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海鸥乔纳森感悟

拥有梦想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为梦想全力以赴,更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情。——迈克尔·杰克逊

“世纪之书”

《海鸥乔纳森》又名《天地一沙鸥》,作者理查德·巴赫,美国作家,诗人,飞行员,因作品具备广阔的想象空间,而被读者誉为“天上派来的使者”,而作品中不断进取的精神也激励着我们永不放弃。

《海鸥乔纳森》的出版之路颇为坎坷,在遭遇了19次的退稿命运后,才于1970年得以出版,结果出版后大受欢迎。至1975年时,销量超过905万册,打破《飘》的销售纪录,创造了美国百年销售新纪录。被《纽约时报》《时代周刊》称为“世纪之书”。1992年,销量已超过4000万册,时至今日,依然在世界各地畅销不衰。

这本《海鸥乔纳森》是一则经典寓言,讲了海鸥乔纳森不懈追求梦想,并最终回馈鸥群的故事:

海鸥乔纳森不愿意像其他海鸥那样一生都只在码头周围盘旋,通过与其他海鸥争抢食物来过活,相反,追寻完美的飞翔才是他真正的理想。因此,即使饿到皮包骨头,他也不放弃练习飞翔技巧。而他的这种做法也无法得到父母和其他海鸥的理解。甚至在他的飞翔速度有所突破后,就被长老逐出了欧群。而当乔纳森终于学有所成,参透了慈悲的真谛与爱的本质后,便毅然的回到了故乡。开启了将自己所领悟到的理念,传授给每一位向往真理的海鸥的旅程。

故事很励志,内涵也很深刻。这部广泛流传的文学著作,通过一只平凡海鸥的英雄之旅,向我们展示了自我进化的三个阶段,以及让进化过程得以顺利进行的创造性思维结构。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分析一下这本书给我们带来的关于自我成长的启发意义。

01 听从内心召唤,追求自我进化

(1)启程阶段:听从内心梦想的召唤

在一群以稳定和活的长久为最大目标的海鸥中间,以飞翔为梦想的乔纳森显得有些异类。当其他海鸥都盘旋在码头和渔船周围争抢食物时,他选择独自在远处,成百上千次地苦练低空滑翔,即使饿着肚子也不放弃。他的这种做法并不受大家的欢迎,甚至他的父母也不理解他。

面对父母的担忧,乔纳森也曾尝试过像其他的海鸥一样,在码头和渔船周围与群鸥一起尖叫、盘旋,争抢小鱼小虾。然而,这一切对他来说太无趣了,想到自己本可以利用这些时间来学习飞翔就很痛苦,他做不下去。因此,不久,他便又独自飞回遥远的大海上,虽然饥饿,但却很快乐的练习飞翔。

虽然对其他海鸥来说,乔纳森表现的像一个异类,然而于乔纳森而言,其他海鸥的这种只在乎吃,不在乎飞翔,不愿意尝试去学习更多的飞翔技巧的行为同样是不可理解的。

当乔纳森尝试着不去理会心中飞翔梦想的时候,练习飞翔的召唤始终在他心中,使得他痛苦不堪,并最终让他顺应召唤,勇敢上路,重回遥远的大海上,独自练习飞翔技巧。

在启程阶段,触发乔纳森不断练习飞翔技巧的便是内心对于现状的不满,对于想要突破飞翔速度的执着的追求。也正是这个念头,在不断的召唤着乔纳森去追寻着飞翔的梦想。

(2)启蒙阶段:来到一个全新的世界,摆脱信念的枷锁,让天赋自由施展

经过不断的练习和尝试,乔纳森终于参透了低空高速飞翔的技巧,达到了二百一十四英里的时速,第一次获得了飞翔的突破,开创了鸥群历史上的一个伟大时刻。然而当他将这一新习得的技能展现在大家的面前时, 却引起了欧群的恐慌,并被逐出了鸥群。

在离开鸥群后的一次练习飞翔的时候,乔纳森遇见了具有高超飞翔技巧的另外两只海鸥,并在他们的引领下飞离了地球,到达了另外一个星球。

在这新的时空里,每只海鸥都热爱飞翔。乔纳森在老师沙利文的指导下,学习着新的飞翔技巧。并在长老吉昂的引导下明白了,所谓的天堂,既不是一个地点,也不是一段时间,而是完美的状态,即,是你在追求完美的飞速度时所感受到的状态。

在吉昂的帮助下,乔纳森摆脱了信念的限制,领悟到自己本身就是一只完美的、不受限制的海鸥,并最终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完全发挥出了自身的天赋。

在启蒙阶段,乔纳森从日常的生活环境地球离开,来到了一个全新的星球,在守护者沙利文和吉昂的帮助下,学习着新的飞翔技巧和思维模式,并最终实现了突破,获得了成长。

(3)回归阶段:历经考验,成长为全新的自我后,回到家乡帮助更多的海鸥去追寻梦想

经过启蒙阶段,乔纳森在沙利文和吉昂的帮助下,不但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还领悟到了真正的慈悲与爱是引领他人成长。在意识到了这一点之后,乔纳森不顾老师沙利文的再三挽留,毅然的回到了地球,想要帮助更多向往真理的海鸥追寻飞翔的梦想。

在地球上,乔纳森先是指导了以福来奇·林德为首的七位被流放者,训练他们获得了高超的飞翔技巧。然后又回到鸥群,这不但打破了流放者不能回返的鸥群法律,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海鸥参与飞翔的练习,感受着突破飞翔高度的惊喜。甚至在福来奇因失误头撞到岩石但并没有死,结果被其它海鸥视为魔鬼进而攻击他们时,乔纳森依然相信这些海鸥的内在是善良的,并愿意继续教导他们。

可以说,乔纳森看透了何为真正的慈悲与爱,他不是通过眼睛,而是用心,用自己的领悟,透过表象看到海鸥内在的善良本性,感受他们内在的痛苦,去点化他们,帮助他们相信自己拥有无限自由的、能够实现的理想。这才是乔纳森心中的爱,也是他努力去做的事情。

在回归阶段,乔纳森完成了飞翔梦想对他的召唤,摆脱了信念的枷锁,充分发挥出了自己的天赋,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然后又听从了内心,回到了地球,把他在旅途中学到的飞翔技巧和理念分享给那些向往真理,想要实现飞翔梦想的人。在别人的旅程里乔纳森变成了一位守护者。

02 成长型心智模型,是自我进化的关键

相信在乔纳森之前肯定也曾有其他的海鸥对现状感到不满意,拥有过飞翔的梦想,那么,是什么让他们没能坚持下来并最终完成自我进化呢?

这是因为,人生要想获得持续的发展,不仅需要行为上的改变,还离不开心智模型的有效运转。

古希腊哲学家爱比克‍‍泰德‍‍有句名言:“人不是被事物本身困扰,‍‍而是被他们关于事物的意见困扰。”

简单地说,事情本身并无好坏,能对我们产生影响的是我们解读它的方式。比如,乐观的人与悲观的人对同一件事情的看法是不一样的,那么得出的结论以及感受也是不同的。再比如,遇到问题后,一些人的第一想法是思考解决办法,一些人会想要追究是追究责任。这些习惯性的做法就是心智模式。

所谓心智模式,就是我们头脑中惯有的组织和加工世界的方式。它能够塑造我们的经验,影响我们的情绪,进而引发我们的行动。

根据能否促进我们跟世界的积极互动,心智模式可分为成长型心智模式和防御型心智模式这两类。前者会引发我们的探索和变化,后者会引发防御和静止。

显然,海鸥乔纳森以及其他追寻飞翔梦想的海鸥拥有的是成长型心智模式,能够拥抱变化并不断的探索,而鸥群里的长老等则不愿意也不接受变化。对他们来说变化是某种程度上的威胁,他们拒绝改变,甚至不惜将追求进步的海鸥逐出鸥群来维持表面上的平静。

03 如何发展成长型心智模式,实现自我进化?

想要不断的获得自我的成长,我们就要拥有成长型心智模式,积极的与外界互动,努力的解决问题,实现自我进化。那么,我们该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陈海贤在《了不起的我:自我发展心理学》里指出了发展心智模型的3种递进式方法。

(1)创造性思维:找到持续行动的张力

推动我们的自我不断发展的动力来源于目标与现实的差距,因此,如何解决这个差距往往决定了我们的改变能够持续。

罗伯特·弗里茨在《最小阻力之路》中提出了两种产生张力的思维结构:创造的思维结构与解决问题的思维结构。并提出只有创造的思维结构才能产生持续的张力,而解决问题的思维结构是没有持续张力的。

原因在于这两种思维结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考目标与现实的顺序是不一样的。这也是两种思维结构本质上的区别。

创造性思维是以目标来思考现实,先想目标,即我要什么,再去思考现实情况是怎样的,当前拥有什么,然后想办法缩短目标与现实的距离。而解决问题的思维则恰好相反,以现实来思考目标。先思考环境能够提供什么,再来思考目标是不是现实,该树立怎样的目标。

应用创造性思维制定的目标一般来说都是自己内心真正热爱,想要实现的,所以能够产生足够的张力,持续的激发着自己的行动。

对乔纳森来说,飞翔就是他内心真正热爱的,想要实现的目标。所以不管是其他海鸥的不理解,又或是在练习的过程中,一次又一次的失败,都阻挡不了他对飞翔的热情与执着。

(2)控制的两分法:把目标变为行动

创造性思维提供了足够的张力,但有了目标和张力后,我们还需要一种踏实有效的、现实的思维方式来把张力变成真正的行动力。而“控制的两分法”就是这样的一种能够增加动力的思维方式。

控制的两分法:努力控制我们能控制的事情,而不要妄图控制我们无法控制的事情。

该方法分为两步:第一步,思考分析哪些事情是自己能控制的,哪些事情是自己控制不了的,并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能控制的事情上;第二步,对于自己能控制的事情,制定完成计划,并努力做好。

就像乔纳森,练习飞翔就属于他能够掌控的事情,所以他有计划的坚持不懈的努力练习,而鸥群不理解他追寻梦想的行为,则是他无法控制的,所以他并没有因为被赶出鸥群而停止练习飞翔,也没有在那抱怨,而是将精力都放在了努力练习上。

(3)近的思维:如何走出焦虑

创造性思维提供了张力,控制的两分法让张力转化为了行动力,将精力专注于我们能控制的事情上,接下来,我们就需要走进现实,去感受眼前发生的事实,用一种近的思维来看事情、想事情,并与现实产生互动。

所谓近的思维,就是关注真实的、正在发生的、近的事情。这些事情是流动的,在特定的情境里,会不断的发生变化。与之对应的就是远的思维,是指关注想像中的、抽象的、远的事情。这些事情是静止的、僵固的,是我们头脑中已有的东西,与现实的情境无关。

近的思维,是生动的、丰富的,且充满了变数,它让我们与现实不断碰撞,并让现实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而远的思维,则是带着滤镜看待事物,只看到与头脑中已有的规则相关的事情,选择性的只看到自己想看到的,并拒绝改变。

在《海鸥乔纳森》中,当乔纳森教会了福来奇·林德之后就离开了地球,等到留下的福来奇和乔纳森的其他学生也相继离开后,越来越多的海鸥只是将乔纳森奉为神明,但去不再去执行他的飞翔理念。而有的海鸥则相反,拒绝盲目崇拜乔纳森,他们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关注的是飞翔本身,这反而是在无形中按照乔纳森的方法进行着练习。

那些屈服于鸥群的权威放弃练习飞翔,以及陷于盲目的崇拜仪式之中的海鸥,遵循的就是远的思维,他们活在自己的思维中,不接触现实,也就不会有任何的进步。而那些拒绝盲目崇拜的海鸥拥有的是近的思维,他们接受变化,关注的是自己当下能做的事情,即练习飞翔,反而是能够取得进步的根本方法。

04 结 语

作者理查德·巴赫通过海鸥乔纳森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生的意义在于拥有自己的梦想,并相信自己有实现它的自由和能力。在不断追求完美的过程中,体验身处天堂的感受。

同时,权威和仪式则会慢慢地扼杀我们选择生活的自由。对此,我们应当把关注点放在自己身上,追求成长,脚踏实地的实现自己的梦想。

不做一丰碑,愿化一桥梁,在完成自我进化后,帮助更多人走上自我成长的道路,是慈悲与爱的真谛。

参考资料:《了不起的我:自我发展的心理学》——陈海贤著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