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北方吃面的地方

导语:面锅里的煮锅盖是怎么回事?用大茅竹来跳面是不是杂技?在长沙,“带讯干”是什么黑话?每一碗云吞面里,都藏着一个人的故事……

文|金甲叁

前言

常言道,南方人吃米,北方人吃面。

对此,我不以为然。

南方虽是稻米之乡,但并不妨碍南方人对一碗面条的喜爱。

在南方的清晨,信步于宽街窄巷,临街不乏面店,其中人声鼎沸,不难看出南方人对于吃面的钟爱。该说不说,南方人对于吃面的钟爱,相比于北方人有过之而无不及。

前两日,在下曾试笔一写【中国吃面地图】之中原篇,得到诸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今天,在下不自量力再写中国吃面地图之南方篇,盖因我中华地大物博,二则在下见识浅陋,如有疏漏及谬误之处,还请各位老饕能在评论区内指教一二。

热干面 拌出来的武汉风情

热干面,只能在武汉吃,出了武汉就是一碗芝麻酱拌面!

热干面是武汉过早的小吃之一,选用碱水面,以芝麻酱、细香葱、萝卜丁、酸豆角、蒜子、卤水汁、红油、生抽、醋等为辅材。

热干面色泽黄而油润,味道鲜美,由于热量高,在武汉过早美食中代表。

第一次吃热干面,大抵是要出糗的。

碱水面混着大坨芝麻酱,又粘又稠,拌面一定要趁热,否则温度降低,拌面的阻力就会增加几分。眼看着芝麻酱沉入碗底,不禁手上要加上几分力气,啪的一声,筷子断了……

一口热干面下肚,你方觉得拌面的努力付出都是值得的。

烫熟的碱水面,外柔内韧,裹上一层醇香的芝麻酱,萝卜丁与酸豆角丁在臼齿间淘气地蹦跳,脆得那叫一个声声入耳……

镇江 锅盖面

锅盖面,面条与锅盖同煮,秋水共长天一色。

在镇江有“镇江三怪”之说:香醋摆不坏,肴肉不当菜,面锅里面煮锅盖。

相传锅盖面的做法,始于清朝乾隆年间。

乾隆下江南,途径镇江的张嫂子伙面店,张嫂子忙中出错,误将小锅盖当成大锅盖,放到面锅里,不想煮出来的面条异常可口,得到乾隆夸赞,于是,将错就错的锅盖面流传至今。

吃锅盖面有两趣,一则是面锅中的锅盖,二则是跳面。

所谓“跳面”,就是把揉成的面放在案板上,制面师傅坐在竹杠一端,另一端固定在案板上,上下颠跳,好似杂技,反复挤压成薄薄的面皮,用刀切成面条。如果锅盖面用上机制面,则风味全无。

长沙“带讯干”,不懂点黑话都吃不上一口面

长沙人嗦粉厉害,其实吃面也不遑多让。

“带讯干”长沙人吃面的江湖唇典。

带迅,意指面条熟而不软,煮熟便起锅,要求碱面的面芯儿带着硬口儿才最为恰当。

干,则指不放汤,吃干面的意思。

对于外地人来讲,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干拌面。

“带迅干”的配菜,也叫码子,分别有炒码、煨码、蒸码。

炒码有经典的梅干菜炒肉、黄瓜片炒牛肉等。煨码有炸酱、肉丝、墨鱼煨肉和牛肉等。蒸码是用小钵子现蒸的,像酸菜蒸肉和豆豉辣椒蒸排骨、肉饼蒸蛋等。

片儿川

片儿川,杭州著名的面条,已有百余年历史,最早由杭州市区老店奎元馆首创。

片儿川的浇头,以倒笃菜、笋片、猪肉片为主,其特色在于倒笃菜和笋片的鲜美,令食客回味无穷。

相传清朝时,浙江考生乡试齐集杭城,奎元馆店主以倒笃菜、笋片、猪肉片烧制面条,并在面中添加三只蛋,寓“连中三元”之意。

后来乡试中举的解元,在放榜之日特来店里向店主致谢,因小小面店尚无招牌,故题写“奎元馆”三字以作招牌,从此奎元馆的片儿川名声大噪。

葱油拌面

葱油拌面,上海的招牌面条。

葱油拌面,面条有韧劲又不失滑爽,可细分为开洋葱油面、葱油肉丝面、葱油三虾面等种类。

一碗葱油拌面看似普通,实则是要用到诸多材料,如猪油、黄瓜丝、葱、姜、盐、鸡精、酱油、白糖、料酒、桂皮、大料等,可谓大道至简。

在海派面点里,葱油拌面最为简单,可恰恰是简单的缘故,能把葱油拌面做得好的人家并不多。

6.太和板面

太和板面,又称安徽板面,是安徽阜阳太和县的特色面食。

板面的面条,以摔打为特色。

和好的面团,揉搓成小面棒,涂上香油码好。下锅前一边摔一边拉成宽面条,板面也由此而得名。

太和板面的浇头一定是羊肉的,面条清白润滑,晶莹透亮,放上几根青菜,淋上浇头,面白汤红菜绿肉香,不仅令人食指大动。

有人说,没有人比石家庄人更懂安徽板面。

记得我第一次去石家庄出差,看着大街小巷遍布的安徽板面馆,我不禁掏出车票确认我是否走错了地方。

沙茶面 孝子做面

沙茶面,福建省厦门市的一道传统小吃。

沙茶面中的沙茶原是舶来品,系早年间下南洋的华侨带回来沙茶粉。

沙茶面选用碱水油面,配菜有猪心、猪肝、猪腰、鸭腱、鸭血、大肠、鲜鱿鱼、豆腐干、大虾等,口味以沙茶酱为基底,咸鲜微辣,有点甜。

相传古时,在普陀山下有一对母子以打渔为生,相依为命,不想儿子遇风暴落入海中,杳无音信,可怜的母亲哭瞎了眼睛。

落水的儿子幸运地被马来西亚商船救起,成了船上的厨工。

又过了十年,儿子回到了家乡,看到苍老失明的母亲,伤心欲绝。他将母亲最爱吃的花生磨碎加入骨汤之中,又放入了带回来的沙茶粉,不想母亲胃口大开。

后来,儿子以售卖沙茶面为生,这一碗沙茶面的名气也不胫而走。

眷村牛肉面,打一口台湾省的牙祭

眷村,一百二十多万内地人在1949年台湾的暂住地,不想一住就是一甲子。

牛肉面,是眷村的一道传统美食。

台湾人本来是不吃牛肉与面的,一则牛是耕地的牲口,二则台湾当时不产小麦,牛肉与面粉未有邂逅的机会。

美国人的援助,让台湾获得了大量的面粉和牛肉罐头,一位来自四川的军官怀念家乡,于是自制了豆瓣酱,佐以牛肉罐头,做出第一碗眷村牛肉面。

眷村牛肉面的制作,关键在汤头。

牛肉选用牛腱心,牛筋中富含胶质,口感弹牙,腱子肉切大块,炖煮入味,吃起来最是过瘾痛快。

由此可见,家乡面条的魅力,哪怕山海之隔也不可断绝。

竹升面&云吞面&虾籽捞面

竹升面,是粤港澳地区面条中的灵魂所在。

粤港澳地区,乃中国南方之南,粤菜之琳琅满目,海鲜之生猛,不禁让人忽视了老广门钟爱的竹升面。

竹升面,讲究“全蛋银丝面”。

竹升面,采用鸭蛋和面,一斤面五颗蛋,从打蛋,搓粉到䟴(zhèn)面,讲究每个步骤的紧密配合。银丝面中混用中筋、高筋的面粉、碱水,造就面条的弹牙,鸭蛋令面团起筋,造就面条的爽口。

和好面以后,便到最关键的一步,竹升䟴面。

大茅竹,通体要粗大匀称,有弹性,是很好的打面工具,师傅骑在竹竿一头,靠着身体重量将另一头的面团压实,上下弹跳,塑造面条韧性,故称之为竹升面。

每一位老广的心里,都有一碗云吞面。

当竹升面遭遇云吞,就有了些许奇妙的意味。

不同于大饼卷馒头这般两种面食的对撞,九钱竹升面与四粒云吞却是缠缠绵绵,鲜美异常。

一碗云吞面,在寻常的市井里,温暖了无数个清晨和昏晚。

云吞面的滋味,在生活的缝隙间悄然绽放时,无论这一天遭遇多少艰难,总能在一碗温柔的云吞面里获得抚慰。

云吞面,老广们心中的街角式罗曼蒂克。

虾籽捞面,大道至简的一味。

鲜香调味与碳水化合物的相得益彰。

竹升面口感爽脆弹牙,搭配上鲜虾的虾籽,看上去似是朴实无华,可是尝一口就被清爽弹牙的竹升面,鲜甜脆弹的虾籽征服了味觉。

虾籽捞面看似简单,其实主要功夫都花在了预处理上。

葱油要提前熬好,虾籽更是要花上不少功夫,至于所用竹升面,全蛋无水,竹升䟴面,早已下足了功夫。

10.客家腌面

客家腌面,广东梅州风味小吃,

客家人几经迁移,从中原地区带来了面食,与当地饮食结合,形成了如今客家腌面的独特风味。

一碗颜色金黄,味道爽口香滑的腌面,正如朴实的客家人,虽是一碗普通的捞面,再加上葱花或芝麻,却让人吃得回味无穷。

在海南的海口市,也聚集着不少腌面铺子。当地人常将腌面,作为早餐或者是宵夜来吃。

海口的腌面与客家腌面的差别较大,客家腌面更像是葱油面,而海口的腌面配料多样,卤汁独特。

结语

面,是有骨头的。

筋道弹牙的面条,耐得住咀嚼,才有了它的滋味。

面,是有温度的。

一碗面,能撑起清晨的太阳,也能抚慰深夜中路人疲惫的身躯,在雾气昭昭面锅旁,等待着是一个个需要温暖的灵魂。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