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蒟蒻好吃么

做籺、吃籺是粤人过节最古老、最传统,也是必不可少的习俗,而且不同的节气会做不同的籺,冬至、春节、二月二、端阳、婚嫁等等多种场合都会做籺。至今人们仍保持吃籺贺岁的习俗。每年在过年前几天的年尾二十六、二十七,家家户户便开始做籺,以示送旧迎新,还要用籺“摆年”(将籺放在家中,跨越新旧两年)和“敬神”,以祈求生活美好。相传,从前南越地区的先民用杂粮做成“籺”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后演变成日常食品。人们将米捣成粉,并配以馅料,做成了有一定形状和一定味道的食物,这就是“(籺)”了。初时,人们还只是用梗米(俗称“粘米”)粉做,后来发现糯米粉黏性更强、造型更易,口感更佳,便专门用糯米粉做(籺),年复一年,渐成风俗。籺流行于岭南地区(广州、高州、化州、湛江、吴川、廉江、茂名、北海、浦北等地),美味可口。

寿桃籺

寿桃籺

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籺。顾名思义,寿桃籺是做成寿桃形状的,有一个固定的籺模,里面雕刻出寿桃的轮廓及精致的花纹,做籺时把包好的籺往籺模里按,再倒出来时就成了背面平滑,正面饱满,就像一个大桃子从中间切为两半的样子。

传统的寿桃籺还会用红纸在籺面上点上红印,以示喜庆。做寿、结婚、进宅等都有做籺分发给亲朋好友吃的风俗。寿桃籺做好后,会用一片籺叶垫在背面,这籺叶在农村主要是(树)菠萝叶,城市没有就用大竹叶剪成籺的形状然后贴在籺上。

寿桃籺的种类最为繁多,有绿豆馅,有糖籺,还有艾籺。绿豆馅寿桃籺籺身呈白色,具体制作方法如下:准备好煮沸的开水,先用籺盖盛着准备做籺用的籺粉,把它堆成小山状,然后倒适量沸水进籺粉中间,开始搓籺粉。只要水和籺粉掌握得好,籺粉很快就能搓成一个大籺团。这时可以从大籺团上取下小小的一块,搓成圆球状,再在籺盖上压平,就成了籺坯。然后把籺坯捏薄,这个程序比较讲求技巧,要求把籺坯捏得中间厚四周薄,便于中心装馅和四周的捏合,否则容易露馅。

捏好籺坯就可把已炒熟的籺馅舀进去,再捏合,然后用籺模按成寿桃状,就可放进籺篮(盛籺的小竹篮)进锅蒸熟食用了。寿桃籺蒸熟后可以放几天,食用时加热即可。绿豆馅的寿桃籺主要馅料有绿豆、黄豆、花生、虾米、瓜糖等。糖籺是甜的,制作的不同之处是倒进沸水这一程序换成倒煮沸的糖浆,这样籺皮就变成了红色,味道也不同了。籺馅可以是花生加椰丝、瓜糖,或者木瓜丝。

古粽籺

籺,已成为一种很有特色的饮食文化。古中籺(古粽籺),又名“裹粽籺”,是农历五月初五(端阳节)的民间流传最广泛的食品。在茂名地区曾经流传的一个有关“裹粽籺”的故事则带着浓厚的地方色彩。为什么“古中籺”后来叫“裹粽籺”呢?其实“古”与“裹”字谐音,又因为籺是裹起来做的,所以“裹粽籺”便是它的正名了。

粽籺的品种有很多,常见的有灰水籺等灰水粽籺、枧水粽等,灰水籺类似于枧水粽,大小比古中籺短小,肉色金黄透明,脆口不腻,吃时蘸以白糖或蜜糖,别有风味。基本制作方法如下:用枧沙(或黄豆荚灰水)过滤后的水与糯米浸泡12小时。将泡好的糯米置于粽叶上,包扎好,用水煮透。用法:切小块与糖浆一起拌匀食用。人们有端午节吃灰水籺的习惯。

薯包籺

这种籺是一种特色的街头小吃。制作方法:用煮沸的开水与蕃薯粉搅拌(和做寿桃籺一样)搓成粉坯,后做成一个个形状与古中籺差不多的籺,再放进蒸压煲(一种专蒸薯包籺的器具)煮熟。

籺馅一般有猪肉粒和花生,也可加虾米。吃的时候用碗装着热腾腾的籺,加入事先熬好的猪骨汤(根据自己的爱好,可加点醋,做成醋汤,有的人还加进辣椒酱)一起食用。蕃薯粉特有的爽脆滑口,加上热汤的浸泡,入口但觉浓而不腻,十分诱人。

薯包籺既有固定的几个小档,也有沿街叫卖的流动摊档。有个比较出名的薯包籺档还上了南方电视台的城市特搜节目,成为高州一道比较著名的小吃。

簸箕籺

簸箕籺

簸箕炊又名盖籺,是茂名地区特有的小食之一,很多地方的人连簸箕炊是什么都不知道。簸箕炊的做法其实也很简单,就是选用精细的上好大米,然后磨成很细的米粉(古代是用石磨来磨,现在多是用机器磨,不过石磨出来的米粉口感更好,所以很多乡镇仍然采用石磨的方法),然后边磨边加水,使之成为米水一样细细流出来。

然后就是炊了,方法有点像炊肠粉那样,但是过程又不太一样。首先是用大锅炊,上面放着一个圆形的小簸箕(也叫“盖”),淋上一层米水,盖上再炊,一会再打开,再淋上一层,盖着再炊,反复几次,直到簸箕里盛满。一个簸箕炊就做好了,因为是一层一层的淋米水,所以簸箕炊也是一层一层的结构,一口咬下去,口感极好。

做好的簸箕炊就像一个大白饼一样(茂名人称这种像饼一样的糕点叫“籺”发音@),因为是用簸箕炊出来的,所以也叫簸箕籺或者盖籺。簸箕炊做好后,吃法是这样的,用一把弯弯的像割禾的镰刀一样的小刀片,把簸箕炊切成几十个小方块,然后洒上芝麻,淋上香油,再加一点蒜茸,搅拌好就可以吃了!

簸箕炊的这个吃法就跟白切鸡的吃法类似,但是还有另外一种吃法,当簸箕炊没有吃完,但是香油凉了就不好吃,可以把簸箕炊倒进锅里炒热,又是另外的一番滋味。湛江 、廉江和茂名都有簸箕炊,高州簸箕炊在味道上也算不错,但是口感比不上化州的簸箕炊。

田艾籺

艾籺的籺皮则是用艾叶捣成艾蓉,后用艾蓉和大糯米粉混合而搓成的,因此籺皮呈黑色并带灰白点点状。籺馅一般是椰丝和花生。田艾米籺,因其工艺繁复,口感绵逸,又承载着传统习俗,而深受欢迎。田艾米籺是广东湛江地区常见的食品,当地一般逢年过节家家户户都会做田艾米籺。在开春时节,万物复苏,草长莺飞,正是春耕的田野上田艾生长的全盛时期,田艾约10厘米高,叶子是粉绿色的,花朵白中间绿,全身长满绒毛;田艾具有祛湿,暖胃,清肠等功效。吴川人“二月二”做田艾米乙的习俗自古一直沿习至今,特别是农村,每到“二月二”前夕,他们就捣米粉、备田艾绒、做田艾米籺,据悉,田艾籺是用来拜神、祭祀之用,祈祷风调雨顺。 [4]

煮汤籺

在当地一般叫煮籺,即是用汤煮熟食用的一种籺。籺粉用料和寿桃籺的相同,籺坯的制作过程也一样。不过馅料有所不同,一般是用韭菜炒猪肉,加花生和虾米等。煮籺比较大个,包好后呈半月状,中间很饱满,有点像放大型的饺子。通常会用鸭汤来煮煮籺。

七月十四劏鸭吃煮籺是茂名地区的高州人传统节目。冬至也会吃煮籺,正所谓“冬至大过年”,过冬(至)时一家人会一起热热闹闹地做一顿煮籺吃。煮籺的制作过程稍为烦琐,且不能存放,所以一般是过年过节才会做或买来吃,在孩子的心中就成了一种经典的食物,洋溢着节日的快乐,它韧软的口感、香浓的汤汁与韭菜结合的味道更是让人回味无穷!

生菜籺

馅料和煮籺是相同的,不过包成球形的包子状,然后用干净烫熟的大片生菜叶包住,再放进籺篮蒸熟,无须用汤煮。蒸熟后有韧性的籺身包在柔软的菜叶里,入口另有一番风味。妇女们做煮籺时有时会顺便弄一些生菜籺,菜市场上也经常与寿桃籺一起出售。

糖板籺

糖板籺则是年糕,当地的食用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把年糕切成小方块煮糖水吃,另一种就是切成薄薄的片状,煎熟、然后蘸糖吃。个人比较喜欢后者,入口有韧性,煎籺的香味伴着白糖,味道十分独特。不过老人就会偏爱糖水的做法,相对软一些,容易吞吃。

鸡屎藤籺

广西北海人用鸡屎藤做成当地人三月三必吃的特色小吃,俗称鸡屎藤籺。鸡屎藤是一种中草药,可以祛风、活血、止痛。每逢三月三,当地民众都将鸡屎藤叶子绞汁,和米粉搅拌在一起,做成条状煮糖水,全家进食。

糖心糍

分为糯米糖心糍和小米糖心糍。 糯米糖心糍,把糯米粉搓成粉坯,再把冰片糖粉和花生放进去,包成籺。小米糖心糍,先把小米蒸熟,锤成粉坯后和糖心糍的做法一样。糖心糍最大的特色是糖很多,馅料饱满,喜欢吃甜食的人尤其嗜好。住在茂名地区是一年到头都食籺的,离开家乡的高州人最惦念的往往也是各种美味的籺。籺已成为茂名地区一种很有特色的民间食物,凝结着浓浓的乡土之情。糖心糍为客家小吃。

具体做法:

1、先用糯米粉和粘米粉混和,比例是糯米少点,粘米多点(大概是3:7)的比例,挫揉后,做成圆长条,叫狗拽(吊)籺,再放到水里煮,燃后,捞起来,再混合,就可以做了。

2、馅料可以是甜的(放花生、糖等)咸的(放豆腐、粉丝、猪肉、韭菜等),是熟料。

3、把搓好的熟粉做成象碗一样大小的形状,放入馅料,象包包子一样把它包好,即可食用。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