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合阳县强羊肉餬饽

渭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程瑾  独自旅行,或缘于公务,与一座陌生城市交集,停留数日,哪怕片刻,定是一种奇妙而惬意的体验。说陌生,也未必。城市的名字、地标、交通、美食、人文,出发前或许已做足功课,默念、遐想了无数次,已然熟悉。只是并未涉足,未亲密接触,而依旧陌生罢了。  这次去合阳,我们的采访任务是市级非遗项目——羊肉糊饽。虽已去过合阳数次,但却从未尝过这个当地人引以为豪的乡味。

  “你们外面的人只知道踅面,其实我们合阳当地人也爱糊饽,宁吃一盘糊饽,不吃一桌酒席,是我们合阳人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谚语。就拿我来说,一年回两次家,每次回来,下车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到糊饽店吃一碗糊饽,常年在外,最想念的就是这个味儿!”做服装生意的孙先生坐在糊饽店里,给刚刚端上来的羊肉糊饽里放上整整一勺辣椒,吃得心满意足。周遭虽嘈杂、零乱,但内心宁静、闲淡,吃到胃里、记在心里的,才是正宗地道的“那个味儿”。

  老板是合阳黑池羊肉糊饽市级非遗传承人田乾州,趁着店里还不忙,他给我们讲起了羊肉糊饽的故事,别小看这一碗饭,给它赐名字的还是岳飞将军呢。  在合阳黑池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金将王镇归顺南宋,传说他领兵南下时,曾经途径合阳黑池镇,由于他的军队军纪严明,秋毫无犯,当地老百姓热情招待,有的端羊肉,有的送烩饼。王镇见军士又饥又渴,就命人将这两样东西煮在一起吃,发现其香味妙不可言,便命火头军了解这两种东西的做法。南宋绍兴十年,王镇同岳飞在朱仙镇里应外合,大破金兵,迫使金兀术仓皇逃走。在随后的会师祝捷会上,王镇就用那羊肉与烩饼煮在一起的“二合一”招待岳元帅。岳飞细品之下,觉得味道极美,便询问这是何物。王镇答曰:“肉是羊肉,饼子汉民叫饽饽,我们胡人很爱吃,但是现在还没有名字。”岳飞随即说:“胡汉能成为兄弟,是一家人,那就叫个胡饽吧。”也是从这之后,羊肉胡饽渐渐被叫成羊肉糊饽,开始在黑池镇盛行开来,后来经过不断地改进,形成了今天油水厚、味道美、价格低廉的特点。解放战争时期,王震司令员率二纵队转战渭北,曾经驻扎在黑池镇,吃过老百姓送过来的羊肉糊饽后,也是赞不绝口。  这并不算长的一个糊饽故事,却好像时光机器带我们穿越到宋代,看见那一个个士兵不顾吃相、不顾饭量地饱餐一顿,吃得酣畅淋漓、满口流香。  “那糊饽其实就是羊肉和烩饼的综合体了?合阳黑池糊饽的特色是什么呀?”我们的问题让田乾州来了劲儿:“哈哈,糊饽与烩饼可有大区别呢。糊饽的制饼过程要更加讲究,除了不是死面烙饼它还有一定的层次感。糊饽饼,所用的是油面,擀成圆形面片再分别切成鼠标垫一般的大小,烙成六七分熟即可取出,然后切成韭叶的粗细待用。羊肉糊饽的点睛之笔就在于羊肉,因此羊肉汤的制作就大有讲究,多会选用我们合阳本地的山羊。做羊肉汤前,将羊肉洗净后浸泡,等血渍拔尽后放入大锅内焖煮,继而再加入以茴香、大花椒为主料的调味料,照此做法出锅的汤一般是白而不膻,肉香而不腻。做好的羊肉糊饽是橙黄色的,油泼辣子、芝麻和葱花点缀其间,往往把人吃得汗流浃背,还有暖胃的功效。”田乾州解释道。  这么好吃的美食,为什么只在合阳有呢?怎么不试着去外地开店,毕竟向外发展也是非遗项目传承的一个有效途径。“我在西安待了很多年,可很少在西安的街头看见合阳糊饽店,偶尔有一两家,总是惊喜地进去,失望地出来。做出来的味道总是和我们合阳当地的有区别,总感觉缺一点什么,味道不够。”一位食客正在等待糊饽上桌,忍不住插嘴道:“事情没有想得那么简单,你可以带走制造工艺,但你带不走当地的原材料,还有我们合阳本地的风情文化。我是个粗人,不懂什么非遗项目传承,但我总觉得这个东西需要的是文化土壤,要不培植不出来这种味道。”大概正如这位食客所说,味道不能复制的原因正在于我们无法带走的是对家乡本身的眷恋。  即使“走出去”可能面临诸多困难,但与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传承难尴尬困局相比,合阳黑池羊肉糊饽的传承情况相对较好。  “就拿我们店来说,每天能挣到2000元左右,这对我们来说,收益也是可观的。因为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所以我儿子也是比较乐意学的,就连我们家那个十几岁的小孙子也整天嚷着要跟我一起做糊饽,黑池镇上很多娃娃都在学这个糊饽制作手艺,有的已经把店开到了县城。”田乾州笑着说:“我一点都不担心糊饽手艺失传,因为只要有合阳人,我们糊饽就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虽然不能去外地开店,但田乾州却把糊饽制作成了礼盒装的快餐品,在网上售卖,这些糊饽被发到西藏、云南、兰州,甚至还被在外国的一些合阳人订购。  “一进合阳先进糊饽店,头上滚滚冒热汗,浑身里外忒舒坦,好像登上了云端。”只一顿,便记住了一个地方。或许,对合阳人来说,从这碗羊肉汤里品尝到的不仅仅是鲜香的味道,还有对好日子的希冀和向往。  2013年,合阳黑池羊肉糊饽制作技艺入选渭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们希望,合阳糊饽能慰藉更多在外的合阳人浓浓的乡愁,能成为合阳吸引更多外地人的“活招牌”。正是那条街、那小吃,那片景,让那座小城趋于丰满。

来源:渭南日报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