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宁夏的文化传承

古人云:“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走进宁夏的非遗,就绕不开宁夏的美食。这里有独特的面条文化、面点文化、面食文化,麦香十足。

本期非遗特别策划,与您聊聊宁夏传统面食面点,每一道都香气四溢、回味无穷,无论早晚朝暮、四季寒暑,地道的宁夏美味始终牵引着老乡、游子和贵客的心。

中宁蒿子面制作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蒿子面以“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滑六爽、七香八长、九酸十和”为人津津乐道,民间称“手工长面”。

中宁蒿子面还有很高的食疗价值,因为在面粉中加入了用当地野生植物蒿草籽研磨成的“蒿面子”,这道特色面点具有健胃清热的食疗价值,再加上枸杞护肝明目、延年益寿,民俗又叫它“长寿面”。

和面、擀面、切面、抖面、配料、调汤……讲究的用料和复杂的工序,保证了中宁蒿子面的品质,平凡的小吃有着最家常的味道,到中宁一定别错过这份非遗美食的专属味道。

美 食 · 故 事

蒿子面不仅余味无穷,手艺背后还蕴含悠久的历史。

“蒿子面”也称“蒿籽面”,宋代曾巩在其《隆平集·西夏传》中这样记载:“其民春食鼓子蔓、碱蓬子;夏食苁蓉苗、小芜(荑);秋食地黄叶、登厢草;冬则蓄沙葱、野韭、拒霜、灰条子、白蒿、碱松子以为岁计。”蒿籽大约在宋代和西夏时代就已作为“食品添加剂”进入了人们的生活,作为一种传统的地方风味沿袭了下来。

桂花香扁豆子面制作技艺,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一碗热气腾腾的扁豆子面端上桌,醇厚的豆香便会扑面而来。

黑灰色的汤汁是用扁豆子磨成粉面调制而成,再配上点土豆丁、肉丁,搭配浓郁的汤汁吃一口,扁豆子的香气瞬间充斥在口腔。

一碗下肚让人回味无穷,扁豆子面是很多人儿时记忆的一抹亮色。

一种面食一种技艺,扁豆子面看似简单,把它做得正宗却绝非易事。制作工艺复杂繁琐,难度大、要求高、耗时长,手艺完整传承下来的人很少。精选天然绿色、饱满成熟的扁豆子,经过泡、煎、熬才能造就汤香浓醇。煎扁豆子耗时长,容易糊锅,讲究火候、时间、翻炒动作、用水量,稍有差池扁豆子就煎不红了。每一步骤都不能出错,失之毫厘就可能前功尽弃,时间沉淀出的好风味,更汇聚匠心的技艺。

美 食 · 故 事

一碗地道的扁豆子面,是无数中卫人留存在舌尖上的“家乡记忆”,中卫扁豆子面历史悠久,在民间广泛盛行,相传当地有一位勤劳的妇女,因家庭生活艰难、经常断粮,为了让孩子填饱肚子,时常将野菜、黄米、扁豆子、高粱等稀少的杂粮调和在一起做成餐饭。经过代代相传,成为了今天的“扁豆子面”。

肖记水面,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作为宁夏中卫一带民间的传统面食,肖记水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因其制作考究、面条筋道、汤味浓郁、深受人们喜爱。

从谷物到面粉,从食材到食物,做好一碗肖记水面,凝集了传承人的智慧。

肖记水面从和面到切成面条大约需要四个小时,肖记水面的传统技法最关键是“压“和”切“,用不同规格的六种柳木杠子,一杠一杠压成面团,在面粉中掺入土碱水、蒿面子、鸡蛋和面,面压好后,切细下锅,出锅的面条筋道爽滑。

所用鸡汤熬制需要三个小时,这样熬出的汤清香鲜美,妙不可言。“碗中天地宽,面里扭乾坤”,一碗非遗好面藏着“宁夏好味道”。

美 食 · 故 事

关于肖记水面的来历,也有一段有趣的历史故事。

传说康熙皇帝下江南微服私访至安徽肖县,人困马乏之时路见一家水面铺,走进一尝,“水面汤中显,汤清见底爽。漂红浮绿叶,味窜可鼻香”。大加赞赏,并赐名“肖记水面”。后因灾荒所迫,肖家人逃荒落户至中卫,在街头卖起了水面。如今传至第七代,肖永祥承袭肖记杠子水面做法。

“南味居”传统糕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吃起来外皮酥软,内里细腻,表面以红印点缀,在高温烘烤下,一层层酥皮渐渐膨起,在很多固原人的记忆里,水晶饼是走亲访友时必备的美食礼品,每逢时节才能吃到的美味。

上个世纪80年代末,只有十多岁的别建军拜老一辈糕点师傅马维其为师,学会了水晶饼的做法,为了守住这道传统美食,1994年,别建军独自一人继续经营南味居,成了这门技艺的唯一传人。水晶饼的选料十分讲究,以六盘山地区土生土长的农产品为原材料纯手工制作,它制作工艺也相当复杂,但为保证品质,传承人别建军,每天限量制作水晶饼,一天最多做500个。

世代沿袭、心手相传,一根擀棒、一块磨具、一方红印,酥脆香甜的水晶饼里不仅藏着关于家的记忆,更沉淀进了别建军这样作为传统糕点手艺人几代人的坚守。

美 食 · 故 事

“南味居”的水晶饼已有800年的历史,水晶饼源于宋代下邽。当时在关中一带声誉很高,曾与燕窝、银耳、金华火腿齐名。元代已远销京、津各大城市至清代末年,经渭南同义栈张采风技师改进精制,产品以“金面银帮,起皮飞酥,凉舌渗齿,清香爽口”而名声大振。解放前夕,固原人马维其在“怡和”,徐登科在“怡和昌”,陈忠昌在“中和昌”,三人皆受陕西师傅真传,成为一代宗师,在固原城内享有盛名,他们制作的水晶饼让固原人津津乐道,成为馈赠亲友的上等礼品。

仙鹤水饺制作技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食”尚非遗, 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饺子的意义已经远不只是一道美食。不论什么节日,一律来盘饺子,饺子象征着美好的寄托,也象征着团圆的情怀。

而对于宁夏银川人,一碗热气腾腾的仙鹤水饺则是记忆中几十年不变的老味道。

水饺个头大,皮薄有嚼劲儿,清香可口,油而不腻。仙鹤水饺纯手工制作,选用优质的盐池羊肉,肉馅不用绞肉机,然后加入20余种调味秘制,师傅们熟练地把肉粒拌成肉泥,然后统一标准用卡尺量饺子的造型,确保高低长短保持一致,如此做出的水饺个个形如元宝,皮薄馅大

跨越时间的轴线,仙鹤水饺制作技艺的传承人,在熟悉的老城驻守着光阴,在老味道里融入匠心。

天下黄河富宁夏,黄河水浇灌了这片以小麦为主的肥沃土地,黄河文化延伸了粗犷豪迈的风土人情,丰富了宁夏的非遗美食。宁夏传统面食所连结的,既是风土人情,也是乡音乡情。

疫情也许会让见面变得来日方长,但在生活中的一日三餐,我们仍然可以“面”带温暖,天天见“面”!

聪 聪丨插画

桃 子丨编辑

刘 枫丨责编

网址:http://whhlyt.nx.gov.cn

投稿爆料:0951—6720808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