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蟹文化文章

一、中国的吃蟹起源

我国已有5000多年的吃蟹历史。相传,在大禹治水的时代,有一种八足双鳌的水虫,严重影响了庄稼的耕种,而且还会伤人。一到晚上,营地里点燃的篝火,就会吸引成片成片的水虫,它们像黑云一样汹涌而来,致使很多人受伤,人们害怕地称它为“夹人虫”。

为此,大禹派遣一个名叫巴解的人去治理。巴解叫人们筑建了一座土城,并在城边挖掘了一条很深的水沟。到了夜间,巴解在城墙上点燃篝火,在水沟里灌入沸水。

夹人虫果然循光而至,它们朝着城墙席卷而去,随后就掉进了事先挖好的水沟里,纷纷被沸水烫死了。

烫死后的夹人虫,浑身通红,还散发着一股鲜美的味道。巴解好奇地取了一只吃吃看,没想到夹人虫的味道特别鲜美,巴解就招呼大家一起来吃。从此后,夹人虫这种害虫,就变成了人们喜爱的美食。

为了纪念巴解这位“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就将“解”字凌驾在“虫”字之上,成为“蟹”字。

以上是神话故事记载中的吃蟹来源。在考古研究中,同样是认为,蟹在中国有5000年的历史,在长江三角洲,考古工作者在对上海青浦的淞泽文化、浙江余杭的良渚文化层的发掘时发现,在先民食用的废弃物中,有大量的河蟹蟹壳。

二、“大闸蟹”名字的由来

说法1:

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是没有人养蟹的,全都是捕捞野生蟹。捕蟹的时候,人们利用蟹的趋光性,会在港湾间设一些用竹编的闸,晚上在竹闸上放上灯火,这样螃蟹见到火光就会爬上竹闸,人们就可以在闸上捕到螃蟹了。久而久之,人们就把这些湖蟹称作了“大闸蟹”。

说法2:

是由吴语中的“煠蟹”演变而来的。“煠”(zhá),是指把食物放在水里煮或油锅里炸。宋代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就已经提到了“渫蟹”,指的是水煮蟹。在江南民间,水煮蟹是常见的吃法,后来大概是因为“煠”是冷僻字,在流传中就逐渐写作同音的“闸”了。

三、蟹的吃法:

1、蟹酱

这种吃法起源很早,在《周礼》上有所记载。

蟹酱,写作“蟹胥”,是一种把蟹捣烂、盐藏酒渍而成的调味品。

后来,这种蟹酱做法发展成为了更加复杂的高级蟹酱。清代曾懿的《中馈录》内记载:用生蟹剁碎,以麻油先熬熟冷,并草果、面香、砂仁、花椒末、水姜、胡椒俱为末,再加盐、葱、醋等十味入蟹内,拌匀,即时可食。

2、酱蟹

清代顾仲编写的《养小录》中记载:上好极厚甜酱,取鲜活大蟹,每个以麻丝缚定,用手捞酱,揾蟹如团泥,装入罐内封固。两月开,脐亮易脱,可供。如未易脱,再封好候之。食时以淡酒洗下酱来,仍可供厨,且愈鲜也。

释义:

用最好的极浓的甜酱,选取鲜活的大螃蟹,每个都用麻丝缚绑结实,再用手捞酱,把甜酱像抹泥一样抹在蟹的身上,再装到罐子里密封牢固。两个月以后打开,蟹的腹部发亮也容易脱落,这样就可以食用了。如果蟹的壳还不容易脱落,再封好罐子等蟹被酱腌熟透再吃。吃的时候,用淡酒洗下蟹身上的甜酱。甜酱在做菜时仍可以用,而且味道更鲜。

3、糟蟹

糟渍法是古人常用的加工保存方法,也就是用酒糟或酒酿来封存食品。

根据明代周履靖的《群物奇制》记载了一首诗:三十团脐不用尖,陈糟斤半半斤盐,再加酒醋各半碗,吃到明年也不腌。

4、腌蟹

腌蟹就是用盐来浸渍食物,让盐分渗透食物,脱去部分水分,这样能起到防腐保存的作用。

唐代孟诜所著《食疗本草》中记载,螃蟹“以盐渍之,甚有佳味,沃以苦酒,通利支节,去五脏烦闷。”可以看到,腌蟹不仅好吃,而且配上苦酒,还能有治疗效果。

此外,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盐蟹汁,喉风肿痛,满含细咽即消。

5、糖蟹与蜜蟹

这种吃法现在已经很少见了,但是在古代还是很多的。

在隋、唐、宋时,这种吃法是一种贡品,深得皇帝的喜爱。宋朝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大业中,吴郡贡蜜蟹二千头。……大抵南人嗜咸,北人嗜甘,鱼蟹加糖蜜,盖便于北俗也。

蜜糖蟹如何制作?明代的顾元庆在《云林逸事》里记载了“蜜酿蝤蛑(即梭子蟹)”的做法:盐水略煮,才色变便捞起。擘开,螯脚出肉,股剁作小块。先将上件排在壳内,以蜜少许入鸡弹内搅匀,浇遍,次以膏腴铺鸡弹上蒸之。鸡弹才干凝便啖,不可蒸过。橙齑,醋供。

释义:

用盐水煮梭子蟹,煮到变色就捞起来,把蟹螯肉取出,蟹腿切成小块,把蟹放在蟹壳里,鸡蛋黄和蜂蜜搅拌后撒上,上面再铺蟹黄蟹膏,上屉略蒸,鸡蛋一凝固,取出就吃,非常鲜美,配上捣碎的橙子和醋一起吃。

6、醉蟹

自宋代起,历朝历代都有过关于醉蟹制作的记载,大致方法是以盐酒加以其他调味辅料,和蟹混合后置于密闭容器中一段时间,不同地区对选蟹、用料、容器和时间的要求有细微的差别。

清代的戏剧家李渔,也是个美食家,最爱吃螃蟹。每年螃蟹还没上市,他就开始存钱等着买蟹。蟹季过了,没蟹吃怎么办?李渔“虑其易尽而难继,又命家人涤瓮酿酒以备糟之醉之用”,就是说,储存一部分螃蟹做糟蟹、醉蟹,这样就能一直品尝到蟹了。

7、烹蟹

这里说的就是最传统的做法,煮或蒸。

元代画家倪瓒在《云林堂饮食制度集》提到了当时的煮蟹法:用生姜紫苏橘皮盐同煮,才火沸透便翻,再一大沸透便啖。凡煮蟹旋煮旋啖则佳。以一人为率,秪可煮二只。啖已再煮。捣橙齑醋供。

释义:

煮蟹的方法是,用生姜桂皮紫苏和盐同煮,水一开就翻个,再一开,就能吃了。一个人顶多煮两只,要是不够吃,就再煮。特别忌讳煮了好多吃不了,放柴了,就糟蹋了。吃蟹的时候,把橙皮捣成泥,配上醋一起吃。

清朝顾仲提出了一些改良,在《养小录》里有这样的记载:活蟹入锅,未免炮烙之惨。宜以淡酒入盆,略加水及椒盐、白糖、姜、葱汁、菊花叶汁等搅匀入蟹,令其饮醉而不动,方取入锅。置蟹蒸之,则味足矣。

释义:活蟹直接蒸,太残忍了,应该用酒和其他调味料,让蟹醉倒不动,然后再蒸。

四、关于“蟹八件”

据相关资料记载,最初发明食蟹器具的是明朝的一个名叫漕书的人。他首先创制了锤、刀、钳三件工具来对付蟹的硬壳。

后来从明代至民国初年,在此基础上,又发展到蟹三件(鼎、签子、锤)、四件、六件、八件、十件、十二件,后发展到鼎盛时期最多的一套吃蟹工具竟多达六十四件。

这些食蟹工具一般用铜制作,考究的则用白银制作。因为从坚韧度来说,金虽贵重但硬度不及银,而铜又很容易污染食品,所以按理说,上乘的“蟹八件”也应该是白银制的。

蟹八件工艺极为精巧,包括小方桌、腰圆锤、长柄斧、长柄叉、圆头剪、镊子、钎子、小匙,分别有垫、敲、劈、叉、剪、夹、剔、盛等多种功能,造型美观,闪亮光泽,精巧玲珑,使用方便。

晚清的蟹八件又演便成了苏州女的嫁妆。传说,苏州一个富商嫁女,嫁妆有一百二十抬之多。按照当地习俗,发妆的前一天,要把所有的嫁妆一抬一抬的配置装饰好,顺次摆放在街上,作一次检验,这正投合了富商要炫耀一番的心理。这天,热热闹闹,看嫁妆的人涌过来涌过去。在不绝的夸赞声里,却有一个工匠对富商挑剔说:“嫁妆九十九样,再添一样‘蟹八件’就百全百美了。”富商是个食蟹迷,听了,二话不说就让这工匠连夜赶制“金蟹八件”。

第二天喜日,这一抬书写着“飞黄腾达”的蟹八件,在男家被围观,引起了轰动,一传十,十传百,于是到了民国年间,这蟹八件就成了许多苏州女的嫁妆之一。

五、关于蟹的诗词

《晋书·毕卓传》

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

释义:

既有美酒,又有佳肴,心满意足,一生足矣。

《月下独酌·穷愁千万端》

【唐】李白

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

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释义:

蟹螯就是仙药金液(古代方士炼的一种丹液,服之可以成仙),糟丘(酒糟堆积成山丘,比喻酿酒极多)就是仙山蓬莱。

姑且先饮一番美酒,乘着月色在高台上大醉一回。

诗人认为,有了蟹螯与美酒,简直就是如登仙境一般愉悦爽快。

《咏蟹》

【唐】皮日休

未游沧海早知名,有骨还从肉上生。

莫道无心畏雷电,海龙王处也横行。

释义:

还没有游历沧海就知道蟹的名声,它的肉上长着骨头(壳)。

不要说它没有心肠,它哪里怕什么雷电,大海龙王那里也是横行无忌。

诗把螃蟹的形象和神态写得活灵活现,全诗不作一个蟹字,对蟹的写照可谓极致。

《蟹》

【唐】唐彦谦

湖田十月清霜堕,晚稻初香蟹如虎。

扳罾拖网取赛多,篾篓挑将水边货。

纵横连爪一尺长,秀凝铁色含湖光。

蟛蜞石蟹已曾食,使我一见惊非常。

买之最厌黄髯老,偿价十钱尚嫌少。

漫夸丰味过蝤蛑,尖脐犹胜团脐好。

充盘煮熟堆琳琅,橙膏酱渫调堪尝。

一斗擘开红玉满,双螯啖出琼酥香。

岸头沽得泥封酒,细嚼频斟弗停手。

西风张翰苦思鲈,如斯丰味能知否?

物之可爱尤可憎,尝闻取刺于青蝇。

无肠公子固称美,弗使当道禁横行。

释义:

十月的时候,湖田间开始起了秋霜,稻谷刚刚飘散出香味,这个时候的螃蟹像虎一样壮硕。

渔夫们拉起渔网捕到好多蟹,用竹篓挑着在湖边叫卖。

把蟹的爪子拉开,横着量足有一尺长。螃蟹金戈铁甲的外形,却还含有一丝湖光山色的秀丽。

我以前吃过那些小螃蟹,看了这大螃蟹,我非常吃惊。

买蟹的时候,最讨厌卖蟹的黄须老头,给他十钱还要嫌少。

湖蟹的味道要比梭子蟹鲜美,此时的公蟹要比母蟹更好吃。

煮熟之后,螃蟹满满地堆在盘子里,准备好橙子制作的酱料,准备吃蟹了。

掰开蟹壳,只见里面满满都是红玉一般的蟹黄。蟹螯里的肉,又软又嫩,鲜美得像酥酪一样。

在河岸边沽一坛酒,配着蟹一起吃,一边吃蟹一边斟酒,简直停不下来。

西晋时的张翰,在西风吹起时想起家乡的鲈鱼,辞官归家,他是否尝过如今湖蟹的鲜美滋味?

很多东西都有可爱的一面也有可恨的一面,就像青蝇里曾经说的那样,我们要引以为戒。

蟹固然是很美好的东西,不过它也有不好的一面,就是会破坏庄稼,我们应该通过一些手段,来阻止蟹的横行霸道。

《老饕赋》

【宋】苏轼

尝项上之一脔,嚼霜前之两螯。

蛤半熟以含酒,蟹微生而带糟。

盖聚物之天美,以养吾之老饕。

释义:

苏轼是个著名的美食家,他例举了一些最为珍美的食物,其中包括猪脖子后面那一小块最嫩的肉、秋后螃蟹成熟时那两只蟹螯、醉蛤蜊、醉蟹等。这些天下这些精美的食品,都是我这个老食客所喜欢的。

《蟹》

【宋】陆游

旧交髯簿久相忘,公子相从独味长。

醉死糟丘终不悔,看来端的是无肠。

释义:

旧年好友半零落,只能一个人寥落与蟹相伴。

螃蟹在酒糟里醉死了也不后悔,看来这是因为它没有心肠。

既是说蟹,也是说人,诗人品尝着糟蟹的美味,畅饮着浓香的美酒,纵然醉死也无怨无悔。

《游庐山得蟹》

【宋】徐似道

不到庐山辜负目,不食螃蟹辜负腹。

【宋】陆游

传方那鲜烹羊脚,破戒尤惭擘蟹脐。

蟹肥暂擘馋涎堕,酒绿初倾老眼明。

释义:

鲜嫩肥美的螃蟹烹熟后刚端上桌,动手擘开肥蟹时,馋得口水淌了下来,持螯把酒,昏花的老眼也亮了起来。‍

《丁公默送蝤蛑》

【宋】苏轼

堪笑吴兴馋太守,一诗换得两尖团。

释义:

“馋太守”指的就是诗人自己,诗人描写自己一首诗换两蟹,表现嗜蟹如痴。

《山家清供》

【宋】林洪

一腹金相玉质,两螯明月秋江

释义:

蟹腹里的膏黄如同金玉般艳丽耀眼,双螯里的蟹肉如明月般洁白美丽。

《次韵师厚食蟹》

【宋】黄庭坚

鼎司费万钱,玉食常罗珍。

吾评扬州贡,此物真绝伦。

释义:

扬州的螃蟹曾经是官员给皇帝的贡品,诗人对此极力赞誉,称扬州蟹“绝伦”。

《谢何十三送蟹》

【宋】黄庭坚

形模虽入妇人笑,风味可解壮士颜。

寒蒲束缚十六辈,,已觉酒兴生江山。

释义:

螃蟹怪模怪样的,引得妇人笑。它的风味能让壮士开怀。

虽然被蒲草捆住,但是看到它就来酒性啦!

《寄文刚求蟹》

【宋】张耒

遥知涟水蟹,九月已经霜。

筐实黄金重,螫肥白玉香。

释义:

到了九月霜降前后,江苏涟水的螃蟹进入成熟期,个个肥美。

蟹身肥美敦实,蟹黄如黄金一般色泽。蟹螯肥美,色如白玉,味道鲜香。

《双调·夜行船》

【元】马致远

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

释义:

吃蟹时,还要讲究吃法与风情。在重阳节时,摘下一枝带着露水的黄花,紫色的蟹身上还带着些秋霜,煮一壶热酒,几片红叶飘落下来。整个场景尽显秋天之美。

《江南四季歌》

【明】唐寅

左持蟹螯右持酒,不觉今朝又重九。

一年好景最斯时,菊绿橙黄洞庭有。

释义:

在又一个重阳佳节,一手拿着大闸蟹一手拿着酒杯,这正是一年当中风景最好的时候,苏州洞庭山下的菊花也开了,橙子也熟了。

《京师人为严嵩语》

【明】佚名

尝将冷眼观螃蟹,看你横行得几时。

释义:

借蟹喻人,用于讽刺当时的奸臣严嵩,将螃蟹比喻成横行霸道者。

《题蟹画》

【明】徐渭

稻熟江村蟹正肥,双螯如戟挺青泥。

若教纸上翻身看,应见团团董卓脐。

释义:

徐渭是个书画家,这是他题在一幅蟹画上的诗。

秋高稻熟,江村蟹肥,双螯如戟,挺立在青泥之上。

如果把它翻过身来,画到纸上,却见到了圆圆的、鼓鼓的像董卓一般的脐(董卓脐硕丰膏,比喻螃蟹的肥美)。

《题蟹》

【清】郑燮

八爪横行四野惊,双螯舞动威风凌。

孰知腹内空无物,蘸取姜醋伴酒吟。

释义:

郑板桥任潍县知县时,有一天差役传报,说是知府大人路过潍县,郑板桥却没有出城迎接。原来那知府是捐班出身,光买官的钱,就足够抬一轿子,肚里却没有一点真才实学,所以郑板桥瞧不起他。

知府大人来到县衙门后堂,对郑板桥不出城迎接,心中十分不快。在酒宴上,知府越想越气。恰巧这时差役端上一盘河蟹,知府想:“我何不让他以蟹为题,即席赋诗,如若作不出来,我再当众羞他一羞,也好出出我心中的闷气!”于是,郑板桥便作了这首诗,讽刺知府看起来威风八面,横行霸道,但是腹内空空如也。

六、关于蟹的名人名言

刘承勋:

十万白八,敌一个黄大不得。

注:

刘承勋是后汉开国皇帝刘知远的小儿子,一见到螃蟹,他就捡圆壳胖蟹掰开吃蟹黄。就有人问他,蟹黄好吃吗?大家不都吃蟹螯吗?刘承勋吃得满嘴流油,回答道:“十万个蟹螯,也顶不上一个蟹黄。”这句话让蟹黄走红了,刘承勋也得了个外号,叫“黄大”。

事实上,在唐朝以前,吃蟹的重点都是蟹螯。宋代以后,品蟹的重点开始从双螯转移到蟹黄。

张岱:

食品不加盐醋而五味全者,无他,乃蟹。

注:

张岱是明朝的文学家,也对美食颇有钻研。张岱自称“越中好吃的人没有超过我的”,喜欢吃各地的特产,但是不合时宜的不吃,不是上佳的食物不吃。

张岱善于吃蟹,他认为食物不加盐、醋的,够滋味的就只有河蟹。河蟹到十月时更加肥大,连蟹足都有很多肉。尤其是壳里面的蟹黄、蟹膏厚实而实惠。因此,他每到十月时节,就与友人举行吃蟹会,所搭配的菜色,则是肥腊鸭、牛乳酪等,在蔬菜、果品上则搭配兵坑笋、谢橘、风栗、风菱,饮品上则是兰雪茶。

李渔:

已造色、香、味三者之极,更无一物可以上之。

注:

李渔是清代的戏剧家,同时也是美食家,他极度沉迷吃蟹,可谓“蟹痴”。

每年在螃蟹未出之前,李渔便储钱以待,因此家人笑他以蟹为命,将买蟹的钱叫做“买命钱”,用来做糟蟹醉蟹的酒糟叫做“蟹糟”、“蟹酒”,容器叫做“蟹瓮”,家里还有个婢女叫做“蟹奴”。而秋天,则被李渔称作“蟹秋”。

在李渔看来,蟹之鲜而肥,甘而腻,白似玉而黄似金,已造色、香、味三者之极致,更无一物可以上之。可谓是极高的评价了。

此外,李渔对吃蟹方法颇有讲究,强调一定要自己剥,而且要一边剥一边吃,这样才能完全品尝到蟹的风味。“世间之物皆可由人代劳而自享其逸,惟独三样东西必须自任其劳:蟹、瓜子和菱角。旋剥旋食则有味,人剥而我食之,则味同嚼蜡。”

李瑞清:

“李百蟹”

注:

李瑞清是清末民初的画家,他嗜蟹,且食量惊人,某年秋天,时近重阳,李因无钱买蟹,便画了一百幅蟹图,聊以解馋。

此事被其友冯秋白知道后,冯特购阳澄湖大闸蟹三筐,在重阳节前夕赶到李家,意欲换百蟹图中的一幅。谁知李瑞清见蟹流涎,急不可待,马上呼人拿到厨房烹饪,以便下酒。高兴之余,竟把一百幅蟹图全部赠给冯秋白,令冯喜出望外。从此,李瑞清便有了“李百蟹”的绰号。

汤国梨:

不是洋澄湖(阳澄湖旧称洋澄湖)蟹好,此生何必住苏州。

注:

汤国梨是近代国学大师、思想家,也是革命家章太炎的夫人。

梁实秋:

有蟹无酒是大煞风景之事

注:

梁实秋是著名的文学家、翻译家,同时也是位美食家。他曾经创作了一本名为《雅舍谈吃》的散文集,每篇都以一种食物的名称为题目,篇篇精致,充满闲情逸趣,读来常常口齿生津,馋涎欲滴。

在文章中,梁实秋记叙了自己小时候,家里吃蟹的情景。“每逢到了这个季节,家里总要大吃几顿,每人两只,一尖一团。照例通知长发送五斤花雕全家共饮。有蟹无酒那是大杀风景的事。”

说起蟹的吃法,梁实秋最推崇的就是清蒸。“我觉得螃蟹的最佳吃法当数清蒸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其原汁原味。把洗净的螃蟹用细线绑上大火蒸之,这样蟹脚就不会在蒸煮的过程中掉下来。10余分钟后,青色的蟹壳已变得通红,更有金黄色的蟹膏从蟹背边溢出,满屋清香。”

徐悲鸿:

鱼是我的命,螃蟹是我的冤家,见了冤家不要命。

齐白石:

看你横行到几时

注:

齐白石画蟹,和他画虾一样有名。齐白石研究画蟹壳经过了很长的时间,五十多岁时只画一团墨,看不出笔痕来,后来把一团墨改成两笔,再后六十多岁时改画三笔,不分浓淡,仍没有甲壳的感觉,直到七十岁后,才画出甲壳的质感来。即用“竖三块”画壳,其笔墨有力,墨色变化丰富,黑白灰过渡明显,层次分明,质感强烈。

在抗日战争时期,齐白石闭门谢客,拒绝日本特务要他加入日本国籍、日本的利诱,多次拒绝为日寇作画。然而日本人不断加压,最后他提笔画下4只螃蟹,然后落款“看你横行到几时”的字样,尽显大师气节。

七、《红楼梦》与蟹

在《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讲述了史湘云请贾母等赏桂花、吃螃蟹,描述了当时人们吃蟹时的习俗与情趣。

原文:

凤姐吩咐:“螃蟹不可多拿来,仍旧放在蒸笼里,拿十个来吃了再拿。”

解析:

从这里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吃蟹的方法,大多还是清蒸,而且吃蟹不能吃冷蟹,所以剩下的蟹放在蒸笼里热着,吃多少拿多少。

原文:

二次的便与宝玉,又说:“把酒烫的滚热的拿来。”又命小丫头们去取菊花叶儿桂花蕊熏的绿豆面子来,预备洗手。

解析:

古人吃蟹,也是要配酒的,而且是烫得滚热的酒。热酒配蟹,可以起到驱寒暖胃的作用。

剥蟹的时候,手上不免会染上腥味,在古代的钟鸣鼎食之家,是用“菊花叶儿桂花蕊熏的绿豆面子”来洗手的,可见讲究。

原文:

平儿早剔了一壳黄子送来,凤姐道:“多倒些姜醋。”

解析:

丫鬟给主人剔了一壳蟹黄,可见,蟹黄果然还是受到古人欢迎的,仍然是螃蟹的精华部位。

以姜醋配螃蟹,这里和我们现在的吃蟹方法是一样的。

原文:

贾母笑道:“你们看他可怜见的,把那小腿子脐子给他点子吃也就完了。”鸳鸯等笑着答应了,高声又说道:“这满桌子的腿子,二奶奶只管吃就是了。”

解析:

蟹黄、蟹螯都是螃蟹更为美味的部位,相对来说,蟹腿肉就比较逊色。这也和我们现在的吃法也差不多。

原文:

黛玉独不敢多吃,只吃了一点儿夹子肉就下来了。

贾母回头又嘱咐湘云:“别让你宝哥哥林姐姐多吃了。”湘云答应着。又嘱咐湘云宝钗二人说:“你两个也别多吃。那东西虽好吃,不是什么好的,吃多了肚子疼。”

解析:

螃蟹虽然味美,但是寒凉,因此体弱的黛玉只敢吃一点蟹螯肉。

贾母也深谙养生之道,故嘱咐小辈们不可吃多蟹。

原文:

黛玉道:“你们只管吃去,让我自斟,这才有趣儿。”说着便斟了半盏,看时却是黄酒,因说道:“我吃了一点子螃蟹,觉得心口微微的疼,须得热热的喝口烧酒。”宝玉忙道:“有烧酒。”便令将那合欢花浸的酒烫一壶来。

解析:

这里也是说酒。古人吃蟹,有配黄酒的,也有配白酒的,但都是热的。

原文:

大家又评了一回,复又要了热蟹来,就在大圆桌子上吃了一回。

解析:

复又要了“热”蟹来,再次强调,螃蟹要吃热的,如果冷掉了,一定要重新加热才能吃。

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人所作的螃蟹诗:

贾宝玉

持螯更喜桂阴凉,泼醋擂姜兴欲狂。

饕餮王孙应有酒,横行公子却无肠。

脐间积冷馋忘忌,指上沾腥洗尚香。

原为世人美口腹,坡仙曾笑一生忙。

解析:

拿着蟹螯坐在桂花树下,倒上醋、剁碎姜,兴致好极了。

贪吃的我吃蟹要配酒,螃蟹只知道横行,肚子里却没什么心肠。

螃蟹性寒,会积冷于腹内,不能多吃,但我馋得忘记了这禁忌。吃完蟹手有蟹腥,洗了之后仍有余味。

世间之人碌碌一生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就连苏东坡也曾经这样自嘲。

林黛玉

铁甲长戈死未忘,堆盘色相喜先尝。

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

多肉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觞。

对兹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

解析:

螃蟹的蟹壳蟹脚像刀剑一样凌厉,就算死了仍然是这样霸道的形状。煮熟后,螃蟹堆在盘子里,颜色好看,让人忍不住想要尝。

双螯里满满的蟹肉,像嫩玉一样晶莹。蟹壳里的蟹黄很多,顶得蟹背都凸起来了,红艳的蟹黄像大块大块的琼脂,特别鲜香。

更可爱的是,螃蟹有八只脚,肉很多很满。吃蟹时,谁来劝我多喝几杯酒助兴。

对着如此美好的螃蟹欢度中秋,清风拂过桂花,菊花上带着秋霜,真是良辰美景。

薛宝钗

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酒未涤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

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

解析:

闻着桂花香气,坐在树荫下举着酒杯。京都里的馋嘴人盼望着重阳佳节到来。

螃蟹是横着走的,所以眼前道路是直是横,它是不管的。蟹肚子里纵然有黑的黄的不同颜色,但最终还是逃不脱被人煮熟的命运。这里是借蟹喻人,有些人不辨是非曲直,横行霸道,居心叵测,机关算尽却徒劳无益,最终也难以逃脱灭亡命运。

光喝酒不能解除蟹腥味,还得用菊花酒。螃蟹吃了会积冷,需要配上姜。

(往日的横行霸道)对今日落到锅里被蒸煮有什么好处呢?那月光照耀下的水滨(螃蟹被捕尽)只留下稻谷的清香。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