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哈尼梯田精神

点击题目下方红河旅游,了解更多旅游资讯。「云南旅游新方向,云上梯田,梦想红河」

责编 | 若水

大约在2000多年前,哈尼族的祖先从遥远的北方迁徙到今天居住的云南高原山地连绵起伏的哀牢山脉,为了生存,哈尼族的祖先沿山脊等高线开垦梯田。哈尼梯田历经千年沧桑而不渗漏、不溃决、不倒塌,是具有强大生态功能的活态景观,也是哈尼人民与哀牢山大自然相融相谐、互促互补、天人合一的创造,是文明与自然巧妙结合的产物。

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哈尼梯田位于云南哀牢山区,高山深谷为梯田的开垦创造了良好的地形条件。红河流域巨大的海拔落差造成了突出的立体气候,河谷区的常年高温使流经境内的红河、藤条江水系大幅度蒸发,大量水蒸气随着热气团不断抬升,在高山区受到冷气团的压迫和冷却, 形成终年缭绕的云雾,经冷却凝聚成雨水,降落在高山区的原始森林中,被森林吸收、涵养和贮存,以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形式沿山坡流至山脚,为梯田湿地生态景观格局的构建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水源条件。

哈尼梯田人工坡沿湿地

结构稳定性的管理智慧

长期以来,人们对山地生态环境的治理,过分依赖技术手段,倾向于按工程模式去实施人为的山地生态改造,企图再建“理想化”的人工生态环境。而哈尼族对山地生态安全管理的成功之处在于遵循了最小改变的生态适应原则。由此可见,人类通过自我创新掌握着改变山地资源利用方式的主动权,但不同利用方式对山地生态安全脆弱环节的冲击会各不相同,可能遭遇的风险概率也会随之而发生变化;以往出现的山地生态灾变,都是利用方式过分单一和规模失控的结果。哈尼梯田的自然性适应,向我们揭示山地资源利用方式,本身就具有多重性,关键在于生态和谐。

哈尼族通过梯田湿地的建构,其生态适应价值验证,即使是水资配置极不均匀的高山原始森林地带,通过资源利用方式的改变,不仅缓解了雨季地表径流带来的生态灾害,也争取到旱季有丰裕的农业用水供给。哈尼族的自然性适应则进而证明,高山原始森林下沿等高线建构梯田,不仅能扩大水资源的利用效益,而且能将水资源长期保持在高海拔区位,其保水固土、防止山地生态灾害、保障生态安全的能力超过森林本身。这就是哈尼梯田湿地千百年景观格局保持不变的生态稳定性的关键所在。

哈尼梯田人工坡沿湿地

水资源的管理智慧

水是哈尼梯田湿地的命脉和灵魂。在亚热带哀牢山区哈尼族的梯田农业中,水以奇特的方式贯穿于哈尼梯田湿地生态循环系统中。高山森林孕育的溪水径流被哈尼族人民引入盘山而下的水沟,流入村寨,流入梯田,梯田连接,水沟纵横,泉水顺着块块梯田,由上而下,长流不息,最后汇入谷底的江河湖泊,又蒸发升空,化为云雾阴雨,贮于高山森林。哈尼族人民的梯田湿地生态系统,是与亚热带山区自然生态系统密切吻合的,巧妙地适于自然,利用自然,变自然生态为梯田湿地生态。

哈尼梯田融水资源的储养 、高效利用与水质维护三大目标为一体,扩大了水资源的再生、储养和水质净化,以至于哈尼梯田虽然身处分水岭区段,却能做到水资源的供给极为丰裕,并能与周边各民族共同分享水资源。通过种养复合经营的方式,大幅度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益。因此,哈尼梯田湿地生态系统的构建,既充分利用了原始森林涵养的水源,又通过高海拔梯田湿地的季节蓄水,更高效地涵养和利用水资源,这应当是一个独特的、富有哲理的顺应自然的山地湿地生态水资源管理智慧。

哈尼梯田湿地水资源管理的具体做法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通过梯田湿地水域的建构,将尽可能多的地表水在干旱季节到来之前储留在山地高海拔区位,以便滋养更多的动植物。二是在人工的控制下,使用水的渠道尽可能多样化和复杂化。随着复杂化和多样化水平的提高,通过各种生物间接用水而在总体上实现水资源效益的提高。三是强化水资源在梯田湿地生态系统区域内实现半封闭循环,达到一水多用的目的。千百年来,这三方面的创新,都可以通过种、养复合去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哈尼族的梯田构建模式不仅确保水资源量的问题,而且其水质也获得了优化。今天的中国,一方面是水资源的极度短缺,另一方面是水体污染,致使大量水资源无法利用。中国三大淡水湖的污染治理尚未收到显著成效,其关键原因在于没有利用生物物质和能量转换多功能循环的治污手段。在哈尼梯田湿地生态系统内,所有的生产作业和生活上的物质消费,全部纳入山地湿地生态系统的循环网络之中。

在哈尼梯田湿地生态系统的循环网络之中,人畜粪便和生活垃圾经过池塘熟化处理直接进入哈尼梯田,由鸭子、鲫鱼、黄鳝和泥鳅等水生动物作为一级消费,水生动物的粪便再由微生物作为二级消费。会导致富营养化的物质,再由水生被子植物——水稻消费,而被子植物的生物体——稻谷和稻草又提供给人、畜消费,整个哈尼梯田湿地生态系统就是一个多途径循环的生态网络,不可能产生任何形式的污染物排入江河水体。在稻田中,除了稻、鱼、鸭三个主体外,其他生物物种多达数十种,循环回路多得不胜枚举,水体的一切可能污染物可以在梯田湿地生态系统中完全被降解,实现无害化。

活泼可爱的哈尼族少女

在哀牢山较为阴冷的高山区,保持着茂密的原始森林。由于云南亚热带山区受南面海洋性季风和海拔高低悬殊的影响,这里云遮雾罩,降雨充沛。另外,从炎热河谷的江河湖泊中蒸发升腾的水蒸气在此化为绵绵雾雨,洒洒淋淋,终年不断,在森林中汇成数不清的集水区和地表径流。低山河谷的江流湖泊均孕育于此间,这是天然的绿色水库。因此,哀牢山区具有“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特点。也正因如此,哈尼族对森林的保护十分重视, 这是梯田湿地生态系统的源泉和哈尼族从事农业生产、祖祖辈辈生息繁衍的命根子。

哈尼梯田分布于红河南岸哀牢山脉南段的元阳、红河、绿春、金平等县,面积达80多万亩,仅世界遗产保护区——元阳县境内就有19万亩。有的从山脚到山顶层层叠叠多达3000多级,其中的老虎嘴梯田、牛角寨梯田、坝达梯田、多依树梯田等最具代表性。大的有数亩,小的不用下田,伸手就可以把秧插完。红河县宝华乡的梯田分布地被当地人称为“撒玛坝”,有“最稳、最大、最亮”之意,面积达14000亩,甲寅乡的他撒梯田也有5000亩左右。绿春的腊姑梯田、金平的马鞍底梯田等等,也非常精彩壮观,至今充满活力。

哈尼梯田由于高山部分有茂密的原始森林涵养水源,加之地表径流还要经过村寨,经人为调控地表径流流速减缓,因此对梯田的冲击力较小, 破坏性也较弱,故对梯田田埂的坚固性要求较低。

从垂直方向来看,哈尼梯田分布在下半山。由于在较大尺度上受气候因素的影响,下半山区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适宜作物生长;在较小尺度上,哈尼梯田的垂直分布还具有梯田和森林交错布局的特点,山坡上每布局一段较长的梯田,就会在梯田的下方布置一片森林,以达到保持水土的作用。在坡度较陡的地方,则种植树木,保持水土。

从水平方向来看,因为哀牢山区降水丰富,地表径流足以满足灌溉的需求,受水源和灌溉因素的影响,哈尼梯田主要分布在山坡上。沟谷中由于陡峭深切,易水土流失,日照又不够,不宜开垦梯田,因此,山沟里多是沟谷森林。

从村寨边至山脚河谷的整个下半山区,是层层梯田。这里气温较高,湿度较大,适于稻谷生长。哈尼族依着山势利用每一寸土地、每一个角落,使得梯田每层大小不一,错落有致,大者数亩之广,小者形如澡盆,重重叠叠,直挂山腰,犹如万练银蛇缠绕大山。在梯田间修有道路,行走方便,易于耕作。

哈尼长街宴盛况

哈尼梯田人工坡沿湿地

人居环境构建智慧

哈尼族出于生存的目的将村址安排在中山地区。从气候条件来看,上半山地区冬暖夏凉,气候温和,适宜居住。山上有森林、山中建村寨和下半山修梯田,在哀牢山立体地貌和立体气候带中不同层次的分布, 构成了哀牢山区所独有的三位一体的空间格局, 这是一种平衡的生存空间。居住在半山温和的气候带中, 是千百年来生活对自然的适应和选择, 同时也是自然生态环境和农业生态环境对人的要求。在这种三位一体的、立体的生存空间里, 哈尼族村寨处于森林与梯田之间的中心地位, 有着其特殊的内涵和意义。

村寨紧接梯田并位于其上,自然就便于管理和居高临下地掌握梯田农业的生命之源——水。呈长条环状的水田绕山腰而行,埂回堤转,重重叠叠,包裹着座座大山。这种亚热带崇山峻岭中的村寨位于层层梯田之上, 是哈尼族人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认识和对山区农业生态的把握。在哀牢山立体地貌和立体气候中,创造性地建构出与自然生态完全吻合的,适于人生活、益于农业耕作的独特生存空间。

从防洪减灾的角度来看,上半山区紧邻高山森林有利于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不易发生泥石流等灾害,既可以为村寨提供木材和薪炭,也便于村民对树木进行保护和管理。

从水资源使用的角度来看,哈尼族村寨人畜用水主要使用森林净化后的地表径流,中间环节越少,污染越小。

从建筑用材的外形来看,哈尼族房屋以土木结构为主,房顶扭以厚厚的稻草,使房屋内冬暖夏凉通风干燥,同时也便于取材。木材来自村寨上方的森林,更换房顶所需的稻草为当地的长棵儿稻草,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村寨景观。

哈尼梯田湿地景观格局中民居与梯田融为一体,大山是梯田的家,哈尼的蘑菇房是稻谷的家。哈尼人从村寨进入梯田,稻谷从梯田回到哈尼人的家。这是世界上最自然也最动人的来往。

哈尼梯田人居环境生态平衡和谐,坐落于半山向阳坡地的哈尼族村寨,翠竹青青,绿树成荫,站在村中, 抬头看是茂密的高山和森林,低头看是万道梯田,天高云淡,阳光和煦,好一派崇山峻岭之中的田园风光。据《尚书·禹贡6》载:“和夷” ( 哈尼族先民) 所居之地“其土青黎, 其田上下”,这种天人合一、平衡和谐的生存空间是哈尼族认识、适应哀牢山自然生态环境,创造梯田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果,同时也是其对生存的追求和其原有的农耕适应性的必然产物。

哈尼梯田湿地生态旅游价值

哈尼梯田景观格局使其极具生态旅游价值。梯田景观最吸引游客的景色是规模巨大而分布广泛的梯田湿地,无数旅游者都被其境内那些规模巨大“变化无穷的活态田山景观”所折服。世界遗产保护核心区元阳梯田的面积为355731.76公顷,占景观总面积的16.0%,共253个斑块,斑块平均面积为140.6公顷,斑块间的距离为469.4米,具有斑块面积较大且空间分布广泛的特征,游客随处可见大片分布的梯田,令人震撼。

在元阳梯田分布核心区,有几片规模巨大的连片梯田,包括坝达、麻栗寨、多依树、猛品梯田片区, 其中坝达、麻栗寨、多依树片区梯田的面积达9132.6公顷,是景观中梯田面积最大的斑块,梯田级数达5000余级,也是境内最著名的梯田观赏路线,猛品梯田片区面积为502.1公顷,以其海拔高差近2000米而闻名。从斑块粒径分布可见,整个元阳境内梯田湿地斑块面积大于500公顷的有10个,它们的面积为18835公顷,占梯田湿地总面积的53%,因此,只要具有合适的视点,这些巨大的梯田湿地斑块都是非常独特的景观,而且,哈尼梯田湿地景观的变化无穷,也是游客趋之若鹜的原因,不同的时空,不同的景观,永远不会重复。

加强哈尼梯田湿地景观保护

受现代文明的物欲的冲击,哈尼梯田湿地正在渐渐消失,盲目的追求经济效益导致大量森林砍伐、矿山开采、修路扩建和青壮劳力外流,使哈尼梯田景观格局的完整性被破坏,形成斑块化、破碎化和孤岛化梯田景观。

哀牢山系受印度洋板块的碰撞和挤压,红河与南盘江及其支流的强烈切割,地壳抬升与河流侵蚀作用强烈,地形起伏变化较大,形成了以高山深谷、山川间布为主的地形特点。哈尼梯田湿地分布区元阳、金平、绿春、红河、河口5县,存在不同程度地质灾害的威胁和危害。其中,元阳老县城1986年7月因遭受巨型滑坡的危害,迫于难以治理,进行了异地搬迁。在红河州142个乡镇政府驻地集镇中,有36个受到不同程度的滑坡、泥石流的威胁和危害,其中危害严重的有13个。哀牢山山高坡陡、深谷纵切,地质属断裂构造发育、岩土体结构脆弱、风化严重等特点,使其遭遇强降水和连续性降水容易引发滑坡泥石流灾害。因此,该区域地质灾害频发,生态系统极为脆弱。上千年近百万亩的哈尼梯田的发展,是哈尼族和生活在这一区域各民族崇尚自然、天人合一、自然和谐的智慧结晶,这样的景观格局一旦遭到严重破坏,生态修复是不可逆的。

哈尼梯田生态系统在维持生物多样性、保障食品安全、促进资源持续利用、传承民族文化、保护独特景观、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但各种功利因素以及体制与政策上的不完善正加速这一系统和景观的消失。

因此,要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哈尼梯田文化遗产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政府应全力协调解决在旅游开发和文化传承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积极学习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范例的立法经验。保护应遵循以人为本、整体保护(保护整个环境和人类习俗)、就地保护(成立保护区)、活态保护和最少干预原则。

考虑到遗产地的经济发展问题,哈尼梯田保护和利用要在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内部组织结构、分配结构上对梯田文化资源进行创新和利用,找到对外交流、经济创收的新渠道。如发展遗产旅游替代产业对遗产地经济、文化教育方面能发挥重要的作用,建立专门学科也是宣传文化遗产及其知识、提高人们保护意识的重要途径。

(作者系西南林业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郎南军)

领导说了!

您点一个 ,

小编的工资就涨五毛!

各位小伙伴,红河旅游的投稿邮箱已经开通,欢迎各位帅哥美女积极来稿哦!

投稿邮箱 :

2649911544@qq.com

MORE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