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水泥土路基施工方案

1 工程概况

1.1 工程简介

路工程为一级公路,四分部项目位于镇路线全长约 6.5km,起止桩号为 K22 900~K29 400。本标段路基单幅全长9.48km,路基挖填方按 14 个自然段划分:K22 900~K28 218.805挖方工程量:851468m³,填方工程量:9997m³;K28 218.81~K29 000挖方工程量:25502m³,填方工程量:18517m³;ZK25 000~ZK25 740 挖方工程量:11428 m³,填方工程量:94m³;E2K00 120~E2K00 900 挖方工程量:101321m³,填方工程量:11680m³;D2K00 180~D2K00 920 挖方工程量:92219m³,填方工程量:4431m³;C2K00 095.31~C2K01 215.83挖方工程量:41230m³,填方工程量:6335m³;B2K00 000~B2K00 514.79 挖方工程量:5472 m³,填方工程量:158m³;N2K00 040~N2K00 452.29 挖方工程量:20621 m³,填方工程量:67741m³;BK00 108.05~BK00 506.07挖方工程量:64256 m³,填方工程量:5290m³;AK00 176.79~AK00 626.01挖方工程量:1494m³,填方工程量:9140m³。D1K00 120~D1K00 560 挖方工程量:122004m³,填方工程量:21682m³;C1K00 033.94~C1K00 261.18 挖方工程量:254074m³,填方工程量:0m³;B1K00 097.49~B1K00 632.26 挖方工程量:474486m³,填方工程量:0m³;A1K00 000~A1K01 100 挖方工程量:413245m³,填方工程量:11862m³;共计挖方工程量:2466379 m³,填方工程量:166593m³。

1.2 地质、地貌、水文

项目区域总体属于构造剥蚀低山地貌,局部地段横穿河流侵蚀堆积地貌区,区内地形起伏大,总体地势自西向东倾斜。属于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由于该区地势南高北低,山脉多呈南北走向或北东向,冷空气易进难出,从西北或东北面进来的冷空气爬坡抬升凝结,具有全年气温不高、晴天较少、温差较大、霜雪冰冻较重、干湿季节明显的特征;同时由于气候垂直分带明显,从河谷到山顶有热、温、寒等多种气候类型,形成十分独特的"立体气候"。城近十年平均气温 11.3℃,最冷月平均气温 1.2℃,最热月平均气温20.5℃,最高气温为 33.4℃,最低气温为-11.9℃。霜雪期较长,从 10月至次年 3 月。年平均风速较小,为 2.1m/s,多为北西风、北风。雨季主要集中在 6-8月,降雨量占全年的 47%~76%,最少为 12 月至次年 2月,降雨量占全年的 6%;历年最大降雨量为 1427.7mm(1983 年),历年最小降雨量为 688.9mm,平均降雨量为 913.4mm;历年平均雨日数 130天,历年平均蒸发量 1154.3mm。该区由于长时间高频率降雨,气候变化大(霜、雪、冰时间较长),对地质灾害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场地区地表水主要为河水,流量随季节变化。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第四系孔隙水直接受地表水补给;区内基岩强风化层裂隙较发育,主要为大气降水补给,向附近河内排泄。根据调查访问:本路线段山区冬季雾又多又大,大雾时间段一般在10 月至来年的 2 月,大雾在高程 1700m 以上停留的时间相对其它部位较长。据钻孔揭示,本段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层(Q4dl el)碎石土:稍密,属于Ⅲ级硬土。二叠系上统玄武组(P2x):灰色、黄灰色,薄至中厚层状泥岩夹砂岩,泥岩属Ⅳ级软石。按风化程度可细分为:强风化层(W3):黄灰色,风化较强烈,岩芯多呈碎块状,手掰易碎,属Ⅲ级硬土。中风化(W2):灰色,岩芯呈短柱状,块状,锤击声脆。属Ⅳ级软石。根据地下水的赋存空间类型、水理性质及地下水动力特征,将拟建路线沿线的地下水类型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和碳酸盐岩岩溶水三大类现分述如下:

1、松散岩类孔隙水

全线松散岩类孔隙水赋存于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地区,含水层主要沿线的河谷区的砂卵石土和斜坡地带的角砾碎石土、块石土和粘性土等。第四系坡残积层和坡崩积层一般顺坡零星分布,面积和厚度均较小,主要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多具上层滞水的特点,无统一地下水位,多透水而含水少,富水性弱,粘性土类含水更弱。本路线区无大的河流,河床和河漫滩一般较窄,分布松散的沉积物也有限,但砂卵石土空隙大,透水性强,主要受上游河水和斜坡径流的补给,多属空隙潜水,水位埋深浅,其富水性较好。

2、基岩裂隙和风化裂隙水

全线含水岩性有砂岩、粉砂岩、玄武岩、泥岩和页岩等,其富水性主要受构造、风化及岩性组合的控制。各种大风化裂隙及构造裂隙为地下水的主要赋存空间。风化裂隙总的特征为密集、短小,发育程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弱;构造裂隙一般延伸较长,间隔较宽,少部分裂隙可延伸地下较深的部位,为地下水活动起联通作业。浅部含水层均匀、连通性及透水性一般,多为泥质半充填,富水性中等,局部构造发育、补给条件好的地段富水性较强,主要为大气降水和地表径流补给;深部含水层含水量一般较稳定,接受上部含水层和层间的纵向补给。砂岩、玄武岩含水性较泥岩、页岩好,泥岩和页岩为相对隔水层。基岩裂隙水总体是以斜坡往地势较低处运移,以泉流形式排泄。本段新构造运动不强烈,工程地质条件较简单,场地总体稳定。场地地震基本强烈为Ⅵ级,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 0.4s。本段内无地表水,仅降雨时有地表流水。本路段地下水主要有松散堆积层孔隙水、基层裂隙水主要接受大气降雨及地表水等补给,向地势低洼处排泄。

1.3 施工要求及技术保证

1、根据岩土性质、构造特征、裂隙发育程度、水文地质条件等,对不同岩性、高度采用不同的挖方边坡坡比,在条件适宜的路段一般采用下陡上缓的坡率,以很好地融入周围环境,填方边坡均以路面顶往填方坡脚按 1:1.5、1:1.75 坡比填筑,四分部填挖方边坡均按 8m 一级划分,小于 8m 按一级划分。

2、挖方地段为避免由于施工爆破不当造成路堑边坡失稳,并确保坡面平整,要求硬质

岩边坡或软硬岩相间的岩质边坡临近路堑设计坡面线 2~3 米范围采用光面爆破施工技术。

3、本项目路堑边坡防护:锚式体系分为预应力锚索和压力注浆锚杆、SNS主动柔性防护网防护。预应力锚索主要用于支撑边坡失稳力较大及潜在破裂面较深的情况,压力注浆锚杆主要用于支撑边坡失稳力较小及潜在破裂面较浅的情况,锚式体系加固的内容主要包括:锚固段长、锚间距等,SNS主动柔性防护网防护主要用于石质路堑高边坡防护;路堤防护主要有混凝土拱形护坡、三维网植草防护、植草防护。混凝土拱形护坡主要用于路堤填筑高度大于 5m 的路堤填筑防护;三维网植草防护主要用于路堤填筑高度大于 3m 小于 5m 的路堤填筑防护;植草防护主要用于路堤填筑高度小于 3m 的路堤填筑防护。

4、本项目路线多次跨越山体和展布于山体斜坡上,斜坡自然横坡较陡,受地形控制,路嵌挖方边坡高度大于 30m 的岩质高边坡有十一段,岩层多为白云岩、灰岩,边坡开挖后多为逆向坡和侧向坡,因岩层倾角较小,高边坡整体稳定性较好,仅存在风化碎落或小规模溜滑的问题。

5、由于岩质深路堑所属岩性风化程度较低、岩质较坚硬、岩层产状较为平缓或倾向坡内,边坡按 8m 高分级,设计坡比一般采用 1:0.3~1:0.5,最高一级边坡按坡比 1:0.75 放缓至原地面,坡面采用SNS 主动柔性防护网防护。对完整灰岩、砂岩逆层边坡,原则上坡面不进行人工防护,只在碎落台和第一级平台种植攀爬植物和悬垂植物进行绿化防护,对位于陡坡或陡崖地段的路基,为了避免深挖边坡或减少深挖高度,或因坡顶外有建筑物及其他构造物时,或因岩体破碎,具有向外倾斜的控坡节理与裂隙等,则采用 1:0.75~1:1 坡度、8m高度分级的边坡,采用压力注浆锚杆、预应力锚索框架对全坡面进行加固,加强高陡边坡的稳定。

6、岩溶处治:

岩溶主要发育于碳酸盐岩地层中,物力地质现象主要为溶蚀洼地及漏斗,分部面积较广,路线布设时尽量避让大型岩溶,在无法绕避的情况下根据岩溶自身特征按以下原则进行处治:

(1)导流:对路堑边坡上的岩溶泉或冒水洞,设排水沟或排水管引流至边沟或平台截水沟,对位于路基基底的岩溶泉或冒水洞设盲沟或涵洞将水排出。

(2)跨越:路基底或路基附近流量较大的暗河、落水洞、消水坑、岩溶泉等,采用桥涵跨越;规模较小的用涵盖板跨过,或设挡土墙、护脚将水隔在路基外,当溶洞位于路基底或路基附近时,对溶洞顶板安全厚度及距路基的安全距离进行验算后确定跨越方式。

(3)加固:深而小的溶洞不便于用洞内加固时,采用钢筋混凝土盖板加固,如靠近边沟时同时应防止边沟水的渗漏;对洞径小、顶板薄或岩层破碎的溶洞,爆破顶板片石回填加固,如溶洞较深或须保持排水时采用拱涵或板涵跨越;对挖方路基基底的干溶洞,当洞的体积不大,深度较浅时,且洞底有充填物时,夯实充填物,并回填片石,以 C20 小石子砼封顶。

(4)堵塞:路堑边坡上的溶洞,如影响边坡稳定时,洞内用片块石填实,洞口用干砌片石封闭。

1.4 弃土场概述

弃土场位于主线 K22 960右 20 米处,主要为地表水(降雨)、岩层裂隙水,容方约为 250 万方。此处属于施工场地范围内的低洼地区,此处弃土可以少占农田耕地,且此处雨水汇集量不大,无严重冲刷,适合选作弃土场。

2 编制依据

2.1 编制依据

1、《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T3610-2019)

2、《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G F90—2015)

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17)

4、《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18)

5、《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

6、《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5224-2014)

7、《公路土工试验规范》(JTG E40-2017)

8、《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3450-2019)

9、《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17)

10、《工施工图》11、国家和地方有关施工安全、工地保安、人员健康、劳动保护、土地使用与管理、环境保护与文明施工方面的具体规定和技术标准。

12、现场踏勘、调查所获得的相关资料。

13、我公司拥有的成熟施工工艺、施工方法成果、机械设备、管理水平、技术装备及多年积累的类似工程施工经验。

14、《云南省公路建设项目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方案安全管理办法》

15、国家法律、法规对质量、水土保持、环境保护、安全管理的规定。

2.2 编制原则

1、安全第一的原则: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始终按照技术可靠、措施得力、确保安全的原则。

2、优质高效的原则:加强领导,强化管理,优质高效。根据我们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的质量目标,积极推广使用"四新"技术,确保创优规划和质量目标的实现。施工中强化标准化管理,控制成本,降低工程造价。

3、方案优化的原则:科学组织,合理安排,优化施工方案是工程施工管理的行动指南。在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中,在技术可行的前提下,选择符合本工程具体要求的、先进合理的、科学的最佳施工方案。

4、确保工期的原则:综合分析施工进度的多方面控制因素,充分协调组织好本项目工程施工力量配置,客观地预计各工序作业时间,明确满足要求的施工进度计划及保证计划的人员、设备、物资的配置。根据招标文件对本项目的工期要求,编制科学合理、周密的施工方案,采用信息化技术,合理安排工程进度,搞好工序衔接,实施进度监控,确保实现工期目标,满足业主要求。

5、科学配置的原则:根据本项目工程的工程量大小及各项管理目标的要求,在施工组织中实行科学配置,选派有高边坡施工经验的管理人员,高边坡施工经验丰富的专业化施工队伍,投入高效先进的施工设备,确保流动资金的周转使用。施工中将建筑材料、机械设备等资源进行合理均衡的配置和高效有序的利用,确保本项目高边坡工程的施工步调稳健、协调。

6、合理布局的原则:施工中组建精干高效的现场管理班子,配置完备的交通和通讯设施,保证信息畅通。施工平面布置本着节省临时占地、减少植被破坏、搞好环境保护、防止污染生态环境、文明施工等多角度出发,合理安排生产及生活场地和房屋布局,做好环境保护和驻地绿化。工程完成后,及时平整场地,恢复植被。本方案适用于公路工程四分部项目后续路嵌挖方、路堤填筑的施工。

3 施工计划

3.1 进度计划

四分部路基填挖方施工计划:2020 年 8 月 1 日~2022 年 1 月 31日,工期:547天。具体进度如下表:

3.2 进度保证措施

根据本项目工程总工期要求及施工特点,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及公司以往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本分部施工进度保证措施如下:

3.2.1 组织保证措施

1、建立高效的项目管理机构

建立健全项目经理部管理机构,强化项目经理负责制,全面落实项目经理第一责任人的项目管理体系,设置综合办、征迁办、工程部、安全部、物资部、合同部、质检部等职能部门,现场组建一个施工处,全面履行项目的管理生产、任务。

2、明确分工,责、权并行

(1)项目经理,全面负责本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协调、管理和监控,负责工程项目的各种资源配备,确保项目管理体系在本工程项目上的持续有效运行。

(2)项目总工,负责工程技术、质量、计划、计量、试验、资料等管理工作,指导全体技术人员有效开展技术管理工作。分管工程部、安全质量部、实验室、拌合站。

(3)项目生产副经理,负责施工现场的生产管理,按施工组织设计要求具体组织生产,协调现场各施工队人员、材料、机械设备等资源。分管现场两个作业面;同时负责协调及安全、文明环保施工。

(4)加强人员保障。根据总体进度计划的安排和作业面的工作强度,制定合理的人员规划,确保工程用工。

(5)坚持生产调度会制度,每 7 天召开一次,检查当期各工序完成情况,研究解决施工存在的问题,布置落实下期的生产任务,做到当期任务当期完成。

(6)施工进度计划管理

①制定施工进度计划管理制度,加强施工进度计划管理,以总体计划目标为框架详细分解计划,计划控制以旬、月为控制点,工程部每旬在公布各地调度会上将旬、月计划以书面形式发放到施工处及各职能部门室,施工处须对计划的落实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找出偏离计划的原因,提出补救措施或建议。

②对施工队进行专项施工计划安排交底,切实理解总体安排的思路和关键施工点的控制。为施工队安排编制详细具体的施工计划,将计划分解到每一天并做好落实措施,施工中严格控制各分项工程的最迟完工时间。我项目部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优化施工方案,避免教条化,合理衔接各施工工序,避免窝工和浪费。

(7)工程质检管理,规范工程质检程序、方法和手段,确保检验频率。

(8)实验室。实验室除完成各项原材、半成品、成品的检验、试验、各种混合料的试验配比外,还应深入一线,了解现场施工工艺,指导、监督施工,参与工程质检工作。

(9)充分了解当地的气候天气,及时监听恶劣天气,提前做好应对措施。

3.2.2 经济保障措施

1、制定资金使用计划,保证资金使用的高效性。

2、加强计量支付管理,确保工程所需资金。

3、建立施工进度考核制度。施工进度以月计划进行考核,考核结果按目标责任书的相关规定兑现。

4、管理施工组织,优化组织方案,充分考虑资金投入时间价值,充分及时分析投入产出,使其具有实际操作性、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

5、根据实施性施工组织,编制实施性施工成本预算,确保工程和各单位工程的各项成本和收益目标。全体人员工程全过程成本控制观念和积极性,保持成本控制的内在连续性。

6、人、财、物的有效组合和使用全过程中狠下功夫,严格过程控制,加强成本管理。对施工组织机构的设立和人员、机械设备的配备,在满足施工需要的前提下,机构要精简直接,人员要精干高效,设备要充分有效利用。对材料消耗、配件的更换及施工工序控制,都要按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进行。这样,既可以避免或减少不可预见因素对施工的干扰,也使自身生产经营状况在影响工程成本构成因素中的比例降低,从而有效控制成本,提高效益。过程控制要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

7、加强物资管理,努力降低建设成本。甲供、甲控物资设备应按使用计划,合理库存。加强对原材料、构配件、成品与半成品的试验、检验工作,避免因材料质量问题造成损失。

3.2.3 成本管理的经济措施

为了保证本分部工程的顺利实施,必须管好建设资金,确保工程资金专款专用。管理利用好工程资金是保证工程按质按期完成的重要手段,为管好用活建设资金,施工中将根据初步的形象进度计划,编制资金使用流动计划。由计划财务部依据资金计划监督和管理资金的使用,确保建设资金专款专用,使各项施工管理得以正常进行。

3.2.4 成本管理的合同措施加强合同管理是施工成本控制最重要的手段。

1、增强合同意识,实行全面的合同管理,凡是涉及双方经济活动的,都要签定合同,并严格按照合同的约定执行。

2、严格按照合同约定验工计价。所有计价和支付必须有充分依据,杜绝超估冒验或虚假验工等现象,做到合同与价款相符,资金拨付与验工计价数量相符,不得违规拨付资金。

3、推广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减少投入,降低成本。

4、尽快接通大电的使用,减少发电机发电燃油所产生的高额费用。

3.2.5 设备、材料保证措施

1、落实主要施工设备及周转性材料的进场计划。

2、砂、石料的储存和筛洗砂、石料供应变数较大,项目部充分利用现有场地,加大砂、石料储量。筛洗设备运行正常,满足施工需要。

3、勤于施工设备的保养和维修,杜绝带病作业,特别是混凝土拌合站,责任到人,必须保证混凝土供应的连续性。

3.3 材料设备与人员计划

3.3.1 材料准备

路堑、路堤边坡施工所用的锚杆、锚索、钢筋、砼、水泥、砂石等材料目前已上报采购,部分材料已进场,建投商混能正常供应,其它原材料各项指标满足规范要求,材料储备数量满足施工需要。

3.3.2 材料要求

锚杆、锚索、钢筋、水泥、砂石等材料应经过检测、并取得相应的合格证书后方可进场,各类材料应分类堆放、分区管理、记录,入库或覆盖并设置相应的标识牌。

3.3.3 典型边坡所需主要机械设备数量

3.3.4 劳动力配置

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具体劳动力配置如下

4 施工工艺技术

4.1 路堑开挖施工工艺流程

4.1.1 情况简要说明及处理办法

本段地层自上而下分为碎石土、强风化泥岩夹砂岩、中风化泥岩夹砂岩。边坡设计坡率自下而上为 1:0.3、1:0.5、1:0.5、1:0.5、1:0.75,平台两米宽,最高边坡高度 81.34 米。

坡开挖后无不利结构面。为避免边坡开挖后坡脚应力集中,出现压溃破

坏,对该段使用锚杆(索)框架梁进行加固。

4.1.2 施工方法

1、深挖路段路基施工方法

(1)在施工前详细复查深挖路堑地段的工程地质资料,包括土石界限、岩层风化厚度及破碎程度,岩层的构造特征等。根据现场考察及 设计要求,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后实施。

(2)根据设计横断面的边坡坡率、台阶宽度,精确计算路堑堑顶的开挖线。采用全站仪放样,根据现场坡口标高放出路堑坡口桩。

(3)根据坡口桩放出路堑开挖线,进行清表、清杂等。

(4)开挖中如发现有较大地质变化时,停止施工,重新进行工程地质补充勘探工作,并根据新的地质资料修正施工方案,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后实施。因深挖路堑工程量大、施工环境复杂,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是控制工程进度的关键工程,必须精心组织,科学施工。

(5)石方开挖根据岩石类别、风化程度和节理发育程度,确定开挖方法。对于软石和强风化岩石能用机械开挖的采用机械开挖,不能用机械直接开挖的石方,采用爆破作业开挖。在石方爆破作业前,根据地形地质,开挖断面及施工机械配备等情况,编制实施性爆破设计施工方案,报请监理工程师批准,并严格按照监理工程师的指令执行。

(6)石质部分采用深孔多排微差爆破法开挖。路堑采用横向分层分段开挖,在开挖边坡时弃渣车在一旁等待挖机装车,做到随挖随装,保证了开挖边坡的稳定性,对风化破碎岩体,为保证施工中边坡的稳定和边坡防护的施工作业,采用阶梯式进行开挖,按设计要求的高度设置平台,形成阶梯边坡。开挖时,边坡预留 2-3m 采用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作业,人工刷坡。

2、爆破设计方案(详见爆破专项施工方案)

(1)深孔爆破设计

深孔爆破施工采用垂直钻孔,自上而下分台阶开挖,分层台阶高度按所采用钻孔直径以及路基开挖边坡台阶高度而定。本工区路堑开挖边坡台阶高度按 8m 划分,所以爆破台阶高度取 8m。深孔爆

破参数的选择如下:

①台阶高度 H爆破台阶高度取 8m,炮孔直径采用 100mm。

②底盘抵抗线 W1底盘抵抗线 W1 根据台阶高度确定:W1=(0.6~0.9)H(m)岩石坚硬,系数取小值,反之,系数取大值;也可按照钻孔直径确定W1=Kd,其中:K=32~38,d为炮孔孔径 mm。

③孔距 a和孔边距 ba=m W1 或 a=mb,m为炮孔密集系数,m=0.8~1.4。多排炮孔爆破时,排与排之间的间距 W2=0.86a(钻孔形成梅花形交错布置);当多排齐发爆破 W2=0.91W1,多排微差爆破,W2=W1;对于孔边距 b=W1-Htanα,α为梯段坡面角,孔边距 b 不应小于 2~3m,否则凿岩将有危险。另外,堵塞长度不能小于 b 值。

④超钻和孔深超钻 h=(0.15~0.35)W1;钻孔深度 L=H h (m)。

⑤单位耗药量在深孔爆破中,单位耗药量 q 值一般根据岩石的坚固性、炸药种类、施工技术和自由面数量等综合因素确定。具体参照表:各种岩石的单位耗药量 Ks 值(松动爆破)。在选择单耗时,应通过试验爆破来调整 q 值,使其符合工程的要求。

⑥孔装药量 Q 的计算单排孔爆破(或第一排炮孔)每孔装药量:Q=qaW1H。式中:q为单位耗药量(Kg/m³);a 为孔距(m);H 为台阶高度(m)。多排齐发爆破时,从第二排起,后排孔抵抗线用排距计算,单个排孔装药量可按下式计算:Q1=KqabH。式中 K---考虑受前面各排孔的岩渣阻力作用的装药量增加系数,一般取 1.1~1.2。多排孔微差爆破时,后排孔的药量不增加,即 Q后= qaW2H。

⑦装药线密度:q′=0.25πd2Δ。Δ---装药密度,Kg/m³;d---钻孔直径,cm。100mm 直径孔的装药线密度 q′可由下表查得:Δ 7.1 7.5 7.9 8.2 8.6 9.4 10.2q′ 0.9 0.95 1.0 1.05 1.1 1.2 1.3装药线密度最好通过实际试装来确定。

⑧装药长度和堵塞长度装药长度 L1=Q1/ q′;堵塞长度 L2=L-L1。一般要求堵塞长度不小于(0.7~0.8)W1,至少不应小于孔边距 b。

(2)控制爆破(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

设计光面爆破参数选择如下:

①炮孔直径 d

根据公路施工实践经验,露天光面爆破,采用与主炮孔一样的钻孔直径,比小直径孔更有利于光面爆破,本设计光面爆破炮孔直径也采用 100mm。

②不耦合系数 n合理的不耦合系数(n=d1/d2,其中 d1 为炮孔直径,d2为药卷直径)应使炮孔压力低于孔壁岩石的动抗压强度而高于动抗拉强度,本设计不耦合系数采用 1.5~2.5。

③面炮孔间距 a炮孔间距一般为孔眼直径的 10~14 倍。在节理裂隙比较发育的岩石中应取小值,整体性好的岩石中可取大值。

④最小抵抗线 W根据公路科学研究院提出的在露天开挖光面爆破中最小抵抗线:W=21.5db。式中:W---炮眼最小抵抗线(m);db---炮孔直径(cm)。

⑤炮孔密集系数 mm=0.8~1.0,硬岩 m 取大值,软岩取小值。

⑥炮眼的角度和深度露天光面爆破,光面炮眼倾角与边坡坡度一致,沿设计轮廓面布置。眼深根据台阶高度或开挖深度决定,并考虑一定的超深。

⑦装药线密度:qi=qaW式中:q---单位岩石耗药量(Kg/m³);a---孔距(cm);W---最小抵抗线(m)。为了控制裂隙的发育以保证新壁面的完整与稳固,在保证以炮眼连心线破裂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少装药。根据经验,软岩中一般可用 70~120g/m,中硬岩为 100~150g/m,硬岩中位 150~250g/m。

⑧起爆间隔时间实践证明,齐发爆破的裂隙表面最平整,微差延期起爆次之,秒延期起爆最差。齐发爆破时,炮眼间贯通裂隙较长,抑制了其它方向裂隙的发展,有利于减少炮眼周围的裂隙的产生,可形成平整的壁面,所以,在实施光面爆破时,间隔时间愈短,壁面平整的效果愈有保证,通常情况下相邻光面炮眼的起爆间隔时间不应大于100ms。

(3)预裂爆破参数设计

①钻孔直径 d本设计台阶高度取 10m,预裂爆破炮孔直径取和主爆区深孔爆破相同的直径 100mm。最好能按药包直径的 2~4 倍来选择钻孔直径。

②孔距 a预裂爆破的孔距比光面爆破要小一些,一般取 a=(5~10)d,软弱破碎的岩石取小值,坚硬完整性好的岩石取大值;质量要求较高的取小值,要求不高的取大值。

③不耦合系数 B不耦合系数指炮孔直径与药卷直径之比。不耦合系数 B值大时,表示药包与孔壁之间的间隙大,爆破后对孔壁的破坏小,反之,对孔壁的破坏较大。本设计不耦合系数取 2~4;装药时,药包应放在炮孔中间,绝对不能与保留区的孔壁紧贴,否则,B值再大也可能造成对孔壁的破坏。

④装药线密度: adKq brfi = (g/m)式中:qi---线装药密度(g/m);Krf---岩石系数,坚硬岩石为 0.6,中等强度岩石为0.4~0.5,软岩为 0.3~0.4;db---炮孔直径(mm);a---炮眼间距(cm)。岩石预裂爆破,在炮眼底部 0.5~1.0m 范围内应增加装药量,其装药量按计算出的线装药密度增加一倍即可。

⑤预裂孔深确定预裂孔深度的原则是确保不留根底和不破坏台阶底部岩体的完整性。因此根据工程的实际要求来选取。

⑥预裂孔排列预裂爆破炮孔平行排列,即:预裂孔方向同台阶坡面倾向一致。

(4)爆破施工控制要点

①爆破前先做好爆破设计,并进行 1-2 次试爆,以确定更合理的炸药用量。

②堵塞完毕,要插上警戒标志,不准无关人员进入爆区。

③控制爆破炮孔桩位应严格保证于设计边坡位置上,即用测放边坡边桩的办法和要求来逐个测放孔位。光面爆破在主爆破之后起爆,预裂爆破则先于主爆破起爆,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爆破组合方式。

④控制爆破应保持炮孔在同一平面内,保证边坡的光滑平整。

⑤若光面爆破与主爆破药包一次起爆时,光爆孔宜迟后 25~

50ms起爆,所有光爆孔均采用导爆索、导爆管或电雷管起爆,以确保同时起爆。

⑥为了确保降振作用,必须使预裂孔超前于主爆破孔起爆,超前的时间至少应有 100ms。

4.1.3 边坡施工

1、路堑边坡施工做好土石方开挖与支护、加固工程施工的有机结合和进度协调,坚持"分级开挖,分级防护"的原则,自上而下,开挖一级,防护一级,工序衔接紧凑,严禁一挖到底。

2、路堑边坡开挖应贯彻"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的原则",在开挖过程密切注意核对地质情况,发现实际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时,或地质有异常变化是,立即通报有关部门。

4.1.4 坡面开挖、整形

1、开挖:土石方开挖采用挖机开挖,分级进行,开挖前用木板按设计坡率做好坡度架,安排专人指挥边坡开挖,保证边坡不陡于设计,坡面平顺、平整。坡面整形主要以机械施工为主,局部人工配合修整。对松散岩土及全强风化岩层直接安排液压反铲挖掘机修整。

2、坡面整形:坡面整形的目的是尽快为坡面防护工程施工提供完整的作业面,坡面整形从上而下逐级进行,开挖一级支护一级,按流程图进行。

3、出土、运输:开挖过程主要采取层挖法施工。安排一台挖机分别在高边坡坡面上采用退挖法向中心挖土装车外运,每段开挖宽度小于 12m,严格控制施工动态坡度,直至挖完。严格控制最后一次开挖,控制超挖,确保坡面线标高控制在设计范围内。土方开挖过程中,文明施工须做好,土方运输至弃土场地,严禁违规处理渣土。

4.1.5 支护脚手架

1、脚手架搭设

(1)接头采用搭接连接,搭接长度不应少于 lm, 等间距设置 3个旋转扣件固定。底部立杆采用不同长度的钢管交错布置,错开距离不小于 0.5m,立杆顶部高出施工面 1.5m。

(2)水平杆按间距 1.5m设置,接头采用搭接连接,搭接长度不应少于 1m,等间距设置 3个旋转扣件固定。内外两根纵向水平杆交错布置,错开距离不应小于 0.5m,各接头中心距立杆轴距应小于跨距的 1/3,纵向水平杆与立杆相交处必须用直角扣件与立杆固定。

(3)按照二步三跨设置连墙件,且竖向间距不大于 3倍步距,水平问距不大于 3倍纵距。采用φ25插筋打入山体 1.5m,并对其注浆,插筋固定后,用钢筋将插筋与纵杆、横杆连接,防止脚手架整体向外倾翻和下滑。

(4)脚手架马道基础锁脚锚杆采用φ25 螺纹钢筋进行锚固。

(5)立杆由底到顶贯通。脚手架由底到顶内外立杆离墙距离必须一致,不一致时必须采取措施校正到位。

(6)沿脚手架全高采用柔性拉锚系统分段向上斜拉,斜拉方向上倾 45 度,柔性钢绳拉锚系统按照 6m×6m间距进行布置。同时,每级平台设置一排地锚插筋与脚手架水平纵向水平杆连接牢固,地锚间距与脚手架纵向问距一致,按照 1.8m 间距进行设置。通过以上局部加固,以起到分段卸荷和防止脚手架在钻机冲击反力作用下向外倾翻,确保边坡脚手架整体安全稳定:①脚手架应在整个长度和高度方向连续设置剪力撑。②每副剪刀撑跨越立杆的根数不应超过 5 根,间距<9m,与纵向水平杆呈 45~ 60 度角。③剪刀撑应设置在脚手架立杆外侧,接头采用搭接,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 1 米,不少于 3个旋转扣件固定,固定间距不应小于1m,并用旋转扣件固定在立杆或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上,其交点距中心主交点的距离应大于 15Omm。

(7)安装安全爬梯:采用钢管、旋转扣件连接,踏步采用双铜管铺设。

(8)验收:脚手搭设完毕必须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后才能使用。

(9)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构架和设置要求的一般规定如下:

①立杆纵距应为 1.4m,立杆横距为 2.5m,平杆步距应为1.0m。

②作业层距地面高度≥2.0m 时,脚手板的铺设宽度:外脚手架≥750mm、里脚手架≥50mm。铺设的脚手板边缘与坡面的间隙≤30mm,铺设的脚手板边缘与挡脚板的间隙≤100mm。当脚手板侧边不贴近立杆时,应予以固定。

③剪刀撑的斜杆与水平面的交角宜在 45°~60°之间,水平投影宽度不应小于两跨(≥4m)或不应大于四跨(≤8m)。斜杆应与脚手架基本构架杆件加以可靠连接,至少应与 3~4 根立杆相连接,且斜杆相邻连接点之间的长细比≤60。

④立杆底端 100~300mm 高底处,一律设纵向和横向扫地杆,并与立杆连接牢固,为防止滑动,每隔 3缝打入锚管(Ф48×3.5)深1.5m与纵横杆扣接。

(10)杆件连接构造的规定:

①脚手架左右相邻立杆和上下相邻平杆的对接接头应相互错开设置在不同的构架框格内。相邻立杆接头宜布置在不同步距内,距相邻平杆的距离应<1/3 步距。上下相邻平杆接头宜布置在不同纵距内,距相邻立杆的距离应<1/3步距。

②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杆件的搭接接头长度应≥0.8m。搭接部分的结扎不应少于 2道,且结扎点间距≤0.6m。

③杆件端部伸出结扎点的长度≥0.1m。

④单立杆和双立杆连接:当采用单杆连接时,单立杆与双立杆之中的一根立杆直接对接,并在对立杆上加旋转扣二道。当采用双杆连接时,单立杆底支小于横杆上,上部与横杆扣牢,并与双立杆不少于 3道旋转扣连接。

⑤相邻步架的纵向水平杆应相互错开布置在立杆的两侧,以改善立杆的偏心受压状况。

⑥平杆(大、横向水平杆)不得跳设或漏设。

(11)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杆配件的一般规定:

①钢管端部切口应平整,杆件无明显变形、裂纹和严重锈蚀形象。

②扣件应与杆件管径相匹配,其性能应符合国家相关的标准规定。严禁使用加工不合格、锈蚀和有裂纹的扣件。

③脚手架杆配件应能满足安全要求,并与脚手架主体结构架杆连接可靠。

④竹串片脚手板的竹片宽应≥60mm,拼接螺栓直径为Ф8~Ф

10,螺栓间距≤600mm,拼接必须坚固可靠。铺设后用 14#~16#镀锌铁丝绑牢固定。

(12)搭设脚手架时沿纵向每 4 跨设置一道横向剪刀撑,剪刀撑沿高程方向连续设置;沿横向每 2跨设置一道纵向剪刀撑,间距6m,斜角为 45°-60°之间,剪刀撑沿高程方向连续设置,以确保脚手架整体稳定。

(13)沿脚手架全高采用柔性拉锚系统分段向上斜拉,斜拉方向上倾 45 度,柔性钢绳拉锚系统按照 5.4m×5.6m 间距进行布置。同时,每级平台设置一排地锚插筋与脚手架水平横向水平杆刚性连接牢固,地锚间距与脚手架纵向间距一致,按照 2.8m 间距进行设置。通过以上局部加固,以起到分段卸荷和防止脚手架在钻机冲击反力作用下向外倾翻,确保三、四、五级边坡脚手架整体安全稳定。

2、脚手架的使用及维护

(1)脚手架搭设完成后,未经检查验收、或在检查验收中发现的问题没有整改完成的、或安全防护设施不完善的,严禁投入使用。应在脚手架醒目的位置悬挂警示牌,注明脚手架通过验收的时间、使用期限、一次允许在脚手架上的作业人数、最大承受荷载等。

(2)脚手架在使用过程中,应进行定期检查和班前检查。如遇大风、大雨、撞击等特殊情况时,应对脚手架的强度、稳定性、基础等进行专项检查,若发现问题必须立即处理,未经处理、验收合格,严禁人员上架作业。

(3)作业层上的施工载荷应符合设计要求,严禁超载。

(4)雨、雪天气施工,应采取必要的防雨、防雪、防滑措施,遇 6 级以上大风、强雾天气、能见度很低时应暂停在脚手架上作业。

(5)在脚手架上进行电、气焊或从事吊装作业时,应采取防火和防撞击脚手架的措施,并派专人监护。

(6)脚手架在使用期间,严禁拆除主节点处的纵、横向水平杆,纵、横向扫地杆,固定连接件,不准任意改变脚手架的结构、用途,如必须改变排架结构,应征得原设计同意,重新设计。

(7)在施工中,若发现脚手架有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设计部门和安全部门,由设计部门和安全部门对脚手架进行检查鉴定,确认脚手架的安全稳定性后方可使用。

3、脚手架的拆除

(1)脚手架拆除前,应编写拆除作业指导书,按该脚手架的设计报批程序进行报批。无作业指导书或安全措施不落实的,严禁拆除作业。

(2)拆除作业前,应将经批准的作业指导书、拆除施工方案向现场施工作业人员进行交底。并检查落实现场安全防护措施。

(3)脚手架拆除前,应先将脚手架上留存的材料、杂物等清除干净,并将受拆除影响的机械设备及其他设施移开或加以保护。

(4)脚手架拆除按批准的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要求,统一指挥,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不得上、下层同时拆除。

(5)拆下的材料、构配件等,严禁抛掷。应用绳索捆绑牢固缓慢下放,或用吊运方法运送到地面。

(6)脚手架拆除后,应做到工完场清。所有材料、构配件应堆放整齐、安全稳定,并及时转运。

(7)脚手架应连续拆除完毕,若因故中途停顿,除作必要的加固外,还应在醒目位置挂警示牌,划定警戒区域,严禁无关人员进入。

4.1.6 锚索(锚杆)施工方法

1、施工放线

在路基土石方队伍开挖边坡后,进行人工修整边坡,测量人员用GPS 进行施工放线,按照设计图纸要求,上、下及倾斜方向全部用线绳拉好,根据交叉点位确定锚索(锚杆)孔位,然后由人工搭设钢管脚手架和施工平台,安放好机械,准备挖槽、开孔。

2、钻孔

(1)钻孔机具采用潜孔钻,钻杆长度、直径及动力输出功率必须能满足设计要求。钻孔过程:首先按设计要求,测量技术人员将锚孔位置准确放在坡面上,孔位误差不得超过 3cm。再在脚手架上安装钻机,然后用方向架放出锚索方向角,以测角仪调整倾角达设计要求(设计要求孔倾斜误差不大于 1°),确认无误后,将所有紧固件再紧一遍,安上冲击器和钻头,接上风管,进行钻孔,钻孔要求干钻,保证孔壁的粘结性能,为确保锚孔深度,实际钻孔深度要求大于设计深度 0.3m。用高压风吹孔,待孔内粉尘吹净,用织物或水泥袋纸塞好孔口备用。锚孔完成后须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2)钻孔注意事项:钻进过程中应对每一孔地层变化(岩粉情况)、钻进情况(钻压、钻速等)、地下水情况,以及某些特殊情况等,进行记录,如遇地层松散、破碎时,应采用跟套管的钻进技术,若遇坍孔,应立即停钻进行固壁灌浆处理,灌浆 24小时后重新扫孔钻进。

(3)钻孔中渗水的处理

当渗水量不大时,钻机可以工作,钻至设计孔深,撤出钻杆,用高压水、气对钻孔进行冲洗。当孔内渗水量较大时,则需进行固壁防渗注浆处理,注浆压力根据钻孔深度与岩石完整情况而定,在可能的条件下可适当加大压力以提高灌浆质量。待灌入的水泥浆达到一定强度后,重新钻孔至设计标准。

3、锚杆定位及注浆

(1)锚孔钻成型后,首先进行清孔,其次把制作好的Φ32锚杆用人工轻轻插入锚杆孔内,锚杆上必须焊接好定位钢筋,以保证锚杆固定在孔位中央,外露长度要按照设计要求,并均匀地朝着一个方向进行弯曲。

(2)锚杆定好位后,立即进行注浆,本工程锚杆灌浆采用 M25 水泥砂浆(灰沙比 1:1,水灰比 1:0.45),用新鲜的强度等级为42.5MPa的普通硅酸盐水泥,采用注浆泵进行注浆,注浆压力≥0.8Mpa;首先,在安放锚杆时,就把注浆软管随锚杆一起放入锚杆孔内,以便注浆时方便注浆,在注浆时保持压力,缓慢地进行注浆,边注浆边缓慢地拔管,最后以锚杆孔口流出水泥浆为标准来确定注浆满孔,注浆注满后,用材料把孔口堵住,准备绑扎钢筋。

(3)锚杆注浆

自孔底向上一次性注入,注浆压力应大于 0.8Mpa,中途不能停灌。锚杆下入孔后 6 小时内必须注浆。

4、锚固端防护

封锚前应对外留锚杆仔细涂刷防锈剂及保护剂。最后用 C25 号砼将外露钢筋锚杆封死,封锚混凝土任一部位的最小厚度,不得小于 25㎜.

5、锚索制作

(1)预应力锚索采用φ15.2 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钢绞线标准强度不小于 1860MPa。

(2)锚索的设计长度是从钻孔的孔口算起的,因此,钢绞线的截长应为锚索的设计长度(钻孔的实际长度)、外锚墩厚度、千斤顶长度、工具锚和工作锚的厚度以及张拉操作预留量等之总长。一般情况下,钢绞线的截余量取 50mm,考虑到下料时有截长误差,且锚索越长误差越大,故采取的截余量为 100mm。钢绞线截取以前,要确保每一根钢绞线始终顺直,不扭不叉,且需除锈,除油污,对有死弯、机械损伤及锈坑者应剔去。钢绞线的截断采用无齿锯,以免对钢绞线造成损伤,截好的钢绞线平顺地放好,并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自由段钢绞线涂抹黄油后套波纹管,在锚固段与自由段交界处应特别注意绑扎牢固。

6、锚索安装

安装锚索之前,要认真核对锚索的编号是否与钻孔编号一致,确认无误后。再以高压风清孔一次,即可着手安装锚索。由人工缓缓地将锚索插至孔底即可,送锚索入孔时,要注意使锚索顺直,用力均匀,不要左右摆动。注浆管与锚索同时安装,经张拉段后,从锚固段的对中隔离支架的中心钢管内穿过,管口距离孔底 30~50cm。

7、锚索锚固段灌浆

(1)锚固段注浆采用孔底返浆法注浆,先将注浆管与锚索同时安装,注浆管插入距孔底 30~50cm 处,用压浆机将砂浆注入孔底,空气由锚索孔口排出,注浆数量用砂浆位置指示器控制。上倾和水平锚索注浆采用排气注浆法,即砂浆由孔口注入,空气压向孔底经事先已安装的排气管排出孔外(水平锚索空气经限浆环进入排气管),当排气管不再排气且有稀水泥浆从排气管压出时,则说明注浆已满。

(2)采用专用的机械进行灌浆,为保证锚索的承载能力,灌浆最低压力以 0.4~0.8MPa为宜,经检查锚孔水泥浆面稳定,排气孔流出的浆液颜色与灌入的浆体一致后,封闭排气孔,再继续加压至0.5~0.6MPa,稍后封闭灌浆孔。灌浆过程中如遇到孔道堵塞时,必须更换灌浆口,此时应将第一次灌入的水泥浆排除,以免两次灌入的水泥浆之间存在气体,影响灌浆质量。

8、肋柱施工

(1)模板制作和安装

框格梁施工用的模板,可采用组合钢模板、木模板、木胶合板,竹胶板,模板制作与安装应注意事项:①肋槽应略比肋稍大一些,以便于安装模板,模板构件的连接应尽量紧密,用长 80 ㎝的钢筋在模板两侧打入土中控制侧模,使用撑杆和拉杆相间控制,以减少模板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变形。②模板内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必须平整光滑,安装前必须擦脱模剂,接缝必须密合,如有缝隙须塞堵严实,以防漏浆。③为减少现场施工的安装和拆卸,便于周转使用,模板应尽量做成装配式组件或块件。④钢制模板宜制成装配式常备构件,制作时应特别注意构件外形尺寸的准确性。⑤竖肋横向模板铅锤,侧模纵向和盖面模板平行于坡面,上下成一条直线;横肋底模纵向与路线纵坡平行,横向垂直于坡面。模板接缝严密,两接头之间高差不大于 1 ㎜。⑥模板由底模、侧模两个部分组成,一般预先分别制作成组件,在使用时再进行拼装,木模板可以每隔 30 ㎝用 5 ㎝×5 ㎝木方加固,以增强模板的刚度。设置拉杆时,拉杆宜采用塑料套管,以便拉杆取出。浇筑应清理模板内的杂物,注意模板接缝和模板变形情况,各种接缝要紧密,不漏浆,必要时在接缝间加密封条。混凝土脱模剂可采用清洁的机油、肥皂水或其它质量可靠的脱模剂,不得使用废机油。

(2)普通钢筋

挖好肋槽后,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在槽中安装半成品钢筋,普通钢筋及预应力筋按规范的要求做好各种试验,并报请监理工程师批准,严格按设计图纸的要求布设,对于较长钢筋,可以分段制作,预先焊成钢筋骨架,分段安装后再焊接成型,钢筋绑扎、焊接要符合技术规范的要求。所有钢筋的加工,安装和质量验收等均应按照《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11)的有关规定进行。

(3)肋柱施工①锚杆框格梁竖向肋柱嵌入坡体 15 ㎝,横向Ⅰ型肋柱应嵌入坡体 15cm,横向Ⅱ型肋柱应嵌入坡体 15cm。框格梁肋要上下顺直,横梁左右平齐,并确保钢筋砼的施工质量,当岩性为硬岩时,坡面难以平整,为保证框格美观,局部空洞要采用素混凝土补齐,工程量以现场计量为准。框架横梁每隔 3~5排框架设 2cm 的伸缩缝,设在框架中间,内填浸沥青木板。②肋柱定位必须准确,坡面整体应顺直于路线,当实测边坡高度不以整 8 米计时,可适当调整最上一台肋柱高度,高度变化应平缓渐变,尽量减少破坏坡面原状土及植被。③最上一台肋柱高度不应小于 2.0米,小于 5.8 米时采用两根锚杆,小于 3.1米时采用一根,锚杆应均设在横竖向肋柱交结点上。④单根肋柱混凝土浇筑后应立即检查每一管道是否漏浆和堵管。⑤锚杆肋柱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外观上顺直、美观,无麻面。

(4)框格混凝土浇筑和养生①混凝土数量要根据现场需求、拌和在拌合站拌制、运输采用砼灌车。②浇筑护坡混凝土按照由下往上分段依次浇筑,必须采用人工插钢钎振捣或振动棒振捣密实,在基础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即可浇筑上部的骨架混凝土。③变形缝每隔 20m设一道,急流槽设置以实际地形为准,间距不小于 20.8m。④混凝土施工完成一段待初凝后,洒水 1-2 次,随时检查表面是否湿润,保证混凝土 24 小时保持湿润,养护 3-5 天,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待混凝土具有一定强度后方可拆模。

9、锚索张拉

(1)张拉

根据设计及规范要求计算出张拉预应力值,然后对单根钢绞线进行预拉,使每根钢绞线处于初始的相同受力状态,然后安装张拉千斤顶张拉。张拉时将施加的预应力值分为 3~5级进行循环张拉,每一级的张拉荷载为设计张拉力的 1/3~1/5,每一级加载后,稳定一段时间,一般岩石地层稳定时间宜在 10分钟左右。预应力张拉实行应力和延伸量双控,张拉时作好相应的记录。本段张拉实际延伸量与设计延伸量误差是±5~10%,实际张拉有误差,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2)锁定封锚

张拉完毕,确认全部锚索张拉满足设计承载力要求,锚索承载能力满足设计要求后进行封锚,锚具顶面外留 80~100mm 长度线头,其余外露的工作钢绞线采用砂轮切割机切断,然后采用防腐涂料仔细涂刷外露构件(锚具、夹片、钢垫板、钢绞线),用 C30混凝土封闭外露部分,使之成为永久锚固工程的组成部分。

10、混凝土施工方法

(1)钢筋的隐检工作已经完成,并已核实预埋件、孔洞的位置数量及固定情况无误。

(2)模板的预检工作已经完成,模板标高、位置、尺寸准确符合设计要求,支架稳定,支撑和模板固定可靠,模板拼缝严密,符合规范要求。

(3)由试验室确定配合比及外加剂用量。

(4)混凝浇筑前组织施工人员进行方案的学习,由技术部门讲述施工方案,对重点部位单独交底,设专人负责,做到人人心中有数。

(5)浇筑混凝土用架子、走道及工作平台,安全稳固,能够满足浇筑要求。

(6)清理:在混凝土浇筑前将模板内杂物吹扫干净。

(7)浇筑混凝土时设专人看模,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情况,当发生变形移位时立即停止浇筑,并在已浇筑的混凝上初凝前修整完好。

(8)使用插人式振捣棒要快插慢拔,插点呈梅花型布置,按顺序进行,不得遗漏。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的 1.25 倍。振捣上一层时插人下一层混凝土 5cm 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

4.1.7 现浇砼拱形护坡

1、施工前,按照拱形骨架的施工大样图和施工现场桩位放样图,首先对拱形骨架在边坡上进行放样,将沟槽和拱形位置在施工现场标识清楚,拱形部分采用样架放样,为保证骨架的平整性和完整性,挂线采用坡面挂线和横向挂线相结合的方式。

2、严格控制好开挖的宽度和深度,不得超挖和欠挖,保证其骨架边线顺直,从上往下进行开挖,不得有松土留在沟槽中。一般根据施工能力及天气情况确定开挖长度,做到当天开挖当天浇筑完毕,不得将开挖好的沟槽长时间晾置,防止雨水冲刷导致垮塌。

3、挖基完成后,应通知作业队技术人员检查沟槽及拱部开挖深度,合格后, 方可继续下道工序施工。

4、坡面采用Φ25 钢筋锚杆,嵌入坡面深度(3~3.5)m,孔径7cm,灌注 M25 水泥砂浆,灌注充盈系数 1.30。

5、网层钢筋采用Φ16 钢筋,加工的网层钢筋与锚杆应焊接牢固,而后安装模板。

6、护坡骨架材料为 C20 混凝土,严格按照施工配合比拌制。由于混凝土需要在坡面上浇筑,需严格控制混凝土坍落度(5~7cm) ,且保证和易性良好。 因骨架尺寸较小,且处在斜坡上,浇筑时采用 Φ20振动棒人工振捣密实,人工收面,并保证原浆收面。

7、混凝土要根据现场需求通知商混站拌制,不宜拌制过多。混凝土运输时采用泵车,利用泵车浇筑混凝土,禁止使用人工,砌筑现场用铁垫板临时存放。

8、浇筑护坡混凝土按照由下往上分段依次浇筑,必须采用振动棒振捣密实,在基础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即可浇筑上部的骨架混凝土。

9、变形缝每隔 20m设一道,急流槽设置以实际地形为准,间距不小于 20.8m。

10、混凝土施工完成一段待初凝后,洒水 1-2次,随时检查表面是否湿润,保证混凝土 24 小时保持湿润,养护 3-5天,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待混凝土具有一定强度后方可拆模。

4.1.8 急流槽、截水沟

1、截水沟施工要求

(1)截水沟的位置:在无弃土的情况下,截水沟的边缘离开挖方路基坡顶的距离视土质而定,以不影响边坡稳定为原则。水系一般土质,至少应离开坡顶 5m。截水沟挖出的土,应及时平整夯实,使沟两侧形成平顺的斜面。

(2)山坡上路堤的截水沟离开路堤坡脚至少 2m,并用挖截水沟的土填在路堤与截水沟之间,修筑向沟倾斜坡度为 2%的护坡道或土台,使路堤内侧地面水流入截水沟排出。

(3)截水沟长度超过 250m 时,应选择适当地点设出水口,将水引至山坡侧的自然沟中或桥涵进水口;截水沟必须有牢靠的出水口,必要时需设置排水沟、跌水或急流槽;截水沟的出水口必须与其他排水设施平顺衔接。

(4)为防止水流下渗和冲刷,截水沟应进行严密的防渗和加固处理。地质不良地段和土质松软、透水性较大或裂隙较多的岩石路段以及沟底纵坡较大的土质截水沟和截水沟的出水口等,均应采取加固措施防止渗漏和冲刷沟底及沟壁。

2、跌水与急流槽施工要求

(1)跌水与急流槽必须采用混凝土结构。跌水的台阶高度可根据地形、地质等条件决定,多级台阶的各级高度可以不同,其高度和长度之比应与原地面坡度相适应。

(2)急流槽的纵坡应按图纸所示进行施工,一般不宜超过

1:1.5,同时应与天然地面坡度相配合。较长的急流槽,槽底可设几个纵坡,一般是上段较陡向下逐渐放缓。

(3)当急流槽较长时,应分段砌筑,每段不宜超过 10m,接头用防水材料填塞,密实无空隙。

(4)急流槽的砌筑应使自然水流与涵洞进、出口之间形成一个过渡段,基础应嵌入地面以下,其底部应按图纸要求砌筑抗滑平台并设置端护墙。

(5)路堤边坡急流槽的修筑,应能为水流入排水沟提供一个顺畅通道,路缘石开口及流水进入路堤边坡急流槽的过渡段应连接圆顺,如采用喇叭口接入。

(6)边沟、急流槽接入涵洞进口处,应加设消力池,当急流槽水流大且流速较大时,为防止溅水上路基,宜在急流槽下部槽口上加设盖板。

4.1.9 工序检查和验收

1、工序检查

正式施工前应加强人员材料设备检查。原材料必须具有出厂合格证,特殊工人(如钻孔、张拉、灌浆、架子工要经考核培训并有相关操作资格证,设备应处于良好状态,张拉等设备应进行标定。正式开工前进行首件工程,首件工程完工后进行抗拉拔破坏试验,其试验具体方法见工艺控制。以确定能确保质量的施工方法。锚索和锚杆完成后也应进行极限抗拔力试验,验证施工后的锚固力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锚索抗拉拔破坏试验

(1)试验目的:验证本工程设计采用的预应力锚索的性质和性能、施工工艺、设计质量、设计合理性、安全储备,锚索的抗拉拔承载能力、荷载与变形等问题,以及有关的搬运、储存、安装和施工过程中抗物理破坏的能力,以便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变更和完善等措施。

(2)试验孔选定:具体位置应与监理共同现场确定,试验孔位置的选择应体现工程孔锚固地层实际情况。试验孔自由段不注浆,锚固段与自由段之间设置止浆袋,锚固段外侧应设引排气管,排气管伸入锚固段内 5~10cm,其注浆方法、充满标准与工程孔相同。试验时应记录各级荷载及锚头位移等详细数据,并在工程锚索施工前及时向设计单位提交试验报告,以验证和调整设计。

(3)试验方法及步骤:

①选点:工程现场根据不同地层、不同高度选择有代表性的孔位,每段坡面不少于 2 根锚索。

②试验装置的选定:本项目试验选用穿心式千斤顶,加载装置定额压力必须大于试验压力,检测装置必须满足精度要求。

③在基本试验锚孔施工完成后,待锚固浆体达到 28d龄期后进行试验。

④分级加载:本工程锚索采用高强度、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直径 15.2mm,强度 1860Mp.每级加载的大小为钢绞线的 0.1Rb,并每隔 5min 观测一次,次数不少于 3次。当相邻两次观测的锚头位移小于 0.1mm 或 2h 小于 2mm,方可施加下一级荷载。试验最大荷载一般不超过钢绞线的 0.8Rb。

⑤试验的终止。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认为达到破坏性,即可终止试验:

A.锚头位移不收敛,锚固体从岩层中拔出或锚索从锚固体中拔出;

B.锚头总位移超过设计允许位移量;

C.后一级荷载产生的位移增量超过前一级荷载产生的位移增量的 2 倍;

D.锚索材料拉断;

E.试验中若变位量不断增加至 2 小时后仍不稳定,或变位过大,已超过设计所控制的变位值和极限抗拔力小于设计值。

⑥锚索张拉工序检查:

A.预应力施工机具在使用前及施工过程中均需按规范要求进行标定。

B.预应力施工操作人员需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

C.预应力锚索安装前需对每个锚索孔规格及清孔质量检查。

D.预应力锚索张拉工作结束后对每根锚索的张拉应力和补偿张拉的效果进行检查。

E.预应力锚索施工中应按施工图纸和监理人员指示随即抽样进行验收试验,抽样数量不小于 3 束,对高边坡预应力锚索验收试验必须在张拉后及时进行。

⑦当完工抽样检查的锚索中有一束不合格时应加倍扩检,扩检不合格时必须按监理人员的指示进行处理。

(4)锚索灌浆工序检查

①锚固段灌浆前应检验浆液试验成果和对现场灌浆工艺进行逐项检查。

②灌浆中检查浆体强度、饱满度、注浆量。

(5)钻孔工序检查:

①开工前检查钻孔位置的坐标和高程。

②钻孔中应检查钻渣判别地质变化情况,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③钻孔中检查钻机的固定松动移位情况,及时调整。

④钻孔后及时检查孔距、高程、轴线偏差、锚索抗力。

4.1.10 锚索框格梁验收

1、基本要求:

(1)锚索钻孔采用无水干钻,钻后用高压空气吹干。

(2)预应力筋的各项技术性能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和图纸要求。

(3)钢绞线应梳理顺直,不得有缠绞,扭麻花现象,表面不应有损伤。

(4)放入锚索时应及时注浆,注浆应饱满密实。

(5)砼和砂浆的强度符合图纸和规范要求。

(6)千斤顶、油表、钢尺等应经标定和检验校正。现浇砼锚固板强度达到设计强度或图纸规定值后方可进行锚索张拉。

2、外观检查:

(1)预应力筋表面应保持清洁,不应有明显的锈迹。

(2)锚固板表面平整光滑、无蜂窝麻面

(3)封头砼牢固,锚头不外露。

(4)预应力锚索检查项目

4.1.11 钢筋骨架加工及安装质量要求

1、基本要求

(1)钢筋、焊条的品种、规格和技术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规定和设计要求。

(2)受力钢筋同一截面的接头数量、搭接长度、焊接质量符合施工技术规范要求。

(3)受力钢筋应平直,表面不应有裂缝和其他损伤。

(4)钢筋安装时,必须保证设计要求的钢筋根数。

2、实测项目

4.1.12 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

1、文明施工

(1)成立文明施工管理小组,制定文明施工目标。文明施工目标是:达到标准化施工工地,并力争绿色示范工地。

(2)施工场地内用电安全有效,线路符合标准,防火、灭火器材数量充足并有效。

(3)施工现场安排做到布局合理,材料定位堆放,机具车辆进出场有序,定位停放,临时排水系统齐全畅通,路平灯明,管线齐全整齐,标志醒目。

(4)依据业主、监理有关要求,落实施工组织文件,明确各工序管理、材料管理、机械管理、成本管理、劳动管理。

(5)对全体职工,特别是民工,在进场前进行文明、安全施工教育,不断提高职工的文明施工意识和自身素质。

(6)建立文明施工管理制度,采用统一规范临设,围档整齐,符合要求,临设要牢固整齐,材质符合要求。

(7)运料车运料时要用帆布覆盖,以防沿路遗撒和扬尘。施工道路要保证湿润,以防车辆行驶扬尘。

(8)场地内材料与设备要保持整齐,并保证场地内的清洁。

2、环境保护

(1)遵照国家环境保护政策和本标段环境保护的要求,严格施工管理,开展文明施工活动,创标准化、绿色施工现场。

(2)遵照国家环保的法律条例和规定,施工时采取必要措施,确保耕地、林园、民居等不受灰粉、土尘、化学制品、机械噪音等污染和损害。并按设计要求认真做好环保绿化工作。

(3)环保、水保目标严格按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规定及设计要求做好环保、水保工作,坚持"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竣工),防止水土流失和空气污染,控制施工噪声。

(4)保证体系建立:以分部安全质量部为主建立生态环境保障体系。实行生态保障领导负责制,制定详细的环境保护措施,从思想、组织、过程、检查、效果、目标、经济七个方面控制环保工作,实现总体环保目标。

3、防止大气、噪声、水污染的措施:

(1)防止大气污染措施临时运输道路经常洒水湿润,减少道路扬尘。对产生尘埃运输车辆和石灰等挥发性材料堆场加以覆盖,减少对空气污染,生产及生活垃圾定期处理。严禁焚烧有毒废料。

(2)防止噪声的措施施工噪声主要包括施工现场、机械作业时和车辆运输时产生的噪声。为减少噪声影响,机械设备选型配套时优先考虑低噪声设备。加强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保证机械设备的完好率,确保施工噪声达到环境保护标准要求。合理布置施工和生活区域。进入施工现场的机械车辆少鸣笛、不急刹、不带故障运行,减少噪声。

(3)防止水污染的措施施工及生活废水的排放遵循清污分流、雨污分流的原则,各种施工废油、废液集中储积,集中处理,严禁乱流乱淌,防止污染水源,破坏环境。废弃物中不得含有有毒有害物质,避免雨水冲刷后对地表、地下水造成污染。

(4)水土保持措施弃碴场选址与地方有关部门协商,结合当地土地利用规划,弃在指定弃土场,如有必要作好挡土墙挡护并进行植草绿化。

4.1.13 雨季施工

1、进入雨季,应提前做好雨季施工中所需各种材料、设备的储备工作。

2、施工期间,施工调度要及时掌握气象情况,遇有恶劣天气,及时通知项目施工现场负责人员,以便及时采取应急措施,确保作业安全和保证混凝土质量。

3、施工现场道路必须平整、坚实,两侧设置排水设施,纵向坡度不得小于 0.3%,主要路面铺设矿渣、砂砾等防滑材料,运输路线必须保证畅通。

4、根据"晴外、雨内"的原则,雨天尽量缩短室外作业时间,加强劳动力调配,组织合理的工序穿插,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减少防雨措施的资金消耗,保证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

5、现场临时用电线路要保证绝缘性良好,架空设置,电源开关箱要有防雨设施,施工用水管线要进入地下,不得有渗露现象,阀门应有保护措施。

6、配电箱、电缆线接头、箱、电焊机等必须有防雨措施,防止水浸受潮造成漏电或设备事故。

7、各作业人员要注意防滑、防触电,加强自我保护,确保安全生产。

4.1.14 现场排水

现场道路路边排水沟向雨水集水井找 2%的坡。操作层和现场都采取无组织排水,而现场雨水用污水泵排出场外。

1、场区雨水排放:场区设雨水集水井,用泵排入周边河道。

2、在生活区,通过Φ200 雨水管排入周边排水沟渠。

3、雨水集水井沉淀池及雨水管道定期清理,保证雨水畅通。

4.1.15 监测监控

为了确保施工期的安全施工,应进行安全监测。监测的部位包括开挖结构面和开口线上部岩体,通过人工巡视检查和对观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掌握边坡岩体内部作用力和外部变形情况,评估和判断高边坡的稳定状况。

4.1.16 施工期巡视检查

定期进行边坡的巡视检查工作,检查内容包括边坡是否出现裂缝,以及裂缝的变化情况(裂缝的深度及宽度)、是否出现掉渣或掉块现象,坡表有无隆起或下陷,排、截水沟是否通畅,渗水量及水质是否正常等,并做好巡视记录。

4.1.17 边坡外部变形监测

在边坡重点部位,布置变形观测墩,施工期的变形观测应结合永久观测进行。通过大地测量法监测边坡变形情况,包括平面变形测量和高程变形测量。有条件的宜采用较为先进的全球定位(GPS)变形测量系统。

4.1.18 支护效应监测

主要是对锚杆、锚索应力监测,通过在典型部位锚杆、锚索上安装监测仪器,对锚杆、锚索的应力进行监测,反应锚杆及锚索的支护情况及支护效果。主要采用锚杆应力计及锚索测力计进行监测。

4.1.19 爆破振动及声波测试

在边坡开挖过程中,由于爆破震动影响,有可能造成边坡失稳,通过爆破振动监测及声波测试以控制爆破规模。采用设备宜为:爆破振动测试记录仪、声波仪等。

4.1.20 边坡渗流监测

通过对地下水位和渗流量的变化情况来判断边坡的稳定状态。采用的设备为渗压计及测压管等。应做好边坡施工安全监测成果的整理、反馈工作,以指导施工,边坡的变形数据的处理分析,是边坡监测数据管理系统中一个重要内容,用于对边坡未来的状况进行预报、预警,并对边坡的稳定现状进行科学的评价,预测可能出现的边坡破坏,应做好边坡施工安全监测成果的整理、反馈工作,以指导

4.2 路堤填筑施工工艺

4.2.1 路堤填筑施工参数

1、清表及开挖台阶

(1)恢复路基中线,并加密中桩,测标高,放出坡脚桩,桩上注明里程桩号。

(2)清除填方范围内的草皮,树根,淤泥,积水,并平整压实达到 90%,经监理工程师认可,实测填前标高后,方能进行填石路基施工。当路堤在斜坡上填筑时,其垂直路中线测得的原坡陡于

1:5 时,将原地面按图纸或监理工程师的要求挖成台阶。台阶的宽度不小于 2 米,且向内侧倾斜 4%,并且用小型机具夯实。

(3)试验路段两侧挖好临时排水沟,保证路基排水顺畅。

2、填石路堤施工技术

(1)填石路堤的石料强度不小于 15Mpa。路堤填料粒径应不大于 500mm,并不宜超过层厚的 2/3,不均匀系数宜为 15~20。路床顶面以下 80cm 范围内,填料粒径不应大于 100mm,路床底面以下40cm范围内,填料粒径不应大于 150mm。

(2)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填筑厚度不宜大于 50cm。

(3)逐层填筑时,应安排好石料运输路线,专人指挥,按水平分层,先低后高,先两侧后中央卸料,并用大型推土机摊平。个别不平处应配合人工用细石块,石屑找平。

(4)当块石级配较差,粒径较大,填层较厚,石块间的空隙较大时,可于每层表面的空隙里扫入石渣、石屑、中、粗砂,再以压力水将砂冲入下部,反复数次,使空隙填满。当施工现场石料过大时,采用破碎机解小。

(5)填石路堤的填料如其岩性相差较大,则应将不同岩性的填料分层或分段填筑。用强风化石料或软质岩石填筑路堤时,应按土质路堤施工规定先检验其 CBR 值是否符合要求,CBR值不符合要求时不得使用,符合使用要求时应按土质筑堤的技术要求施工。

3、土方路堤施工技术

(1)性质不同的填料,应水平分层,分段填筑,分层压实。同一水平层路基的全宽应采用同一种填料,不得混合填筑。每种填料的填筑层压实后的连续厚度不宜小于 50cm。填筑路床顶最后一层时,压实后的厚度应不小于 10cm。

(2)对潮湿或冻融敏感性小的填料应填筑在路基上层。强度较小的填料应填筑在下层。在有地下水的路段或临水路基范围内,宜填筑透水性好的填料。

(3)在透水性不好的压实层上填筑透水性较好的填料前,应在其表面设 2%~4%的双向横坡,并采取相应的防水措施。不得在由透水性较好的填料所填筑的路堤边坡上覆盖透水性不好的填料。

(4)每种填料的松铺厚度应通过试验确定。

(5)每一填筑层压实后的宽度不得小于设计宽度

(6)路堤填筑时,应从最低处起分层填筑,逐层压实;当原地面纵坡大于 12%或横坡陡于 1:5时,应按设计要求挖台阶,或设置坡度向内并大于 4%、宽度大于 2m 的台阶。

(7)填方分几个作业段施工时,接头部位如不能交替填筑,则先填路段,应按 1:1 坡度分层留台阶;如能交替填筑,则应分层相互交替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 2m。

4.2.2 试验段确定及做法

1、实验段位置选择

试验段位置的选择主要考虑路基填筑施工便利,填方中地质条件、断面形式具有代表性的地段,对其余工程施工的干扰性较小,能够通过试验段施工最快取得路基填筑各项施工参数的地段。经过对本合同工程填筑区段的统筹考虑,及根据现场施工实际情况,最终选定 N2K0 190~N2K0 390段高填方路基(长 200m)作为试验段路基,该段为高填方路段。平均填高 7.7m,为高填方段,填方量约6.01万 m³,挖方量 0.12万 m³;试验段长度大于 100m,且具有本工程地貌所有特征,满足试验段设置及施工要求。

2、实验目的

(1)为确保路基工程质量,在路基填筑大规模施工前,在试验路段的填筑过程中确定填料的最佳含水量、碾压时含水量允许偏差、松铺系数、碾压遍数、碾压速度、施工机具最佳组合方式、人机的协调等,针对不同的压实遍数所对应的压实度(土方填筑)、沉降差(石方填筑、土石混填),进行详细的记录、整理试验数据,确定出不同型号机械的最佳碾压遍数,最佳含水量,松铺系数,为今后的路基填筑大面积施工提供科学的依据,以指导施工。

(2)总结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方法和质量控制指标。

(3)优化施工组织方案及施工工艺。

3、施工程序组织

试验段路堤填筑采用全断面水平分层填筑方法施工。以机械作业为主,人工辅助,并配置一定数量的挖掘机,装载机、自卸车装运、推土机、振动压路机压实。为保证施工质量,加快施工进度,提高施工效率,采用"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作业程序组织施工。

4、试验依据

(1)《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T3610-2019);

(2)《公路土工试验规范》(JTG E40-2017);

(3)《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3450-2019;

(4)镇雄至果珠火车站至大湾公路工程先开工施工设计施工图。

5、试验内容

(1)填料选择填方段采用挖方段出土土方及符合设计要求的土源。

(2)层厚设计

据设计文件及现行规范要求,本合同路基土方填筑松铺厚度按不大于 30cm松铺厚度进行施工,因此按 30cm 松铺厚度分层填筑进行试验。

(3)含水量选择

试验段施工中进行填筑时,对每层填料的含水量进行检测,并测定在相应含水量情况下达到要求密实度的层厚、碾压速度及碾压遍数进行记录,材料含水量小于最佳含水率 2%时,根据情况适当在材料表面喷洒水以增加填料含水量,然后再测量在增加含水量后的碾压参数;如果仍然含水量较小,则需增加洒水量,继续进行相应操作,反之,则需要将填料翻松晾晒,直到得到填料密实度接近最佳含水量为止。

(4)压实度曲线及相关碾压参数选定

根据填筑试验得到的相应参数,在压实曲线表上绘制填料的压实度曲线,从而得到填料在不同的含水量、碾压遍数和层厚情况下的最合理工况。

6、试验方案和工艺

(1)本试验段拟进行填筑试验,施工工艺流程见下图:

(2)基底处理

安排人工配合平地机清除试验段施工范围内的垃圾、有机物残渣等。基底要求平整,整平处理后用压路机进行碾压。基底压实处理后,重测地面标高。清理出来的垃圾、废料及不适用材料等用汽车运至指定地点堆放。若基底含水量超过允许范围,拟采用灰土处理基底,掺灰比例及层厚设置按下表执行。

(3)测量放样

原地面整平、碾压完毕后,每 20m一个断面,每断面 4个点布设测点,测点采用钢筋柱,绘制测点平面图,要求每层填土的标高均在同一测点上。

(4)临时排水

根据施工的实际地形,作好临时排水沟,临时排水沟的位置要与永久排水沟相结合,尽量设在永久排水沟的位置上,但断面不宜过大,待施工永久排水沟时再扩大到设计断面,排走的雨水,不得流入农田、耕地,也不得引起水沟淤积。

7、土方开挖

(1)施工程序

取土场开挖程序:测量放样完成→工、料、机准备→挖掘机开挖、自卸车运至指定地点→逐级开挖、并做好临时排水→整修取土场场地、修筑排水设施及边坡防护。

(2)路堑开挖采用"横向分层、纵向分段,两端同步、阶梯掘进"的方式施工;运碴通道与掘进工作面妥善安排,做到运碴、排水、挖掘互不干扰,确保开挖顺利进行。

(3)开挖前做好临时排水措施,确保施工作业面不积水。

(4)雨季土方施工,对挖出的利用土方,无法保证路基压实度时停止挖土方,开挖过程不留松土过夜,须随挖随运,以免因雨水每200m设置导流沟,底部及挡水侧铺塑料布导流沟流水方向影响土方的含水量。

(5)运输及堆料

根据试验段填筑面积,合理安排自卸汽车往返运输填料,松铺厚度拟按 30cm 厚度分层进行试验,在试验区洒白灰划分格子堆料,按每层 30cm厚填筑时,约每 81㎡堆放一车填料(25m³左右),即以横向间距 9m,纵向间距 9m 的方格子堆卸填料。

(6)分层填筑

按照预先确定的参数进行控制,松铺厚度按 30cm分层进行填筑。自卸汽车卸土,根据车容量和填筑厚度计算堆土间距,标点挂线卸料,以便控制松铺厚度。为保证边坡压实质量,填筑时路基两侧各加宽填筑 50cm。

(7)堆晒

填料进场后先进行堆晒,表层干燥后用平地机整平,然后采用旋耕机进行翻晒,根据实际晾晒情况勤快翻晒,降低含水率至合理含水率范围。对于因来不及晾晒到最佳含水量而天气变化时,必须在下雨前抢先进行强制压实,然后在天气晴时再翻晒。

(8)摊铺平整

①采用推土机摊铺,平地机整平;摊铺前在已验收土面两边做30×30cm 土埂(留出排水口),控制上层填土松铺厚度,以便摊铺和平整作业。

②施工层表面不应有积水,填方路堤应根据土质情况和施工时气候状况,由中间向两边做成 2%-4%的排水横坡的路拱形状,并在坡上每隔 50m左右砌筑一条临时排水沟,将路基顶面水流引至临时排水沟排出,以免冲刷边坡。

(9)碾压夯实

①采用 22T 的羊角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碾压顺序为:直线段由路基边缘向路中心碾压,平曲线段由内侧向外侧碾压。前后两次轮迹重叠轮宽 1/3,纵向接头处重叠≥0.5m,前一遍与后一遍接头处错开,保证无漏压,压路机压不到处,打夯机夯实,保证无死角。②为确定碾压参数组合,碾压方式为:羊角碾压路机先慢速静压一遍,再慢速微振动碾压一遍,行车速度控制在 2-2.5km/h,人工局部找平后,以 3km/h-3.5km/h 速度振动强度压实第三遍,频率30HZ;随着填料逐步加密,速度在不超过 4km/h 范围逐步加快,直至达到要求所需碾压遍数,最后静压一遍,消除轮迹。开辟 4-5个工作面用于填筑,安排 1 块上土,2 块翻晒,1块碾压,1块检测。各道工序包括运输、摊铺、压实等必须紧密衔接,连续作业,分段完成,可考虑在每天的上午上土,下午摊铺翻晒,夜间碾压。碾压完成后立即进行验收,符合要求后及时上土覆盖,做到标准化、程序化、规模化。

(10)检测

每层填土压实后,及时进行中线、标高、宽度、压实厚度、含水量及压实度的检测。检测合格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后方可填筑上一层。压实度采用环刀取样法检验。

①松铺厚度检查

松铺厚度的检查方法为:采用标高测量法,即先在布设点上检测填前地面高程,平地机整平后,再在布设点上检测该层的顶面标高,两个高程的差即为松铺厚度。

②含水量检测

对细粒土填料,含水量对压实效果有决定性的影响。故在施工中必须严格控制填料的含水量,将含水量控制在最优含水量的范围内,对超出此范围的填料须进行晾晒或洒水处理。施工拟采用一台东风改装洒水车进行洒水湿润。

③碾压检测

振动碾压的压实是依靠碾的质量静压和振动力的共同作用,在振动力作用下,土粒的摩擦力急剧下降,产生移动充填孔隙而达到密实状态。在压实颗粒状土时,压路机行走速度须控制在 2-4km/h。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即开始初压作业时,由于土壤较松散,以较低的速度碾压,可使碾压作用时间长一些,作用深度大一些,土壤变形也更充分一些,以利于发挥压路机的压实功能,避免因碾压速度过快造成推拥土壤。随着碾压遍数的增加而提高碾压速度,有利于提高压路机的作业效率和表层的平整度。从强振第二遍开始测量填土顶面标高、压实度,之后每碾压一遍都要测量一次压实度和标高,通过测量每层松铺时、压实后各测点碾压前后的厚度差,列表计算土的松铺系数。路基填筑实验段压实度的检测频率:按路基施工规范的要求适当提高频率,每 1000㎡至少检测 3 点,不足 1000㎡检测 3点。

④数据整理

试验完成后,根据水准测量及压实度检测结果,即统计试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每层的碾压遍数与标高关系),并绘制每一松铺厚度的压实度指标与碾压遍数曲线图,确定松铺厚度、压实方式及压实遍数。报请监理审批,指导全线同类填料施工。数据分析按下

(11)路基施工注意事项

①由于高液限土颗粒小,水分蒸发不易,且不均匀,因此,很难降低含水率,同一碾压层含水率往往相差较大,因此勤翻晒。配备的翻晒机械(四轮农用旋耕机)加速降低含水率,保持土壤含水率均匀,缩短施工周期,保证碾压效果。②尽量连续施工,压完一层经检验合格后马上进行下一层的上土、摊铺,以防本层土晒干后开裂。有试验数据表明:路基碾压完成后,工作面爆晒超过 4h,已开始有细小裂纹,爆晒超过 6h,开裂裂缝延长,缝宽变大。长度超过 6m,宽度超过 5mm 的裂缝,对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有较大影响,特别是纵向裂缝危害更大。③雨后路基若有泥浆,应铲除干净晾晒、碾压并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下层土填筑。④高液限土不宜用于高填方地段,不得用于填筑,高液限挖方路段以下 80cm 上路床应用规范要求填筑材料填筑和换填。对于地下水位较高、潮湿地段,应设置排水层和隔水层后才能填筑高液限土,以防止地下毛细水上升。⑤施工中若出现软弹现象,应适当减少运土车重量,或使用推土机松土。

(12)路基整修

路基整修包括路拱、平整度、边坡等,严格按设计结构尺寸进行,对于加宽部分需在整修阶段,人工挂线清刷夯拍,路基整修要达到验标要求。

4.2.3 辗压

根据试验路段确定的试验参数和路基施工规范规定的压实度要求及必须的施工程序,通过对不同类型的压实机械组合,确定达到规定的压实度所需的辗压次数。现场要配备组合适当吨位足够的压实设备,以达到良好的压实效果。严格按照压实原理在最佳含水量下进行压实,压实过程中禁止机械停顿、变速、调头,辗压是由两侧(即靠路肩部分)向中间进行,辗压过程中,轮迹应重迭 1/3。压路机行驶速度过慢则影响压实工作的劳动生产率,过快,则压实效果差。一般静压时控制为 2—4Km/h,振动时控制为 2—5Km/h。压实设备根据各种设备的性能和压实试验确定,并由监理工程师批准。压路机辗压到压实顶面层稳定不再下沉,无轮迹印时,判为密实状态,或通过灌水法或沉降差法进行检测,得出不同压路机达到密实程度的辗压遍数,以及施工方法,从而指导填石路堤的施工。压实试验必须进行到对路堤规定要求的压实度所必须的施工程序为止,并记录演示设备的类型和工序及每一松方厚度层所需的辗压遍数。对于同类材料应以此作为现场控制的依据。

4.2.4 施工工艺

1、工艺流程

(1)填石路堤施工:采用分层压实法(碾压法)填石路堤将填方路段划分为四级施工台阶、四个作业区段八道工艺流程进行分层填筑。四级施工台阶是:在路基面以下 0.5m 为第一级台阶,0.5~1.5m 为第二级台阶,1.5~3.0m 为第三级台阶,3.0m以下为第四级台阶。四个作业区段是:填石区段、平整区段、碾压区段、检验区段。施工中填方和挖方作业面形成台阶状,台阶间距视具体情况和适应机械化作业而定,一般长为 100m左右。填石作业自最低处开始,逐层水平填筑,每一分层先是机械摊铺主骨料,平整作业铺撒嵌缝料,将填石空隙以小石或石屑填满铺平,采用重型振动压路机碾压,压至填筑层顶面石块稳定。石方填筑路堤八道工艺流程是:施工准备→填料装运→分层填筑→摊铺整平→碾压成型→路基压实度检测验收→路基成型→路基修整。土方路堤施工:水平分层填筑法:填筑时按照横断面全宽分成水平层次,逐层向上填筑。是路基填筑的常用方法。

4.2.5 填石路堤施工方法

1、测量放线,做好导线、中线及水准点的复测工作,原有导线点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应对其加密,以保证在施工过程中,相邻导线点间能够通视。根据设计文件和图纸,对导线点、水准点进行复核;对中线及其各点的高程和横断面进行测量;对路基设计(横断面设计图和路基设计计算表)进行复核;对设计路线各线形要 素用中桩和边桩进行现场标志。

2、填料装运确定填料运输路线,专人指挥运输车辆。在装运过程中,由于本合同段填石路堤是利用石方填筑,因此经常出现大粒径石料运输到填筑现场再经破碎锤解小填筑的现象,增加了施工难度和成本。

3、路基填筑

(1)填石路基的石料如其岩性相差较大,应将不同岩性的填料分层或分段填筑。

(2)边坡码砌:首先进行填石路堤边坡的码砌,码砌的石料采用大于 300mm 的硬质石料码砌,石料强度不应大于 20Mpa,码砌厚度不小于设计厚度。

(3)填料整平:高等级公路填石路基施工应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分层松铺厚度不宜大于 0.5m;采用重型振动压路机压实填石路基。分层碾压与边坡码砌同步进行,碾压宽度包括路肩同步碾压施工。填心石施工由于填筑石料级配较差、粒径较大,辅与人工配合破碎锤解小石块,人工铺填施工,石块间空隙较大时,可于每层表面空隙间填入石渣、 石屑或中、粗砂,再以压力水将其冲入下部,使空隙填满为止。

(4)碾压成型:摊铺完成的石料表面平整,无明显大石料露头,表面无明显孔洞、孔隙,无多余的填石料堆放。采用 20t 以上重型振动压路机进行分层碾压,先静压一遍,根据试验段总结的碾压遍数由弱振到强振碾 压数遍,最后再静压一遍,碾压速度控制在1~2km /h。碾压时直线段由两边向中间,小半径曲线段由内 侧向外侧纵向进退式进行。横向接头对于振动压路机一般重叠 0.4m~0.5m,对于三轮压路机一般重叠后轮宽的 1/2;前后相邻区段纵向应重叠 1.0m~1.5m,达到无漏压、无死角,确保碾压均匀。

(5)路基压实度检测与验收 :采用 20t 以上振动压路机进行压实试验,按照试验段确定的遍数和摊铺厚度,当压实层顶面稳定,碾压无轮迹时,可判断为密实状态;否则应重新碾压。合格后经有关方面签认,方可进行下一层填筑施工。填石路基填筑至路床设计顶面下 0.5m 时,会同有关单位进行填石路基验收。

4、填石路基施工质量检测方法

在填筑下一层前先进行压实度检测,石方填筑压实检测采用沉降观测法,沉降观测法主要观测:松浦厚度;静压或振压一遍后的沉降值;压路机的行车速度和压路机的规格型号。每遍碾压时,要观测记录,当沉降值小于 2mm 时,即为该层的碾压遍数。当该层碾压完成后,并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观测该层的压实厚度。填石路堤的压实质量和施工控制指标及检测频率见下表 4.1 和表 4.2。

4.2.6 土方路堤施工方法

1、土源确定

根据现场及周边实际情况,现确定 K22 900~K23 020、K23 320~K23 940、K24 240~K24 720、K25 040~K26 000、K27 786~K28 218挖方为本工程土源场地。本工程路堤填筑填料采用就近利用原则,填料填筑前,经项目试验室取样检测合格后方能填筑,四分部挖方 2466379 方,填方 166593方,挖方多为坚硬岩石,可满足四分部路基填料使用量。

2、土源质量控制

确定土源场地前已进行取样检测,检测结果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后附检测报告。

3、取土质量控制

(1)取土过程中进入施工现场的土不得含有腐殖土、淤泥、有机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影响路基填筑质量的材料;

(2)取土前应对表层杂物进行清理,并现场进行含水率测定,符合填筑要求方可进行取土用于回填。

(3)土场设置集、排水措施,取土点不得受雨水浸泡,雨后对表层进行清理并检测含水率合格方可取土。

(4)取土场设置便道,不得因土场道路问题影响施工现场填筑进度。

(5)严格控制进场土源,不得有规定土场外土壤进入施工现场。

4、路基填筑表层处理

(1)设计要求清除表层 30cm 耕植土并换填素土。为保证路基稳定,防止路侧积水而产生路基湿陷,对局部路段路基坡脚外 10m范围内由于降水、灌溉所产生的湿陷坑、积水洼地及地表裂缝进行碾压平整,防止积水浸泡路基,压实度不小于 93%,地基承载力不小于设计值。

(2)半填半挖路段路基处理:在半填半挖路段,为防止路基出现不均匀沉降,应对填挖衔接处进行台阶式处理,台阶宽度不小于2m,设 2-4%向内倾斜的倒坡;原地面横坡陡于 1:5 时,填土前应开挖台阶,台阶高度不高于 1m,宽度不小于 2m,设 2-4%向内倾斜的倒坡。

(3)清表、清淤土方进行集中堆弃,用于后期防护和排水工程的培土植草。

(4)当路基表层清表之后,地基承载力小于设计值的应进行相应的处理,结合本标段的实际情况,主要的处理方式为清淤换填。

(5)在压实质量合格后,按照设计要求位置沿路基横向铺设土工格栅,并注意格栅间拉直平顺。施工土工格栅是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格栅的纵、横向接缝可采用尼龙绳或涤纶线缝接或 U型钉连接等方法使格栅连成整体,格栅间互相搭接宽度不小于 20cm,在受力方向连接处的强度不得低于材料设计抗拉强度。格栅严禁扭曲、皱褶、重叠,铺设时应用手拉直,使格栅平顺均匀,铺好的土工格栅每隔 2.0m用钉头固定填方表面。

②土工格栅上、下侧填料的最大粒径不得大于规范规定的路床型台阶法说明:1、台阶宽度均为2m,向内侧带2-4%倒坡;

2、 型台阶法高度50cm,用于顶层与路床衔接,共2层;

3、 型台阶法高度1m,用于路基下部衔接,层数根据实际高度确定。

范围内的粒径要求,在距格栅层 8cm内的填料粒径不得大于 6cm。③格栅铺完后,应及时填筑填料,每层按照"先两边,后中间"的原则对称进行,严禁先填路堤中部。填料不允许直接卸在格栅上,必须卸在已摊铺的土面上,卸土高度不大于 1米。一切车辆、施工机械不得直接在铺好的土工格栅上行走,只容许沿路堤轴线方向在土面上行驶。

5、土方路堤施工工艺

(1)土方路堤施工,集中力量连续快速施工,分层分段完成;

(2)土方路堤基底及路堤每一层施工完成后,需将该层宽度,填筑厚度压实厚度,逐桩标高和压实度等检测资料报监理工程师审查批准后,才能进行下一循环的施工;

(3)土方路堤的基底承受的荷载较大,施工前对路基进行稳定性验算和基底承压强度验算检查。对于软弱地基如常规压实仍不能满足要求,经建设、监理单位及设计单位同意后对地基进行地基加固处理。

(4)土方路堤的地基土体,由于填筑体对其施加了较大的压力会产生压缩变形,填筑体在自重的作用下也会压密变形,这两个变形的完成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并逐步达到稳定。因此为保证土方路堤的工程质量,必须优先施工。

(5)施工工序

土方路堤施工的工艺流程为:施工准备→测量放样→清理场地

→挖沟滤水→清理表土→填前碾压→检测压实度→划线布网→自卸车运输→按网格布料→推土机推土→平地机精平→重型压路机碾压→检测压实度。

6、路基填筑

(1)施工中采取横断面全宽、纵向分层填筑方法施工。填料采用挖掘机配合自卸汽车运输,推土机、平地机进行摊铺,分层填筑,采用振动压路机、羊角碾配合 15t 以上三轮压路机进行碾压,碾压时轮迹应重叠 1/3 轮宽。依据"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作业法组织各项作业均衡进行,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工序进度和关键工序的作业循环,做到挖、装、运、卸、压实等工序紧密衔接连续作业,避免施工干扰、交叉施工。

(2)其中:"三阶段"为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阶段;

"四区段"为填筑区、平整区、碾压区、检验区;"八流程"为施

工准备→基底处理→分层填筑→摊铺平整→碾压夯实→检验签认→路面整形→边坡修整。

(3)土方路堤按路基平行线分层控制填土标高,分层进行平行摊铺,压实方法、虚铺厚度按照试验段确定的参数进行控制。路基

(4)填方路基必须按路面平行线分层控制填土高度,填方作业分层进行摊铺;

(5)为保证修整路基边坡后的路堤边缘有足够的压实度,每层填料铺设的宽度,每侧应超出路堤的设计宽度 50cm;

(6)路堤填土高度小于 1.5m 时,对于原地表清理和挖除之后的土质基底,应将清表后的原状土翻挖再分层回填压实,压实度应满足规范(设计)要求。

(7)路堤填土高度大于 1.5m 时,应将路堤基底整平处理并在填筑前进行碾压,其压实度不应小于 93%。

(8)不同土质的填料应分层填筑,且应尽量减少层数,不同填料层总厚不得小于 50cm;

(9)土方路堤每层松铺厚度不宜超过 30cm,填筑至路床顶面最后一层的压实层厚度不应小于 10cm。碾压前先用推土机整平,并做成 2%的横坡,采用振动压路机、羊角碾配合 15t 以上三轮压路机进行碾压,碾压时轮迹应重叠 1/3轮宽。

(10)地面自然横坡或纵坡陡于 1:5时,应将原地面挖成台阶,台阶宽度应满足摊铺和压实设备操作的需要,且宽度不得小于2m,台阶高度不大于 1m,台阶顶做成 2%~4%的内倾斜坡。砂类土上不挖台阶,将原地面以下 20~30cm 的表土翻松。

(11)压实设备无法压碎的大块硬质材料,予以清除或破碎,破碎后的硬质材料最大尺寸不超过上表设计值,并均匀分部,以便达到要求的压实度。

(12)填土路堤分几个作业段施工时,两个相邻段交接处不在同一时间填筑,则先填段应按 1:1坡度分层留台阶;如两段同时施工,则应分层相互交叠衔接,其搭接长度不得小于 2m。

(13)用透水性较小的土填筑路堤时,应控制含水量在最佳含水量的±2%范围内;当填筑路堤下层时,其顶部应做成 2%的双向横坡;如填筑上层时,不应覆盖在由透水性较好的土所填筑的路堤边坡上。

(14)路床顶面以下 300~800mm 范围内应填筑符合路床要求的土并分层压实,填料最大粒径不大于 100mm。

(15)在施工过程中对土的含水量应及时测定,及时调整,在接近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碾压。当超出最佳含水量 2%时,填料应进行翻晒或洒水。

(16)路基表面整形压实后,无明显轮迹,无软弹和翻浆,边线顺直,边坡修整密实,坡面平顺稳定,曲线圆滑。

(17)路基施工中加强与邻近合同段彼此交界处的衔接,在结合部位进行搭接填筑,绝对不允许出现路堤的压实薄弱段,同时在结合处路基中线、高程、几何尺寸一致,边坡顺畅美观;做好路基沉降观测,控制填筑速度和路堤加载预压工作;做好坡脚临时排水工作,保证坡脚不受水流冲刷;严格控制填料的粒径、填层厚度和含水量,不同性质的填料分层填筑,保证路基压实度。

4.2.7 湿软地基处理

路基回填应按照相关规范,土质符合满足要求。发现不良地质情况采用生石灰处理湿软土基。湿软土中按下表参入生石灰粉计量。

4.2.8 土工格栅铺设

1、材料要求

必须按设计提供的型号规格选择土工格栅,并有厂家提供的产湿软土基天然含水量(最佳含水量 %)生石灰粉内掺剂量(%) 备注Wo 3—Wo 8 4-9 生石灰粉内掺剂量为重量比。生石灰采用钙质石灰,其Ca0 Mg0≥70%,并应符合Ⅲ级石灰质量要求。Wo表示最佳含水量Wo 8—Wo 11 9-12>Wo 11 现场试验后根据实际情况处理湿软土基天然含水量(最佳含水量 %)总厚度(cm) 层数厚度(cm)压实度(%)Wo 3—Wo 8 40 第一层 20 ≥93>Wo 11 第二层 20 ≥95Wo 8—Wo 11 50第一层 20 ≥90第二层 15 ≥93第三层 15 ≥95品合格证、检验报告、使用说明书。土工合成材料为聚乙烯(PE)或其它高分子聚合物并加有一定的抗红外线助剂。土工格栅应符《合交通工程土工合成材料 土工格栅》(JT/T480-2002)和《公路工程土工合成材料试验规程》(JTGE50-2006)等相关规定和标准要求。

2、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下承层处理→铺设土工格栅→填土摊平→碾压夯实→边坡夯拍→检测

3、质量要求

(1)铺设土工格栅时应拉直平顺,紧贴下承层,不得有褶皱。下承层应平整,严禁有坚硬凸出物。下承层平整度不大于 2cm。

(2)土工格栅在铺设时,将筋材主强度高的方向垂直路堤轴线方向,每幅叠合长度(纵向)不小于 15cm,并用 U 型钉或者联接件固定,间距 1.0m,横向搭接长度 30-90cm,搭接位置用 U 型钉或尼龙绳固定。

(3)土工格栅铺设后应及时进行填筑施工,以避免其受阳光长时间的直接暴晒,阳光直接暴晒的时间不能超过 24 小时,否则应拆除已铺设的土工格栅,重新铺设新的土工格栅。施工过程中,土工格栅不应出现任何损坏,否则应重新铺设。

4、施工要点

(1)首先精确放出路基边坡线,为了保证路基宽度,每侧各加宽 0.5m,把晾晒好的基底土进行整平后用 22T振动压路机静压两遍,再震压四遍,不平整的地方人工配合整平。

(2)铺设土工格栅,土工格栅铺设时底面应平整、密实,一般应平铺,拉直、不得重叠,不得卷曲、扭结,相邻的两幅土工格栅需搭接 0.2m,并沿路基横向对土工格栅搭接部分每隔 1米用 8 号 U型钉进行穿插连接,并在铺设的格栅上,每隔 1.5-2m 用 U 型钉固定于地面。

(3)第一层土工格栅铺好后,开始填设第二层 0.5m(两层)厚的素土,其方法:汽车运素土到工地卸于路基一侧,而后用装载机机向前赶推,先把路基两侧 2 米范围内填筑 0.1m 后,把第一层土工格栅折翻上来再填上 0.1米的素土,禁止两侧向中间填筑和推进,禁止各种机械在没有填筑素土的土工格栅上通行作业,这样能保证土工格栅平整,不起鼓,不起皱,待第二层素土平整后,要进行水平测量,防止填筑厚度不均匀,待抄平无误后用 25T 振动压路机静压两遍。

(4)第二层土工格栅施工方法同第一层方法一样,最后再填筑0.3m的素土,填筑方法同第一层一样,用 22T压路机静压两遍后,这样路基基底加固就处理完毕。

4.2.9 纵横向填挖交界处理

1、半填半挖路段路基处理:半填半挖挖路段,为防止路基出现不均匀沉降,应对填挖衔接处进行台阶式处理,且宽度不得小于2m,台阶高度不大于 1m,设 2-4%向内倾斜的倒坡;原地面横坡陡于1:5 时,填土前应开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大于 2m,设 2-4%向内倾斜的倒坡。

2、高填方路段(填方高度≥20m)及半填半挖路段需铺设土工格栅,高填方路段在路床顶面以下 0.5m 及路床顶面以下 1m 铺设 2层双向经编土工格栅 GSJ50/HP,铺设宽度为 60m。

3、在横向半填半挖路段及纵向填挖分界处需对挖方区路床 1m范围内土体进行超挖回填压实,并在路床顶面以下 0.5m及路床顶面以下 1m 铺设 2 层双向经编土工格栅 GSJ50/HP,土工格栅性能指标:纵、横向抗拉强度≥50KN/m,屈服伸长率≤15%,网孔尺寸:25.4*25.4mm。

4、施工中应根据地下水出露情况和沿途性质,设置完善的地下排水系统,除在边沟下设置纵向渗沟外,还应在填挖之间设置横向或纵向盲沟,将地下水引至路基外排水系统。

5、路堤边坡整修

(1)按设计图纸要求检查路基的中线位置、宽度、纵坡、横坡、边坡及相应的标高。

(2)在整修需加固的坡面时,预留出加固位置,对填土不足或边坡受雨水冲刷形成小冲沟的地段,采取边坡挖台阶,分层填补,仔细夯实的方法处理。

(3)路基两侧超填的宽度予以切除,边坡缺土时,要挖成台阶,分层填补夯实。

(4)挂线进行边沟整修,路基整修完毕后,堆于路基范围外的废弃土料弃置指定的弃土场。

4.2.10 沉降量检测

1、沉降量检测主要是根据布设的沉降观测点,在冲击碾压前用水准仪测定沉降标志的标高,顺时针冲击碾压至 5 遍后,对沉降观测点标志观测一次标高,逆时针冲击碾压至 10 遍和 10遍以后每冲击碾压一遍都进行标高观测,并作好记录。

2、沉降板的位置埋设在已处理好的基底上,在埋设点地面铺设600×600×200mm 规格的砂垫层,将沉降板平放在坑内,四周用黄砂填实并用水准仪校正水平,再回填土整平压实。

3、在施工填料过程中,应先在沉降板周围填料压实,以保护沉降板,护套管埋设于离底板 30cm 处。随时对沉降板要采取可靠的保护措施,如有损坏时立即报告工程师,在工程师的指示下立即修复,重新测定测点高程,并记录在案。

4、在施工期间,每填一层进行一次沉降观测,如两次填筑时间间隔较长,每 3天需观测一次。路堤填筑完毕进入沉降预压期后,每隔 14 天观测一次,发现有沉降,应及时进行补填,始终保持设计要求的标高。

5、做好监测原始记录、沉降记录汇总表、沉降曲线图等资料以及完成预压期的分析报告。

4.2.11 稳定监测

1、位移边桩采用钢筋砼预制桩,砼设计 C25,桩长 1.7 米,边长 10cm,在桩顶预埋不易磨损的钢筋测头,且顶部划十字丝以利观测。埋入深度在地表以下 1.5 米,桩顶露出地面的高度 20cm,埋置方法可采用打入或开挖埋设,埋置后的边桩周围要回填密实,桩周上部涂醒目颜色,顶盖插小红旗,以防止踩、碰、撞发生位移。

2、水平位移观测频率与测定时间和沉降监测同步。

3、水平位移的观测采用单三角前方交会法观测。观测精度小于1mm,所有位移观测完成后,根据位移资料绘制成果曲线图:地面位移:荷载—时间—水平位移过程线。

4、每次观测后应及时整理、汇总测量结果,并报监理工程师。

4.2.12 路堤填筑过程中填筑速率及地基变位的控制标准

1、地基处理完成后,应适时进行路堤填筑,填筑速率应动态控制,对于填筑高度在极限高度以下时,填筑速率可适当快些,但沉降量必须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当填筑高度超过极限高度时,在施工中如发现沉降或水平位移剧增或超过控制标准(一般路段沉降速率≤10mm/d,水平位移≤5mm/d)时,应加密测次,实行动态跟踪,分析原因,并立即报告监理工程师,必要时,按工程师的指示采取减缓填速或停填等措施,待变位速率减少到控制标准范围内时才可继续上一层的填筑。

2、压实度检测,对每个断面检测 2点,检测点的位置为距中线2/3 的路基宽度(半幅宽度),左右各一点。冲击碾压 5遍和 10 遍及 10遍以后每冲击碾压一遍都做好压实度测定,直至冲击碾压合格。

3、每一碾压工作段完成后,将检测结果分析整理,并做为工程质检资料的一部分进行保存浆砌片石砌体施工质量标准

4.2.13 矮挡墙、护肩墙施工方法

1、测量放样

利用全站仪放出墙趾,墙踵开挖线,并于墙趾外 40cm 处设置线型控制桩。

2、开挖

放样后,用人工配合挖机进行开挖,先用挖机于墙趾向外挖出40cm-100cm平台,再于平台平面内侧下挖,挖至密实稳定土层未风化红砂岩)下 0.15-0.6m 时,人工清理平,开挖后,若发现岩基有裂缝,应及时排除,并设法将水引至墙趾 40 以外。

3、墙身砌筑

采用分段挂线砌筑,在砌筑过程中应经常校正挂线杆,以保证砌体各部尺寸符合设计要求,沿墙长度方向地基有纵坡时,应沿纵向按设计要求做成台阶。护肩地步、顶部和墙面外层宜选用较整齐的 30cm 以上大块片石砌筑。分层坐浆砌筑,砌筑上层时,不应振动下层,不得在已砌好的砌体上抛掷、滚动、翻转和敲击石块、砌筑时应及时进行勾缝。

4、沉降缝、伸缩缝的设置

沉降缝、伸缩缝每 10m 设置一道(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缝宽 2cm,自墙顶竖直到墙底。缝内用沥青麻絮填塞。

5、注意事项

(1)砌筑用的石料应经过挑选,质地均匀,无裂缝不易风化,厚度不小于 15cm,强度不低于 25Mpa。砌筑前浇水湿润,泥块等刷洗干净。

(2)砂浆严格按监理工程师批准的配比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拌合。

(3)浆砌片石应错缝砌筑,需待砂浆强度达到 70%以上时,方可回填墙背填料,并做到分层填筑,其中护肩墙应以透水性填筑。

4.2.14 质量保证措施

为保证该分项工程质量达到优良,实现创优质工程的目标,制定本施工质量管理措施并严格按照质量保证体系图

1、加强思想建设,提高全员质量意识

坚持把"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宣传教育工作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认真搞好工地宣传,严格技术交底,并用现场分析会、现场观摩、短期培训等多种形式,不断加强全员的质量意识,使广大职工牢固树立"质量第一、信誉第一、下道工序是用户、为用户服务"的思想,在技术人员、施工人员配备上,坚持精兵强将上战场的方针,并在施工中严格工序控制。从质量验收到各施工过程均进行全过程管理,用良好的工作质量来保证各工序的质量,将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方法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

2、制定创优策划,完善质量保证体系我项目部已经根据设计要求和单位的实际,制定了以分项工程创优保证整个项目工程创优的规划。将规划目标横向分解到各班组及个人,并实行质量指标与个人收入挂钩的办法,增强每个人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同时,为保证各项规划目标真正落到实处,健全并完善质量保证体系,为创优提供了组织保证。

3、健全自检组织,加强质量领导

配专职质量检验工程师和质检员。同时各施工班组设兼职质检员,施工时坚持自检、互检和交叉检制度,形成自上而下的质量检查工作网络,使工程质量在施工的全过程中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各级质量管理人员由会管理、懂技术、有施工经验的干部担任,赋予质量检查人员质量检验一票否决权。质检员对现场检查发现的质量问题,有权责令返工直至停工,并根据质量损失情况对责任人处以罚款及提出党纪政纪处分意见,工区负责必须尊重他们的意见。同时质检人员有权直接向总工程师、项目经理作汇报,总工程师及项目经理在听取汇报后 6 小时内必须拿出处理意见,并督促落实。同时用检测控制工序,让工序控制过程,靠过程控制整体,从施工的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环节入手,全过程地跟踪,用检测数据保证工程质量。

4、严格质量管理制度,狠抓措施落实

在质量管理工作中,坚持贯彻执行工程测量双检复核制度,隐蔽工程检查签证制度,质量事故报告制度,关键工序把关制度,努力做到质量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各级质检人员有明确的岗位质量责任制,有明确的工作责任标准,坚持做好经常性的质量检查监督工作,及时发现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以岗位质量责任制的落实情况作为考核质检人员工作的核心依据,并用奖罚等经济手段来保证和促进工作到位。项目经理部、施工队、班组逐级签订质量保证责任状。在定期质量检查制度方面,坚持做到项目部每月组织一次,施工队每半月组织一次。对每次检查的工程质量及时总结通报,奖优罚劣,使工程质量始终得到有效控制。严格执行工程质量缺陷"三不放过"原则,即对出现的工程质量缺陷,"原因未查明、未分析的不放过;责任人未作处理、未开展宣传教育的不放过;纠正预防措施未制定和落实的不放过"。

5、抓好标准化作业,规范化施工工作

严格按设计图纸、施工规范、规则、标准施工,开工前都要进行图纸会审,领会设计意图和施工要点,并进行施工技术、规范、标准交底,在熟悉标准后做出样板工程,再全面开展施工,各工序的衔接都要按标准交接,不合格的工程坚决推倒重干,直到达到标准为止。

4.2.15 环保保障措施

1、我项目部将把环境保护作为本项目工程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本着"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建设与防护并重"的原则,争取将工程建设对环境的不良影响降至最低限度。为此,我项目经理部特采取如下措施并严格按照环保组织机构图

副组长:项目书记 副组长:项目总工 副组长:项目副经理

2、成立环保小组,制定环保措施,严格遵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令,认真检查、监督各项环保工作的落实。对职工进行环保知识教育,积极主动地参与环保工作,自觉遵守环保的各项规章制度,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

3、除图纸规定或监理工程师指示外,不得破坏和拆除任何构造物及设施,不得随意清除地表植被和树木。

4、施工便道指定专人洒水养护,确保周围环境不受粉尘的污染,同时在便道的道口和交叉道路处,派专人负责防护和清扫。

5、认真作好油库的管理工作,防止油料溢漏后严重污染环境。

6、施工生产、生活区内的垃圾要及时运走,堆放在指定地点,严禁乱扔乱放,避免阻塞河道和污染水源。污水要妥善处理,以免影响环境卫生。

7、定期和不定期对施工区段内的环境、卫生、设施进行检查,对污染进行控制和处理,保证场内整洁卫生,做到文明施工。

8、施工中尽量大限度维护原来的地貌地形,保持原来的生态环境。认真作好施工场地规划和安排,根据场地实际情况合理地进行布置,现场悬挂宣传标志,营造良好施工氛围。施工区内道路通畅、平坦、整洁,不乱堆乱放,无散落物;构造物周围应浇筑散水坡,四周保持清洁;场地平整不积水,无散落的杂物及散物;场地排水成系统,达到畅通不堵。

(1)建立健全文明施工领导小组,由项目副经理担任组长,具体领导和指导各施工队全面开展创建文明工地活动,施工现场做到"两通三无五必须",即:施工现场道路畅通,施工工地出入口畅通;施工中无管线高放,施工现场排水畅通无积水,施工工地道路平整无坑塘;施工区域与非施工区域必须严格分隔,施工现场必须挂牌施工,管理人员必须佩卡上岗,工地现场施工材料必须堆放整齐,工地生活设施必须文明,工地现场必须开展以创文明工地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工作,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和氛围,保证整体工程的顺利完成。

(2)加强施工人员文明施工意识,组织学习文明施工条例及有关常识,进行上岗教育,讲职业道德、扬行业新风。

(3)对进场施工的队伍签订文明施工协议书,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把文明施工责任落到实处,提高全体施工人员文明施工自觉性与责任感。

(4)挂牌施工,标明工程项目名称、范围、开竣工期限、工地负责人,设立监督电话,接受社会监督。

(5)采用有效措施处理生产、生活废水,不得超标排放,并确保施工现场无积水现象。

(6)现场布局合理,材料、物品、机具、土方堆放符合要求。

(7)施工内业资料齐全、整洁、数据可靠,办公室内按要求布置各类图表,及时反映现场状况及工程进度状况。

(8)创建美好环境。在工地现场和生活区设置足够的临时卫生设施,每天清扫处理,同时,在生活区周围种植花草、树木、美化生活环境。

(9)生活垃圾要集中堆放,统一搬运至指定地点废弃。

(10)施工期间,经常对施工机械车辆道路进行维修,确保晴雨畅通,并方便沿线居民的生产、生活。

(11)车辆在运料过程中,对易飞扬的物料用篷布覆盖严密,且装料适中,不得超限;车辆轮胎及车外表用水冲洗干净,保证道路的清洁。

(12)车辆通过村镇时减速慢行。

(13)认真进行现场调查,并与有关单位取得联系,及时处理或保护地下管线,以免破坏地下设施。在施工中发现文物时,及时报告并做好现场保护工作。

(14)继承和发扬我们的优良传统,开展多种便民、爱民活动,搞好与驻地政府、群众之间的关系。

5 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5.1 组织保障

5.1.1 安全工作目标

1、无死亡、重伤、机械伤害事故;

2、轻伤频率低于 3‰;

3、不发生火灾事故、爆炸事故和中毒事故;

4、不发生重大以上甲方交通责任事故;

5、安全教育培训率 100%;

6、特殊工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 100%;

7、机电设备(含手持电动工具)检查验收率 100%;

5.1.2 安全生产原则

1、管生产必须管安全,谁主管谁负责原则;

2、先防护,后生产,无防护不生产的原则;

3、发生事故"四不放过"的原则。

5.1.3 安全生产领导小组

5.1.4 建立定期安全检查制度

3、开工前的安全检查

主要包括:施工组织设计是否有安全技术措施,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建立,施工机械设备是否配齐安全防护装置,安全防护设施是否符合要求,施工人员是否经过安全教育和培训,特种作业人员是否均持证上岗等,安全检查项目:

(1)日常安全检查,各级安检人员日常巡回安全检查。

(2)其他安全检查,进行工程复工安全检查,春、夏季的防汛抗洪、防暑、防雷电、防爆炸检查、冬季施工安全检查,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安全检查。

(3)项目部安全检查要有重点,做到边查边改。同时推行项目安全检查表,做到安全生产检查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对查出的事故隐患及事故苗头,立即下发《隐患整改通知书》,并督促其尽快消除隐患。在隐患未消除前,必须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如有危及员工人身安全的,须立即停止作业。

5.1.5 建立健全安全教育制度

1、项目部要建立健全安全教育制度,设立安全教育档案,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普及安全知识,提高职工安全素质。安全教育培训按公司《安全培训管理办法》实施。

2、新进场的工人,必须接受项目部、施工队、班组的三级教育,教育培训考核成绩作为录用先决条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1)项目部进行第一级教育,主要内容是:国家和地方、行业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规、标准、规范、规程和公司、项目部的安全规章制度。培训教育的时间不少于 15学时。

(2)施工队进行二级安全教育,主要内容是:工地安全制度、施工现场环境、工程施工特点及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等,培训教育的时间不少于 15学时。

(3)班组进行三级安全教育,主要内容是:本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事故教训和案例剖析、劳动纪律、本班制度和岗位讲评等。培训教育的时间不少于 20 学时。

(4)待岗、转岗、换岗的职工在重新上岗前,必须接受一次施工队和班组两级安全培训,培训教育的时间不得少于 20学时。

3、针对本过程的特点,规定每周一为班组安全教育日,每次教育时间不少于 45 分钟,培训安全生产必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实施新工艺、新技术或使用新设备、新材料时,必须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相应的又针对性的安全教育。

5.1.6 进一步完善安全技术交底制度

安全技术交底是施工过程控制的重要环节,是确保施工安全的重要

保证,具体要求如下:

1、过程开工前,技术负责人将工程概况、施工技术措施等情况向全体施工管理人员进行详细交底。

2、每一分部、分项工程开工前,技术人员要根据工程情况,向施工队长或班组长进行书面安全技术交底。

3、对特殊工种的作业、机械设备的安拆与使用,安全防护设施的搭拆等,技术人员要对操作班组作书面技术交底。

4、对专业性较强的分项工程,要先编写施工方案,然后根据施工方案作针对性的安全技术交底,不能以交底代替方案,或以方案代替交底。

5、两个以上作业队或工种配合施工时,技术人员要按工程进度定期地向有关班组长进行交叉作业的安全交底。

6、安全技术交底要经技术负责人审阅签字,安全员签字认可,不许代签名。

7、班组长要根据安全技术交底要求,对操作工人进行针对性的班前作业安全交底,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安全交底的要求。

8、安全技术交底要全面、有针对性,符合有关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规定,内容包括施工要求,作业环境及可能存在的问题等,严禁施工队长、班组长违章指挥。

9、安全技术交底后,施工队长、安全员、班组长等要对安全交底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督促操作工人严格按交底要求施工,制止违章作业现象发生。

10、对特殊工种的作业、机械设备的安拆、安全防护设施的搭设等的安全技术交底后,必须有技术负责人、安全员、机管员、施工队长(班组长)等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实施。

5.1.7 现场安全管理制度

1、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严格遵照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技术措施规定的有关安全措施组织施工。建立、健全各级各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责任落实到人。

2、坚持安全教育制度

坚持新进工地队伍的安全教育制度;项目安全员要经常检查作业队,认真做好分部分项工程安全技术书面交底工作,交底人和被交底人双方签字。

3、严格执行设备进场检验制,加强日常维修养护大型施工设备进场检验、安装和日常操作要严格加以控制与监督,设备性能不符合安全要求的一律不准使用。

4、施工工地必须有安全生产标志警示牌

在主要施工部位、作业点、危险区、主要通道口都必须设置有安全警示牌或安全警告牌,设置后拍照存档。防护设施的变动必须经安全部门与项目安全员的批准,变动后要有相应的防护措施,作业后完全恢复,书面资料由安全员保管。

5、坚持安全检查制度

坚持项目及现场管理人员安全巡查制度,施工现场周围的围护设置要有专人负责。强化安全监督检查,项目、分部安全员认真做好施工安全日记。坚持作业队(班组)的安全检查考评;对作业队(班组)的安全活动制定考核措施。

6、坚持危险点、重要部位(区域)安全监护制度

坚持对从事危险作业的人员进行安全检测和设置监护,特种人员必须经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操作证必须按期年审,不得超期使用。

7、施工现场必须配备足够的消防灭火设施及器材。做好安全工作的纠正、预防和调整工作。每月召开一次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例会。

5.1.8 安全管理过程控制

1、安全教育

加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意识教育,帮助作业人员端正认识,提高他们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的认识。在提高安全意识的基础上,才能正确理解并积极贯彻执行相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加强自身的保护意识,不违章操作,不违反劳动纪律,做到"三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同时对项目各级管理人员(包括项目领导、项目各部门、分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也应加强安全思想意识教育,确保他们在工作时做好带头作用,从关心人、爱护人的生命与健康出发,重视安全生产,做到不违章指挥。

2、安全组织活动

(1)按批复的开工报告中的安全保证措施对作业队伍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交底;

(2)坚持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例会,总结前期安全生产情况,布置今后的安全生产要求;

(3)项目、分部安全员要经常检查工作业队及施工现场,并认真做好检查记录;

(4)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组织事故应急演练,以提高施工人员应急救援能力。

5.2 安全技术措施

5.2.1 一般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1、石方爆破作业以及爆破器材的管理、加工、运输、使用、检验、和销毁等工作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现行的《爆破安全规程》,主动接受当地公安部门的监督管理。光面爆破应严格控制钻眼间距和炸药量。施工机械作业时,除按规范操作外并应按事先设计的行走路线进行,其工作位置应平坦稳固,并应有专人指挥,指挥人员不得进入机械作业范围内。

2、挖方边坡实行"随开挖、随加固、随防护",施工时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边坡施工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绑挂安全带的绳索应牢固地拴在可靠的安全桩上,绳索应垂直,不得在同一个安全桩上拴 2 根及以上安全绳或在一根安全绳上拴 2 人以上。边坡施工应设置安全通道;开挖工作面应与装运作业面相互错开,严禁上、下交叉作业。边坡上方有人工作时,边坡下方不准有人停留或通行。清理边坡上突出的块石和整修边坡时,应从上而下顺序进行,坡面上的松动土、石块必须及时清除。严禁在危石下方作业、休息和存放机具。

3、施工中如发现山体有滑动、崩坍迹象危及施工安全时,应立即停止施工,撤出人员和机具,并报告监理办和指挥部处理。滑坡地段的处理,应从滑坡体两侧向中部自上而下进行,严禁全面拉槽开挖。施工中要设专人观察,严防塌方。遇有大雨、大雪、大雾及六级(含六级)以上大风等恶劣天气时,应停止作业。高边坡路堤下方有道路的,施工时应设置警示标志。

4、施工机械靠近路堤边缘作业时,应根据路堤高度留有必要的安全距离,并应有专人指挥,指挥人员不得进入机械作业范围内。弃土下方和有滚石危及范围的道路,应设警告标志、作业时下方禁止车辆、行人通行。弃渣时,应有专人指挥机械的运输车辆,运输车辆不得直接在坡顶边缘卸喳,应在坡顶边缘一定安全距离的位置卸渣,再由推土机或装载机弃喳推出边缘。

5.2.2 安全专项施工措施

1、必须按设计规范施工,作业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2、路基施工准备

(1)机械设备的配备: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平地机、压路机、自卸翻斗车、电缆线、照明设备、漏电保护器等。

(2)安全防护品的配备:口哨、安全帽、红绿旗、警示牌、标志、红色警示灯、铁丝网。

(3)开工前检查: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平地机、压路机、自卸翻斗车是否处于良好状态、各项制动是否有效,电缆线有无裸漏情况等。

3、施工安全注意事项

(1)在车辆通过较多的便道,弯道半径小于 15m,特殊地段小于 10m 须挂红黄绿旗及警示牌。

(2)施工便道急弯处及陡坡地段须挂标志警示牌。

(3)严禁穿硬底、带钉、易滑、高跟、拖鞋或赤脚进入施工现场。

(4)施工现场材料、设备摆放有序、整齐。

(5)现场施工人员须戴防尘口罩。

(6)施工翻斗车不能行车载人及超载超速。其余各施工机械不能超速及违章作业。前后两车(机械)间距不应小于 10m。

(7)路堑开挖严禁采取掏底开挖(忌挖神仙洞)。以免坍塌。

(8)严禁在松动危石下、未熄火的大型机械旁作业和休息。

(9)弃土场的选址需避开泥石流沟。

(10)严禁在山坡上同一地段的上下同时作业,人工挖掘作业人员横向间距不应小于 2m,纵向间距不应小于 3m,滑坡地段开挖,须从两侧向中部自上而下开挖。禁止全面拉槽开挖。

5.3 路基填挖方施工安全措施

5.3.1 人员安全措施

1、作业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和绑系安全带。绑挂安全带的绳索应牢固的拴在树干或插鼓的钢钎上,绳索应垂直,不得同一安全桩上栓 2 根及以上的安全绳或在一根绳上栓 2 人及以上。

2、作业发现有事故隐患时,应立即采取措施,消除隐患,必要时停止工作,待安全措施到位后才能作业。

3、作业人员必须定期进行身体检查,诊断患有心脏病,贫血,高(低)血压,痫病,恐高症其他不适宜从事高处作业的疾病,不得从事高处作业。高处作业,严禁违章赤脚作业,酒后作业。

4、在脚手架操作平台上面作业时,脚手架应设置防止人员坠落的防护栏杆,脚手架上的架板必须铺满,且牢固固定在脚手架上。

5.3.2 路基填挖方施工机械安全措施

1、进入边坡部位施工的机械,必须全面检查其技术性能,确保安全运行。

2、施工机械进入施工部位,必须检查行走路线,确认道路宽度,坡度,弯度,桥梁,涵洞等能满足安全条件后方可行进。

3、施工机械工作时,严禁一切人员在回转半径内停留。配合机械作业进行清理,平整,修坡等人员,应在机械的回转半径外工作,如必须在回转半径内工作时,必须停止机械并制动好以后方可工作。机上机下人员随时取得联系。

4、挖掘机工作位置要平坦,工作前履带要制动,回转时不得从汽车的驾驶室顶部通过,汽车未停稳不许装车。

5、机械在靠近边坡作业时,距边沿应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确保轮胎履带压在坚实的基础上,大型设备进入工作面,必须保证道路有足够的承载力。

6、钻爆机械要确保扑尘装置完好,风管接头必须绑扎牢靠,严防脱管伤人。

7、装载机行走时,驾驶室两侧和铲斗内严禁站人。

8、推土机在开山辟路时,要严格将其工作水平度控制在规范的规定以内,下坡时,严禁空档滑行,必要时可放下刀片作为辅助制动。

9、运输车辆必须确保方向,制动,信号等安全可靠,装渣高度不得高出车厢,要防止行进中掉石伤人。

10、喷射机,注浆器等带压力工作的设备,均安装压力表和安全阀,并确保灵敏可靠。

11、施工机械停止作业,必须停放在安全可靠,基础牢固的地方,斜坡上停车,必须用三角木等对车轮阻滑,严禁在大于 15°的斜坡上停放,夜间有专人看管。

12、施工设备要坚持夜班检查,加强现场维护保养,严禁"带病"运行。禁止在斜坡上或危险地段进行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

13、机械运转中不得上,下人。施工机械(运输车辆)驾驶室内严禁超载,严禁人、物混载。

5.3.3 用电安全措施

1、必须采用"一机一箱一闸一漏"制。

2、导线绝缘必须良好,手持式电动工具的外壳,手柄,负荷线,插头,开关等必须完好无损,使用前必须作空载检查,运转正常方可使用。

3、脚手架上作业时,导线不得乱拉乱摆放,并避免直接接触脚手架。

4、现场必须设立安全用电反光警示标志,夜班派专人值班。

1、坡面变形

2、人工巡视

3、裂缝观测

裂缝是滑坡变形的最明显标志,也是人工巡视的主要内容,当坡体表面发现裂缝时工程承包方应及时在裂缝处埋设裂缝观测装置,初次埋设在第三方监测单位指导下进行,通过观测裂缝的变化过程和变化规律来分析坡体的变形情况和破坏趋势。

5.4 风险源的辨识

5.4.1 重大危险源清单

5.5 应急预案

5.5.1 适用范围

5.5.2 应急组织机构

5.5.3 应急小组成员职责

⑴.应急救援组组长职责

及时承担起现场救援的全面指挥工作,领导和决策应急响应与危机处理工作;负责突发事故和紧急情况时,立即启动本预案,做到快速反应从容应对指挥得当,部署及时;依照本预案有关管理方案的规定和现场实际情况,分配相关人员的具体职能,协调应急救援处理工作,提升小组团队应急能力;在紧急状态结束后,控制受影响地点的恢复,并组织人员参加事故分析和处理。

⑵.应急救援组副组长职责

协助领导小组组长工作,在组长不在时,承担起组长职责,确保各项目标、指标和任务的完成;评估事故的规模和发展态势,建立应急步骤,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和减少设施和财产损失;设立与应急中心的通讯联络,为应急服务机构提供建议和信息;安排寻找受伤者及安排非重要人员撤离到集中地带;如有必要,在救援服务机构来之前直接参与救护活动。

⑶.各组负责人、组员构成及职

5.5.4 应急救援管理

5.5.5 救援医疗联系

5.5.6 应急处置措施

5.6 风险源控制措施

5.6.1 覆盖层开挖

1、在施工前应按照设计要求清理完边坡的风化岩块、堆积物、残积物和滑坡体,并在适当位置修筑拦渣坎,保证下部施工安全。

2、在开挖前按设计要求完成截水、排水沟的施工,验证排水效果,防止地表水和地下水对施工的影响。

3、覆盖层开挖应按设计边坡坡比自上而下分级进行,坡面按设计要求做成一定的坡势,以利排水。

4、坡面随开挖下降及时进行清坡,按设计要求或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支护,保证施工安全。支护主要采取锚固、护面和支档几种形式。

5、作好汛期防水、边坡保护措施,防止边坡坍塌造成事故。

6、对于边坡易风化崩解的土层,若开挖面不能及时支护时,应预留保护层,在有条件支护时,再进行保护层开挖。

7、需人工开挖的坡面覆盖层,应在开挖范围内,按照每人控制

2.5m的水平距离,作业人员系安全带,从高处分条带向下逐层依次清理,相邻 5 人之间最大高差不得大于 1.5m,所有人员之间最大高差不得大于 3m,对于块体较大、人工无法撬动的孤石,宜爆破后清除。

8、在覆盖层开挖过程中,如出现裂缝或滑移迹象,应立即暂停施工并将施工人员及设备撤至安全区域,在查清原因、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后方可恢复施工。

5.6.2 边坡石方开挖

5.6.3 钻孔作业

5.6.4 爆破作业

5.6.5 土石方挖运

6 劳动力计划

6.1 专职安全员职责与配置

6.2 特种作业人员

6.2.1 爆破资质及相关人员

6.2.2 其它特种作业操作人员

7、计算书及相关图纸

7.1 计算书(无)

7.2 相关图纸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