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叉子条和酸汤子是一样的吗

玉米,这个源于中南美泊来的物种,不知是哪个年代侵占了华夏,竟一跃成为人们的主食之一。而在东北人眼中,玉米却成为是主食中的主食,在前些年其可达到占主食中的一半以上。

烀吃青玉米应该是最美味的,极少有说是不喜欢的,但是这只限于暑季时期,时间很短,而吃得最多的是成熟后的玉米,而且只有成熟后的玉米的才是价值利用的顶点。

百度玉米;

玉米(Zea mays L.)是禾本科的一年生草本植物 。又名苞谷、苞米棒子、玉蜀黍、珍珠米等。原产于中美洲和南美洲,它是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广泛分布于美国、中国、巴西和其他国家。

玉米与传统的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相比,玉米具有很强的耐旱性、耐寒性、耐贫瘠性以及极好的环境适应性。玉米的营养价值较高,是优良的粮食作物。作为中国的高产粮食作物,玉米是畜牧业、养殖业、水产养殖业等的重要饲料来源,也是食品、医疗卫生、轻工业、化工业等的不可或缺的原料之一。 由于玉米资源极为丰富、廉价且易于获得,它们还具有许多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抗肿瘤、降血糖、提高免疫力和抑菌杀菌等,其具有广阔的开发及应用前景。

在东北,玉米最常用的吃法有磨面,玉米碴,再就是水磨磨的“汤子”了。

玉米面大饼子

玉米汤子

玉米面最常见的吃法有蒸饽饽,贴饼子,烙煎饼及各种薄饼(多用水面),搅糊糊等等;玉米碴有大、中、小号不同;水磨面的主要的是汤子、叉子等。玉米属于粗粮类,比较“软”,易消化,不伤胃,不易“烧心”,含粗纤维多,利于肠道蠕动,是现在所推崇的健康食品。

吃汤子,是玉米各种吃法中人们日常生活中见的最多的,它制作快捷方便,食用适口,不受季节限制。过去农村极少细粮,汤子就成为粗粮中的细粮,它的最大优点是煮饭快捷,几乎是“一把火”的事,在过去没有各种电、气炊具情况下,吃汤子是来得最快的。

汤子的制作

汤子,是用玉米磨去皮后的大粒碴子,用清水至少泡20天以上,经过发酵,会产生有益的乳酸菌,使得食用时口感颇佳,又极具营养,这是几百年来流传下来的老祖宗吃法。

先将玉米碴用清水泡上,待几天后水面会浮起一层白末,这就需要换水“投净”,使得没有异味,一般会隔几天就要“投”一次,有反映说吃汤子有中毒的,那就是你在泡碴子的时候没有“投净”水,所产生的有害霉菌被食用而中毒的,正常的泡碴子不会有问题的。

这泡碴子的时间,冬季天冷气温低,应该多泡些日子,夏季天热,可以少泡些日子。

磨汤子面

泡好的碴子,经过最后的“投洗”,下一步要用石磨磨成“水面“,就是汤子面。过去是用石磨磨,有毛驴的就用毛驴拉磨,没有毛驴就要人拉磨,这叫“抱磨杆”。

现在主要是用机械磨了,而且市场广泛有卖的。

磨好的汤子面还会后期发酵,产生微酸的味道,所以人们会习惯说“酸汤子”,但是这种微酸很快就会过去,味道就会变得非常爽滑可口了,通常说的叫“发过来了”。汤子面的保管,冬季寒冷,将汤子面团成大团,放在室外冻硬后,保存在室外仓房的缸里,会保存一个冬天不坏,夏季,汤子面可以保存在冰箱中,现吃的,放冷藏室可保存一至两周时间,放冷冻室可以保存半年以上而不变质。

攥汤子的步骤;锅中先烧开水,先将部分汤子面拍成饼状下到沸水中煮半熟。

再将煮熟的面饼捞出在面盆中,捣碎,和入原来的生面,用手捏碎,充分的拌匀,这个过程叫“兑熟”,许多面食有这种做法,熟的少了,汤子吃着较硬,熟的多了,会过于绵软,合适为好,这需要经验。

攥汤子需要简单的工具“汤子套”,或叫“汤子桶”,镀锌薄铁皮焊接成的。

汤子套笔者之前都是自己做的,一个罐头瓶盖可以剪四个,用普通焊锡就可以焊成。

汤子套在手中的位置,通过双手的挤压,将汤子面通过汤子套的小孔挤出。

这是个熟练工,要将挤出汤子条落在想要的地方,也是需要功夫练的。

锅里哪个地方水开,就往哪里挤。

看笔者用这个小工具攥汤子

现在有这更省事的,零经验的照样攥汤子

攥汤子的工具各显神通

视频;“攥汤子”

请注意收看视频

汤子在锅里几分钟就熟了,因为节省时间,许多家庭喜欢。

开吃

吃汤子,就着山菜蘸大酱,还要什么自行车?!

过去吃得最多的是清水汤子,现在派生更多的吃法,有各种卤的吃法。

摆糨(jiang四声)子

过去农村家庭几乎家家每年都要“摆糨子”,就是用玉米碴泡了,再加一些小土豆,制作淀粉,在农村淀粉通常被称为“糨子面”。

一般都是在夏天,土豆都收获了,为了处理这些很小的土豆,将它们制成淀粉。

像泡汤子一样的泡玉米碴,待要泡好时,将小土豆洗净,用菜刀剁碎玉米粒大小的颗粒,掺在投净的玉米碴中,用石磨磨成稀浆,再稍添水稀释用粗箩“搁(ge四声)”,就是过滤,最后将过滤好的浆汤集中在一口大缸中,用长木杆在里面转圈的搅动,顺着一个方向搅动,使缸里的水面转动成一个很深的大漩涡,然后轻轻抽出木杆,让缸中的汤浆自然停下沉淀,盖上盖子,等着明天“起缸”。

第二天“起缸”,先将缸中上面水轻轻舀去,然后可以看到下面的面子层,上面一层颜色较深,是粗面,叫“叉子面”,因为味道稍有些臭味,所以被称为“臭叉子”,但是这正是它独特的风味,就像是臭豆腐一样,没有那个味道就不是它了。这层下面就是最底层的白色极细的淀粉层了,人们叫它“糨子面”,把它起出来,放在铺好细布的箩筐里面晒干,用手指捏,有吱吱嘎嘎的响声,这是纯正的淀粉,其成分包括了玉米淀粉和土豆淀粉,是大米白面不可比拟的。

“糨子面”的片汤,非常爽滑的美味,“糨子面”的糖三角,传统的满族美味,“糨子面”的各种大菜饺子等等美不胜数,各种面肠,炒菜添加都离不开它。

作为东北传统美食主食的“酸汤子”“臭叉子”,已经深深地根植在人们的心中,或者说已经印记在我们的基因里面了!

谢谢朋友们的关注!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