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广西鱼怪做法

今天窝牛号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鱼怪的做法,以下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

常见鱼病有哪些?

答鱼病主要分为两类。芦冲卖

(1)生物性鱼病:由有生命的动物或植物引起,由病毒、真菌、细菌以及单细胞藻类等微生物的侵入而引起的疾病,又称为微生物鱼病。由于微生物鱼病大多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与死亡率较高,传染性较高,且不易防治,故称之为传染性鱼病。由动物性寄生虫引起的鱼病称为寄生虫鱼病,其特点是发病和传播较慢,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低,防治也较容易。

(2)非生物性鱼病:由水体环境的机械、物理、化学判绝等非生物因素或鱼的生理机能失调所引起机体的代谢障碍或机能紊乱而导致的鱼病称为非生物性鱼病。此类鱼病种类多,危害较大,涉及面也较广。只要加强管理,作好预防工作,此陪逗类鱼病可避免发生。

一斤的野生大黄鳝通常要长多少年?

答鳝鱼,肉嫩刺少鲜美,是当今江河鱼鲜里,较为受欢迎的一种,市场价格也非常高,许多地方都要几十到上百元一斤。

不过,鳝鱼本身并非什么稀罕物种,农村的河沟、水田里,只要不过度使用化肥、虫药,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许多在农村长大的朋友,小时候应该都有夏天捉鳝鱼摸泥鳅的经验.

然而,即使是农村里“捉鳝”老手,看到下面这两条“巨鳝”,可能都会吓得不轻

广西老乡,河沟里放地笼,捕获两条“胳膊粗巨型鳝鱼”,从未见过不敢下手去捉

农村里用地笼捕鱼捕虾很常见,一般的“鱼获”,也比较固定:野生的小鲫鱼、鲶鱼,泥鳅龙虾、螃蟹等,偶尔也会捕获黄鳝龟鳖。

然而广西这位老乡在收地笼时,却在里面发现两条“大物”,颇为吃惊。

——乍一看去像是两条大蛇,仔细一看更是目瞪口呆,这竟是两条“胳膊粗”的大鳝鱼,肚皮金黄、鱼背却是乌黑色,他捕鱼钓鱼几十年,竟是从未见过这种“鳝鱼王”!

这么大的鳝鱼,岂不是成了精?也是马上引来许多人的关注和震惊。

昨日,长江君收到网友爆料之后,看到这里两条“鳝鱼精”,也是吃惊不小。

毕竟我们从事生态领域工作,在江河边也是见过不少“巨物”,应该说对于各种大体型的野生鱼、水族,答掘都远比其他朋友见过的多。

然而,这两条“胳膊粗”的鳝鱼,确实刷新了长江君的认知!

人靠近就猛地立起来,攻击性很强

如前所说,鳝鱼其实是我国比较常见的一种野生鱼,黄鳝养殖产业的规模也不小。

然而,不管是农田水沟的野生鳝鱼,还是养殖的鳝鱼,其体型都相对有限——能长到一公斤,就几乎是罕见的“鳝鱼王”了,再大的鳝鱼几乎都只存在于传说故事当中。

但这位老兄捕鱼时捕获的两条“老鳝鱼”,加起来至少有十几斤了,这样一对比,就很令人震惊了。

这难道真的是两条“成了精”的鳝鱼王?

常见的鳝鱼体型有限

关于大鱼、龟鳖甚至鳝鱼“成精、成怪”的说法,长江君在江河边实在听过太多。

大部分是捕风捉影的传说故事,但偶尔也确实真有其物,它们之所以被认为“成了精”,其实是“突破了生长极限的变异个体”,或者其生长规律本不被大众所熟知。

比如三峡就发现过体型惊人的鱤鱼、黑鱼等,或者在一些地下岩洞、深潭中发现“巨型鳗鱼”的身影.

河鳗和鱤鱼,都是任意被当成“鱼怪”的水族

那这位老乡捕获的两条鳝鱼,是此类“变异个体”吗?

关于鳝鱼铅举败的研究文献并不多,不过根据长江君对鳝鱼习性的了解,它们的生长,相比其他的野生鱼要低的多(比如鲤鱼、草鱼等有鳞鱼)。

野外自然生长状态下,野生鳝鱼一年可以长到20CM,第二年30CM,第三年40CM(体重在一斤以下),随后逐年下降,并且黄鳝作为一种肉食鱼,其生长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周边环境内可捕食小鱼小虾数量的变化,气温槐颤、水质的变化

那么,以这种缓慢的生长,一条黄鳝要过多少年才能长到如此大?

考虑到鳝鱼的生命周期,几乎是不可能,除非真是什么灵异事件。

鱼病的种类

答中国于1953年由倪达书在浙江建立了第一个鱼病研究机构──菱湖鱼病工作站。此后全国各地对细菌性肠炎病、赤皮病、斜管虫病、小瓜虫病等20余种主要鱼病的病原生物学、病理学和流行氏嫌缺病学等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防治方法,还进行了全国主要河流、湖泊的鱼病病原区系调查和疫苗研制等。

按不同的病原大致可分为传染性鱼病、侵袭性鱼病和非寄生物引起的鱼病3大类。 1.痘疮病

病原 痘疮病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病毒直径为0.07~0.1微米,通常由成群的球状病毒颗粒感染所致。

病症 早期病鱼体表出现乳白色斑点,以后变厚、增大,形成表皮的“增生物”。色泽由乳白色逐渐转变为石蜡状,长到一定程度后自行脱落,但又会重新长出。当“增生物”数量不多时,对病鱼无多大危害。如蔓延到鱼体的大部分,就严重影响鱼的正常生长,使鱼消瘦,并影响亲鲤的性腺发育。

流行情况 此病不常见,只有鲤鱼对这种病较为敏感,流行面不广,危害性不大。

防治方法

(1)将病鱼放到含氧量高的清水或流水中饲养一段时间,体表的“增生物”会逐渐脱落转愈。

(2)每立方米水体用0.4~1克红霉素全池泼洒,对治疗痘疮病有一定的效果。

2.鲤水肿病

病原 此病是由病毒和细菌双重感染而引起的。病毒初步诊断为鲤春病毒。细菌主是点状产气单胞菌。病毒是原发性病原,细菌是继发性病原,不利的环境因素是催化剂。

病症

(1)急性型:患病初期的病鱼皮肤和内脏有明显的出血性发炎,皮肤红肿,身体的两侧和腹部由于充血发炎,出现不同形状和大小的浮肿红斑;鳍的基部发炎,鳍条间组织破坏,形成“蛀鳍”,肛门红肿外突,全身竖鳞,鳃苍白,全身浮肿;随着病情的发展,病鱼行动迟缓,离群独游,有侧游现象,有时静卧水底,呼吸困难,不食不动,最后尾鳍僵化,失去游动能力,不久死亡。急性型的病鱼一般2~14天即可死亡。

(2)慢性型:开始皮肤表层局部发炎出血,表皮糜烂,脱鳞,而后形成溃疡,肌肉坏死,邻近组织发炎,呈现红肿,有时局部竖鳞,鳍充血,有自然痊愈的,也有因此而死亡的。慢性型发病过程长,可拖至45~60天或更长一些时间。死亡之前,常伴有全身水肿,腹腔积水,眼球突出,有的出现竖鳞。

流行情况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水肿病的发生,主要在危害2~3龄鲤鱼,在鲤鱼产卵孵化季节,最为流行。病鱼池的鲤鱼因该病死亡率可达45%,最高达85%,成鱼饲养池的鲤鱼,死亡率也可达50%。

防治方法

(1)严防鱼体受伤,受伤鱼不能者链用作亲鱼,更不要将受伤鱼和健康鱼一起混养。

(2)产卵池要挖除污泥,并用漂白粉或生石灰消毒。

(3)每立方米水体用氯霉素50克,浸洗病鱼24小时。(氯霉素为禁用渔药)

(4)对患病鲤鱼,每尾体重150~400克个体,注射土霉素3毫克。

(5)每千克饵料中加土霉素1.8克做成颗粒饵料,每50千克鱼每天投喂颗粒饵料1.5千克,连喂8天。

(6)用1/20000的高锰酸钾涂擦患处,以加速伤口愈合,减少细菌感染。

鱼出血病

1.肠炎病

病原 肠炎病又叫烂肠瘟、乌头瘟。病原体为点状产气单孢杆菌。细菌为短杆状,两端圆形,单个或几个相连,极端单鞭毛,有运动能力。

病症

病鱼行动缓慢,不吃食,腹部膨大,体色变黑,特别是头部显得更黑,有很多体腔液,肠壁充血,呈红褐色。肠内没有食物,只有许多淡黄色的粘液。如不及时治疗,病鱼会很快死去。

流行情况

此病是目前饲养鱼类中最严重的疾病之一。 在草、青鱼中非常普遍,尤其是当年草鱼和一龄的草、青鱼最易得病。死亡率很高,一般可达50%左右。全国各养鱼地区都有发生。各地的流行季节和发病程度,随气候的变化和饲养管理水平有所差异。在一年中,此病有两个明显的流行季节,5~6月主要是1~2龄草、青鱼的发病季节,8~9月主要是当年草鱼的发病季节,同时,该病往往与细菌性烂鳃病并发,流行地区十分广泛。

防治方法

(1)每立方米水用1克漂白粉全池遍洒。

(2)喂大蒜头:把大蒜头捣烂,制成每0.5千克含大蒜100克的药饵,每天投喂1次,连续投喂3天。

(3)喂磺胺胍:每50千克鱼第1天用药5克,第2~6天用药2.5克,制成药面投喂,每天喂1次,连续喂6天。

(4)每100千克鱼,每天用鱼复康A型250克拌饲料分上、下午2次投喂,连喂3天。

中药治疗肠炎病

1、中草药:地锦草、马齿苋、铁苋菜、辣蓼等。每100kg鱼用1kg中草药,加食盐200g,拌料投服,连喂3天有效。

2、穿心莲,每100kg鱼用药2kg,再加食歼辩盐200g,拌料投服,连喂3天有效。

3、鱼腥草,每100kg鱼用lkg鱼腥草,煎煮后,取汁拌饵料投服。

[护理与预防] 鱼种应及时放养,密度要合理,严格执行“四消四定”,定期灌注清水,开动增氧机,全池遍洒生石灰,使池水保持弱碱性,溶氧充足。水质清洁,夏天增加水深,使水温变化较小.水温不过高。

四消:鱼池消毒,鱼种消毒,饵料、工具消毒,水体消毒。

四定:投喂饵料做到定质、定量、定位、定时。

我的金鱼从白色变成了红色,是怎么回事

答会不会是鱼的病呢。致病因素作用于鱼体时鱼的正常生命活动受扰乱的现象。鱼病广义上还包括其他水生动物的病害。由于鱼病的流行对渔业生产的威胁十分严重,故研究鱼病的病原、病因、发病机理和防治手段,以控制其流行,具有重要经济意义。 中国在公元前 5世纪时的《养鱼经》中,就指出养鱼的周围环境必须适合养殖鱼类的生活习性,鱼才能健康成长。至北宋,苏轼的《物类相感志》中有“鱼瘦而生白点者名虱,用枫树皮投水中则愈”的记载,其中的“虱”就是常见的鱼寄生虫小瓜虫。明代《农政全书》载有“鱼虱如小豆大,似团鱼,……凡取鱼,见鱼瘦,宜细检视之,有,则以松毛遍池中浮之,则除”。进一步描述了鱼类寄生虫鲺的形态和防治方法。 将鱼病作为一门学科进行研究始于19世纪。20世纪30年代国际上很多学者对疖疮病、粘细菌性鱼病的病原学、病理学、流行病学和药物防治等作了较多的研究。50年代后欧、美国家又研究了普遍流行的鱼类寄生虫病,如由粘孢子虫引起的旋转病、小瓜虫病、车轮虫病、复口吸虫病和锚头鳋病等的生物学和防治方法。与厅败此同时,在K.沃尔夫1957年首次分离到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IPNV)后,国际上开始了对鱼类病毒的系统研究,除分离病毒病原、研究病毒病的发生和传播外,还重点研制弱毒化、非活化疫苗以进行预防。 中国于1953年由倪达书在浙江建立了第一个鱼病研究机构——菱湖鱼病工作站。此后全国各地对细菌性肠炎病、赤皮病、斜管虫病、小瓜虫病等20余种主要鱼病的病原生物学、病理学和流行病学等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防治方法,还进行了全国主要河流、湖泊的鱼病病原区系调查和疫苗研制等。按不同的病原大致可分为传染性鱼病、侵袭性鱼病和非寄生物引起的鱼病3大类。由病毒或细菌、真菌等植物性病原引起。广义上还包括寄生的单细胞藻类引起的疾病。这类鱼病所造成的损失约占鱼病总体损失的60%。①病毒性鱼病。往往引起鱼类大量死亡,对淡水养鱼业影响严重。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控制方法。根据病毒的形态及其寄生亏族在细胞内所形成的包涵体的位置,可作出病理学诊断。中国淡水鱼病毒病主要有草鱼出血病、青鱼出血病和鲤痘疮病等。②细菌性鱼病。由于鱼体皮肤能分泌粘液,鱼体内又有一定的免疫力,细菌通常难以侵入。但当水体中鱼类密度增加、水质条件恶化、饲养管理不当、鱼体有损伤、鱼类抵抗力降低时,细菌性鱼病也常发生和流行,造成鱼类大量死亡。中国淡水鱼的细菌性鱼病,主要有粘细菌性烂鳃病、白头白嘴病、赤皮病、打印病等,多数可防治。③真菌性鱼病。由水生真菌寄生于鱼的皮肤、鳃或卵上引 由动物性病原引起。按病原通常有下列几类:①原生动物病。如小瓜虫、鱼波豆虫、斜管虫、车轮虫等寄生于体表,能使鱼患病,严重时引起鱼类大量死亡。②单殖吸虫病。单殖吸虫除少数营腔寄生外,绝大部分寄生在鱼类体表和鳃上,如三代虫、指环虫、双身虫等。尤其是在鱼苗、鱼种阶段,常因大量寄生而影响鱼的生长发育,甚至引起幼鱼大批死亡。③复殖吸虫病。除少数种类的复殖吸虫寄生在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外,绝大多数均寄生在脊椎动物体内。其中大部分对鱼为害不大。但有些种类如复口吸虫、侧殖吸虫等大量寄生时,可使草鱼、青鱼、鲢、鳙等大量死亡。④绦虫病。在中国鱼类中,已发现寄生的绦虫种类不多;但在广东和广西,草鱼种往往遭受九江头槽绦虫严重感染,能引起大量死亡。中国各地水库和湖泊鱼类常患舌状绦虫病或双线绦虫病,对产量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⑤线虫病。寄生于鱼类的线虫种类较多,既有成虫,也有幼虫。幼虫多在鱼体内形成胞囊,要转寄生在食鱼的鸟、兽体中才能发育为成虫。在中国鱼类受毛细线虫、嗜子宫线虫、华鱼线虫等严重感染时能引起鱼病甚至死亡。⑥棘头虫病。棘头虫是专性的内寄生虫,多数种类的成虫寄生在各种脊椎动物的消化道中。在中国的鱼类中已发现的棘头虫种类不多,鲤长棘吻虫对鲤,乌苏里似棘头吻虫扮空颤对草鱼鱼种都可导致死亡。⑦蛭病。蛭类俗称蚂蟥。有些发现在鱼体上,吸食寄主的血液或体液。但中国鱼类中蛭类寄生的种类和数量都很少,危害不大。⑧钩介幼虫病。常寄生于鱼苗体表,使其嘴部无法开合、不能摄食而死亡,但对较大的鱼种则危害较小。⑨甲壳动物病。甲壳动物通常寄生在鱼体的鳍条、体表、鼻、口腔和鳃上,只有个别种类寄生在鱼体内。对鱼类为害最大的是中华鳋、锚头鳋、鲺和鱼怪(见表)。起。中国主要有防治

主要采用科学放养、提高鱼体抗病力、控制病原及施用药物等措施。

科学放养

养鱼场水源要充足、清洁、不受污染,水的理化特性应适合于鱼类习性。为此,鱼塘要独立从进水渠道进水,定期加注新水,池水不能排入其他鱼池,以防止鱼病蔓延。放养鱼类时,多种鱼混养可降低只发生于某种鱼类的寄生虫病的发病率;密养而不使密度过高,可以既保证一定的单位面积产量又防止鱼类接触过分密切而导致病原高度传染。投饵要定质、定量、定位、定时,要定期检查鱼情,消除池中的杂草、残饵、死鱼及寄生虫中间宿主等,防止病害发生和蔓延。

提高鱼体抗病力

给鱼体注射和口服疫苗、喷疫苗雾化液或将鱼体浸入疫苗液可使鱼体获得免疫力。疫苗一般从病鱼病灶部位分离出病原体大量培养并经灭活等工序制成;有时也可直接将病鱼脏器研磨、滤去残渣、将滤液灭活后制得。通过人工选择或杂交方法培育抗病力强的鱼品种,则是预防鱼病的积极手段。

控制病原

鱼池放养前要清整池塘,即排干池水、除去池底表层污泥、进行日晒和除去池边杂草等,以消灭病原体和寄生虫产卵场所。也可以生石灰、漂白粉、茶饼等撒入池中进行药物清塘。所投水草饵料和粪肥、鱼类食饵场所及养殖工具等在投饵或使用前要用漂白粉等消毒。 为防止病原体的国际间传播,对进出口鱼类要进行检疫。中国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动植物检疫条例》、《口岸淡水鱼类检疫暂行规定》,确定了检疫的范围、对象、方法和处理方法。凡对鱼类危害极大而又缺少有效防治方法的病原,例如鲑鳟鱼类的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引起旋转病的脑粘体虫(Myxosoma cerebralis)等都列为主要检疫对象。

施用药物

用于预防[1]和治疗鱼病的药物主要有卤素类(漂白粉、氯化钠、碘等)、重金属盐类(硫酸铜和硫酸亚铁、氯化铜、重铬酸钾等)、磺胺类(磺胺嘧啶、磺胺噻唑、磺胺呱等)、呋喃类(呋喃西林、呋喃唑酮等)、有机磷杀虫剂(敌百虫等)、抗生素(青霉素、链霉素、氯霉素、金霉素、土霉素、红霉素等)、中草药(乌桕、大黄、大蒜、地锦草、铁苋菜等),以及其他有杀菌作用的孔雀绿和美蓝等染料、生石灰、硫磺、硼砂、高锰酸钾等。 施药方法通常有以下4种:①挂袋(篓)法。将盛有药物的袋或篓悬挂在鱼池的食台或食场周围水体中,形成药物作用区域,鱼在能忍受的药物浓度范围内,自动地进出该区域而受到药物的作用,以杀死体表和鳃部的病原。一般用作预防或早期的治疗。常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挂袋防治草鱼车轮虫病、中华鳋病等,用漂白粉挂篓防治青鱼、草鱼的赤皮病、烂鳃病等。②浸洗法。将鱼浸入具有较高浓度药物的容器中,以较短的时间强制给药,从而杀灭鱼体表或鳃部的病原体而对鱼本身无害。常用食盐2%浓度、呋喃西林20ppm浓度防治粘细菌性白头白嘴病、烂鳃病等,用高锰酸钾 10~20ppm浓度防治三代虫病、指环虫病等。③遍洒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即用对某种病原有杀灭效果、而对鱼体本身安全的药物浓度,遍洒鱼池,以杀灭鱼类体表、鳃部和水体中的病原。使用此法须准确计算池水的体积和用药量。常用硫酸铜0.5ppmm和硫酸亚铁0.2ppm合剂,治疗车轮虫病、鱼波豆虫病、斜管虫病、中华鳋病等;用大黄2.5~3.75ppm浓度,治疗粘细菌性白头白嘴病、烂鳃病等;用晶体敌百虫0.25~0.5ppm浓度治疗指环虫病、鲺病等。④口服法。将药物拌在饵料内做成适口颗粒喂鱼,是对内脏器官病的一种药物预防和治疗方法。常用生大蒜和食盐、磺胺脒防治青鱼、草鱼肠炎,用磺胺噻唑或硫磺粉、碘片合剂防治青鱼球虫病。⑤注射法。如通过注射疫苗预防一些病毒性或细菌性鱼病,注射青霉素、链霉素治疗草鱼、鲢、鳙亲鱼的打印病和产后受伤等。肤霉病、鳃霉病等。但健康和未受伤的鱼体通常不受感染。④寄生藻类引起的鱼病。只有极少数单细胞藻类可成为寄生性的病原,使草鱼、鲢、鳙、金鱼等致病。在中国仅发现嗜酸卵甲藻(Oodiniumacidophilum)病,发生在酸性水质的鱼池中。

从上文内容中,大家可以学到很多关于鱼怪的做法的信息。了解完这些知识和信息,窝牛号希望你能更进一步了解它。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