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忻州三农杂粮面

忻 州

有着“中华第一关”雁门关的雄浑

有着“黄河第一湾”老牛湾的平静

它是“晋北锁钥”

又有着千古“秀容”

“刚”与“柔”在这里交汇

这里就是忻州

地理位置的独特性

造就了“中国杂粮之都”

看似粗犷的杂粮

在忻州人的巧手之下

变成了一种种

豪迈而又精致的健康美食

就如同勤劳朴实的忻州人

包容 豁达 细腻 周到

/

独门绝技 | 忻州味儿 | 吃鱼一绝

在忻州这个杂粮小王国里

相对于精白米面

杂粮,尤其是黄米

在忻州人心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

老百姓以黄米为原料

磨成面粉,粗粮细做

发明制作出许多美味可口的黏糕食品

经过长期日积月累

赋予了黏糕深厚的文化内涵

重要的节庆宴请都离不开糕的身影

,时长01:00

细腻又富有层次感的南关案子糕

可以追溯至清末民初

历经百年沉浮

一口口的案子糕中

早已浸透着忻州人的豪迈

撒面、揉匀、加枣层

传承百年的制作过程

亦揉进了忻州人

内心最细腻的情感

在似水流年的时光中

传统手艺就这样延续下去

把难做的杂粮做细

其中凝聚了祖祖辈辈忻州人

无限的努力和智慧

比如营养丰富的荞麦面

本身很难成型

忻州人采用河捞的做法

赋予荞麦面细腻爽滑的口感

荞面河捞

一道忻州人再熟悉不过的食物

一到夏天

河捞摊子便与炭火烧烤

共同亮相于闹市的街头巷尾

食客们随意落座

要一扎啤酒,来数串烧烤

在闲话之余

吸溜几根酸咸可口的荞面河捞

夜幕落下的忻州

洋溢着烟火的肆意与热烈

,时长01:27

一口河捞一口汤

荞面河捞的味儿全靠汤底吊着

熬过的醋,溢出足味的酸

肥而不腻的肉臊

再来一把韭菜提味

入口滑嫩爽利,咸香入味

是最正宗的忻州味儿了

食客三下五除二的功夫便饱饮余尽

留下满腹浓香

可河捞的制作过程却并不如此

需要长足的工夫与特制的工具——河捞床

再加上师傅的精心烹制

这出锅的河捞方能让人

“闻香下马,知味停车"

荞面河捞豪放粗犷的做法

成就了忻州人忘不掉的乡愁

一碗荞面河捞

七分美味,三分情思

几口下肚

漂泊的胃才算回乡

忻州人的日常生活里

杂粮像是一种嵌入家家户户的味觉符号

它是不拘小节的案子糕

是温柔如水的荞面河捞

也是浓烈热情的莜面栲栳栳

掀开锅盖试火候时

也能被堵上一鼻子的浓香

,时长00:29

忻州人不仅将杂粮

做成了艺术

对于大自然的馈赠

他们也满怀珍惜和感恩

鱼类有千百种姿态

当它走上人们餐桌的时候

千百种的味道也随之到来

对于鱼的烹饪

花样繁多 方法多样

很难想象地处黄土高原的忻州

有一道名吃竟与“鱼”有关

这就是著名的“代州熬鱼”

代州熬鱼是一种

你从未感受过的味道

在黄河鲤鱼的无数种做法中

代州熬鱼

无疑是忻州人的骄傲

早在90年代

代州熬鱼

就在山西全省声名鹊起

甚至有人

专门从太原打车到代县

170多公里 跨越两城

就为了打包一份代州熬鱼

,时长01:16

代州熬鱼馆里氤氲着浓浓鱼香

硕大的铁锅里蒸腾着热气

横七竖八熬炖着几条肥大的黄河鲤鱼

吃罢鱼肉

再把浓香的鱼汤

足足地浇在米饭上

鱼汤拌饭

那滋味美妙到无法形容

江南的鱼

似小桥流水,需慢品细酌

而雁门关下的代州熬鱼

被黄土高原凛冽的风

赋予了它北方汉子般

豪放粗犷的性格

吃入口中却又有着极致的细腻

忻州人豪放的外表下是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的内心

他们都怀抱通透的生活情趣

在这个凝聚着时间记忆的古城中

过着自己理想的慢生活

来源:山西云媒体

山西画报忻州记者站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