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我们想跳跳鱼

海沧沿海有许多滩涂,这黝黑泥软的海岸地形,是自古以来,渔民主要经济来源之一。

海沧出土的明万历四年《漳贰守沈公惠民泥泊德政碑》中记载:

“长江地跨海,海时潮汐,不可以耕,故其民居类多借泥泊□□□。泥泊者,水汐泥沙而为泊□□□□□则□□□□□□□鲜,贫而孤鳏者朝夕取□自给,故群然呼之为海田,非此则吾长民之为生亦蹙矣。”

到了清代,亁隆十三年《漳贰守沈公惠民泥泊德政碑》里提到:

“澄地滨大海,所在多借海泊为生,县治之东北有长屿孤处海中,环四面皆水,无半亩耕获之利,资泊尤亟。明初柯、李二姓应户部给由来此土,始率族居,□用供公赋,资民食。”

明清两碑时隔172年,都说明泥泊(即滩涂)是沿海居民重要民生基地。海沧讨海人历代海泊为生,除了乘风破浪在大海中抓捕各式鱼类,也在滩涂上捕捉在地人钟爱的海鲜美食,跳跳鱼、小章鱼、土笋、海蛎都生活在那黝黑丰饶的泥地上。

读过鲁迅先生1921年写的短篇小说《故乡》的人,可能对少年闰土捉海边跳鱼的情景印象深刻。

“我们沙地里,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

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鲁迅《故乡》节录)

这种黑不溜秋随潮而跳的小鱼,即为弹涂鱼,俗名跳跳鱼,属硬骨鱼纲鲈形目弹涂鱼科。其外形独特,头大嘴宽,鱼头呈三角形,一对眼睛向外突出,背有鳍,长了两只小脚(即胸鳍),表面黏滑。身体灰黑有花斑,也被称为“花跳”。乍看之下,有人会将它跟泥鳅搞混,实际上,他们是两种东西。泥鳅无脚,生活在淡水。跳跳鱼则是栖息在滩涂或是沿海的红树林里,以滩涂上的底栖藻类、小昆虫等小型生物为食,遇到危险时会钻到泥沙中,或是飞快地跳走。它除了用嘴巴呼吸,其皮肤和尾巴也可作为辅助呼吸器官,是典型的从鱼类进化到两栖动物。曾经,海沧因社会发展迅速,海洋水质受到污染,跳跳鱼数量减少。近年来透过人工种植与修复红树林,改善海岸线沿岸环境有成。现在,退潮后来到海沧湾游憩的大小朋友,经常可以看到跳跳鱼踊跃。

跳跳鱼个头不大,肉质鲜美甜细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在港台乃至东南亚,也被称之为“海上人参”。冬令时节,有“冬春跳鱼赛河鳗”的说法。老一辈厦门人则说,儿童发育时要多给他吃跳跳鱼,吃了后小朋友腿脚有力,走路跑步更稳健。老人家认为以形补形,跳跳鱼的活力,能帮助孩子更健康活泼。跳跳鱼也被海沧人视为对女性特别有好处,尤其对于坐月子的妇女,有良好的滋补功效和催乳作用,若是宴席中有跳跳鱼料理,会鼓励女宾客多吃。跳跳鱼因在《舌尖上的中国2》的第一集中出现,让更多民众认识到这味传统美食。

每年农历五月到九月为跳跳鱼上市旺季,是吃跳跳鱼的好季节,如果你吃到的跳跳鱼里有鱼卵,那就更幸运了。跳跳鱼烹调方法甚多,可清炖、红烧、酥炸、干煎及制鱼干等,不过海沧多以生鲜跳跳鱼入菜,或用跳跳鱼与药材同炖作为食补,久病初愈、肾虚精乏、腰酸膝痛者,可以加上当归、熟地、枸杞等熬煮煲汤。用大米与老姜煮粥亦可,做法大致为先将大米煮粥至六七分熟,再将跳跳鱼和姜放入,煮至米粒软烂时加盐,要吃时撒上胡椒粉,日服一次,连服数次,效果显着。

海沧的餐馆里也发展出不少闽南特色的跳跳鱼料理,例如承袭厦门的传统煮酱油水的,酱油水是用酱油及水按比例调制而成的酱汁,颜色褐黑,咸甜兼具。烹炒时再加入豆豉、白糖、葱、姜、大蒜或辣椒等等,任何鱼用这种煮法烧出来都好吃。或是用闽南人爱吃的黑萝卜(闽南话叫菜脯)煲汤,趁热下肚甘美暖身,不亦乐乎。与豆腐、大葱、姜丝、排骨,煮成跳跳鱼豆腐汤,清甜的汤头很受在地民众青睐!

跳跳鱼与手工面线同煮,也是当地人爱吃的料理,在海沧开业已久的餐馆老板说,一道优秀的跳跳鱼面线,首先得将跳跳鱼清洗好,锅里的油温到七成热,再放入鱼煎一会儿,再加入清水及面线同煮,煎好的跳跳鱼会带出乳白色的汤汁。接着放入盐、胡椒粉、鸡精等,上桌前撒葱花就可以吃了。面线也有讲究,老板说下锅前面线必须先蒸一会儿,以免面线易断。

初遇跳跳鱼时,就如同第一眼觉得其貌不扬的男孩或女孩一般,乍看不甚讨喜,愈认识却愈发现他的美好。于是,随着浪潮,它在滩涂上忽隐忽现,跳着跳着,就这么跳进你我的心里。

#厦门美食记录#

后记:取材自《海沧之旅-美食篇》(本人为编委会编辑部成员、主笔),这篇文章作者是在厦台胞,写本文时是个翩翩少女,现在已经是一个小孩的妈,过着幸福快乐的家庭生活。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