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藏传佛教为什么能吃肉

大家知道,汉传佛教是不允许吃荤的,那么,藏传佛教允许吃肉吗?

不但可以,而且他们还发明了一种传承至今的美食,请往下看:

它是蒙古贞地区的一种传统美食、它是清朝皇帝康熙东巡时钦点的美味、它是瑞应寺一世活佛桑丹桑布发明的待客佳品、它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评出的阜新八大美食之一、它就是老少皆宜的养生、绿色食品一一“喇嘛炖肉”。

一、“喇嘛炖肉”源于瑞应寺的僧侣做的菜肴。瑞应寺俗称“东藏”,蒙古族人称“葛根苏木”,俗称佛喇嘛寺,位于辽宁省阜新蒙古自治县佛寺镇。瑞应寺始建于清康熙八年(1699年),属藏传佛教格鲁派,素有“东藏”之称,康熙帝赐名题字,活佛封为“东方蒙古老佛爷”的圣号 。瑞应寺在鼎盛时期有僧众三千多人,寺院建筑方圆十里有余,其中有大雄宝殿、祈愿殿、九大臣祈愿殿及东西配殿,大雄宝殿外有四大扎仓和德丹阙凌(藏语:安乐具足法殿)及活佛殿,周围有五座学院分别建在东西南北山顶或山坡上,大白伞盖寺在东北山顶,护法寺在东南山顶、面北而坐,度母寺在西南山头,关帝庙在西南山坡,舍利寺在西北山顶。整个寺院布局合理、主次分明,形成了内外相映、四面对称的独特格局,此外还有绕寺院一周的环寺路,路边有万尊石雕佛像,环路而立,宏伟壮观,实为佛门圣地。

佛在经典上讲,“藏传佛教的修行者喇嘛”「高寒地区,菜草不生,我以慈悲愿力故化现肉食,并无命根」,也就说这个喇嘛,他们那的修学环境,那个地方,没有庄家,没有粮食,他们那个民俗就是吃肉类生存。因此,瑞应寺属藏传佛教,这里的僧侣,也就是喇嘛也可以吃肉的。

“喇嘛炖肉”的制作技艺是瑞应寺的始祖活佛桑丹桑布于十七世纪,在蒙古贞的一个与世隔绝的深山山洞里创造发明的,由在瑞应寺居住的喇嘛们口授相传,历经几百年的流传,喇嘛们每日食肉的做法也随着年代的进程有了味道的提升。“喇嘛炖肉”的美名美味由此香满天下。

二、独特配方,国家专利 —— 最具特色美味的喇嘛炖肉。2011年,经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批准,阜新市瑞应寺风景区晋升国家4A级旅游景区。座落于寺旁佛寺庆华酒店的女主人哈斯高娃,汉名白玉华,尤为喜欢藏传佛教文化,白玉华经过十余年的研究和改良,将“喇嘛炖肉”的形、色、味提升到了新的层次,并对“喇嘛炖肉”制作工艺进一步研发,利用1-5年的特殊腌制的咸白菜,大块猪肉,用大锅附以调料烹饪。每年来瑞应寺的游客必到她的酒店品尝,才算是吃到了真正的“喇嘛炖肉”。游客们经常采购回家,分享给亲人朋友,广为传扬白玉华做的“喇嘛炖肉”,成为瑞应寺当地特色美食。

白玉华是把“喇嘛炖肉”的技艺流传到民间的第一人, 1999年,在阜新八大美食评选大赛上,白玉华做的“蒙贞”喇嘛炖肉获得“阜新八大美食”殊荣;2011年,“蒙贞”喇嘛炖肉又获得“阜新十大美食”荣誉;2012年,“蒙贞”喇嘛炖肉取得国家专利,并正在申请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喇嘛炖肉这道百年佳肴经白玉华改良研发得到了百姓认可。

三、味道口感 独特、味美。待直径1米的大锅文火炖上几个小时,便完成了纯正的“喇嘛炖肉”,趁热品尝,肥肉不腻、瘦肉不柴、肥瘦相宜、满口溢香,兼红烧肉、川白肉、大炖肉滋味而有之。由于猪肉浸透咸白菜,白菜充满肉味,亦含有干白菜、白菜、酸白菜的混合味道,从味道上具有东北菜的香而不腻的口感,从视觉上,白菜上面镶嵌着5厘米见方的肉块,也是其它菜品中少有的搭配,极具冲击力。“喇嘛炖肉”的肉汤也是其一大卖点,趁热品尝,肉香浓郁,汤上飘着油花,香甜可口,十分解馋,很多人都是吃一碗“喇嘛炖肉”,却喝了好几碗的肉汤。

四、食材绿色健康。“喇嘛炖肉”制作食材很有讲究,主要食材为咸白菜、新鲜猪肉,各种调味料、特别中草药等。咸白菜以当地盛产的白菜为原材料,配以食盐腌制而成,整个过程需要在食盐的用量、腌制器皿、通风状态、室温、室内湿度等多方面严格把控,由于整个过程为缓慢腌制,用时必须达一年以上,才能保证白菜达到菜品所需的口感,并充分分解白菜中的有害成分;猪肉,经过精心挑选,五花肉与精瘦肉按比例合理搭配烹饪,保证整锅菜品的肥肉与瘦肉的比例,让肥肉的油脂在烹饪过程中被白菜吸取出来,漂浮在菜品上层,与菜品分离。在食用过程中,肉品中已经不再含有动物油脂,所以品尝起来肥而不腻,香甜可口,让人回味无穷!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