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粤菜啫啫鱼头

簕菜学名三加皮、三叶五加。由于其枝节间带刺,刺呈弯钩状,其叶掌状复叶互生,小叶3枚,于叶柄基部亦长钩状刺三根,故称其为簕菜。簕菜原生于山坡、沟谷林边和灌丛中。江门恩平人于上世纪初已开始采摘食用,由于其独特,甘凉爽口,带有清香微苦,脆爽味道而被广大食客认可,众口皆碑。

簕菜可谓恩平野生蔬菜一绝,是一种天然环保型保健蔬菜,恩平当地人会做成猪肝肉片窝勒菜、豆豉蒜子窝勒菜、鲫鱼窝勒菜或勒菜肉粒煎蛋等多种菜式。簕菜还可烘干用来煲烫饮用,还可深加工制茶。

司前夜鱼来自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司前镇,且是从司前那些家养的池塘里捞上来的鳙鱼,非商品饲料喂养,健硕肥美,一般每条一公斤左右。其特点是鲜嫩无比而腥味全无。

“司前夜鱼”通常有两种吃法,一是白水煮,二是闷烧。虽然鳙鱼并没有下什么调料,但吃起来没有一丝泥腥味和饲料味,而且火候掌握得恰到好处,带出鱼的清甜嫩滑,入口清爽而不腻。至于这“司前夜鱼”的做法,虽然看似简单,但也有诸多讲究,不用煤气而用木柴烧火,这样既有农村风味,又弥漫着一丝甘香;油料要用土方法炸出来的正宗花生油,保持无杂物,吃多少都不会腻;在放入锅之前,要把鱼切成块,一是好入味,二是可以熟得均匀;在火候上,先用慢火煮,在刚熟的一瞬间就要赶快起锅。

砵仔糕是广东地区汉族糕点小吃。主料是粘米粉和澄面,味甜。砵仔糕可以分成两大类:老式砵仔糕和水晶砵仔糕。老式砵仔糕在以前比较多,现在多见的是水晶砵仔糕。

特点:

精致小巧的砵仔盛着精美的糕点,清甜爽口、嫩滑润肺,是开平传统美点之一。

历史文化

起源一说:

传统的砵仔糕为广东小吃之一,首创于广东省台山县,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清朝咸丰间(公元1851—1861年)成书的《台山县志》载:“砵仔糕,前明士大夫每 不远百里,泊船就之。其实,当时驰名者只一家,在华丰迂桥旁,河底有石,沁出清泉,其家适设石上,取以洗糖,澄清去浊,以钵盛而蒸之,非他人所用。”故后人采用砵仔来蒸糕之法一直传下来,成就如今的广东砵仔糕,以至风靡全国,甚则海内外。

起源二说:

砵仔糕是从香港流行起来的一种小甜点,是台湾和广东特色传统小吃,是一种深受年轻人和小朋友喜爱的甜品,做出来的成品糕体晶莹雪白,表层油润光洁、细腻嫩滑,质爽软件而润滑、味甜洌而清香,吃起来有粘韧性(筋道)而不粘牙,且有多种风味可供选择,如相思红豆味、草莓味、水蜜桃味、葡萄干味、香芋味、玉米味,苹果、椰丝、菠萝等十几种口味。砵仔糕因巨星刘青云和袁咏仪主演的《新不了情》而一炮走红。现今在全国各大城市已经开始流行,吃的人越来越多,卖的人也越来越多。它晶莹剔透、爽滑可口、弹齿、不沾牙、时尚、口味丰富、造合各种年龄的消费人群。

起源三说:

砵仔糕来自古代的农村,当时的人以白米磨浆制成的砵仔糕、白糖糕等当甜品。原来以瓦砵盛着,后来才演变成以碗仔盛,大一倍的砵仔糕。

其他信息

做法

水晶砵仔糕制作简单易行。

一、原料:

1、砵仔糕粉(在食品添加剂商店有售);

2、水果浓浆(也可用浓缩果汁) ;

3、白砂糖;

4、洁净饮用水;

5、绿豆或红豆等辅料。

二、制作工具:

1、液化气灶(节约成本也可用蜂窝煤炉);

2、铁锅;

3、蒸笼(如蒸馒头的普通蒸笼即可);

4、塑料盒筐(送货可用装蛋糕用的普通塑料筐,售卖可用塑料盒盘);

5、专用钵仔碗(可代购);

6、有嘴的水壶与塑料盆桶等盛装容器。

三、配方:

以砵仔糕粉500克(1斤)为例,白砂糖100-150克(2-3两),如制绿豆或红豆糕需250-300克左右,水1100克(2.2斤)或1200克(2.4斤),水果浓浆10克(有果味即可),现举例如你第一次试验:可用砵仔糕粉50克(1两),白砂糖10-15克(2-3钱),水110克,水果浓浆1克。

四、操作工艺:

1、把原料按比例配方称好,先取配方中三分之一的水烧开搅拌溶化白砂糖,待凉后与余下的三分之二的水混匀后,倒入装有砵仔糕粉的容器中,边倒边搅拌,直至完全搅拌均匀为止,然后加入极少量的水果浓浆或浓缩果汁搅匀即成粉浆待用。如制作绿豆或红豆糕可不加果味。

2、在制作砵仔糕粉浆前,应在蒸笼的铁锅内放适量水烧开。蒸笼中放上砵仔碗,锅中水烧开后关微火待用。

3、把配好的砵仔糕粉浆再搅拌后立即装入有嘴的手提水壶中,迅速倒入蒸笼中各个砵仔碗内,每个砵仔碗内倒入八成满,中途应抖动、晃动水壶,以免壶中粉浆沉淀。每个蒸笼中的砵仔碗装完粉浆后,即可加蒸笼盖用中小火,一笼大约蒸15分钟左右,两笼大约20分钟左右,三笼大约25分钟,四笼大约30分钟,五笼大约35分钟。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