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下墨顶级歙砚

歙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因产于古徽州歙县而得名。对于歙砚,许多诗人毫不吝啬对它的赞美,南宋后主李煜说“歙砚甲天下”,苏东坡评其“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瓜肤而縠理,金声而玉德。”一方歙砚,千金难求,在砚中堪称是上乘珍品!

歙砚的主要特点是石型坚润,呵之即泽,研如磨玉,发墨之利是其他石砚所不可比拟的。此外,歙砚雕刻精美,工艺高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歙砚的历史渊源

歙砚始于唐代,据北宋唐积《歙州砚谱》载:婺源砚在“唐开元中,猎人叶氏逐兽至长城里,见叠石如城垒状,莹洁可爱,因携之归,刊出成砚,温润大过端溪。”自此以后,歙砚名闻天下。

宋代,歙砚获得很大发展,歙石开采规模扩大,歙砚精品不断涌现。元代以后,歙石开采时断时续,但成砚依然大量涌现,成为明清宫廷和士绅之家赏鉴流连的珍品。

明清两代是歙砚成为一种工艺品的重要历史阶段,生产技术的日益提高为歙砚更具观赏性提供了技术保障,砚台由朴素的实用品演变为精美的艺术品,进而成为文人雅士的收藏品。明清时期的歙砚和其他工艺品制作受徽州的砖雕、木雕、石雕影响,都达到了空前的繁荣。

2006年5月20日,歙砚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歙砚制作流程

歙砚制作技艺非常考究,从一块砚石石材到加工成歙砚成品,大致需要经过开采、选料、制坯、设计、雕刻、磨光等十多道工序。

歙砚石的开采非常艰巨,采石工人长年累月在深山里,为了采到未受风化的砚石,攀藤附葛,如上天梯。采下来的石料不等于都能制砚,还要经过挑选。选料工人按照规格、形状、工艺要求进行剥板,将石料凿平,锯成一定形状。

制坯一般先将砚石的表皮刮开,抛平,取其精华,去其瑕疵。设计时按砚坯大小、质地优劣、形状方圆等,设计题材、立意、构图、造型以及雕刻的刀法刀路,然后在砚石上描出最理想的设计图案。

接着是雕刻,将设计好的方案在砚石中体现出来。先是粗雕,然后在粗雕的基础上做一些精细的处理,以体现砚台的神韵和灵性,这是将砚雕师的思想融入歙砚的一个重要步骤。雕刻完成之后,再用滑石、细砂纸反复磨滑,使砚台手感光滑为止。

最后是刻铭,即将砚铭镌刻在砚背面或两侧,一个好的砚铭,有时候能对整方砚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歙砚的鉴别

歙砚的坑口比较多,各坑所产砚石存在着优劣之分,对于鉴识歙砚的优劣,不管是民间的口传经验,还是各种书本归纳出的经验,不外乎从三个方面入手,即从砚的质、色、纹作全面的分析判断。

首先是看,将砚石浸入中或打湿,观察有没有裂痕,有无杂质和瑕疵,最关键的还是看天然纹理。

其次是摸,即用手抚摸砚肤,感觉细腻滋润者为上品,“美人肤”这种形象化的比喻即是对手感好的解释。

然后是听,即听砚石的声音。即用手将砚石托空,然后用手指或木棍敲击砚石,声音如金属般清脆者为上品,而出现泥声、瓦声、木声则为下品。

最后是磨,如果有条件的话,还是应该用磨墨的方法试一下砚石,如是下墨快、发墨如油的石质一定是好砚石。

歙砚因为历史悠久,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气息,与紫砂壶一样,成为古代文人的一大雅玩。千百年来,歙砚因其材质与砚之功用相契合,加上奇巧的构思和精湛的雕琢,集诗、书、画、印、金石、雕刻、文字诸艺术于一体,成了兼具实用、欣赏和收藏价值的艺术品,深受文人喜爱。歙砚不仅是传播文化的文房用具,更是文化的载体。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