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湖北诡异山洞吐鱼

一、湖北出现怪异泉洞,常年“吐鱼”万斤

湖北十堰出现了一个怪异的泉洞,每年清明节都定期吐出上万斤鱼来,村民们每每这个时候都蹲在洞口捕捞。

专家调查后吃鱼的村民们却吓得脸都绿了。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在湖北省十堰市谭山镇有一个小山村名叫前山村,这个小村子三面环山,风景十分优美。但是近年来村子里却发生了一件让人感到震惊的怪事。

山村中环绕着一条小溪,这个小溪中有处小泉洞,泉洞呈圆形,看上去外表平平,与其他普通的小泉洞没有什么不同。

但是在每年清明节前后,泉洞会开始吐出大量的鱼。村民们都纷纷跑去抓鱼,并把这种自动冒出的鱼称为“洋鱼”。只要时间合适,每次去都能有所收获,花不了多少时间,便能装满一大筐。

大家都感到十分高兴,认为这是大自然的恩赐。“洋鱼”的肉质细嫩、味道十分鲜美,一时间成为了整个村庄的桌上美味。

这个神奇的小泉洞,给村民们带来了美味的食物和无尽的财富,村民们日子也越发滋润起来,可以说过上了年年有“鱼”的生活。

在得知泉洞会吐鱼的消息后,邻村很多人也陆续来到这里偷鱼,这个泉洞的名气也慢慢大了起来.

刚开始的时候,这处泉洞冒出来的鱼个头十分大,数量也很多,每年加起来估计能有上万斤。

但是最近,村民们发现泉洞里面的鱼越来越少了,而且个头也没有之前那样大了。

任何东西都有用完的那一天,况且村民们还把这些鱼当做主要食物来源,如此说来,这些鱼数量变少也并不奇怪。但是民以食为天,如今天都快塌了,村民们又怎么能不着急,可是他们怎么都商量不出个对策来。

没过多久,泉洞“吐鱼”这件事被当地政府知晓了,政府对这件事情高度重视,立刻组织了一支科考队去前山村看看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谁料调查结果竟让专家大吃一惊!

二、小洞内外水的来源竟然不同,“洋鱼”莫非来自地下?

湖北十堰小山村出现神秘泉洞,洞内每年定期吐出上万吨鱼。

为了探究其中原因,专家们特意前去调查,调查结果却让专家大吃一惊!

他们究竟发现了什么?

在陡峭的盘山公路上行驶了一个小时后,科考队终于到达了谭山镇前山村,在村民的指引下很快找到了那个神奇的小泉洞。

专家们在对泉洞周围的地形进行考察后,吃惊地发现这里居然是岩溶地貌。这意味着这个泉洞周围的大山内部大概率存在着暗河。

专家们对泉洞进行了测量,发现其直径达到了五十厘米,这个泉洞还是比较大的,所以涌出鱼来是十分有可能的。

专家们正准备对泉洞进行更加精细地测量,此时出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意外发现!

泉洞内部的水温和泉洞外部的水温竟截然不同,把手伸进泉洞内部明显能感觉到冰冷刺骨。经检测发现,泉洞外的水温为11摄氏度左右,泉洞内的水温只有7摄氏度。此外泉洞内外水的矿化度也不一样。这说明泉洞内外的水来自两种不同的水源!泉洞内部温度较低的水来自于地下。

那么泉洞中涌出的“洋鱼”莫非来自于地下?

专家们在泉洞口蹲守了两天后终于发现了一只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看上去像一只巨型蝌蚪的鱼。而村民们却说这不是“洋鱼”,“洋鱼”的外貌与这只“大蝌蚪”截然不同。

在经过仔细的辨认后,专家们确定这就是一只大蝌蚪,它只是偶然间误入了地下,脱离了正常的发育轨迹。

专家们只能继续等待,几天下来却始终没有发现“洋鱼”的踪迹。于是便去找村民们打听,一问之下才知道“洋鱼”虽然是从清明节前后开始出现,但是现在是春末夏初,这个季节“洋鱼”数量还比较少、不太好找,在七八月的盛夏其数量才会达到顶峰!

这样看来,专家们来的时候不巧,于是他们便决定回去等待。

时光流转,转眼间几个月过去了,科考专家们再次来到了前山村。村民们说此时“洋鱼”已经大量涌出了。

科考队员们在听到这则消息后立刻去到小溪边,然而就在这几个月间,小溪周围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小溪两岸长出了郁郁葱葱的植被盖住了那个出鱼的泉洞。

调查顿时陷入了困境,好在专家们想到运用温度差的方法来寻找泉洞,最后终于顺利地确定了泉洞的位置。

科考专家们满怀希望地等待着“洋鱼”的出现。但是糟糕的事情却发生了,刚刚还晴朗的天空突然遍布乌云,下起了瓢泼大雨。大雨过后科考队员们再次回到了那个小溪旁边,只见那个大雨前还消失不见的泉洞源源不断地喷涌出泉水,如同人工喷泉一般。

就在这时,科考专家们等待已久的“洋鱼”终于出现了。它个头还没有人的手掌大,背部呈灰色吧,腹部呈白色,身上布满了细密柔软的鳞片,外形看上去并没有什么特别的。

但是专家却一眼就看出它不是洞穴鱼类,因为其身上不具备洞穴鱼类的典型特征。

洞穴鱼类因为长期生活在黑暗中,眼睛会逐渐退化,身体颜色也逐渐变得透明,洋鱼显然不符合这一特征。

可是既然村民口中的“洋鱼”不是洞穴鱼类,那为什么它会从地下冒出来呢?

三、“洋鱼”身份确定,村民吓得脸色发白

湖北十堰小山村的泉洞中每年涌出万斤神秘“洋鱼”,而这些鱼却不是洞穴类鱼。

它们到底是什么品种?又来自哪?

为了弄清楚“洋鱼”从何而来,科考专家们在水下安放了摄像机来捕捉“洋鱼”游动的过程。摄像机传出来的画面显示洋鱼们平时喜欢钻在洞穴附近的岩壁内,通过食用洞穴上的青苔裹腹。

结合“洋鱼”的生活习性以及外表特征,专家们推断出它是一种半洞穴鱼类,它们偏爱低温黑暗的环境,因此栖息在小溪旁的地下泉洞中。

由于夏季雨水较多,地下水位大幅提升,小溪内部的泉洞与小溪外部的水相连通,这些“洋鱼”也就顺着水位的提升涌出水面。

至于为何每年清明节前后定期出没是因为冬天泉洞内水温较高,这些鱼儿便去洞穴内避寒产卵,在每年清明节后温度回暖、水温上升,它们便从洞穴内涌出。这才出现了泉洞“吐鱼”的神奇景象。

至于为何出鱼量越来越少、鱼的个头也越来越小是因为十堰市属于卡斯特地形,地下岩石是具有可溶性的石灰岩。随着时间的推移,泉洞内部的岩石不断破碎,地下管道也不断被碎石所堵塞,因此钻出洞口的鱼个头变得越来越小、数量也越来越少。

既然如此,村民口中的“洋鱼”是什么鱼种呢?

在生物专家们查阅相关资料后得出,这些鱼是多鳞白甲鱼,野生多鳞白甲鱼数量较为稀少,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同时科考专家们对村民说明了野生多鳞白甲鱼的稀缺性,以及擅自捕捞食用是犯法的,需要承担法律责任。村民们都惊出了一身冷汗,谁都没想到吃条鱼竟成了违法犯罪,于是再也不敢擅自捕捞。毕竟为了吃条鱼而违法犯罪,实在是得不偿失!

如今该处泉洞已经被相关部门保护了起来,多鳞白甲鱼的数量也较以前大幅提升。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