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永寿的美食作文

永寿是我的第二故乡。爱自己的故乡,不仅要用心,还得用胃。故乡的味道就像是一根风筝线,紧紧拽着我们的记忆,永寿饸饹就如此。

位于渭北黄土高原最南端的永寿是神奇之地,这里和《诗经·豳风》、丝绸之路都联系紧密。“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就诞生在这豳南之地,它也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驿站,文化大交流大融合之地。文化的传承对饮食的影响太大了,大到几千年后粮食和调料的味道都始终原汁原味,大到我们端起饸饹碗就看得到周人的满足和笑容。我从1985年到永寿开始,就不可遏制地爱上了这个美食,哪怕我离开也记得它的味道,每次回去都要吃一碗饸饹,在外地能吃到时绝不错过,为此许多朋友都不理解,真的那么好吃吗?我绝不解释,也很难解释得清楚。

历史是传统,也是我们心心念念的根。不少永寿饸饹店里都有一个宣传,展示它的悠久,把它的历史定格在周文王时代。这是一贯的广告做法,但绝非牵强附会。我觉得这种提法其实还有些晚,应该更早,周民自公刘起迁徙到豳,民以食为天啊,当地的饮食习惯就慢慢形成了,周文王晚多了,那是回到宝鸡凤翔后的时代了,不在一个地方怎么能吃到正宗的永寿饸饹呢?不管怎么,几千年的历史,饸饹的做法在保持原味的基础上,一直都在继承和创新中喂养着一代代永寿人。

饸饹是一种美食,器具很重要,永寿人用的饸饹床子,往大锅上一架,面团往里面一塞,人工就能操作。压饸饹的过程是一种境界,亲近美食的境界,很实在,很迷人,材料、火候、程序已经精炼到按部就班就完美了。我做过饸饹,面一定要揉得硬,饸饹也很粗,和棍棍面差不多,下到熟恰好,绝不能下过,下出来的饸饹凉水一过,面的硬度就更加突出,用熟油一拌,耐放,一天吃都没问题。吃饸饹耐饿,胃时常有胀的饱足感,外地人一开始还真的不习惯,时间长了就会念想。

饸饹吃法也很多,凉拌、热调、浇汤、炒、炝、烩,都行,也各具特色,最经典的吃法是汤饸饹。在永寿,饸饹店都煮肉,兼卖猪蹄、肘子,肉很香,更了不起的是肉汤,是做饸饹离不开的原料。一把饸饹,一碗肉汤,一勺辣子,几块切得像鸡蛋花的莲花白,这些材料汇聚一起,一碗香气四溢的永寿饸饹就呈现在食客面前了。它就像永寿人一样,乍看起来不起眼,一接触立马亲和,吃起来富含满足,过后又回味悠长,吃过饸饹,对这座山城的认识很快就丰富了。

永寿饸饹香,除了调料,正宗的麦面很重要。永寿处在丘陵地带,麦子种在山里一块一块的,产量自古以来都很低,收割是肩挑背扛,条件艰苦,但并非都是坏处,懂行的人都知道,产量低的麦子熟得好,营养成分丰富也好吃。永寿的猪都是土法喂养,时间长,膘厚肉香,汤更加美味。永寿的辣子属于吃出看不出的那种,味道里有大自在。这些正宗的材料,才能做出正宗的味道来,吃货们知道,什么是与众不同。

美食都有它存在的环境,就是一方水土一方饮食,如同湿热的四川造就麻辣川菜一样,永寿的饮食我觉得是一种坚强,一种对生活的拼搏力度。耐饥,味鲜,热辣,都是因为这座山城处在渭北旱原,风多风冷风硬,土地贫瘠,得有大毅力才能生活下去,生活得更好一点。饮食是一个地方人的智慧,也必须是一种努力,一种信心。古豳之地覆盖很大,周人的坚强,我走过全境,吃过所有当地饭,以永寿为最。

永寿人是最谦和的,最实诚的,永远一脸憨厚的笑,他们是很勤劳的,他们把野心和骄傲都藏在骨子里,永寿饸饹就完美演绎了他们的心声。它实在,不起眼。我每年都回永寿,每次都要吃一碗永寿饸饹,处在朋友之间,和他们聊天时咂着嘴的感觉,似乎又回到了周人时代,和他们一起哼着: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麦。

故乡至味,永寿饸饹,不爱饸饹的永寿人,注定是个游子,灵魂漂泊无依。我不是,我爱吃永寿饸饹。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