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古代建筑瓦当

导语:瓦当,也称为"遮朽",是我国古代建筑物屋檐上筒瓦前端用以遮挡木质建材的工具。我国古代的房屋建筑一般来说是以砖、石木构为主,因为木构建材容易腐朽,为了不影响美观,往往会在房屋屋檐之上遮挡木构檐头的瓦件。这些瓦件通常由板瓦、筒瓦、瓦当、滴水组成,板瓦和筒瓦通过互相扣合既能够起到遮掩房顶的作用,还能够使得雨水顺着瓦件流淌下来,不至于向屋内渗入。瓦当最早出现在西周是期,在西周贵族宫殿建筑中时有发现,在战国时期经历了一次大发展,此后一直沿用到明清之际,几乎每一个历史时期的瓦当都有着不同的发展状况和轨迹,体现出不同的时代特色。

一、瓦当的功能及发展

瓦当,在俗语中也常常被称为"遮朽",因为我国建筑习惯使用木头作为主要建筑材料,而木头往往容易腐朽,所以古代人们出于美观考虑往往会在房檐的前端加盖瓦当用以遮挡。因为瓦当通常是位于房檐处,是人们观察建筑时视觉上最先看到的地方,所以人们往往会将瓦当制作得精美细致。甚至在宫殿和宗庙等具有特殊功能的地方,瓦当通常是由专门的机构烧制的,带有特定的符号和标记,显得更加精致和华美。

瓦当在屋檐上的用法

就目前的发现来看,我们所知的最早的瓦当出现在西周时期的周原遗址中。西周中晚期的陕西扶风召陈遗址中最早见到了瓦当实物,瓦当与板瓦、瓦钉等遗物共存,显然是作为房屋建筑的一部分。从西周时期一直到春秋时期我们所能见到的瓦当实物几乎都是半圆形,之所以为半圆形,我们推测应该是当时的瓦当只具备原始的遮挡作用,而不具备更多的装饰意义。这一时期的瓦当装饰较为简单,多为一些绳纹、重环纹等,显示出人们对于瓦当功能性重视多于装饰性的特点。

西周兽面纹瓦当

到了西周晚期,出于对于实际装饰的需要,这一时期的宫殿建筑和房屋居址中开始更多地出现了装饰性图案。约莫在春秋末期到战国早期,不同地区开始出现了圆形瓦当,当时存在着大大小小的诸侯国,不同诸侯国的瓦当都有所不同,体现出战国时期的地域特色。战国时期的瓦当分为素面和花纹两种,其中齐国流行树木双兽纹瓦当、燕国流行饕餮纹半瓦当,秦都雍城流行动物纹圆形瓦当,咸阳城则流行云纹瓦当,赵国流行素面圆瓦当,燕下都则流行山云纹和饕餮纹瓦当等。

西周齐国瓦当

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瓦当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主要流行的就是云纹瓦当和文字瓦当两种。而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因为受到佛教传播的影响,开始出现了忍冬纹、莲花纹等与佛教内容相关的装饰内容。莲花纹的装饰从南北朝几乎一直流行到了唐代,而到了宋直至明清以后社会中开始流行兽面纹装饰。而到了现代社会我们已经很少能看到瓦当了,因为琉璃瓦件的使用以及建筑材料中新型材料的使用使得瓦当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二、瓦当的制作工艺和等级

瓦当的形制演变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甚至瓦当还可以作为反映某个地区特定时间的风土人情的重要资料。除此之外,不同时代的瓦当的制作工艺也有着不同的差别,不同的建筑所使用的瓦当等级也有所不同。尽管从总的发展情况来看,瓦当已经从着使用功能向着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兼具的特点发生变化,但这时针对总体情况而言的。事实上在任何一个时期我们都能发现那些房屋建筑主人身份等级越高的往往瓦当的装饰也更加繁缛复杂,而宗庙等礼制性建筑中所用的瓦当又要求庄重肃穆。对于大多数平民而言,房屋的瓦当以朴实居多,通常以追求实用功能大于装饰功能。

西周圆形瓦当

秦汉时期的瓦当基本已经固定为圆形,秦代的瓦当直径通常较小,瓦当的边径也不太规整,颜色多呈现出青灰的特点。汉代的瓦当较秦代来说,不仅面积大大增加了,并且边棱通常加宽,因为烧制陶器技术的进步,汉代的瓦当颜色多呈现出灰色 。总的来说,秦汉时期的瓦当一般为泥质,烧制温度也比较高,质地坚硬,质量优越,呈现出古朴大气、庄严浑厚的特点,无怪乎后人称之为"秦砖汉瓦"。

秦汉时期的瓦当

唐代以后瓦当一改此前多为陶泥之质地的特点,开始出现了琉璃瓦,所谓的琉璃瓦就是在陶泥质地的瓦坯上再施釉烧制而成,和三彩器的作法比较类似,这种琉璃瓦当颜色也比较多变,主要有青色、绿色、蓝色、黄色等多种。宋元明清时期,在宫殿建筑中开始出现了金属瓦当,主要包括黄铜、铁以及涂抹金粉三种方式,在今天的明清故宫中我们还能见到这种金属瓦当。瓦当的颜色上,明清时期也出现了一定区分,皇室建筑一般采用黄色,诸侯王则一般使用绿色,离宫别院则通常使用黑色、紫色等多种颜色。

三、瓦当反映的文化内涵变化

作为反映社会变化的"活化石",瓦当也反映出不同时代的文化内涵的变化,这主要和它的装饰纹样变化有关。西周时期流行一种重环纹半圆形瓦当,所谓的重环纹就是将若干圆形或者近圆形的图案重叠在一起,这是西周时期青铜礼器上最为常见的装饰,被认为是威严庄重的王权的象征。西周时期我们所发现的瓦当大多数都位于贵族宫殿或者宗庙建筑上,可能就与这种半圆形瓦当所要体现的内涵相一致。

周代的宫殿建筑复原

东周时期各个诸侯国的瓦当装饰相当丰富,体现出诸侯国间迥然不同的面貌。这与当时诸侯相争的社会环境也是非常契合的。以秦都雍城来说,秦都雍城时期秦人以动物纹样的圆形瓦当为主,体现出较为浓厚的游牧民族风格。我们都知道秦人的祖先就是出自于戎狄之间,最初就是一个专职养马的民族,所以统一之前的秦人比较偏好于这种贴近自己生活的纹样。到了秦都咸阳城时期,秦人普遍采用了更为朴素庄重的云气纹作为主要纹饰,整个秦代几乎都采用这种装饰,体现出大一统社会下文化的高度统一。

秦国动物纹瓦当

汉代中期开始大量流行一种文字瓦当,相当具有时代特色,体现出这一时期汉代人们丰富的思想和文化生活。文字内容非常丰富,有反映美好祝愿的"长乐未央""永保子孙""千秋万岁"等语句,还有颂扬汉代大一统的"天降单于""汉并天下"等内容,另外还有专门供离宫别殿使用的"甘泉""卫""上林"等文字瓦当。除了文字瓦当以外,汉代的神仙信仰也在瓦当上有所体现,比四神瓦当、仙人像瓦当等。

汉代文字瓦当

此外,人们还更加直接地将自己的信仰和崇拜融会到瓦当之中。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人们因为崇拜不同的动物和植物,往往会将这些动物和植物绘制在瓦当纹饰当中。比如纳西族的牛纹瓦当,彝族的虎纹瓦当等。另外古代社会只能够也常常见有与各种儒释道等宗教内容有关的瓦当纹饰,比如太极纹瓦当、八卦纹瓦当以及与佛教有关的的莲花纹、忍冬纹纹饰等。人们将自己的崇拜付诸瓦当纹饰当中,高悬于屋檐之上,希望这些瓦当能够为人们带来幸福和安宁。

结语:瓦当,最早是人们为了配合建筑物而发明出来的实用器物,随着人们对于美观和其他作用的追求,瓦当也逐渐被人们赋予了审美和文化内涵。人们通过绘制不同的瓦当图案和纹饰传达着自己的审美取向、文化价值和宗教信仰等内容,体现着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人们的文化和风俗。小小的一片瓦当承载着千年以来人们的美好祝愿和期待,历经岁月的变迁和风雨的洗礼却依然清晰,或许正如制作它的那群人一样,历经历史的风依然风骨动人。

参考文献

王珊《浅论瓦当纹饰的演变与文化内涵》

付晓鹏、尚愉霖《浅析瓦当纹饰及风格特征》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