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和家人一起看烟花

昨天在社群里有位妈妈提了一个问题,她说,既想让孩子学会分享,又想让他有自己的物权意识,到底该怎么办?

我想这是大多数妈妈都关心的话题,很多妈妈既不想自己的孩子自私,更不想自己的孩子不会拒绝别人,所以,关于“分享”这个问题一直处于纠结状态。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给大家分享一个绘本故事,看完或许你自己心中就有了答案。

狐狸和獾是好朋友,它们长相差不多,生活习惯差不多,但在性格上有点小小的不一样。有一天,它们买来了三个漂亮的烟花,大方的狐狸开心地与动物朋友们一起分享烟花的美丽,可是任性又孩子气的獾却不愿意给别人看到这好东西。它拖着狐狸找啊找啊,想找到一个秘密的地方来燃放烟花,它要独享这份美丽。

令人好气又好笑的动物角色,有着孩子般的任性和天真,搭配出乎意料的幽默结局,读完一定会让您有所深思。

今天我就从绘本作者、分享的意义以及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三个方面来谈谈这个绘本给我带来的启发与思考。

一、朴实的内核与简洁的语言来表达小动物的内心活动,引发读者共情与思考。

第一次看到这么真实、可爱、有趣的动物形象,我就在想这是一个怎样的创作者,如此贴近孩子的内心,用如此朴实简洁的语言创作出如此有趣的绘本故事。

绘本作者邓正祺,80后绘本家,创作第一本绘本《葡萄》就荣获了首届“信谊图画书奖”图画书创作佳作奖,她的绘本无一不是豆瓣高分绘本。

(作者邓正祺)

她的作品都非常贴近生活,还原真实。比如《烟花》几乎后半本都在讲獾是如何逃避与小动物们分享它的烟花的。

1、朴实是绘本的特色。

在谈到《烟花》的创作时,她说到,自己平时比较反英雄主义,因此也尽量避免故事里出现人格完美的主人公,相比榜样人物,身上有各种执念的普通人更贴近生活,更具有说服力,所以,她每一本作品都具有这种朴实的内核——真实的就是最好的。

正因为这样,才有了獾这么真实、可爱、有趣的形象。

俩人一起吃蛋糕的时候,獾对着狐狸说:"你吃太多会发胖的",于是给狐狸切了很小的一块蛋糕,自己大口大口地吃完了大块蛋糕。

喝饮料的时候,獾只为小狐狸倒了小小的一杯,对着小狐狸说:"这种饮料你不能喝太多",獾不仅喝完了自己的一大杯,就连饮料瓶子里剩下的都没放过。读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很真实?獾和狐狸就像我们身边每一个真实的孩子,彼此有自己的个性,那些小心思在大人面前一览无余又真实地让你忍俊不禁。

2、简洁的语言展现了孩子真实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没有生硬的说理,没有任何的说教,只是通过有趣的图片和简洁的语言,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浸润着孩子们的心灵,也冲击着我们的内心。

正如作者所说,我说的不是很多,也自认为不是特别刻苦勤劳的人,生活上也没有啥很特别的地方,每天过着普普通通的生活,可以说乏善可陈,对一些事情的看法也都在作品里面表达了。

我的作品里基本都是画多字少,多说就怕有画蛇添足的嫌疑,我希望用尽量少的字和简练的画面,不加干扰地,让读者读到属于自己的快乐,毕竟,每个人感兴趣的都只是,也应该只是自己的生活。

简单的画面,简洁的语言,让每个孩子都看见自己的影子,让每个妈妈都露出会心的微笑。

邓正祺的其他作品也很少有大篇幅文字,她往往会给读者呈现一幅画,用画面引导故事发展,而画面流露出的诗意会让孩子心生向往。

二、分享是一种亲社会行为,需要按照孩子的成长规律去引导。

说到分享,我们不能指望一两岁的孩子会自觉分享,或者理解什么是分享。而且教孩子分享,也不是直接让他们把自己的玩具让给别人这么简单。

分享是一种亲社会行为,它与人的社会认知发展是相关的。所以,在孩子学“分享”这件事上,父母可以先了解孩子各年龄段认知发展的一些特点,然后按孩子的成长规律来启发他们去观察、思考,作出决定。比如是否分享、怎样分享等等。

同样,故事中的小狐狸和獾都无关对与错,小狐狸在生活中是比较随和、乐于分享的孩子,而獾则是“自我”意识强烈的孩子。

孩子不愿意分享,并不是因为自私,而是因为在他们的想法里,没有分享这种意识;或者说有些东西对孩子自己来说很特别,不能分享。比如说这个烟花,非常特别,没有看到过,在獾看来就是不能分享的。而对小狐狸来说虽然也特别的,但表现的很大方有礼,这体现在家庭的教养上或者天生的本性的区别。

但分享与否是孩子的基本权利及自由,虽然我们教育孩子要分享,但孩子有权利做最终决定。

作者意在让读者明白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分享的基础是以自我满足为前提的,不能剥夺与批评,不能强迫孩子分享,更不能强制性拿走孩子的东西,直接评判孩子对错。

没有对与错的评判,这也是这本书没有丝毫评判一样,只是摆出了事实。

三、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以及用成长型思维去看待孩子的发展。

1、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是我们每个父母最重要的课题。

狐狸和獾是好朋友,但狐狸个性随和、坦荡、不争、不抢,而獾则是自私、贪婪、多话、主动。这本书,我不想说它要“教育”孩子什么,因为这两只可爱的小动物,其实只是有着孩子童年时期正常该有的、不同的、可爱的小性格而已,不同的性格表现出来的各种行为的优缺点都是相辅相成的。

而绘本想要表达的是,即使两个相似的孩子,也是两个独立的个体,对待同样的问题也会有不同的视角和看法。故事中的小狐狸和獾都没有对和错:小狐狸无所谓别人是否看到,在生活中就是比较随和、愿意“分享”的孩子;而獾是“自我”意识比较强的孩子,他的这种自已买的就是自已享用的想法也没有错。特别是对于赠品,他认为是两个人的,并没有去独享,而是要两个人共享,还是很中肯客观的。

我们在生活中往往更在乎自己的孩子是不是能够得到大众的认可,所以极力想把他塑造成别人心中“好孩子”的模样。不幸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很可能忽略了孩子的个体感受,很可能正在削弱他们区别于别人的差异性,所以,我们最需要做的是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允许自己的孩子和别人不一样。

2、我们要学会用成长型思维去看待孩子的发展。

成长型思维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Carol S.Dweck)率先提出的教育理念。

父母拥有成长型思维是对父母的一种新要求,相对应每天盯着孩子的短处,倒不如更注重孩子将来的发展,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

如果我们用成长型思维模式去看,獾也有优点,他知道那只赠品烟花是属于狐狸和他共同的,即使不愿意被他人看到,他始终还是拉着狐狸一起看的,这也是獾的一个小优点吧。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劝导或要求孩子要懂得分享,可处于物权敏感期的孩子恰恰需要的是像獾那样对自己物品的保护。

孩子们不可能永远是那个只想自己欣赏烟花的獾,但是要成为乐于分享的小狐狸之前,我们需要保护好孩子的那只獾。

如果非要说《烟花》有什么教育意义,我想应该对家长说:

我们赞赏小狐狸的大方、爱分享,而其实这种行为首先是建立在满足自己需求的基础上的。让自己获得愉悦的同时,才更加希望别人有着同样的体会和感受。

那么对于獾的做法,我们更应该客观对待。獾花钱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认为应该独享,也无可厚非。

所以,保护孩子的物权意识,在他们充分理解和发展对物品的独立决策权和支配权之前,我们的角色应当是旁观者和分析者,只有做好观察,揣摩,引导,分析,最终我们才能够做好孩子的陪伴者!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