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老字号的名字

若果,本就稀薄的实体商业消费意愿选择中,老字号和新网红,消费者如何选择?

如果说“选择网红有100个理由”,那么选择老字号或许只有一个理由:怀旧。

今天来说说老字号。

一、 倚老卖老,忽视服务的软实力

小时候有一部电影叫【小小得月楼】,里面表现的国营(餐饮)的一些问题,尽管时间荏苒了30年,尽管营商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甚至国企的大锅饭也被打碎成一掰一掰,但问题顽固依旧存在,这也已成为老字号的符号元素。

硬件已经被时代同步刷新的要求所完全更新,改不了的是软件,确切说是服务跟不上,而这个宽泛的服务,体现在各个层面的做法。

为了阐述国企这个问题,偶尔故意地将几次消费换成了老字号,发现了一些一眼看见和沟通感受。

(一)配置

事实证明,有些看起来极端的总结不无道理:

1、“老字号是不会提供餐巾纸的,因为爱来不来”

2、“老字号是不会考虑客户体验的,因为耍大牌”

3、“老字号因为奖惩都不明显,所以对服务无所谓,多做多错”

这是之前通过交流(或者说是抱怨),得出的几个比较尖锐问题,而事实也差不多——

1、可能有的餐饮提供纸巾,其他提供一些基本的店堂配置,但更换和清洁的不主动,说到底还是“有必要吗”

2、老字号是针对全国的,客户基数足够大,所以对于邻里、区域乃至本市的客户群体,做是锦上添花,不做也无伤大雅

3、老字号没有客户黏连的主观思维,所以“流量已经忙不过来”,那些竞争中的客户数据、客户维护、老带新、口碑传播,不说不需要,至少不迫切。

(二)态度

可能是国企曾经的辉煌导致优越感,也可能是因此而引起的“得罪客户成本太低”,总之,爱理不理是常态,殷勤才不正常。

之前有一部关于上海的纪录片讲到上海的食品老字号,里面有句台词说得刻薄:“甚至连营业员爱理不理、刀和叉的重拿重放,都有一种亲切感”。

细想一下,那些上了年纪混退休的老阿姨,不论是营业员还是服务员,都是如此做派,消费者只能担待——进可攻但不求升官发财,退可守不怕企业开除,还真是无法用傲娇的MBA管理、抑或所谓的狼性团队,都没用。

态度背后,与其说是对于向上的不作为,不如说是对于惩罚的不屑:

1、不怕领导开除,各个都有几十年工龄

2、不怕客户冷场,上海 老字号=人气双保险

3、不怕舆论翻毛腔,因为老字号有限,无论是媒体还是领导都要手下留情

4、不怕发不出工资,城市需要老字号(撑门面),不会把解决推向市场的。

一个有趣的现象:老字号为什么难有年轻漂亮营业员?

嗤之以鼻很本能:“老字号开不出工资”

其实不然,市场萧条时期的口红法则,老字号未必不懂个中内里

但,其一:“有没有必要?”

其二:“新了陈,那些谢,怎么代?”

(三)尊重

叠加在态度问题上还有一种让人不爽,叫做看人说话,这背后也是一种对于消费者的肆无忌惮:

比如:营业员会根据客户的穿着打扮乃至开车还是骑车,来推介商品和消费

比如:营业员向客户推介被拒绝后的不耐烦和脸上挂不住,客户反而像犯了错

还比如:营业员自恃专业,口气上对消费者的引导是强悍并不容置疑的

为此,特地去某本土西点店调研,对话即场景:

(顾客在蛋糕柜前浏览,10秒不做出进一步动作,只看不买)

营业员憋不住,在柜台后发声(特地用国语):

“你要买什么?”

“我先看看。”

“我们这里的西点都很好吃的,哈斗知道伐?就是那个包巧克力的!”

“哦,我知道的”

“没吃过么,尝一尝!”

“好,买一块吧!”

“只买一块?!”

实录的以上对话,分别用几根刺:

1、开国语,未必是规范服务,结合那表情就是一种盛气凌人

2、“哈斗知道伐?”这话里有骨头,因为认为顾客没吃过,或者根本不懂

3、“只买一块?!”不是疑问是质问,言下之意“钱不够吧!”

二、 “红一把就死”的商业氛围,老字号如何求生

如果说老字号的怠慢十之八九,与之对应的是后来者的服务形成鲜明对比和反差:

1、服务员不敢说青春靓丽,至少统一服装统一接待流程,这是培训过的痕迹

2、服务员改不了在商品推荐时,按照单价高先行推介,但被拒绝之后的表情修复,看得出耐心存在

3、借助商品目录为道具,和老字号“一切尽在嘴里”的自信,更加铺设交易语境

4、采用换位思考的建议方式,改强行消费为顾问推荐,尽管不如房地产贯彻得这么极致,但至少有了服务雏形,或者说懂得分寸

但是不可否认,今天商品已经呈现物质超级丰富,所以竞争激烈氛围之下,同类商品之间的被遗忘、被换手、被放弃都是高概率,消费者本着“都要尝一尝”的非品牌忠诚消费,可能被价格(含折扣和优惠)、服务态度、舆论导向等快速做出决断,老字号自然可以在受到短暂侵袭之后说说风凉话:

“态度什么都是虚的,我们老字号的品牌吸纳力才是长久之计”

“客户还是推崇品牌的,网红都是兔子尾巴长不了”

这话尽管不中听,但也是事实。

老字号也有自己的为难之处:

1、放下身段和网红竞争,无论是机制还是自身,都跟不上快速变化的要求

2、老字号也忌惮人言可畏,若老字号里搞网红、大促销,形象上有所顾忌

3、老字号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老字号,客户慕名而来就是冲着这一份沉稳

尽管老字号可以按兵不动地笑看网红潮起潮落,但相信内心还是有所羡慕,基层员工可以顽固僵化,但领导特别是中生代上任的领导,还是有些追求,那怎么“折中式改变”?

LV可以和H&M合资,老字号为什么不能和网红合作?

1、在营销方式上,网红那些暴力手段当然不能被采用,但统一服装、统一培训完全可以要求老字号与时俱进

2、老字号至少有三点“硬件式软件”迫切需要改良

(1)产品陈列的客户便利

(2)商品目录的VI设计

(3)适当&免费的客户体验实施(服务)配置

3、老阿姨服务团队并非必须更换,但要针对她们的特征(亲和力、阅历、可信度)来调整,关键是态度调整之后,服务明星自然存在,毕竟吴侬软语也好、设身处地的消费顾问(推算)也罢,也是消费者需要和听得进的灌输。

如果上述三个显性特征得到改良优化和弥补之后,老字号要全面换发新颜,还需要在根本上进行二次升级,但事关机制和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整体,可能是未来的长效行为,但不妨提前开始讨论和思辩:

1、针对老字号“品牌稳重、服务全国、员工老龄、营销保守”的特点,形成上海老字号服务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特色体系,邀请专业咨询公司打造服务质量标准,从形象上统一上海牌,而非某个老字号的各自为政。

2、引入现代企业的管理和奖惩制度,让更多年轻人愿意参与到老字号的体系中来,唯有“后有追兵”形成挤压,对现有服务体系和团队才是一种不怒自威,让两种观念和利益,充分冲突充分融合,看看会激变出一个什么新商管生态?

老字号也不是一天建成的,在老字号被存活和被沉没的历史过程中,能存活下来的自然不是一天可以被颠覆的,但久而久之老字号的所谓品牌吸纳力,也早晚被消耗乃至被透支殆尽,这并非耸人听闻,只是老字号不相信。

同样,新商业包括网红,也不能认了“三五天就死”的流量命运,他们每个也有可能(当然是小概率)久而久之就成了N年之后的老字号代言上海,网红也要建立和思考长效发展的脉冲命题,这拍打着老字号,更鼓舞着自己。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