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鱼类的鱼苗、鱼种培育:
鱼苗、鱼种的培育,就是从孵化后3天-4天的鱼苗,养成供食用鱼池塘、湖泊、水库、河沟等水体放养的鱼种。
一般分两个阶段:鱼苗经18天-22天培养,养成3cm左右的稚鱼,此时正值夏季,故通称夏花 (又称火片、寸片) ;
夏花再经3个月5个月的饲养,养成8cm-20cm长的鱼种,此时正值冬季,故通称冬花(又称冬片) , 北方鱼种秋季出塘称秋花(秋片) , 经越冬后称春花(春片)。
分三个阶段培育,鱼苗经10天-15天饲养,养成1.5cm-2.0cm的稚鱼,称为乌仔;
乌仔再经过10天-15天饲养,养成3cm-5cm的夏花;再由夏花养成10cm-20cm的鱼种。
在江浙一带将1龄鱼种 (冬花或秋花)通称为仔口鱼种;
对青鱼、草鱼的仔口鱼种应再养一年,养成2龄鱼种,然后到第三年再养成成鱼(食用鱼)上市。这种鱼种通称为过池鱼种或老口鱼种。
近年来,各地推广大规格鱼种培育技术后, 1龄青鱼、草鱼的规格明显增大。
因此,可直接将它们套养在成鱼池中养成2龄鱼种,供来年成鱼池放养用。这样就不必再增设2龄鱼种池,而扩大了成鱼池的养殖面积,提高了成鱼的总产量。
一、鱼类的发育阶段
(一) 生命周期
鱼类整个生命周期分为胚前、胚胎、胚后3个发育阶段。胚前期是性细胞发生和形成的阶段;胚胎期是精、卵结合(受精)到鱼苗。
孵出阶段;胚后期是孵出的鱼苗到成鱼以至衰老死亡的阶段。
(二)胚后期分期
胚后期又可分为以下5个时期:
1仔鱼期
仔鱼期的主要特征是鱼苗身体具有鳍褶。该期又可分为仔鱼前期和仔鱼后期。
仔鱼前期是鱼苗以卵黄为营养的时期,人工繁殖的鱼苗则是从卵膜中刚脱出到下塘前这一阶段,全长0.5cm0.9cm。
仔鱼后期是鱼苗的卵黄囊消失,开始摄食,奇鳍褶分化为背、臀和尾3个部分并进一步分化为背鳍、 臀鳍和尾鳍,此外腹鳍也出现。
此阶段仔鱼全长0.8cm1.7cm。
2稚鱼期
鳍褶完全消失,体侧开始出现鳞片以至全身被鳞,全1.7cm7.0cm。
鸟仔、夏花和7cm左右的鱼种属于稚鱼期。
3幼鱼期
身被鳞,侧线明显,胸、鳍条末端分枝,体色和斑纹与成鱼相似。
全长7.5cm以上的鱼种属于幼鱼期。
4性未成熟期
具有成鱼的形态结构,但性腺未发育成熟。
南方1龄2龄、北方2龄3龄的家鱼属于此期。
5成鱼期
性腺第一次成熟至衰老死亡属成鱼期。具体的年龄、规格因鱼的种类而异。
鱼苗和鱼种培育期正处于鱼类胚后发育的仔鱼后期、稚鱼期和幼鱼期。
这是鱼类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它们的形态结构和生态、生理特性将发生一系列的规律性变化。
二、主要养殖鱼类的鱼苗、夏花的种类和质量鉴别
了解各种主要养殖鱼类的鱼苗形态特征和体质优劣,有助于生产者区分和选择优质鱼苗,为提高鱼苗培育的成活率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鱼苗种类鉴别:
主要养殖鱼类的鱼苗可根据其体形大小、鳔的形状和大小、体色和色素的分布情况、尾鳍鳍褶的形状等特征进行区分。
(二)鱼苗质量鉴别:
鱼苗因受鱼卵质量和孵化过程中环境条件的影响,体质有强有弱,这对鱼苗的生长和成活带来很大影响。
生产上可根据鱼苗的体色、游泳情况以及挣扎能力来区别其优劣4种劣质鱼苗:
1杂色苗:一个孵化器中放入两批间隔时间过长的鱼卵,致使鱼苗嫩老混杂;
或因停电、停水等原因,造成各孵化器底部管道回流,各种鱼苗混杂在一起。
2 “胡子”苗:由于鱼苗已发育到合适的阶段未能销售,只能继续在孵化器或网箱内囤养,鱼体色素增加,体色变黑,体质差。
或者由于水温低,胚胎发育慢,鱼苗在孵化器中的时间过长。由于鱼苗顶水时间长,消耗能量大,使壮苗变成弱苗。
3 “困花”苗:鱼苗胸鳝出现,但膘(俗称腰点)还尚未充气,不能上下自由游泳,此阶段称困花苗。
困花苗在静水中大部分沉底,鱼体嫩弱,其发育仍依靠卵黄囊为营养,不能吞食外界食物, 运输时容易死亡。
4畸形苗:盱鱼卵质量或孵化环境的影响,造成鱼苗发育畸形(常见的有围心腔扩大、卵黄囊分段等)。
畸形苗游泳不活泼,往往和孵化器中的脏物混杂在一起,不易分离。畸形苗在鱼苗培育池中一般不能发育至夏花。
因此 ,在购买鱼苗时,必须了解每批鱼苗的产卵日期、孵化时间,并按上表的质量鉴别标准严格挑选, 严禁购买上述4种劣质鱼苗。为提高鱼苗培育成活率创造良好条件。
(三)夏花种类鉴别:
各种家鱼的夏花鱼种其形态特征已接近成鱼,特别是鲤鱼、鲫鱼、团头鲂的形态特征已与成鱼相似。其他养殖鱼类可根据以下特点进行鉴别。
鲢鱼夏花体色银白, 腹鳝和臀鳝之间尚留有鳍褶,鳍褶边缘黑色素排列整齐,犹如镶边,尾鳝近尾柄处呈较淡的黄色。
其腹棱由肛门直到胸部,胸鳝仅达腹鳍基部。,鳙鱼夏花体色金黄,鳍褶上黑色素稀疏散乱,不形成镶边,尾鳍近尾柄处呈显著的黄色。
仅肛门至腹鳍之间有腹棱,胸鳍长,盖过腹鳍基部。草鱼 夏花体色淡金黄,鳞片清楚 ,吻钝额阔。
鱼夏花体色青黄,鳞片不清楚, ,吻较尖,尾柄下端有一菱形的黑色素 ,颜色浓。鲮鱼夏花体色黄,身被鳞,有须2对,胸鳍上方出现半月形黑斑。
(四)夏花鱼种质量鉴别:
夏花鱼种质量优劣可根据出塘规格小、体色、鱼类活动情况以及体质强弱来判别。
三、食性
刚孵出的鱼苗均以卵黄囊中的卵黄为营养。当鱼苗体内鳔充气后 ,鱼苗一面吸收卵黄, 一面开始摄取外界食物;
当卵黄囊消失,鱼苗就完全依靠摄取外界食物为营养。
但此时鱼苗个体细小,全长仅0.6cm0.9cm ,活动能力弱,其径小,取食器官(如鳃耙、吻部等)尚待发育完全。
因此所有种类的鱼苗只能依靠吞食方式来获取食物,而且其食谱范围也十分狭窄, 只能吞食一些小型浮游动物,其主要食物是轮虫和桡足类的无节幼体。
生产上通常将此时摄食的饵料称为“开口饵料”。
随着鱼苗的生长,其个体增大,口径增宽,游泳能力逐步增强,取食器官逐步发育完善,食性逐步转化,食谱范围也逐步扩大。
各种家鱼苗的摄纺式和食物组成有以下规律性变化:
1全长7mm10.5mm的鲢、鳙、草鱼等鱼苗,它们的鳃耙数量少,长度短,尚起不到过滤的作用。
这时期几种鱼苗的摄食方式都是吞食而并非滤食,其口径大小相似,因此适口食
物的种类和大小也相似,均以轮虫和无节幼体、小型枝角类为食。
2全长12mm15mm的鲢、鳙、草鱼等鱼苗其口径虽然相似,但由于鳃耙的数量、长度和间距出现了明显的差别,因此,摄食方式和食物组成(适口食物的种类和大小)开始分化。
鲢、鳙鱼的鳃耙数量多,较长而密,因此摄食方式开始由吞食向滤食转化;草鱼(包括青鱼和鲤鱼)则仍然是吞食方式。
鲢和鳙的适口食物为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也有较少量的无节幼体和较大型的浮游植物;
草鱼等则主要食枝角类、桡足类和轮虫,并开始吞食小型底栖动物。
3全长16mm-20mm的鲢、鳙、草等乌仔,由于摄食器官形态差异已很大,因此食性分化更为明显。
草鱼的口径增大,可吞食大型枝角类,底栖动物以及幼嫩的水生植物碎片(青鱼和鲤鱼的食性与草鱼相似)。
鲢、鳙鱼的口径虽也增大,但由于滤食器官逐渐发育完善,其滤食机能随之增强,摄食方式即由吞食转为滤食。
由于鲢鱼的鳃耙比鱅鱼的更长更密,因此,适合食物的大小比鱅鱼小。
这时期的食物,除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外,已有较多的浮游植物和有机碎屑。
4全长21mm-30mm的鲢、鳙、草鱼等夏花,摄食器官发育得更加完善,彼此间的差异更大。
在此期末,这5种鱼类的食性已完全转变或接近于成鱼的食性。
5全长31mm-100mm的鲢、 鳙、草鱼等鱼种摄食器官的形态和机能都基本与成鱼相同。
它们的上下颔活动能力增强,特别是鲤鱼已可以挖掘底泥觅食;它们的食性皆同成鱼唯食谱范围较狭窄。
总之,鲢、鳙、鱼、青鱼、鲤等鱼苗到鱼种的发育阶段,摄食方式的转化是:鲢、鳙鱼由吞食过渡到滤食;
鱼、青鱼、鲤鱼则始终都是吞食,其食谱范围逐步扩大,食物个体增大。
四、生长在鱼苗、鱼种阶段,鲢、鳙、草鱼、青鱼的生长速度是很快的。
鱼苗到夏花阶段,它们的相对生长率最大,是生命周期的最高峰。
据广东鱼苗池的测定,鱼苗下塘饲养10d内,体重增长的加倍次数,鲢鱼为6 ,鳙鱼为5 ,即平均每2d体重增加一倍多。
此时期鱼的个体小,绝对增重量也小,平均每d增重为10mg20mg。
体长的增长,平均每d增长鲢鱼为0.71mm ,鳙鱼为1.2mm 。,在鱼种饲养阶段,鱼体的相对生长率较上一阶段有明显下降。
在100天的培育时间内,体重增长的加倍次数为9天-10天 ,即每10d体重增加一倍。与上一阶段比较相差达5倍6倍。
但绝对体重则增加,平均每d增重鲢为4.19g ,鳙为6.3g ,草鱼为6.2g ,与鱼苗阶段比较相差 达200到600倍。
在体长方面,平均每天增长数,鲢为2.7mm ,鳙为3.2mm ,草鱼为2.9mm ,鲢鱼体长增长为上阶段的2倍多,鳙鱼为4倍多。
五、 在池塘中的分布情况鱼苗培育都在池塘等小水体中进行。初下塘时,各种鱼苗在池塘中大致是均匀分布的。
当鱼苗长至15mm左右时,由于各种鱼苗的食性开始转变,它们在池塘中的分布也随之而不同。
鲢、鳙鱼逐渐离开池边,在池塘中间的中层活动;
而草鱼、青鱼则逐渐转到中下层活动,并大多在沿池边浅水处觅食,因为在这个区域大型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较多。
六、对水环境的适应:
鱼苗体无鱗片覆盖,整个身体裸露在水中,鱼体幼小、嫩弱、游泳能力差,对敌害生物(包括鱼、虾、蛙、水生昆虫、剑水洛等)的抵抗能力弱,极易遭受敌害生物的残食。
鱼苗对不良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对水环境的要求比成鱼严格,适应范围小。
如鱼苗要求的pH为7.58.5 , pH长期低于6.5和高于9.0 ,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其生长和发育。
此外,它们对盐度和温度的适应能力也比成鱼差。
成鱼可以在盐度为5的咸淡水中正常生长发育,但鱼苗在盐度为3的水中生长缓慢,成活率也低。鱼苗对温度的适应能力也很差。
5日龄的草鱼苗,当水温下降到13.5以下时,就开始出现冷休g ;当水温下降至8时,则全部出现冷休g。
因此生产上将13.5作为早繁草鱼苗下塘的安全水温。
综上所述,鱼苗具如下生物学特点:
(1 )鱼苗身体幼小(全长仅7mm-9mm)、嫩弱,体表无鳞片,因此它们对外界不良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对敌害生物的抵抗能力均很低。
(2) 鱼苗口裂小,取食器官还没有完全形成。
它们的取食能力弱,食谱范围狭窄,对饵料的要求高,在一定发育时期内鱼苗摄食饵料的种类相同。
一般在15mm以下均以小型浮游动物为食。
(3 )鱼苗的新陈代谢水平高,个体生长快。鱼苗在短短的20d内就长成30mm左右的夏花鱼种,体重增加了几十倍乃至一百多倍。
鱼苗的培育:
所谓鱼苗培育,就是将鱼苗养成夏花鱼种。为提高夏花鱼种的成活率,根据鱼苗的生物学特征,务必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创造无敌害生物及水质良好的生活环境;
二是保持数量多、质量好的适口饵料;
三是培育出体质健壮、适合于高温运输的夏花鱼种。
为此,需要用专门的鱼池进行精心、细致的培育。
这种由鱼苗培育至夏花的鱼池在生产上称为“发塘池”。
根据上述要求,近年来已建立起一整套培育鱼苗的综合技术,使发塘池鱼苗的成活率明显提高。
在亩放10万尾鱼苗的密度下,经20d左右的培育,夏花的出塘规格可达3.3厘以上,成活率达80%左右,鱼体肥壮、整齐。
现将培育方法和技术关键归纳如下:
一、选择良好的池塘条件,鱼苗培育池应尽可能符合下列条件:
1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不含泥沙和有毒物质,排灌水方便。
2池形整齐 ,最好是东西向、长方形,其长宽比为5 : 3。面积13亩,水深1.0m-1.5m ,以便于控制水质和日常管理。
3池埂坚固、不漏水,高度应超过最高水位0.3m-0.5m。池底平坦,并向出水口一侧倾斜。
池底少淤泥、无砖瓦石砾,无丛生水草,以便于拉网操作。
4鱼池通风向阳。其水温增高快,也有利于有机物的分解和浮游生物的繁殖,鱼池溶氧可保持较高水平。
二、重视整塘,彻底清塘,多年用于养鱼的池塘,由于淤泥淤积过多,堤基受波浪冲击, 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崩塌。
根据鱼苗培育池所要求的条件,必须进行整塘和清塘。
所谓整塘,就是将池水排干,清除过多淤泥;将塘底推平,并将塘泥敷贴在池壁 上,使其平滑贴实 ;填好漏洞和裂缝,清除池底和池边杂草;
将多余的塘泥清上池堤,为青饲料的种植提供肥料。
所谓清塘,就是在池塘内施用药物杀灭影响鱼苗生存、生长的各种生物,以保障鱼苗不受敌害、病害的侵袭。必须先整塘 ,曝晒数日后,再用药物清塘。
只有认真做好整塘工作,才能有效地发挥药物清塘的作用。
否则,池塘淤泥过多,造成致病菌和孢子大量潜伏,再好的清塘药物也无济于事。因此在生产上一定要克服“重清塘、轻整塘”的错误倾向。
(一)整塘、清塘的优点
1改善水质,增加肥度池塘淤泥过多,有机物耗氧量大,造成淤泥和下层水长
期呈缺氧状态。
在夏秋季节容易造成鱼类缺氧浮头,甚至泛池死亡。
此外,有机物在缺氧条件下, 产生大量的还原物质(如有机酸、硫化氢、氨等),使池水的pH下降, 并抑制鱼类生长。
池塘排水后,清除过多淤泥。池底经阳光曝晒,改善了淤泥的通气条件,加速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营养盐。这就改善了水质,增加了水的肥度。
2增加放养量
淤泥清除后,增加”了池塘的容水量,相应地可增加鱼苗的放养量和鱼类的活动空间,有利于鱼苗生长。
3保持水位 ,稳定生产
清理池塘,修补堤埂,防止漏水,提高了鱼池的抗灾能力和生产的稳定性。
4杀灭敌害 ,减少鱼病通过整塘、清塘,可清除和杀灭野杂鱼类、底栖生物、水生植物、水生昆虫、致病菌和寄生虫孢子,提高了鱼苗的成活率。
5增加青饲料 (或农作物)的肥料塘泥中有机物含量很高,是植物的优质有机肥料。
将塘泥取出,作为鱼类青饲料或经济作物的肥料。变废为利,有利于鱼场生态平衡,可提高经济效益。
(二)常用的清塘药物及使用方法
1生石灰清塘
生石灰(氧化钙)遇水就会生成强碱性的氢氧化钙Ca (0H) 2 ,在短时间内使池水的pH.上升到11以上;
因此可杀灭野杂鱼类、蛙卵、蝌蚪、水生昆虫、虾、蟹、蚂蝗、丝状藻类(水绵等)、寄生虫、致病菌以及一些根浅茎软的水生植物。
此外,用生石灰清塘后,还可以保持池水pH的稳定,使池水保持微碱性;
并可以改良池塘土质,释放出被淤泥吸附的氮、磷、何等营养盐类,增加水的肥度;
而且生石灰中的钙本身是动植物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施用生石灰还能起施肥的作用。
使用生石灰清塘有两种方法 :
第一种是干法清塘。即将池水基本排干,池中须积水6cm10cm (这样池内泥锹等就不会钻入泥中);
在塘底挖若干个小坑,将生石灰分别放入小坑中加水溶化,不待冷却即向池中均匀泼洒。
生石灰用量一般每亩池塘为60kg-75kg ,淤泥较少的池塘用50kg60kg。
清塘后第二天须用铁耙耙动塘泥,使石灰浆与淤泥充分混台。
第二种方法是带水清塘。
即不排出池水,将刚溶化的石灰浆全池泼洒。生石灰用量为每亩平均水深1m用125kg-150kg。
生石灰清塘的技术关键是所采用的石灰必须是块灰。只有块灰才是氧化钙(Ca0) , 才称生石灰;
而粉灰是生石灰日潮解后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结合形成的碳酸钙( CaC03) , 称熟石灰,不能作为清塘药物。
2茶粕:清塘茶粕又称茶籽饼,是油茶的种子经过榨油后所剩下的渣滓,压成圆饼状。茶粕含皂角苷7%8% ,它是一种溶血性毒素可使动物的红血球分解。
10mg/L的皂角苷9h-10h可使鱼类失去平衡, 11 h死亡。茶粕清塘能杀灭野杂鱼、蛙卵、蝌蚪、螺蛳、蚂蝗和一部分水生昆虫,但对细菌没有杀灭作用。
而且施用后,即为有机肥料,能促进池中浮游生物繁殖。,必须强调指出,用茶粕清塘,以杀灭鱼类的浓度无法杀灭池中的虾、蟹类。
这是因为虾、蟹体内血液透明无色, 运载氧气的血细胞不呈红色(称蓝血球) , 茶粕清塘常用的浓度不能使其分解。
所以生产上有”茶粕清塘, 虾、 蟹越清越多”之说。
使用方法是将茶粕敲成小块,放在容器中用水浸泡,在水温25左右浸泡一昼夜即可使用。
施用时再加水,均匀泼洒于全池。每亩池塘水深20cm用量为26kg ,水深1m用量为35kg45kg。
上述用量 可视塘内野杂鱼的种类而增减,对不钻泥的鱼类用量可少些,反之则多些。
3漂白粉清塘
漂白粉一般含有效氯30%左右,遇水分解释放出次氯酸。
次氯酸立即释放出新生态氧,它有强烈的杀菌和杀死敌害生物的作用。
其杀灭敌害生物的效果等同生石灰。
对于盐碱地鱼池,用漂白粉清塘不会增加池塘的碱性,因此往往以漂白粉代替生石灰作为清塘药物。
使用方法是先计算池水体积,每立方米池水用20g漂白粉,即20mg/L.将漂白粉加水溶解后,立即全池泼洒。
漂白粉加水后放出初生态氧,挥发、腐蚀性强,并能与金属起作用。
因此操作人员应带口罩,用非金属容器盛放,在上风处泼洒药液,并防止衣服沾染而被腐蚀。
此外,漂白粉全池泼洒后,需用船或浆晃或划动池水,使药物迅速在水中均匀分布,以加强清塘效果。
漂白粉受潮易分解失效,受阳光照射也会分解,故漂白粉必须盛放在密闭塑料袋内或陶器内,存放于冷暗干燥处。
否则漂白粉潮解,其有效氯含量大大下降,影响清塘效果。
目前市场上已有用漂粉精、三氯异氰尿酸等药物来代替漂白粉的趋势。
漂粉精清塘浓度为10mg/L三氯异氰尿酸作为清塘药物其浓度为7mg/L。
4氨水清塘
氨水( NH40H )呈强碱性。高浓度的氨水能毒杀鱼类和水生昆虫等。清塘时,水深10cm ,每亩池塘用氨水50kg。
用时需加几倍干塘泥搅拌均匀后全池泼洒。加干塘泥的目的是减少氨水挥发。
氨水也是良好的肥料,清塘加水后,容易使池水中浮游植物大量繁殖,消耗水中游离二氧化碳,使池水pH值上升,从而增加水中分子氨的浓度,容易引起鱼苗中毒死亡。
故用氨水清塘后,最好再施一 些有机肥料 ,以培养浮游动物,借以抑制浮游植物的过度繁殖,避免发生死鱼事故。
用上述药物清塘,一般需经7d-10d后药效消失 ,方可放养鱼苗。
漂白粉类药物清塘后药效消失较快,约5d后可放养鱼苗。
三、确保鱼苗在轮虫高峰期下塘,为了让鱼苗下塘后就能获得量多质好的适口饵料,必须在下塘前将池水培养好,为鱼苗提供最佳适口饵料。
此乃提高鱼苗成活率的技术关键。
初下塘鱼苗的最佳适口饵料为轮虫和无节幼体等小型浮游动物。
一般经多次养鱼的池塘,塘泥中贮存着大量的轮虫休眠卵。
据测定(李永函, 1985) ,每平方米有100万200万个,但塘泥表面的休眠卵仅占0.6% ,期中99%以上的休眠卵被埋在塘泥中,因得不到足够的氧气和受机械压力而不能萌发。
因此在生产上 ,当清塘后放水时(一般当放水20cm30cm时) , 就必须用铁耙翻动塘泥,使轮虫休眠卵上浮或重新沉积于塘泥表层,促进轮虫体眠卵萌发。
生产实践证明,放水时翻动塘泥,7d后池水中轮虫数量明显增加,并出现高峰期。
从生物学角度看,鱼苗下塘时间应选择在清塘后7d-10d ,此时下塘正值轮虫高峰期。
但生产上无法根据清塘日期来要求鱼苗适时下塘时间,加上依靠池塘天然生产力培养轮虫数量不多;
每升仅250个1000个,这些数量在鱼苗下塘后2d-3d内就会被鱼苗吃完。
故在生产上均采用先清塘,然后根据鱼苗下塘时间施有机肥料,人为地制造轮虫高峰期。
施有机肥料后,轮虫高峰期的生物量比天然生产力高4倍10倍,每升达8000-10000个以上,鱼苗下塘后轮虫高峰期可维持5d-7d。
为做到鱼苗在轮虫高峰期下塘,关键是掌握施肥的时间。
如用腐熟发酵的粪肥,可在鱼苗下塘前5d-7d (依水温而定)每亩全池泼洒粪肥150kg-300kg ;
如用绿肥堆肥或沤肥,可在鱼苗下塘前10d-14d每亩投放200kg-400kg。
绿肥应堆放在池塘四角,浸没于水中以促使其腐烂,并经常翻动。
如施肥过晚,池水轮虫数量尚少,鱼苗下塘后因缺乏大量适口饵,必然生长不好;
如施肥过早,轮虫高峰期已过,大型枝角类大量出现,鱼苗非但不能摄食,反而出现枝角类与鱼苗争溶氧、争空间、争饵料,鱼苗因缺乏适口饵料而大大影响成活率。
这种现象群众称为“盖鱼。
发生这种现象时,应全池泼洒0.2mg/L-0.5mg/L的晶体敌百虫,将枝角类杀灭之为确保施有机肥料后,轮虫大量繁殖。
在生产中往往先泼洒0.2mg/L-0.5mg/L的晶体敌百杀灭大型浮游动物,然后再施有机肥料。
如鱼苗未能按期到达,应在鱼苗下塘前2d-3d再用0.2mg/L-0.5mg/L的晶体敌百虫全池泼酒1次,并适量增施一些有机肥料。
鱼苗下塘时还应注意以下事项:
(1 )检查鱼苗是否能主动摄食人工繁殖的鱼苗必须待鳔充气、能平游、能主动摄取外界食物时可下塘。
(2) 鱼苗下塘前后,每天用低倍显微镜观察池水轮虫的种类和数量如发现水中有大量滤食性的臂尾轮虫等,说明此时正值轮虫高峰期;
如发现水中有大量肉食性的晶囊轮虫,说明轮虫高峰期即将结束,需全池泼洒腐熟的有机肥料,一般每亩泼洒50kg-150kg。
(3)检查池中是否残留敌害生物。清塘后到放鱼苗前,鱼苗池中可能还有蛙卵、蝌蚪等敌害生物,必要时应采用鱼苗网拉网1次2次,予以清除。
四、做好鱼苗接运工作,选购体质健壮、已能摄食的鱼苗作为运输对象。
(长途运输时,鱼苗只须达到鳔充气阶段,而团头鲂鱼苗长途运输只需鱼苗达到平游阶段即可)。
运输前,鱼苗应在鱼苗网箱内囤养4h-6h ,以锻炼鱼体。
目前常用塑料鱼苗袋( 70cm-40cm) , 加水8L-9L (约为袋内容量的2/5) , 每袋装鱼苗15万尾,有效运输时间为10h-15h。
若每袋装鱼苗10万尾,有效运输时间为24h。运输用水应清晰,水中有机物少,充氧密封后放入纸箱中运输。
鱼苗箱在运输途中,应防止风吹、日晒、雨淋。如遇低温(气温15以下) , 应采取保温措施。
各运输环节必须环环紧扣,密切配合,做到"人等鱼苗、车(船)等鱼苗、池等鱼苗”。并及时处理好塑料袋的漏水、漏气等问题。
五、暂养鱼苗,调节温差,饱食下塘,塑料袋充氧密闭运输的鱼苗鱼体内往往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特别是长途运输的鱼苗,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很高,可使鱼苗处于麻醉甚至昏迷状态(肉眼观察,可现袋内鱼苗大多沉底打团)。
如将这种鱼苗直接下塘,成活率极低。
因此,凡是经运输来的鱼苗,必须先放在鱼苗箱中暂养。
暂养前,先将鱼苗放人池内,当袋内外水温一致后( 一般约需15min )再开袋放入池内的鱼苗箱中暂养。
暂养时,应经常在箱外划动池水,以增加箱内水的溶氧。
一般经0.5h-1.0h暂养,鱼苗血液中过多的二氧化碳均已排出,鱼苗集群在网箱内逆水游泳。鱼苗经暂养后,需泼洒鸭蛋黄水。
待鱼苗饱食后,肉眼可见鱼体内有一条白线时 ,向下塘。
鸭蛋需在沸水中煮1h以上,越老越好,以蛋白起泡者为佳,取蛋黄掰成数块,用双层纱布包裹后,在脸盆内漂洗(不能用手捏出)出蛋黄水,淋洒于鱼苗箱内。
一般1个鸭蛋黄可供10万尾鱼苗摄食。
鱼苗下塘时,面临着适应新环境和尽快获得适口饵料两大问题。
在下塘前投喂鸭蛋黄,使鱼苗饱食后放养下塘,实际上是保证了仔鱼的第一次摄食,其目的是加强鱼苗下塘后的觅食能力和提高鱼苗对不良环境的适应能力。
据测定,饱食下塘的草鱼苗与空腹下塘的草鱼苗忍耐饥饿的能力差异很大。
同样是孵出5d的鱼苗(5日龄苗) , 空腹下塘的鱼苗至13日龄全部死亡,而饱食下塘鱼苗此时仅死亡2.1%。
必须强调指出,鱼苗下塘的安全水温不能低于13.5。
如夜间水温较低,鱼苗到达目的地已是傍晚,应将鱼苗放在室内容器中暂养(每50升水放鱼苗4万-5万尾),并使水温保持20。
投1次鸭蛋黄后,由专人值班,每1h换1次新水(水温必须相同) , 或充气增氧,以防鱼苗浮头。
待第二天上午9 : 00以后,水温回升时,再投1次鸭蛋黄,并调节池塘水温温差后下塘。
六、合理密养
合理密养可充分利用池塘,节约饵料、肥料和人力,但密度太大也会影响鱼苗生长和成活。
一般鱼苗养至夏花,每亩放养8万15万尾。具体的数量随培育池的条件、饵料、肥料的质量、鱼 苗的种类和饲养技术等有所变动。
如池塘条件好,饵料肥料量多质好,饲养技术水平高,放养密度可偏大一些,否则就要小些。
一般青鱼、草鱼苗密度偏稀,鲢鱼、鳙鱼苗可适当密一些。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热门信息
阅读 ()
1 注册微信号怎么注册第二个阅读 ()
2 怎么把照片变成卡通头像阅读 ()
3 手机越充越少电怎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