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上海人的中秋节

中秋赏月竟开筵,月饼堆盘月样圆。

礼斗香还烧大斗,南园向最盛香烟。

这是清末年间上海地区知名文人秦荣光在《上海县竹枝词·岁时》中提到的场景。中秋作为中国传统节日,自唐宋之后渐渐形成以“赏月”“团圆”为主的习俗。在此过程中,各地虽然发展出不同习俗,但有些是皆有的。

中秋风俗

按《上海通志》记载,上海地区中秋时节的传统仪式主要有,节前数天,亲友间走动,分居的子女看望父母,选月饼、酒、梨、藕等节礼。中秋午后点天香,富裕家点香斗。香斗用香棒和厚纸糊成,上中下围以五彩纸箍,中间贴“月圆人寿”金字,斗中竖一炷高香,高可尺余,正面配纸扎龙门牌坊,缀以楹联匾额。也有寺庙、商家出资,在庙宇、桥堍、通衢道口点大香斗,用大缸作底,饰彩箍金字,高香粗如庭柱,高达数尺。

清末《图画日报》上对“香斗”的描述

入夜,露天或在客堂设天香案祭月,供秋果4色,如菱、藕、石榴、柿子,意“前留后嗣”,熟毛豆、芋艿,称“毛一千,余一万”。合家赏月,男女出游,各踏8步,谓可袪病延年。乡间以渡桥为过运。

而农耕时代的中秋餐饮样式极有特色。晨食芋艿绿豆汤、赤豆汤。时令食品有月饼和芋艿、毛豆、藕、菱、鸭、圆子、塌饼等。入夜,全家食月饼,有家人在外,留一小块,以示团圆。吃桂花、莲子、红枣、菱、生梨、杏仁粉调制的玩月羹。乡间平民也有自制南瓜饼、塌饼当月饼,进入近代社会,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开始出现市售的苏式月饼,后有广式、潮式等。

随着时代的变迁,以上诸多传统中秋习俗已渐渐为世人淡忘,而唯有月饼成为这个重要节日中的最典型符号。以下文字便是依据沪上历史最为悠久的一份报纸——《申报》的刊文,来一窥百余年来上海人对月饼的各种记述。

1873年10月6日,《申报》中有一篇名为“中秋漫兴”的小文,作者自号“月长圆室主人”,落款“枇杷门外静观人戏笔”。文中有这样一句颇有意境的描写:“月饼圆时番饼缺 桂花香里众花愁” ,不知在佳节中,作者因何感叹?

《申报》1873年10月6日的这篇内容也是沪上报纸较早出现“月饼”用词的文章

1875年9月4日,《申报》中有一篇名为“乡试戏咏”的文章,作者“青浦高瘦峰”描述了苦读求学中的各种经历,有感而发。其中也提到中秋时节看到月饼,“见物思迁”的感叹。

《申报》1875年9月4日刊“乡试戏咏”一文中提及月饼的语句

1876年10月6日 ,《申报》上的一则外埠社会消息虽然短小,但在只言片语之中,当时中秋的习俗、对月饼的需求变化以及战乱对街市的影响都一目了然。而且这也与一些历史文献中记载的内容相符合。对上海影响较早的一些饮食品种,很多源自苏州,比如“苏式月饼”。以下是该篇全文,读来颇为生动。

蘇城未遭兵燹以前,凡遇三節之前數日,所有吃食店買客俱蜂屯蟻聚爛其盈門,若茶食店至八月初,專以月餅爲經賣至十五日。脯時卽尙有餘剩亦潜運入内。將櫥櫃内之抽屜沅刷乾净以示盡數賣罄也者晚則高燒紅中設斗香四壁增輝倚欄賞月。此歴年來一定之景象也近以各業淸貧買者不多賣者亦貪生意,故今年中秋節卽點燈後茶食店之月餅猶堆如山,阜不復似從前之妝門面矣嗚呼幾,何時而元氣可復哉。

1877年9月27日,《申报》上又有一则关于月饼的社会新闻,名为“抢月饼”。描述了京城“世风日下 肆无忌惮”的社会环境。

文中讲到:“日昨又接京友函稱,東草牌樓之正芳齋茶食店,近已更名合芳樓。中秋日生意甚鬧,大半是買月餅也。一老翁在櫃買得一提正在付錢,便爲搶去。老翁情急忙呼曰快與我拿住!豈知年老氣虛極力一聲後,見不繼旁人,惟見其指手晝脚氣喘不舒一似病瘋狂者搶餅之人,轉呼呼大笑,手持月餅對之大嚼。一喜一怒觀者俱軒渠云。又聞是日該店賣出之餅計有三干餘吊,以忽忙不及細查竟用進假票有一千六百餘吊之多,生意雖好未免美中不足也。”

这篇新闻的记述可算惟妙惟肖,除了抢,还有用假币的,商家的经营环境可算恶劣啊。

相比前文几篇报道,1879年9月13日《申报》上这则报道可算是“正能量”。这篇标题为“七月十二日,福建士子禀學憲請免鄕試月餅移賑晉省禀稿”的文稿其实是一篇公告。由长乐籍学生張際庚等人倡议,建议将当年乡试中为考生购买月饼的费用省去,转而为赈灾使用。

其文中写道:“正賑灾至急之際,救生至易之時,前蒙各大憲巳籌鉅款加惠災黎無徼不至。庚等力難指囷情殷觀感。近知江浙各省士子簽禀學憲准將鄕闈三塲月餅等項經費移賑,誠爲意美法良伏思閩省向章頒給月餅花費不少類属虛縻。若以此欵盡數移賑,約有一千餘串之多。在士子不過節口腹之徼。在災黎己可救性命之重……維仰懇大人仁心廣被立沛恩施飭司,將向章例給塲內月餅等項經費統核銀數若干盡數提繳憲轅,發給協募晉賑裕昌洋行具結存案以順衆志而惠灾……禀七月十四日學憲批據禀將本年鄕闈三元月餅一項經費盡數移賑晉省以濟災黎。足見各士子情殷善舉洵屬可嘉。”

文中学子忧国忧民之拳拳之心可见一斑。不过当时考试还有月饼吃,这个细节颇为有趣哦。《申报》中有关“月饼赈灾”的内容还有多处,可见这种食品在当时已经有相当的社会地位和广泛认知度。

19世纪后期,随着上海城市规模的不断发展,人口聚集,商市繁荣。《申报》上也开始时常出现与月饼有关的广告。1887年9月18日,五马路(广东路)新开怡珍茶居,其经营特色中就有“月饼”一项。而1888年9月3日,该商号的广告中明确出现了“广东月饼”这一名词,而且可见其品种繁多,口味各异。

1887年9月18日,新开怡珍茶居在《申报》上刊发广告,其中将中秋月饼列为特色之一

1888年9月3日,《申报》怡珍茶居广告中明确列出

“广东月饼”

1889年9月16日,《申报》上有一则关于宁波地区的报道名为“四明秋景”(注:宁波旧称四明),其中写道:“中秋佳節各項手藝中人皆停工遊玩居民小戸人家往往購辦月餅等類互相餽遺以致茶食店生意甚爲熱鬧十六日午後南郊西郊及江東張斌橋等處又有龍舟競渡一時興高采烈觀者甚衆……”从中可见,当时的中秋已有休市放假的传统,购买月饼,相互馈赠已渐成风气。

1889年9月16日,《申报》刊“四明秋景”一文

月饼的礼物功能还不仅限于中秋时节。在平日的人际和商家往来中也担当了“润滑剂”的作用。1890年2月20日《申报》上就有一则涉及月饼的“送礼风波”,标题为“送礼受责”。

文中写道:“本分府辦事秉公,素不受人一草一木,乎旋令蔡夥將禮物逐一檢點報知名目。蔡夥檢點之下報稱,東瓜糖四包、月餅兩匣、梅餅四包、廣橘廿五枚、燒酒廿斤、火腿一肘。明府謂尤曰,蔡之送禮由爾而起,爾不應屢傳不至,輕視公堂。逐着責手心二十下,將原物領回……”

当时的月饼多为茶楼、茶居制作销售,所以类似的广告在《申报》时常刊登。位于四马路、五马路的“怡珍茶居”“同珍茶居”以及大马路(南京东路)的“同安茶居”尤为多见。一些现今上海市民比较熟悉的品牌也开始见诸报端,如1900年7月20日的《申报》上出现了“稻香村”的开业广告,罗列的商品中也提及“月饼”。

1898年8月15日,《申报》刊登的广东同珍茶居中秋月饼上市广告

1898年8月17日,《申报》刊登的同安茶居月饼上市广告

1900年7月20日,《申报》刊登的上洋新开稻香村广告,其中特别提到“五仁月饼”。“上洋”为上海的别称,在清末和民国早期很常用。文中还特别强调“姑苏观东分申 只此一家”

而月饼第一品牌“杏花楼”的出现最早可见于1879年6月4日的一则捐资启事,其店名的正式启用则见于1883年9月28日的一则启事。

其中写道:“啓者生昌號,向在虹口開設番菜,歴經多年遠近馳。名現遷四馬路,改名杏花樓。擇於九月初四日開張,精製西式各欵大菜送禮,茶食各色名點,荷蒙仕商惠顧,誠恐未及,週知用登申報。杏花樓啓”

20世纪30年代开始,随着上海进入高速发展期,市面上的月饼品种也是层出不穷,广告更是极尽宣传溢美之词。以“杏花楼”“冠生园”“利男居”为主的品牌竞争日趋激烈。

1925年9月17日,《申报》上刊登了冠生园的一则广告,其中特别强调“科学炉制月饼”

1925年9月24日,《申报》刊登的老大房月饼广告

1926年9月17日,《申报》 刊登的冠生园月饼广告

1930年9月23日,《申报》刊登的杏花楼月饼广告

1930年9月23日,《申报》刊登的大三元和陶陶酒家的月饼广告

1931年9月15日,《申报》刊登的利男居月饼广告

1932年9月10日,《申报》刊登的泰康月饼广告

1935年9月7日,《申报》刊登的大幅冠生园月饼广告

1936年9月24日,《申报》刊登的大幅新雅月饼广告

20世纪30年代拍摄的福州路杏花楼店面

1942年9月13日,《申报》版面中有杏花楼、冠生园、大三元等多家月饼广告

而现今上海市民津津乐道的“鲜肉月饼”则最早出现在1928年,当时在著名的泰康公司的产品广告中出现了“鲜肉月饼”的字样。而1942年,位于爱文义路小沙渡路口(现今北京西路西康路口)的一家名为“好好食品公司”的商家打出“首先发明鲜热咸月饼”的广告,主推“苏扬名师”,品种有“鸡肉”“虾仁”“鲜肉”“火腿”“葱油”等等。

1928年9月8日,《申报》中就出现了泰康公司鲜肉月饼的广告

1942年9月20日,《申报》广告中,好好食品公司自称首发“鲜热咸月饼”

随着市面铺开,各种品牌争奇斗艳,月饼已经成为上海市民节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时常有文人在报上发表一些随想,情怀可见一斑。1946年这篇“新秋有感”,将月饼进行了拟人化的描写,而下面这篇1940年9月16日屠守拙的“闲谈月饼”,更是对其历史发展以及品种进行了较好概括。

文中写道:

月餅之制,由來已久,「中秋夜,人家各置有月宮符像,符上兎如人立,陳瓜果於庭,餅面繪月宮蟾兎,男女肅拜燒香,日而焚之」可知爾時已有月餅,特形式或與今大同小異耳。

兒時茶食肆,售葷合錦月餅,每盒大者四枚,小者八枚,價祇制錢一百六十文而已。厥後步漲至三百二十支,買者已深嫌其貴,今則每盒需四五角,餅饀且遠不如當時之豐富也。自廣式月餅盛行。幾奪蘇式月餅之席,然其價則愈昂。昨見大公司櫥窗內,陳列徑尺廣式大月餅一巨枚,標價法幣三百元,殊令窮措大咋舌不置。

廣式月餅,有小月餅一種,愚最嗜食之,戰前每枚售二分,恒市一二盒備療飢,今年其價增至每枚八分,恰符工人物價指數法幣購買力每元為二五·之比例。將來事變弭平後,欲稽考非常時期物價者,大可就小月餅一項,類推其他。

蘇式月餅,黏膩不易銷化,固其短處,然清水玫瑰饀之芬留齒頰,清水薄荷饀之涼沁沁脾,亦廣式月餅所不能及。愚本饕餮徒,魚與熊掌,皆所欲也;惜 阮羞澀,祇能談餅消饑矣。

玫瑰薄荷售價昂貴後,嘗目覩製月餅饀者,多以白糖乾麪和紅綠顏色水為代,姑不論喪失「香」「涼」之美風味,卽就衛生言,啖顏料入腸胃,亦屬無益有害,欲購月餅者,願母再購此名存實亡之玫瑰薄荷兩饀也。

1946年9月2日,《申报》 刊登的冠生园和利男居月饼广告

1948年8月28日,《申报》 刊登的乔家栅虾仁热月饼广告

1948年9月17日,《申报》 刊登的杏花楼月饼广告。当时因时局原因,物价飞涨,但商家仍然坚持限价每只月饼最高五角

结语

20世纪80年代的杏花楼已成为上海餐饮品牌的一面旗帜。图为当时举办婚宴的场面

20世纪80年代,杏花楼销售月饼的热闹场面

现如今的月饼市场更是百花齐放,各显神通。“月饼大战”在中秋前一个多月就已经打响。老字号推陈出新,不断提升品质。而一些新兴品牌也加入市场,市面上大大小小的网红店层出不穷,小龙虾、肉松咸蛋黄、珍珠奶茶口味……几乎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掀起一股热潮。月饼多元化的发展,也很好地体现了上海这座城市“海纳百川”的特点。END

《申报》资料来源:爱如生申报馆

部分文字来源:《上海通志》《上海餐饮服务业志》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申知沪志”小组 诚意奉献

如需转载 烦请标明出处

谨以此文 恭祝各位读者朋友

中秋佳节快乐!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