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好多年没有吃过的美食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吃,在物质贫乏的时代,实为人生奋斗的第一要务。就连有万世师之称的孔圣人也说:“食、色,性也。”因为老先生曾经历过陈蔡断炊之困,所以,才将吃提升到如此人生高度。

民以食为天

中国自古就是美食之国,老祖宗们也发明了许多令人眼馋心热的美食。美食也是有生命期限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些曾经诱人的美食也在渐渐消失。那些因而生的美食,曾经陪伴过我们贫困而又美好的童年,如今,有些正悄悄消亡。下面这些即将“消失”的美食,你吃过几种?最怀念哪种?

吹糖人

1/吹糖人

依据传说,吹糖人儿祖师爷是刘伯温,据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朱元璋火烧庆功楼时,聪明的刘伯温,化妆成挑糖儿担子的小贩,才侥幸逃脱。在卖糖的过程中,刘伯温创造性地把糖加热变软后制作各种糖人儿,有小鸡小狗什么的,煞是可爱,小孩子争先购买。

糖人

早年间,做这种生计的人是挑着担子走街串巷的,集市庙会更是少不了他们的身影。只是,到了现在,这种吹糖人的手艺人是越来越少了,能有幸遇到,是种口福。

2/果子干

果子干儿是早年北京人在冬季做的一种特色传统名点,是由杏干儿、柿饼、鲜藕和葡萄干儿等果品制成的。由于原料大多产于秋冬季节,加之做好的果子干儿镇凉了吃最可口,因此人们都在数九之后才做这种小吃。

果子干

果子干好吃归好吃,但终归还是由于街上小贩在制作果子干尤其是柿饼的过程中的卫生问题而被明令禁止,于是这款小吃也就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帕尔木丁

3/帕尔木丁

帕尔木丁是维吾尔族人民传统的风味食品。制作帕尔木丁,先把肥羊肉成切小丁,洋葱切碎加盐、胡椒粉孜然粉和少量清水拌匀成馅;在面粉中加酵面和鸡蛋、适量谈盐水和面,稍饧,分成等量小块,擀成圆面皮;与馅做成马鞍桥型,在馕坑中烤制而成。从入馕坑到成熟上桌,只需20多钟时间。帕尔木丁色泽黄亮,形象美观,皮酥脆,肉鲜嫩,咸中带甜,颇受人们欢迎。

酸汤面鱼

4/酸汤面鱼

面鱼是北方一带的常见面食,根据其做法和形态,主要有两大类:西北面鱼:西北地区尤其是山西、甘肃夏天常见的传统特色面食,某些地方(如天水)的方言里又称为“锅走(方言里蝌蚪的发音)、面疙瘩”,形状似小鱼或蝌蚪。

小时候在街上看到有卖酸汤面鱼的,就会被孩子们团团围住,一碗酸酸凉凉的面鱼下肚,那个爽劲甭说多美了。

5/棉花糖

记得小时候放了学,听到卖棉花糖的吆喝声,便经不起那甜美的诱惑,跑到商贩跟前,着小贩拿一只小勺,舀一勺糖,丢进机器里,不停地旋转手中的木棒,不一会儿,丝状的糖从机器壁上缠绕到小棒上。围绕着这根小棒,一圈大大的跟云朵一样的棉花糖就制作好了。制作过程,比吃更让人着迷。

棉花糖

其实,棉花糖是泊来品,它的出现至少可以追溯到15世纪,当时创意十足的意大利厨师们用棉花糖创造出梦幻般的雕塑,首先他们将糖融化,然后用叉子拉丝绘制图案,并将薄丝悬垂在小棒上。传到我国后,深受小朋友们的喜爱。

粘牙糖

6/粘牙糖

那时,粘牙糖是大众美食,一毛钱可以买10根,因为便宜,深受孩子们喜爱。吃的时候也是很有讲究的,用嘴巴将糖含住,让唾液把糖软化,然后可以把糖拉长,这样才不粘牙。

制糖

7/糖瓜儿粘

糖瓜儿粘是一道美味可口的传统名点,属于年节食品。过去春节里讲廿三那天要祭灶王,买些用麦芽糖做的祭灶糖如糖瓜、关东糖供着,既有在他升天到玉皇大帝那儿禀报时,请他多多美言之意,又有以糖粘上灶王爷的嘴不让他多说之心。

"糖瓜"是一种用黄米和麦芽熬制成的粘性很大的糖,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

糖瓜儿粘

一种味道是一种回忆,那时的零食虽不如现在丰富,却都是充满了美好回忆的。所以,如果你还能找到这些美食,千万要买来解解馋,别因为等到它们随风而逝时,空叹后悔!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