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肉坨子汤

淮扬菜中“狮子头”这道菜,我们宝应人呼作“肉坨子”。凡是吃过宝应的“肉坨子”的人,总有口感软糯滑腻,香味醇厚。

小时候,“肉坨子”精贵呢,除了逢年过节、整生日,或者去人家的红白喜丧事出人情时,才能吃到“肉坨子”。

旧时忙过年,腊月二十八以后,“斩坨子”是一桩大事。母亲去大新桥食品公司去割肉,那时我家经济贫困,割肉时肥肉多,瘦肉少。

肉买回来后,母亲将肉洗干净后,削成肉片,剁成条状,再切成丁丁儿,然后开始斩肉丁。当肉丁碎成末就盛进盆子里,往盆子打上两三只鸡蛋,放些生姜丁、葱蒜末、撒上盐味精,最后加些干面粉,母亲用力搅拌,搅成粘稠的肉糊。锅里倒油,烧热,右手持勺,舀起一团的肉糊放左手心里,左手与右手的舀子配合转成一个秤砣大小的球,放入油锅煎炸,直到外皮变成金黄色,结成薄薄的壳状,捞出油锅来。“肉坨子”就大功告成了。

母亲做的“肉坨子”,外壳薄脆喷香,里面细腻软糯,连皮带芯地吃,齿颊留香,实是一绝。那斩“肉坨子”的“嘟嘟嘟”声响彻屋内外里,传到水门桥西边的雲通禅寺,斩“肉坨子”的声音很像寺庙里的僧人在敲击着木鱼,但又比木鱼声脆亮。左邻右舍的人会朝着母亲亮着嗓门叫道:“范大奶奶,斩坨子啦?”母亲立刻笑声朗朗地应着:“是的,斩坨子,过会儿来吃坨子啊!”

我结婚时,婚宴很简单,家前屋后,左邻右舍摆个七八桌。“肉坨子”是宴席上的压轴菜,宴席是坐八仙桌,一桌八个人,四个盘子的菜上完,六大碗中必不可少的一碗就是“肉坨子”,一般十六只,规矩是一人两只,母亲说,别的菜多点少点倒无所谓,这“肉坨子”一定要让客人吃得过瘾。

随着日子渐好,居家办宴席的人家稀少了,办宴席基本上去酒店,酒店里的菜肴,“肉坨子”还是酒店宴席必上的菜。

一般的酒店“肉坨子”的用料是猪肉、糯米、油、盐、味精、料酒、姜、葱、生粉、鸡蛋等。

“肉坨子”的做法:将猪肉用温水洗净,去皮、切片,姜片、葱花、肉片一起剁碎,糯米煮饭,稍硬一点,我喜欢饭,将剁碎的肉馅、鸡蛋、放糯米饭盆里,放调料,料酒、盐、味精、生粉拌匀,搓圆。宽油,油温7成热,下锅炸肉坨。中、大火十分钟,搅拌。肉坨起身,颜色金黄色深一点,起锅。

酒店的“肉坨子”吃起来,感觉肉是绞肉机绞的,不是人工用臂力去斩肉丁成肉末。我以为绞肉机绞出的肉末跟人工用刀斩出的,煎出“肉坨子”来,滋味不可同日而语。

用刀斩出的,煎出“肉坨子”就是香,我喜欢吃“肉坨子”,每做一次“肉坨子”,总要多做一些,把多做的“肉坨子”放在煎坨子的油里,放在油里的坨子可以保存得很久。有时家里少菜的时候,亲戚朋友上门,给急来急走的亲戚麻利地端上一碗面条,面条里搁上两三个“肉坨子”,亲戚朋友一定会背后夸赞待客大方热情。要是亲戚朋友留下吃饭,红烧“肉坨子”,老人小孩都会吃得喜笑颜开。如果买上一把青菜,放入“肉坨子”,一碗青菜肉坨子汤,也不比一碗老母鸡汤差。

一次,去天平大舅爷家,琳琅满目的菜肴端了上来,因为“三高”,我不敢贪馋。可是看到一碗“肉坨子”端上桌后,大舅母大声招呼:“你们吃啊,这不是酒店里的,是我自己斩的‘肉坨子’啊!”只见桌上的人纷纷挥舞起筷子,我还是忍不住的连忙伸筷子搛起一个“肉坨子”,乖乖:“香,这‘肉坨子’真香!”我一口气吃了十二个。还大呼小叫地和大舅母说:“大舅母,你斩的‘肉坨子’香呐,给我带一些回去吃行吗?”大舅母高兴地说:“有有有,家里的冰箱里多呢,回头就给你装上二三十个!”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