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中秋节荡秋千

【推荐语】在我小的时候,我们村也有在春节缚秋的做法。那时候过春节真的很热闹,除了缚秋,还会敲锣鼓家伙,几乎每个大队都有一套家伙事。因为政府部门经常会组织汇演(有县里组织的,也有时候是乡镇组织),所以快过年的时候大人们就会训练,大家都想在汇演中拿个名次,露个脸,所以都很认真。

那秋千很高,而且是立在碌碡上的,对于胆小听话的我来说(父母亲一直告诫我千万不要去那里打秋千,很危险),这是非常恐怖的,是不可战胜的,所以我们从没有上过那架秋千,只是在父亲绑在两棵树上的简易秋千上玩。关于春节期间扶秋(缚秋)和其他记忆中的美好往事,我一直想写来着,但是因为当时自己年龄小,没有亲身参与其中,记忆中的很多东西自己只能知道有那么回事,想要把它说清楚却很难。而且现在对于这些陈年往事,知道的人越来越少,加之大家都不喜欢做这样一些没有功利性的事情,就是想要找别人打问也很难找到合适的对象,所以我也只能将它搁置。没办法,我总不能写一些自己不懂或者似懂非懂的事情,贻笑大方。所以很感谢许老师给我和所有的读者这样一个学习的机会。

春节缚秋与打秋千

许劲文

打秋千(鞦韆)是我国古老的一种文体娱乐活动,尤其深受女子的喜爱。也是在乾州城乡的春节期间最受男女欢迎的一种文体娱乐活动。

且不说古代有关文献记载,仅古代文人写佳人荡秋千的诗词也可谓蔚为大观。诸如:

唐·韩偓《秋千》:

秋千打困解罗裙,

指点醍醐索一尊。

见客入来和笑走,

手搓梅子映中门。

宋·李觏《秋千》诗曰:

华郭春光欲暮时,

采绳争蹴夜忘归。

佳人不知罗纨重,

拟共杨花苦斗飞。

宋·苏轼词:

……墙里秋千墻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开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

而作为女词人的李清照也写有《点绛唇·蹴罢秋千》词: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长袖。

一见客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

再者,在明代的《金瓶梅词话》中第二十五回。用了大半篇幅来描写西门庆家众妇女的秋千戏。还有凌濛初的巜初刻拍案惊奇》也有“宣徽院仕女秋千会”……

在我们乾州,尤其是在旧时的春节期间,几乎是村村缚(Fe)秋,男女青年以及小孩都酷爱打秋千。是春节期间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可以说,人们走亲戚,所到之处,都有秋千可打。

在我的记忆里,我们大马村,从我记事起到我上中学时,年年都要缚秋,从年前缚起,直到过了二月二村会后才拆,而且,不止一架秋千。有最普通的“门子秋”,有高级的“独杆双门秋”,也有专供年长者抱孙孙玩的“轮子秋”等。

在村上,缚秋是官事,也是技术活。只要是德高望重望事老儿一声吆喝,青年人必到,能人匠人必到;需要谁家木料、搐绳,甚至井绳。那些人家便二话不说,都能慷慨献出来。按照惯例,村南城门里的西头人口相对少些,就安排缚一架门子秋。管事头儿先吩咐几个小伙子,出南门挑选两个一样的碌碡推回来。便领着匠人,排开两根等长的松木长檩,再摆上一根短木樑,捆绑成秋门,栓上两颗牛铃;又取来秋板,给板的两头圆孔中穿上秋绳,把秋绳两头等齐,按短于檩条的长度,一反一正地缠绑在包着麻带和谷草的樑上,然后给两个秋门角上各栓两条井绳。扎挷停当,两个碌碡也推回来了。他指挥着小伙子们把碌碡立起来,顶在秋门的两个脚根前,让他们护住。最后,把其余人分成四组,各组掇一条井绳,都把持稳了,他命令:护檩脚的负责护檩脚,这一边拉绳的两组负责拉,秋门那边的两组人负责把持着井绳慢慢松绳。各个环节都准备好了,负责人大吼一声:“起!”大家齐力,只见那秋门缓缓地起来,直到直立了。他大声喊:“停!”停住了。他又吩咐:“各组都抓紧绳,呈四角朝角上慢慢移动——好,好了!把持住!”他回头指挥精壮小伙们,分别抱住那两根檩条,抱起来轻轻地立在两个碌碡上。然后,再把那四条井绳就近缠绕在四棵大树上,都拴成几道死结,成了!他率领着一班人马向村东进发了。

在东城门里向西一百丈的大街上,因为东挡城还有一排人家,就在这里缚一架独杆双门秋。管事头儿照例吩咐那些小伙子,出东城门挑选五个碌碡,一个要全村最大的。他就又领着匠人们捆绑起独杆秋来。把一根粗且长的檩条,上头再结绑一根稍短稍细的立柱,再在长檩条顶上横着捆绑一根大樑,樑的两头各捆绑一根斜木叉件,两杈件的小头和立柱捆绑在一起。顶上插红旗,两边挂牛铃。然后是拴两套秋板,接四条井绳。等到五个碌碡都依次到齐了,先在大路中间立起那个最大的,再向大碌碡的四角的约十丈处各半埋一个碌碡。最后,一声令下,原班人马,各负其责,在他的统一指挥下,大家齐力,缓缓地起来,稳稳当当地独立在大碌碡的中间了。最后,再把四条井绳牢牢地缠绑在那四角的碌碡上固定,大功告成!

他便第一个跳上秋板子,打起秋千来。在一阵阵牛铃的响声中,俨然是给大家作示范表演了。只见他,两脚踏稳像粘在秋板之上,双手抓绳如猿猴攀藤条,身轻似燕,飘来荡去,每到西边高处,便双手撑绳,身微下蹲,用力一蹬,嗖的一下跐向东边,当飞上东边最高时,便双手握绳,抖将起来,随着两条绳在空中抖成波浪状,便全身腾起。啊!当大家惊叫声还未止住,他又嗖的一下荡到西边……大家情不自禁地热烈鼓起掌来。也包括在后街缚好轮子秋的几个人。

原来这是管事头儿分配的另外几个人。他们拆卸了一辆旧大车的车轴和一个轮子,在车轴的另一头安装上大木头桩子,埋在地下砸实了,在直立起车轴这一头的车轮上挂好牛铃,再横绑上一根细檩条,那两头都绑上短绳秋板,就完工了。最后,收拾了傢伙,他们几个人轮流坐上秋板,推动起来,转着玩了一阵子,就来这边交差看热闹了。

打秋千是正月里大人小伙、大姑娘小媳妇以及娃娃伙最喜爱的文体娱乐活动。一般来说,独杆秋的两门秋千是按男左女右分开轮流上板打秋千;门子秋是男人和一些泼辣嫂、歪女子盘踞的天下。而轮子秋是一些争不上的或胆子小的人们过把瘾的最好选择。

总而言之,秋千架下的周围,永远是竞争显本事的场合,是争争吵吵的场合;是热热闹闹的场合,也是欢欢乐乐的场合。打秋千的类别是各式各样的。除了象管事头儿那样的高技巧、玩花样出彩的单人独打的,也有双人面对面跐秋的;(即男和男、女和女方。)有大人脚踩两边,中间是个孩子双手握绳坐着,由大人跐秋千的,也有抱着孩子坐着让别人推送着荡的;有胡搅蛮缠加塞,在骂声中强行过把瘾的,也有趁没人时慢慢悠悠地所谓游定秋的。在轮子秋那里,也能玩出名堂来。一般是,两人分坐两边由众人推转,大家故意推转着不肯停,单等着求饶的,有两人比赛,以看谁久转而后晕为胜的,也有顽皮的小捣蛋,久久赖在车轮上,专陪着别人玩而坐享其成的,只有两个人时,没人推转车轮了,只得两人轮流坐轮流推动轮子的。还有那些小孩争不上,哭哭啼啼,大人迫不得意,在自家门框上或在歪脖树上拴着秋板绳让自家孩子们一直玩个够的……

秋千也有另一种竞技比赛活动。这就是在每年后的正月初三这天(农村的惯例是,初二有“新灵”,初三才开始走亲戚。),大都走所谓甲等亲戚的丈人、舅家。早饭过后,年轻的秋把式们便相约着赛秋千。他们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在许许多多的亲戚观众面前显摆,争着露脸。打秋技能也无非是如管事头儿玩的那一套,不过,有的不用人推送,自己双手握绳,在跑动中跃上秋板启动的;有的在下法上是,在最后向前荡时直接撒手跑动着下来的;有的有是在最后慢慢摆动时,双手握绳夹腰翻着跟斗的等等。最后一项是轮流玩一种叫“抓靶”的绝活。规则是:个人双手持秋绳向前跑动,跑动中一跃而起,一个鲤鱼翻身把屁股牢坐在秋板上,换手中向回荡,荡到过头时,伸手迅速抓到别人递过的砖头,再荡过去。这里允许且只允许在空荡一个来回中,所以,只能用屁股把秋“跐”得尽可能高一些,最后,在那一头的最高点,用左臂肘弯抱左边绳,左手紧抓右边秋绳,在荡动中,右手持砖头,身体尽量下移,到这边尽头前,尽量把砖头平稳的放在地面上,火速撒手再荡过去,回荡中跑步下秋完事。其他选手皆依次参赛。最后,凡是未犯规者按照各人所放的砖头距秋门的长度排出名次,最远者为第一。

秋千竞赛的场面、人气及其影响绝对赛过一次村际篮球赛!

总而言之,春节期间缚秋打秋千,是众人的赏心乐事,既锻练身体,又开心娱乐,所谓健体强身,其乐融融。是一种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年俗文化。

最后,仅以我们村上的一幅具有代表性的秋千对联结束此文吧!

上联:一蹬一㨪腾云驾雾;

下联:荡来荡去滿面春风。

横额:欢天喜地

2020、1、20于曲直斋

原创不易,转载分享请标明出处,敬请合作。

【作者简介】许进文,笔名许劲文,网名灵子一诺。乾县薛录大马村人。中共党员。终生从教,先后任教于咸阳国棉八厂子中、铜川师范、铜川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已退休。铜川文联授予“德艺双馨优秀会员”称号。

平台编辑:刘立军,笔名乾州蕞娃,又名终南鲁人,初中语文教师,性木讷,爱文学。俯仰天地间 ,自知无所愧。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