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杂烩汤食材

刘悦

“吃”有大小之说。大吃,是传统菜系七碟八碗的。小吃,一般是当地人吃后到了外地张扬,说给外地人听,然后引诱外地人慕名而来。《东京梦华录》中提到了炖羊、软羊、羊肚、羊腰、羊杂碎、生软羊面等等,由此可见羊从头到脚,从外到内,皆已入菜。

小吃一般是入不了厅堂的,往往是在胡同口,背街小巷小摊。在背风的位置摆着几个小方桌或者长桌长凳。“先择健壮、肥嫩的绵羊,宰杀后立即掏出里物下水,割下头蹄。及时清除胃、肚等中的污物,用流动的水反复清洗,洗刷干净,以白净,无异味为度。头蹄在旺火上燎烤,刮净皮毛,割去耳朵,用清水反复刮洗,以干净,死角无毛为度。”

一个大火炉上。顶了一口硕大的铁锅,锅中倒入清水,置入羊下水,旺火烧开,即将沸水倒出,再注入开水,改用中小火漫煮,加足盐,约炖煮2个半至3个小时,先捞出头蹄及心等,再炖一会后捞出肚子。

锅里冒着热气,杂碎的味儿悠悠荡荡,汤成味美的时候,大老远的就可以闻到浓浓的味道,一位长者站在在火炉后的小凳上,手里的长把子铁勺从锅里成汤,不时舀起一勺飞沫倒掉,又从左边挪在右边,翻滚骨头。

“杂碎汤”生意兴隆,不久就成了半锅,人不多的时候,拎起了一桶清水的添入后,片刻就翻滚起来。老汤旧客,每每落脚必吃一大碗,

每一道小吃都有其很深的历史渊源。用动物的内脏做成的美食称下水,这是贡献了肉之后的副产品,经处理混合烩制而成的一种地方传统美食,久负盛名。

祖国各地的“杂碎”系列美食,是历史悠久而素负盛名,烩羊杂碎是一道著名传统小吃,各地均有制作,每个店铺汤馆都有自己独特味道。

相传在元朝年间,成吉思汗西征西夏途中,在陕西榆林附近被敌军围困,部队的供养陷入严重危机。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部队的后勤人员把原来屠宰的羊的头、蹄、肝肺等早已丢在山沟荒野的废物利用起来,把羊五脏等用水洗净,然后用刀剁成碎块,烩在一个大锅里放上盐。煮熟以后,加入野地里才来的野香菜洗净切碎放到锅里。都陈赞此汤的味道堪称一绝,比平日里吃的烧烤羊肉等佳肴还要好上几杯。

美国有一句名言“要想获取一个人的心,最好的方式就是先获取他的胃”。有传闻当年李鸿章到了纽约后,举办的一次晚宴上用自己的中国厨师,菜单完全是中国式的。其中一道菜博得一位宾客的夫人的特别喜爱。她问李鸿章那是什么菜?

李鸿章用英语对那位夫人说,这是一盘炒“杂碎”。于是这个美国妇人将‘杂碎’这道美味菜的消息传开了。”

但是我更相信的是,在淘金时代和大建铁路时代,蜂拥而至的中国劳工们,在条件简陋的工地现场,将能够收集到的食物原料剁巴剁巴,因陋就简地一锅烩了。后来华人从矿山流向美国各城镇,他们的粗鄙的 “工地餐”,也开始到处开花。

加州的几名矿工于深夜去找餐馆,只有一家华人开的小铺准备打烊,却还开着门。这个餐馆的老板第一次接待白人顾客,语言又不通,菜的原料也不多了,就凑合着将店里的剩菜倒在一起,炒了炒,端给矿工们,没想到大受欢迎。矿工们问菜名,老板说:“ 杂碎!”。

对于“杂碎”还有两种表示,可指代杂乱零碎之物。“其家书画数百轴,取其毫末杂碎者以册编之,谓之《石氏画苑》。”如果是说人的话,那就是骂人的话,不成器的人,成不了大事的人,卑劣的人。

千百年来“杂碎汤”经过民间厨师多年调配,汤鲜味美完善、已经成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平淡自然,充满智慧,美味在于“神”而不在于“形”。使得各地餐桌上,极具民族风味特色的佳肴,流传至今。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