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家乡的风俗春节河南

每到春节那几天,

郑州便成了一座空城,

小商小户都闭了店,只留下清冷的街道,

听不见鞭炮声、少有的张灯结彩,

只有在各大商超看到人们疯狂买买买,

才终于感受到,要过年了。

所以总有人打趣道,

“郑州的年味只有在超市才能见到。”

如今的生活条件不同往昔,

人们对来自天南海北的舌尖珍馐已司空见惯,

曾经饱含期待的【年夜饭】渐渐沦为形式,

索性走出圈子看一看,找找年味儿。

相比都市,农村的春节就热闹多了,

除了庙会集市,

还有这些忒接地气儿的美味,

来和小微一起看看,你都吃过哪些?

1、米花糕

春节前夕,在河南三门峡渑池县果园乡,今年69岁的胡水成老人正在街头做米花糕,每一年冬天,胡师傅就会开着他的三轮车,拉着做米花糕的工具走街串巷。从腊月开始就格外忙,只要天气晴好他就出来摆摊,加工一锅收费10块钱,一天下来也能收入二三百元钱,他说现在老了,就是出来玩儿,人多在一起能说说话,比在家闲着强。

米花糕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叫法,主料都是用大米加工的爆米花,辅料多用花生,胡师傅做的米花糕是“来料加工”,一般摊子摆好,火生起来,乡亲们就会从家里带来大米、花生、白糖、红糖、油等食材,然后胡师傅根据配料加工成米花糕。

米花糕吃起来香酥可口、又甜又糯,在零食缺乏的年代,这是孩子们的心头好,只不过现在能买到的零食太多了,很多人来做就是为了尝尝这怀旧的味道,正是这种情感也让胡师傅的手艺在春节里大受欢迎。

2、漏粉条

在河南三门峡义马市南河村,每到寒冬腊月,只要天气足够冷,村里的人家就会主动联合起来,家家户户出人力物力,在一起有说有笑的漏粉条,制作这种过年必备的食材。

在所有吃的东西几乎都可以买到的今天,大家还在用这种传统的方式来做粉条,村里的老人说这样做一是大家图个热闹,有个过年的气氛,二是自己做的不掺假,吃着放心。

做粉条要经历勾芡、搅缸、捶粉、过缸、盘粉、冻粉、晾晒等多个环节,这几位劳力在做的是搅缸,四个人要围着缸转近一个小时才能成功,相当耗费体力。

据村里老人说这种粉条很耐存放,一般放个四五年也不会坏,现在去街上花个十块钱左右也能买到一斤纯红薯粉条,可以说自己做不省啥钱,他们主要是图个热闹和气氛,另外子女回家的时候能吃口正宗的,走的时候还能再带一些。

3、蒸年馍

春节前夕,在河南三门峡渑池县果园乡南平村,今年61岁的陆大妈正在院子里蒸年馍,每一年的腊月二十八前后,陆大妈都要早早发上几大盆白面,然后拾掇好菜馅儿、豆馅儿,待面发开以后蒸成馒头或者包子,够一家人吃上一个春节。

农村的年味,更多体现在邻里互助上,在陆大妈旁边揉面的是她的邻居,两家关系不错,每年都是约好一起蒸年馍,今天你来我家帮忙,明天我去你家搭把手。除了蒸馒头、包子,还有专门给孩子们准备的花样馍。

如今在城市里生活,生活节奏快,吃的大多都是机器加工的,手工馒头少之又少。在外漂泊的日子里,老家的馒头是最让人惦记的一种食物,因为这是家的味道。

4、素鸡翅

临近春节,在河南郏县冢头镇一家加工黄豆食品的作坊内,挤满了前来做人造肉、人造鸡翅的乡亲,这些食品在当地有很强的“过年色彩”。每年春节前夕都是作坊最忙碌的时候。

人造鸡翅也叫“素鸡翅”,由黄豆加工而成,外形有些像鸡肉,从机器里挤出来之后放入盐、调味料、香油和辣椒酱,就能做成一种美味的小吃,在过年的时候当做孩子们的零食,有点像平时吃的辣条。

热气腾腾的素鸡翅,拌上一瓶辣椒酱,然后趁热撒上盐和调味料,再浇上香油,这人造辣鸡翅就做好了。人造鸡翅是乡村小镇里过年必备的年货,加工一斤黄豆付给作坊9毛钱,家家户户都要做上十几斤,孩子多并且在外的人家,往往还要多做些,等过了年外出的时候好让他们带上。

5、烧鸡

在河南郏县县城一座老院子里,今年48岁的李军政师傅正从卤锅里捞烧鸡,李师傅做烧鸡的手艺是祖传的,发展到现在已有百余年历史,他是第四代传人,后来在继承家族传统的基础上,他又革新配方和工艺,做出了色泽光亮、芳香透骨的麻辣烧鸡,在当地颇有名气。

李师傅家的老店仍然保持着前堂经营,后院煮制的格局,院子里有四口大锅,平时用两口锅,分别煮制麻辣和五香两种味道,一天能销售一千多只。到了春节前的这段时间里,四口大锅同时开火,昼夜不停地煮制,一天能卖出去三千多只。

春节是销售旺季,李师傅的烧鸡是十八块钱一斤,这些刚出锅的烧鸡用小车运到门店里,很快就会被抢购一空。李师傅说春节返乡的人多,乡亲们回家了都想尝尝这一年都不曾尝过的老味道,临走的时候还要带上几只。

6、炉馍

春节前夕,在河南济源太行山区的一座农家小院里,炊烟和馍香飘满了整座院子。炉馍是当地的一大特色美食,曾经作为人们平日里的主食,也是春节走亲访友随身携带的礼品,不管是自己吃还是作为礼品,炉馍都是当地过春节必备的食品。

做炉馍工序比较复杂,需要合伙搭伴儿,有揉面的、做胚的、看鏊的,进入腊月也没什么农活,主要就是准备过年的各种东西。经过几个小时的忙碌,两家的炉馍就做好了,在外打拼一年的孩子回到家就能吃上,香喷喷的炉馍是在外面吃不到的美味。

烤好的炉馍看着焦黄,摸着松软,闻着麦香气诱人。炉馍分咸甜,咸的做法犹如蒸花卷一样,把咸馅儿卷入面团揉剂儿,做好的炉馍外酥里嫩,久放不坏,过去春节炉馍作为礼品在亲戚间流转,有些人家一年能结余上百个,一时吃不完就挂在梁上,吃的时候直接干吃或者用水泡软了再吃。

7、蜜三刀

新春佳节,在河南郏县冢头镇一家糕点老店里,今年49岁的曹建红师傅正和妻子一起在两口大铁锅前忙乎着,他们这家店已经开了很多年,曹师傅是家族制作糕点技艺的第三代传人,店里做的“蜜三刀”风味独特,在方圆几十里都颇有名气。

很多美食都有一定的地域特性,说起“蜜三刀”可能很多人不曾听过,这是一种主要由面和糖做成的糕点,呈小方块状,在其中一面上有三道竖着切的“刀印”,这大概就是蜜三刀名字的由来。在过去春节串亲戚的时候,蜜三刀常和糖角一起放在纸盒里,作为礼品送给亲友。

除了蜜三刀,还可以看到这种叫糖角的老点心,出生于七八十年代的人,小时候一定对这个印象深刻,都是过去春节人们走亲访友常带的糕点。

看完小微整理的,

有没有勾起你的一丝丝回忆?

还有哪些让你念念不忘的家乡春节味道?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