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舌尖上的美食粤菜

【南粤美食系列】《舌尖上的中国》这部纪录片带火了全国各地的美食,引发无数吃货味蕾的萌动。片中有一句话:“在广东,人人几乎都是美食家,他们对菜肴有着几近苛刻的要求。”今天 “指南针”盘点了《舌尖上的中国》里出现的粤菜,供各位“刁钻”吃货参考。被誉为美食天堂的广州在节目中出现的美食最多,共有4道;其次是香港,占了2道;澳门、顺德、潮州、汕头均各有1道美食上榜。(数据来源:《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 (来自:指南针)

第一个在《舌尖上的中国》中出现的广东美食是“平民美食”沙河粉,现在已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这种粉因出自广州市沙河镇而得名,正宗的沙河粉色泽晶莹剔透,特别有韧性。《羊城晚报》曾探秘过正宗的沙河粉制作工序,可谓简约而不简单,一张粉皮成形足足要8道工序,但原材料却只有米和水。制作沙河粉的师傅说:“只有选好米,然后严格控制米和水的比例,才能做出真材实料的沙河粉。” (来自:指南针)

《舌尖上的中国》的第二集,专门介绍了南北方面食的巨大差异,北方人偏爱担担面、热干面,而南方人却喜欢一碗鲜美的细面:“竹升面”。竹升面是老广记深处的广式小吃之一,它到现在还一直用着传统的方法搓面、和面,用竹升(大茅竹竿)压打出来。这种细面做出来爽脆弹牙、韧性十足。配熬制上3个小时以上的汤头,一碗鲜美无比的竹升面就完成了。 (来自:指南针)

“落街斩料”相信是不少广东家庭里出现频率颇高的四个字,其中的“料”就是所谓“烧腊”,可以这么说,在广州没有一个人不爱烧腊的。广州人对烧腊的喜欢,已经可以用痴迷来形容。无论是星级饭店,还是一个小小的街边店,基本都会有烧腊卖。 (来自:指南针)

虾膏这是香港人久远难忘的味道。以前因保鲜技术不发达,渔民将捕捞上来的鲜虾,用古老的方法腌制来减慢腐烂速度,渐渐地就发展为腌制虾膏。而虾膏曾经是香港劳苦大众餐桌上的重要佐料。 (来自:指南针)

《舌尖上的中国》还介绍了顺德名菜中的“贵族”:均安蒸猪。它最大的特色就是一次蒸整头猪,关键是还要有一套大型的烹具,一个超大的农家土灶,一个特大口径的铁锅,还要有一个长方形的木盆。制作时先把宰好洗干净的全猪起骨,然后用精盐、白糖、黑糊椒粉、五香粉等佐料涂遍猪的内外,体外是不用加任何染色素的。涂抹过后腌大约两小时,然后用旺火隔水蒸它一小时,就可以食用了。全猪熟肉皮爽肉滑,肥而不腻。 (来自:指南针)

小编作为潮汕人,糖葱薄饼简直是儿时的回忆,是潮汕大街小巷最常见的糖果,其实做法很简单,每个人都能买材料亲手制作,把三张薄饼叠摆成品字形,中间放两块糖葱,洒上碎花生米黑白芝麻加上一根香菜,包起来,就是美味可口的糖葱薄饼了。在各种现代精制糖果充斥市场的今天,让我们乘着民谣的翅膀,重温一下这种古老的乡土糖果吧! (来自:指南针)

《舌尖上的中国》里介绍过澳门的陈皮鸭,制作过程可并不简单,这道菜是先把鸭块长时间的腌制入味,然后再把油份炸出来,再铺在陈皮和少许水上长时间蒸制,这样陈皮的味道可以随着蒸气往上走,做出的成品香而不腻,咬下去香酥软烂,连骨头都是香的,还透着淡淡的果皮味。 (来自:指南针)

盐焗鸡,是久负盛名的客家菜肴,从古至今深受广东人的喜爱,皮软肉嫩,香浓美味,并有温补功能。《舌尖上的中国》也被这只盐焗鸡吸引了,据说首创是在惠州盐田一带,300多年前的东江地区沿海的一些盐场,有人把熟鸡用纱纸包好放入盐堆腌储,这种鸡肉鲜香可口,别有风味。 (来自:指南针)

说到紫菜鱼丸煲,潮汕首选的肯定会是最负盛名的达濠鱼丸,达濠鱼丸是有文化的,首先是选材,只有达濠人才知道什么月份什么鱼最鲜美,最适合作鱼丸,这种达濠鱼丸和紫菜一起做汤,那是相当美味的。 (来自:指南针)

在广州酒楼食肆里,几乎每桌都会说:“来条鱼吧!”广东吃的鱼通常会用清蒸的做法,这样不仅能保证鱼形的完整,还能使鱼肉软嫩,鲜香味美,汤汁味醇,保留原汁原味的咸鲜。 (来自:指南针)

白切鸡在广东的宴桌上绝对是缺它不可,正所谓无鸡不成宴,所以在宴桌上一定会有鸡肉,广东人吃白切鸡时,大多是以姜、葱配制的调料佐餐,吃起来比较清淡,让人容易接受,因此容易让人觉得好像白切鸡只是蘸姜葱汁料进食的。其实不然,可供白切鸡点蘸的佐料还有很多,如:葱油汁、酱汁等,各具特色,回味无穷。(图片均来自《舌尖上的中国》) (来自:指南针)

本文转载腾讯网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