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桥头集竹塘挂面

每当艳阳高照,肥东县桥头集镇竹塘村刘王自然村房前屋顶就会挂出细如琴弦的面条。村子不大,据当地媒体报道是中国三大挂面村之一,全国见过不少挂面村,规模都不小,所以不是很认同当地媒体的说法。其实各地都有专门做面条的村庄,只是叫法有些不同,挂面,龙凤面,长寿面,贡面等等。面条做法大同小异,前面和面、醒面、拉条都一样,后面晾晒、包装不同本来跟几位朋友一起过来。昨天去了一趟合肥给在合肥工业大学上学的大儿子送点东西,住在合肥,现在学校受疫情影响,封闭式管理,除了周末不能请假。原计划周末到合肥的,配合朋友行程,周四过去,只能隔着学校栅栏学送外卖的快递小哥把东西递进去学校,第二天一大早,酒店前台没人,等到7点半才有人退押金退房,赶上上班时间,合肥路上塞车。不熟悉路导航走高速,饶了一个大圈,快到地点才发现以前来过附近,应该走长兴快速路,没红绿灯,很快可以过来。耽误了太多时间,过来都8点半了,挂面晾晒都到了尾声。只好拍几张挂面晾晒留作纪念竹塘村流传百年的挂面手艺与其他传统手工艺一样都面临着传承的困境。村子里都是老年人在做挂面,年轻人不愿意学习制作。跟其他做面条的地方一样,也要在前一天下午和面,拉条。醒面,晚上2点左右就要起来拉面。好在现在互联网发达,政府也支持,借助网上传播,销路没有问题肥东挂面有淘麦、晒麦、磨粉、盐水、和面、揉面、醒面、滩开、划条、盘条、醒面、上竹、拉升、醒面、上架、拉面、晾晒、切面、包装、进箱等18工序。制作挂面不仅费力气,而且很讲究技巧。“缸里的面团有60多斤,你不仅要有力气,而且还要讲究技巧,得用巧劲,保持一个姿势,揉面要连续用拳头足足揉上1个小时才行。”做挂面是个辛苦活,遇到好天时,就要熬更守夜地做在竹塘村,几乎每家每户都在手工制作挂面。但是看不到年轻人的身影。据了解,竹塘村制作挂面最多的时候有100多户,如今60户左右,几乎都是五六十岁以上的老人。跟许多老的手工艺一样,等这代人老去,也就慢慢消失了,或许政府会扶持非遗传承人时不时表演一下,有些东西的逝去其实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毕竟每一个时代有每一个时代的需求现在村里真心希望子女以挂面为生的村民在村里也没几个。“制作挂面太辛苦了,孩子们在外面挣得更多,这些事还是我们老人来做吧。”手工制面中,气候因素对于成品的影响最大,制面师傅一般会根据日照和空气湿度选择开工时间。通常在天晴的情况下,凌晨就要开始制作,一天16个小时下来,即使夫妻二人通力合作也只能做几十斤的挂面。“对于现在年轻人来说,宁愿出去打工,也很少来做挂面。”挂面也是靠天吃饭,晴天多做点,碰到连阴天,就没办法做了做面条的师傅像指挥家。松开面,还要晾晒一段时间,大约1个小时左右,既要减小面条的拉力,又要避开缠绕,操作起来像娴熟的舞蹈动作,配上乐队就可以演出竹塘村的挂面有斜着拉的也有直着拉的,决定于架子的高度,以及做的面条细度。肥东竹塘村挂面,这里架子两边挂面,移动要两个人抬,这个跟很多地方不同。这家的狗可不友好,狗冲过来,只好抡起相机,狗狂吠不敢靠近,我也不敢跑,主人家腿有残疾,没法过来赶跑狗,吓得一身汗。还好远处的竹塘好人那树枝过来把狗赶跑。把车开到这边,打开车门,万一再有狗冲过来,好往车上跑这里靠近合肥,大量种植蔬菜水果,应该算是比较富裕的地方。房子大多都比较新,盖得也很漂亮。做面条更像是老人家打发时间,据说面条5块5一斤,也不贵,不过跟机器比,成本还是高了点。大多人家一天做50斤,出去成本,一天也就赚不到200元,16个小时,两个人,还要看天吃饭,难怪年轻人不学不做,太不划算。据说村里成立了 竹塘村 品牌,互联网销售,避免互相压价,打响纯手工品牌,杜绝掺杂机器做的面条。希望 竹塘村 品牌越来越好,也给村民增加点收入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