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聊城古城位置

东阿古城遗址可上朔至春秋,据文献记载,春秋时期这里称柯,原属卫国,后属齐国,战国时改称阿邑,仍隶齐国。春秋战国时期,这里是齐国西部边陲的大城市,又称阿邑。历史上齐国晏子曾于此地任阿宰。秦改称东阿,汉置东阿县,此城为治所。北魏时,东阿县治东迁,此城渐为黄水淤废,今残垣尚存。

该城呈圆角方形,边长2千米,周长8千米。城的东南角和北城墙段保存较好,其他城墙也略高于现周围地表。东南角城墙保存长达250米,宽近30米,地表以上高14米,地表以下2米多,较完整地表现了城东南角转角情况。断面上反映着城墙结构,以主体墙和后期修补组成。主体墙为板筑棍夯,夯层平整,夯层厚6~10厘米不等。修补部分面积不大,在城墙的内外皮处,夯质较好。北城墙西段,现地表以上保存达12米,长宽及夯质结构同东南角。城墙夯土大多利用了龙山文化、岳石文化时期的文化堆积,土呈灰色,包含物有这两个时期的石器、蚌器和陶片。1994年,经省、地文物部门勘探,发现在春秋城的东部有一龙山文化时期的城址,城垣东北角至西南角部分已查明,东、南城垣被战国时期的城垣所压,西北角和西垣因春秋战国时期及其后修筑城垣时在城内挖土,已遭严重破坏,但大致位置可以确定。城平面呈东北到西南的圆角扁长方形,南北长约360米,东西宽约120米,面积约4万平方米。始建于大汶口文化时期,延续使用到龙山文化时期。为研究中国文明的起源、城市的产生提供了切实可信的实物资料。1992年6月由山东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遗址文化遗存随处可见

遗址文化遗存随处可见

遗址

遗址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曾发生过曹沫劫盟、晏子治阿、烹阿大夫、子奇治阿等多次有历史影响的事件,上演过多次有声有色的轰轰烈烈的故事:

曹沫劫盟:

公元前681年,鲁庄公和齐桓公会盟于柯,曹沫持剑相从,劫持齐桓公订立盟约,收回失地。

曹沫,即《左传·曹刿论战》中的曹刿,司马迁在《史记》中称之为曹沫。

晏子治阿:

晏婴是齐国有名的政治家、外交家,起初齐景公派他任阿邑地方长官,三年过去,听到的都是说他的坏话,景公责备他,晏子请求再治三年,结果很受赞赏。景公问他其中的缘故,晏子说他原来勤政惩恶,秉公办事,因此遭到奸邪、懒惰、有权有势者的反对,所以在朝内散布谗言,后来一改过去所为,人民受了苦,朝中却反说好话。晏子谢绝奖赏,请求辞职回家,这是景公才恍然大悟,知道晏子贤能,连向晏子道歉,并表示不再干预他的政事,后来任他为相,齐国大治。

烹阿大夫:

战国齐威王时,即墨大夫大有政绩,阿大夫不然,但二人在朝廷上的舆论却正好相反,威王派人实地考察,阿大夫是厚礼贿赂走后门,即墨大夫不然,于是封即墨大夫,烹阿大夫。

即墨,在今天山东省平度市的东南。

子奇治阿:

战国齐宣王时,派了一个16岁的年轻人子奇当阿邑地方长官,子奇请老年人谋划,亲自下去了解情况,救济百姓,毁兵铸犁,奖励生产,没多久,阿邑便出现一派兴旺景象。

附:

曹沫劫盟的故事见《史记·齐太公世家》:

五年,伐鲁,鲁将师败。鲁庄公请献遂邑以平,桓公许,与鲁会柯而盟。鲁将盟,曹沬以匕首劫桓公於坛上,曰:“反鲁之侵地!”桓公许之。已而曹沬去匕首,北面就臣位。桓公后悔,欲无与鲁地而杀曹沬。管仲曰:“夫劫许之而倍信杀之,愈一小快耳,而弃信於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可。”於是遂与曹沬三败所亡地於鲁。诸侯闻之,皆信齐而欲附焉。

译文:

齐桓公五年(公元前681年),征伐鲁国,鲁军眼看失败。鲁庄公请求献出遂邑来媾和,桓公允诺,与鲁人在柯地盟会。将要盟誓之际,鲁国的曹沫在祭坛上用匕首劫持齐桓公,说:“归还鲁国被侵占的土地!”桓公答应。然后曹沫扔掉匕首,回到面向北方的臣子之位。桓公后悔,想不归还鲁国被占领土并杀死曹沫。管仲说:“如果被劫持时答应了人家的要求,然后又背弃诺言杀死人家,是满足于一件小小的快意之事,而在诸侯中却失去了信义,也就失去了天下人的支持,不能这样做。”桓公于是就把曹沫三次战败所丢的全部领土归还给鲁国。诸侯闻知,都认为齐国守信而愿意归附。

晏子治阿的故事见《晏子春秋·内篇杂上》:

景公使晏子为东阿宰,三年,毁闻于国。景公不说,召而免之。晏子谢曰:“ 婴知婴之过矣,请复治阿三年,而誉必闻于国。”景公不忍,复使治阿三年,而誉闻于国。景公说,召而赏之。

景公问其故,对曰:“昔者婴之治阿也,筑蹊径,急门闾之政,而淫民恶之;举俭力孝弟,罚偷窳(yǔ),而惰民恶之;决狱不避,贵强恶之;左右所求,法则予,非法则否,而左右恶之;事贵人体不过礼,而贵人恶之。是以三邪毁乎外,二谗毁于内,三年而毁闻乎君也。今臣谨更之,不筑蹊径,而缓门闾之政,而淫民说;不举俭力孝弟,不罚偷窳,而惰民说;决狱阿贵强,而贵强说;左右所求言诺,而左右说;事贵人体过礼,而贵人说。是以三邪誉乎外,二谗誉乎内,三年而誉闻于君也。昔者婴之所以当诛者宜赏,今所以当赏者宜诛,是故不敢受。”

景公知晏子贤,乃任以国政,三年而齐大兴。

译文:

齐景公派晏子担任东阿的地方长官,三年后,晏子的恶名传扬于国都。景公不高兴了,把他召回来要免他的职。晏子谢罪说:“我知道我的过错了。请您允许我再治理东阿三年,我一定让好名声传扬于国都。”景公不忍心撤了他,又让他治理东阿三年,(果真)晏子的好名声传扬于国都。景公很高兴,就召见晏子并且奖赏他。

景公问晏子(声誉变化的)缘故,晏子回答说:“从前我治理东阿,堵塞小路,严格把守城门,邪恶之民就讨厌这种做法;任用那些节俭、身体力行、孝顺长辈和尊重兄长的人,惩罚苟且懒惰之民,懒人就讨厌了;断官司不躲避地方权贵豪强,权贵豪强就讨厌了;君王您身边的人所求之事,合法就办,不合法就不办,您身边的人就讨厌了;对待朝中的显贵,体制不超过规定的礼节,显贵们就讨厌了。因此淫民、惰民、贵强这三种邪恶的人在朝外坏我名声,您身边的人和显贵们在朝内坏我名声,治理三年,坏名声就被您听到了。现在我改变我的做法,不堵塞小路,而放松城门守卫,邪恶之民就高兴了;不称举节俭、身体力行、孝顺父母和尊敬兄长的人,不惩罚苟且懒惰之人,惰民就高兴了;断官司迎合权贵豪强,权贵豪强就高兴了;您身边的人要我办事我都答应,您身边的人就高兴了;侍奉朝中的显贵,体制超过规定的礼节,显贵就高兴了。这样三种邪恶的人在朝外传扬我的好名声,您身边的人和显贵们在朝内传扬我的好名声,我治理东阿三年,好名声就被您听到了。从前我受罚,其实应该奖赏,现在我得到奖赏,其实应该受罚,因此我不敢接受。”

景公知道晏子贤能,就把国家政事交给了他,三年之后齐国国力大增。

烹阿大夫的故事见《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威王召即墨大夫而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民人给,官无留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誉也。”封之万家。召阿大夫语曰:“自子之守阿,誉言日闻。然使使视阿,田野不辟,民贫苦。昔日赵攻甄,子弗能救。卫取薛陵,子弗知。是子以币厚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皆并烹之。於是齐国震惧,人人不敢饰非,务尽其诚。齐国大治。诸侯闻之,莫敢致兵於齐二十馀年。

译文:

齐威王召见即墨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到即墨任官,每天都有指责你的话传来。然而我派人去即墨察看,却是田土开辟整治,百姓丰足,官府无事,东方因而十分安定。于是我知道这是你不巴结我的左右内臣谋求内援的缘故。”便封赐即墨大夫享用一万户的俸禄。齐威王又召见阿地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到阿地镇守,每天都有称赞你的好话传来。但我派人前去察看阿地,只见田地荒芜,百姓贫困饥饿。当初赵国攻打鄄地,你不救;卫国夺取薛陵,你不知道;于是我知道你用重金来买通我的左右近臣以求替你说好话!”当天,齐威王下令烹死阿地大夫及替他说好话的左右近臣。于是臣僚们毛骨耸然,不敢再弄虚假,都尽力做实事,齐国因此大治,诸侯听说这件事后,有20余年不敢和齐国交兵。

子奇治阿的故事见《子奇治县》:

子奇年十六,齐君使治阿。既而君悔之,遣使追。追者反曰:“子奇必能治阿,共载皆白首也。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必能治阿矣!”子奇至阿,铸库兵以作耕器,出仓廪以赈贫穷,阿县大治。魏闻童子治邑,库无兵,仓无粟,乃起兵击之。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

译文:

子奇十六岁的时候,齐国的国君派(他)去治理阿县。不久,齐君反悔了,派人追赶。追赶的人回来说:“子奇一定能够治理好阿县的,同车的人都是老人。凭借老人的智慧,由年轻的人来作最终决定,一定能治理好阿县啊!”子奇治理阿县,把兵库里的兵器锻造成为耕田的农具,打开粮仓来救济贫穷的人民,阿县治理得整整有条。魏国的人听说小孩子治理阿县,兵库里没有武器,粮仓里没有积粮,于是就起兵攻打(齐国)阿县,阿县的人父子兄弟相互鼓励,以自己家的兵器打败了魏国军队。

烈士纪念亭、纪念碑

烈士纪念亭、纪念碑

烈士纪念亭、纪念碑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