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传统佳节重阳节

岁岁重阳又佳节

——旧时苏州人的重阳节

一年一度,重阳又至,凉风有信,落叶四起。古人认为重阳时节的疏风冷雨乃是立秋之后的第一寒信(所谓寒信,即严寒将到之信息),所以又有重阳信的说法。

重阳信,秋风劲,引动无数诗人骚客的愁思,正如宋代艾可叔《晚秋归自京》诗云:“菊前疏雨重阳信,天际孤云万里愁。”

那么在这样秋高气爽、偏又引动愁思的传统佳节里,旧时苏州人都会做些什么呢?

赏菊

尘世难逢开口笑 菊花须插满头归

由东汉末期崔寔所撰的《四月民令》一书中记载:“九月九日,可采菊华,收枳实。”这说明至少在东汉时期,中原大地上已经有了九月九日采菊的习俗。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而在苏州,每逢“畦菊乍放,虎阜花农已千盎百担入城市”(《清嘉录》)。无数花农担着一丛一丛的菊花入城,让农历九月的古苏州成为了一座烂漫花城,“堆得菊山高复高,铜瓶瓷碗供周遭。酒边灯下花成厄,笑倒柴桑处士陶”(蔡云《吴歈》诗)。

登高

九日黄花酒 登高会昔闻

重阳登高的风俗由来已久,其来源说法大致有四:一说是源于古人对于山川岳神的崇拜;二说是出于“清气上扬、浊气下沉”的认知,欲登高以畅秋志;三说是受汉魏时期神仙方术的影响,冀望可登往高处,乘清气升天;四说是附会桓景与费长房故事,认为可登高以避祸。

苏州地区登高之俗也十分盛行,旧时人们登吴山,游治平寺,甚至于吴山顶的机王殿鼓乐酬神。明朝申时行《吴山登高》诗写道:“九月九日风色嘉,吴山登高胜事夸,郡人齐出唱歌曲,满头都插茱萸花。”(《清嘉录》)这里所说的吴山,其实就是如今石湖边的上方山,因山北为吴王郊台,东北屿上有吴城遗址,故而明清时期人们多称之为吴山。

食糕

烂樱珠之煎蜜 滃杏酪之蒸糕

“糕”与“高”同音,重阳登高既然已经成为风气,作糕、食糕也不可或缺。明谢肇淛《五杂俎》引吕公忌云:“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更祝曰:‘愿儿百事俱高’。此古人九日作糕之意。”可见作糕、食糕承载着古人的诸多美好祝愿。

在吴地,重阳之日,“居人食米粉五色糕,名重阳糕”(《清嘉录》)。而这重阳糕的做法,古代各地还有所不同。在旧时的吴县(今吴中和相城地区),“卖糕作黄色,名重阳糕”(《吴县志》);在昆山,“用面发丰糕,糁百果于其上”(《昆新合志》);在吴江,“以面裹肉炊之”(《吴江县志》、《震泽县志》);在常熟,“用面和脂而蒸之”(《常昭合志》),也正是如今苏州人熟悉的猪油糕。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时移世易,古人已逝,而古风犹存。这些古代风俗融入到我们的节日习俗之中,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最为源远流长的部分,与无数吟咏重阳的佳句名篇一起,沉淀为我们的文化记忆。岁岁重阳,今又重阳,祝愿所有读者朋友们舒怀畅意,吉祥安康!

拟稿:市地方志办编纂处

审核:市地方志办编纂处

发布:市地方志办秘书处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