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徽州建筑历史

地灵人杰:徽商是这样来的

徽州,即古歙州,又名新安,地处黄山与天目山脉间,毗邻杭州,乃风光殊丽之地,由徽州府所辖六个县——安徽省黄山市的歙县、黟县、休宁、祁门及婺源(现属江西上饶)、绩溪(现属安徽宣城)组成,就是人们常说的一府六县。徽州历史悠久,《山海经》所言“三天子都”即今徽地之属。

这里自古以来人才辈出,其中不乏大儒名家,比如活版印刷术的发明家毕昇、南宋理学家朱熹、新安画派创始人弘仁、近代著名山水画家黄宾虹、学者胡适等人,均生于此地。

朱熹、黄宾虹、胡适

然而,“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加田园”说的也是徽州。人多地少,使徽州人产生了极强的危机感,纷纷外出经商,孕育并造就了辉煌达三四百年的徽商。明《五杂俎》云:“商贾之称雄者,江南首推徽州,江北则推山右(山西)。”

浓缩天地 徽派建筑的雏形

衣锦还乡的徽商,在家乡大兴土木,炫耀财力,争相修建房屋、祠堂、牌坊。乡居建设在明清达到鼎盛,且代代相传,形成了有地方特色的建筑风格,即中国古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徽派建筑。

据清末徽州知府刘汝骥《陶甓公牍》一文记载:“(徽州)弥望皆瓦屋,屋多建楼,大家厅事极宏敞,梁用松,柱用杉柏与银杏,皆本邑产。墙用砖,铺地以石,或用砖及木板,一门颜雕刻费辄数十百金……溪山清丽,居此者如置身画图中,故人人有不忍轻去其乡之意。”

这些民居是以柱、枋、梁、檩、榇等构件组成的木结构建筑,沿袭《宋营造法》官式做法,注重装饰,造型与官式做法又有所区别,具有徽派地方特色。其窗棂槅扇、门罩屋翎、花门栏杆,以及梁托、瓜柱、叉手、雀替、斗栱等部位多有精致镂雕,饰以回转翻腾、气势汹涌的云纹。

当地居民深受儒家文化影响,追求考究华美,以至徽州三雕,即砖雕、木雕、石雕的制作,把这种追求发挥到精美绝伦的程度。站在古建筑中,阳光沿着窗棂的纹路投射进来,带来一抹光影虚实,使屋中人几近置于梦幻。

每栋建筑都是一个完整而独立的世界,似将天地浓缩其间,体现出中国人独特的审美观。

房屋天井的檐下撑木,多雕刻成花草虫鱼、飞禽走兽及各种神话传说人物,有些造型还留下了有趣的传说。比如垂脊吻上的人物饰件鳌鱼——某种龙头、鱼身的四脚神兽,传说人们担心屋脊聚集的鳌鱼太多,怕它们翻身酿成水祸,就把大禹王请来镇守此处。

坦博艺苑的天井与牌匾

徽州多为山岗丘陵地貌,溪流水塘点缀其间,民居巧借山水格局依山傍水而建。“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梦里水乡芳绿野,玉谪伯虎慰苏杭”是徽式建筑的典型风格。晚明著名旅行家谢肇淛在《五杂俎》一书中指出“新安人近雅”,斯言诚是。

徽州建筑摈弃明艳的着色,主体采用黛瓦白墙的清雅色彩,在青隐隐的远山映衬下,像极一帧水墨洇染的山水画,有种淡怀逸致的美感,又仿佛云水烟树般绝尘脱俗。

形似马头的高于两山墙屋面的墙垣,有股居高临下的凛然气势,飞檐翘角,睥睨云山。跌宕错落间,叠就成无声的韵律美,民居与周围环境相互衬托,达到完美融合。

守望文化 坦博艺苑与徽派建筑的缘起

1985年前后,白十源去安徽黄山,闲暇之时,他徜徉在星罗棋布的民居村落,重重的藓痕旧绿难掩古建丽色。宛如明清画卷般古雅隽永的徽式建筑深深地震撼着他,恍如进入时光隧道。

在他眼中,每一栋精美的建筑几乎都可以追溯一段个人奋斗史,建筑本身也蕴藏了许多故事,它们见证了时代更迭,成为不可替代的文化遗产。

当白十源看到这些精美的徽派建筑后,对文化的认知越来越清晰,传承文明的责任感也愈发强烈。他在文化海洋里徜徉,逐步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形式,除了文字,还有以物为载体的传承。

这种物的传承,对普通百姓的教育和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更能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

坦博艺苑内部的古朴风味

走南闯北那些年,他逐渐发现徽派建筑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源远流长,与发源于安徽的京剧一样同是中国的文化瑰宝。

徽派建筑是文化、艺术、工艺的综合载体,集书法、雕刻、戏曲、人物、楹联、民俗为一体,全方位向世人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精华部分。在他看来,把徽派建筑保护好,对传承中华文明迎接新文明的到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于是,白十源在收藏贝叶经的同时,积极投身到保护收藏徽派建筑的行列中。

白十源捐赠给中国国家画院的古门罩

之后的某天,有座精美的大夫第由于年久失修,主人准备拆掉它重建新房,找人打算卖掉房中的雕花木构件。白十源看后特别喜欢,同主人一谈,把这个大夫第整体都买下,开始了他的拯救徽式建筑的事业……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