是可以烧来吃的,臭水牛没人敢吃。好吃的称为“香”,比如黄县话常说的“香饽饽”“香波螺”,香水牛之名可能是这样来的。另外,它的体色接近黄县话所说的“香色”,得名也可能与颜色有关,黄县话所说的“香梭儿”也是这么来的。那只香水牛见我走近,却并没有飞走,像是专心致志在做着什么。仔细一看,它的尾端伸出一截产卵管,正在探索树皮上的裂缝往里产卵呢。我揪着它的长鞭状的触角把它提溜起来,它挣扎着,盔甲摩擦发出“吱呀吱呀”的声音,张合的大颚表明它对我打断其工作的愤怒,或许是挣扎得太用力了,几粒白色的卵粒从产卵器中挤了出来,看上去有点惨烈,我忙把它又放回树上,它理都没理我,直接趴在那里继续它的产卵工作。
马尾姬蜂
第二天,我路过那棵杨树,出于好奇,走过去看看那只香水牛还在不在了。没看到香水牛,却看到两只从来没见过的蜂子,体色淡黄褐色,体形纤细苗条,腹部具红色的环纹,脚细长得像大蚊子一样。它的体长有三四厘米,后面却有六七厘米长的尾针,足有体长的一倍。
马尾姬蜂
后来才知道它是膜翅目姬蜂科的马尾姬蜂,这名字起的很好,那马尾一样的尾针是它的产卵器,“姬”是古代妇女的美称,正与它美妙的身材相衬——像葫芦头蜂儿那种没有腰没有腚的肯定不能称为“姬”。马尾姬蜂是寄生蜂,昨天香水牛产的卵把它们吸引过来了。水牛的幼虫黄县话称为“哈虫”,常为害柳树、杨树、橡树及各种果树,它能钻进大龄树木(年轻的树长势正旺,汁水充盈,搞不好会把哈虫淹死)的树枝和树干内部,常将树体蛀空,遇到大风就会折断或倒伏,故而是林业和果业的大敌。哈虫躲在树木里面,药物较难发挥威力,外敌也难以攻击,马尾姬蜂是它为数不多的天敌之一。交配后的雌蜂以触角探寻树皮下的哈虫,再用韧性极强的产卵器穿过蜿蜒曲折的蛀孔,刺入哈虫的身体,产卵其中,幼蜂破卵而出后,不用动地方,便可以尽情享受母后为它准备的肥美大餐。我看到的那两只马尾姬蜂,一只腹部弯曲着将产卵器插入树皮下,另一只则将腹部向上翻转,产卵器从肋部伸出,这动作真有点销魂般的别扭。
长茶壶表演
四川茶馆里茶博士表演的长嘴壶茶艺大约就是向马尾姬蜂学来的吧,只是身姿没有这么曼妙。在我的注视下,它们保持这种高难度动作大概有一分钟,直到产完卵了,轻盈的身体才倏然而逝。
豆天蛾
那天路过一片刺槐林,眼角瞥见一棵树灰黑色的树皮上,有一块菱形的沙漠迷彩样的斑块,凑近一看,原来是两只豆天蛾在爱爱,只是这古怪的姿势还是第一次看到,倒像是在拔河。
豆天蛾
豆天蛾是豆虫的成虫,有着像美国B-2轰炸机一样的三角翼状体形,飞行速度很快,所以称作“天蛾”。它有发达的喙管,能吸食那些喉部很深的管状花的花蜜。豆天蛾喜欢吸食葫芦花蜜,葫芦花傍晚开放,所以夏天乘凉的时候,经常可以看到它在葫芦架上忙活。小孩子捉住它,捏着它长长的喙管,任它嗡嗡地飞,也挣脱不了。黄县话称之为“葫芦锅儿”,形容小孩子绕着大人嘟嘟囔囔,会说“你看看你和个葫芦锅儿样儿嘞”。豆天蛾有趋光性,夜晚街灯下常见它盘旋绕飞,白天一般是隐藏起来的,看来这两只是被爱情冲昏头脑的蛾子。豆虫除了为害绿豆、大豆和豇豆,也可取食刺槐树叶,因为刺槐也是豆科的,在刺槐树下经常可以看到颗粒饲料状的豆虫粪便。这两只豆天蛾也许是刚从刺槐树上变身成虫,就急着谈情说爱了吧。
日本大蠊
有天晚上,我出去摸老猴儿,在一棵老柳树上,照到一只黑褐色油亮油亮的小虫子,有两只长长的触角,体长有二三厘米,翅膀很短,像马甲一样紧紧贴在背上,看样子像蟑螂,但身材显得娇小,纤细狭长,它的屁股后面拖着半截比身体窄不了多少的卵鞘,真怀疑它是怎样产出来的。
日本大蠊
通过查询,确定这是日本大蠊,为蜚蠊科大蠊属,是蟑螂里的小个子,喜欢夜晚出来活动,主要生活在室外,以腐烂的木材为食物,极少入侵室内。
它也是蟑螂里最耐寒的,大多分布于北方,南方常见的是它的亲戚美洲大蠊(电影《唐伯虎点秋香》里星爷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小强”就是这货),个头要大得多。
孵化的卵鞘
日本大蠊的卵鞘像只精致的牛皮钱包,让人禁不住有收藏的欲望,不过等卵孵化,钱包一打开,钻出一堆白色的小虫子,也是很麻人的。
杨雪毒蛾
早上起来,在宿舍门口的防虫门帘上看到一只蛾子趴在那里,白雪公主一样,通体雪白,有着丝绢的光泽,只有干白色的触角有几道黑褐色的纹。
杨雪毒蛾
比较引人注目的,是它足部的胫节和跗节生有黑白相间的环纹,像穿了斑马纹的足球袜一样。它的大小和鳞翅目灯蛾科的红缘灯蛾、红腹灯蛾差不多大,只是翅膀前缘没有镶红边,腹部也不是红色的。问过朋友,这是鳞翅目毒蛾科杨雪毒蛾,是胶东一带为害杨属、柳属植物的重要害虫。
杨雪毒蛾的卵
旁边的玻璃门上,黏着一小块不规则的灰白色物质,外面覆有泡沫状白色胶质物,样子有点像春末的杨絮。看来这是一只产后小憩的蛾妈妈。
萝藦肖叶甲·萝藦蚜
我常去健身的水塘边,长了几株萝藦。萝藦为萝藦科萝藦属植物,古称“芄兰”,黄县话叫作“䒷蒌”“野䒷蒌”“羊角奶儿”。
萝藦肖叶甲
萝藦开着毛绒绒淡紫红色的五瓣小花,我看到花序上面趴着五六个甲虫,卵圆形的身体,背部闪着蓝绿色的金属光泽,看着特别漂亮。刚开始我以为是弧丽金龟,后来一想弧丽金龟的鞘翅上有一条条的纵纹,而这种甲虫的背是油滴一样的圆润光滑,差别还是很明显的。问过朋友才知,这是中华萝藦肖叶甲,鞘翅目肖叶甲科萝藦肖叶甲属昆虫,从名字可知,萝藦肖叶甲对萝藦属植物情有独钟,事实也的确如此,萝藦肖叶甲主要取食萝藦科的萝藦、鹅绒藤、地梢瓜,成虫食叶,幼虫食根,对萝藦们来说是害虫一枚。
但萝藦肖叶甲也取食花粉、花蜜,在这个过程中也起到了传粉的作用,是非功过又有谁能说得清呢?
萝藦属草质藤本,茎下部木质化,上部较柔软,密布短柔毛。茎蔓在地下伸展,遇到灌木之类就攀援而上,所以荆棘密布的地方,果园的园障上,玉米地里,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我看到几株萝藦的茎梢镶着一圈黄黄的东西,凑近了一看才知是群蚜虫,有蚂蚁在其间忙碌。这种蚜虫我还是第一次见,个头比旁边刺槐茎梢上的“蜜(黄县话对蚜虫的称呼)”要大好多倍,颜色也是明黄色。
萝藦蚜
经过查询才知,这是蚜科蚜属萝藦蚜,常吸吮萝藦幼嫩部分的汁液,引起株体生长衰弱。明朱橚《救荒本草》“羊角苗”条:“又名羊奶科,亦名合钵儿,俗名婆婆针扎儿,又名纽丝藤,一名过路黄。生田野下湿地中。拖藤蔓而生,茎色青白。叶似马兜铃叶而长大,又似山药叶,亦长大。面青,背颇白,皆两叶相对生。茎叶折之,俱有白汁出。叶间出穗,开五瓣小白花。结角似羊角状,中有白瓤。其叶味甘,微苦。救饥採嫩叶煠熟换水,浸去苦味邪气,淘净,油盐调食。”萝藦的茎叶折断会流出白汤儿,民间用来治瘊子和扁平疣,我想当然的以为其汁液是有毒的,看蚜虫如此喜欢吸食,可能确如朱氏所言,是“味甘”的。萝藦蚜除了为害萝藦,萝藦科的鹅绒藤、白前、白薇、泰山白首乌(为萝藦科植物牛皮消和戟叶牛皮消的块根)等药材也常被它“祸祸”。徐长卿(黄县话称为“头发草”)也属于萝藦科,不知是否也招萝藦蚜呢?
金绿宽盾蝽
那天我正在林子里散步,前面黑色玄武岩铺就的甬路上爬着一只颜色异常鲜艳的甲虫,我仔细一看,不禁有些吃惊,从外形看,它有点像蝽象,梨蝽象黄县话叫“臭大姐”,一身灰不黢黢的打扮,朴素得不能再朴素了,趴到梨树上就像隐形了一样。
金绿宽盾蝽
这位却高调极了,宽椭圆形的身体,通体是金绿色,具赭红色斑纹,前胸背板有一个横置的“日”字形纹。这么大胆、艳丽的色彩搭配,我只在秧歌队的大妈身上见到过。后来问过朋友,才知这是半翅目盾蝽科宽盾蝽属,学名金绿宽盾蝽,又称红条绿盾背蝽象。主要危害侧柏、荆条、元宝槭、构树等,成虫和若虫皆吸食寄主的嫩芽、嫩叶和果实的汁液,造成果实干瘪脱落,枝叶枯萎,是很厉害的林业害虫。金绿宽盾蝽七八月交配,雌虫产卵于侧柏的新鲜枝叶正面,以若虫过冬,来年五至八月再羽化为成虫。据资料上讲,成虫臭腺发达,其腹部背面有3对臭腺孔,我很庆幸自己没有触碰它。
沙泥蜂
水塘边的沙地上,经常停着一只身材修长的蜂子,像在挖掘什么。
沙泥蜂的睡姿——咬定草茎不放松
经过观察,这是一只沙泥蜂,和所有的泥蜂一样,胸部和腹部连接处非常纤细,杨柳小蛮腰都不足以形容(公蜂子腰也这么细好吗?),它的腹部前半截为橘红色,后半部黑色,让人想到司汤达的《红与黑》,因此辨认度极高。
沙泥蜂在挖洞
沙泥蜂先用前足在泥沙表面刨出一个浅坑,随着挖掘的深入,它用前足和大颚配合着,把泥沙团成小球运出来,很快就挖好一条隧道,整个身子钻在里面,只留屁股尖在外面。我想抄它的后路,考虑到它的㞘子的厉害,还是算了。过了一会儿,沙泥蜂从洞里退出来,“嗡”的一声飞走了。
沙泥蜂在拖毛虫
等我下午再过来,发现它正拖着一只蜇晕的毛虫往洞边挪,前后花了足有半个多小时的时间,才把毛虫拖进洞里,沙泥蜂也钻了进去,这是要在毛虫身上产卵,这样等幼虫一孵化就有肉吃了(不得不说,沙泥蜂的保鲜技术比人类强多了)。在里面折腾了好一会,沙泥蜂才倒退着爬到洞口,用土块堵住洞口,还叼来几块砂粒,那洞口弄的平平整整,和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另有一天,我在楼上阳台矮墙的立面上看到一个泥做的小窝窝头样的蜂巢,上面开着几个眼儿,显见里面的蜂子已经孵化离开了。
我拍了照片请朋友鉴别,他说这是泥蜂窝是肯定的,但具体哪种泥蜂不太好说,因为泥蜂有几千种呢。包括沙泥蜂在内的一些种类的泥蜂是挖掘洞穴作为产卵之所,这个小土窝头指定与他们无关。蜾蠃是膜翅目细腰亚目蜾蠃蜂科昆虫,泥蜂是膜翅目细腰亚目泥蜂总科昆虫,二者是远亲。
蜾蠃和它的巢
蜾蠃的巢是带卷边的泥壶状,像个精巧的工艺品,因此得名“泥壶蜂”,与之相比小土窝头实在太土了,毫无艺术性可言。还有某些泥蜂用唾液与泥土混合成水泥状坚硬的巢,其中壁泥蜂属便是如此筑巢的。
黄柄壁泥蜂
我国约有300多种壁泥蜂,黄县地儿我见过两种壁泥蜂,一种黄柄壁泥蜂,因胸腹间的柄为黄色而得名,
黄柄壁泥蜂的巢
它做的巢形状有点像刀螂产的䗚蟭,是用泥丸做成胶囊状,做好后里面放上捉来的几只蜘蛛,再产上一枚卵,而后在旁边再并排着做下一个巢(我怀疑日本的胶囊公寓可能就是受此启发的)。
驼腹壁泥蜂
另一种是驼腹壁泥蜂,胸腹间的柄是黑色的,腹部像驼背一样地拱起,故得此名,但驼腹壁泥蜂的巢我没见过,这个小土窝头会是它的巢吗?这只有等看到筑巢的雌蜂或孵化的幼蜂才能确定了。
部分图片引自网络,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热门信息
阅读 ()
1 注册微信号怎么注册第二个阅读 ()
2 怎么把照片变成卡通头像阅读 ()
3 手机越充越少电怎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